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一百六十五章 洋务运动的遗产(中)

在被起义军接管之前,天津机器局生产的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是不堪大用的原版马克沁机枪(黑火药子弹),而江南制造局早在甲午战争之前,就已经造出了4门305mm后膛炮(这个有争议,不过战列舰论坛上的权威们都说有,我也查不到能够证否的资料,就当这件事是真的吧。),由于倍径更大、炮弹更重(都以国产炮弹来比较),它们的射程和威力都超越了同口径的定镇主炮!

同样是在甲午战争之前,江南制造局还成功地仿制出了阿姆斯特朗120mm速射炮,而别说是国内的其他军工企业,就连维新更早的日本,当时都不能自造120mm口径的速射炮!

如果没有李晖这个穿越者改变了历史的话,1898年时江南制造局还将仿制出150mm口径的速射炮,这也是旧中国历史上造出的最大口径的速射炮!

天津机器局的钢厂因为李晖的劝告而推迟建设,江南制造局的钢厂却早已经建成,据说(超大上听人说的,未证实,只能用据说。)就连那几门305mm口径的巨炮,用的也是江南制造局钢厂自己生产的炮钢!

天津机器局有了李晖这个穿越者的指点,都是到了最近被起义军接管后才实现无烟火药的批量生产,时间上倒是与江南制造局相差无几,但是后者全靠自己研究,这差距可就大了。

而差距更大的,则是机器,这并不是说天津机器局所用的机器设备不如江南制造局先进,而是前者的机器全靠进口,而后者却已经能够自己制造各种机器设备,迄今为止,总产量已达好几百台。

此时江南制造局的造船厂还没跟总局分离,其修船和造船能力也颇为可观。

天津船坞只能容纳2000吨级的舰船,而江南制造局的船坞却可以让海天级装巡这样的万吨巨舰进去维修,即使跟李鸿章废了很大力气才建成的旅顺大坞相比,也毫不逊色。

而在造船方面,江南制造局现在其实已经具备了不逊于福建马尾造船厂的人员和设备条件,只是缺乏设计人才和建造经验,所以至今还没有像平远号那样的成功作品。

但不管如何,基础毕竟摆在那里,李晖早早就将上海选定为地基计划中的第二家造船厂所在地,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这个。

江南制造局不仅仅是技术水平高,她的产能也很可观,这一点从其在甲午战争之前赶制出来的那12门120mm速射炮就可见一斑,事实上,如果不是刘坤一这个白痴将早就过时的抬枪列为生产重点,江南制造局一年生产出四五十门、甚至更多的120mm速射炮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而在人才方面,江南制造局不但以3000余名雇员的数量高居国内兵工厂之首,其平均素质也同样无可匹敌,根据负责考核的生化兵传回的报告,甚至有个别技术骨干已经具备了高级技工的水平,怪不得江南制造局能够依靠着测量各个零部件后依葫芦画瓢的简单方式就将120mm速射炮这样的“高科技”产品山寨出来。

不过实力雄厚也只是相对来说,在李晖的眼中,江南制造局和天津机器局一样,有不少的问题。

首先是管理不善,一方面大量关系户白拿俸禄增大了运营成本,一方面也影响了那些真正的技术骨干们的积极性。

另外,与之前的天津机器局一样,江南制造局也没有一个可以推行的生产质量管理制度,因此不但产品造价居高不下,质量也普遍差强人意。

不过,影响产品质量的更主要因素还是薄弱的基础,虽然江南制造局的山寨能力不错,但能够抄袭到的只有外形设计,武器所用的材料工艺却是抄不到的,以当时中国无比落后的材料工艺,来仿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式武器,不出问题才怪!

就拿步枪来说,由于江南制造局生产的无烟火药不过关(应该主要是火药的问题,,毕竟15发也太少了,枪管材料对散热的影响没这么大。),一般来说,连续打出15发子弹之后,枪管就过烫不能用了,需要等其冷却之后才能再次放枪。

而同样品质不佳的枪钢材料,则令枪管容易发热的缺陷更加致命,特别是采用直拉式枪机的曼利夏步枪和江南制造局在此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快利步枪,很容易出现枪机卡住的情况,而扳手球质量同样不佳,力气大的士兵心急之下甚至可能将其直接拉断......

就这种水平,如果李晖让他们仿制甲午式水冷重机枪,即便能够“成功”,也只会搞出根本无法用于实战的样子货来......

好在起义军接管之后,这些问题都不难得到解决,只是李晖并不想将兵工厂建在上海这个经济中心,因此江南制造总局最终还是没能避免拆分的噩运。

江南制造局的钢厂被搬迁到了莱州,并入了不久前刚刚建成的“莱州特钢厂”,之所以并没有并入唐钢或者汉钢,是因为江南钢厂都是酸性平炉,对原料有害杂质的含量容忍度很低,给主要负责高档钢材生产的莱钢倒正合适。

主营的军工生产也同样都被迁到了胶东老根据地,其中陆军的部分进了大泽山,海军的部分则迁到了未来大洋舰队的主基地青岛,为青岛海军兵工厂与的建立贡献了不少砖瓦。

不过,迁到青岛的只是生产海军火炮等附属装备的那一部分,江南的造船厂却还是留了下来,这家继承了“江南”名号的企业在一期扩建工程完工后就具备了生产万吨巨轮的能力,后来更是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造船厂,只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她都只造民船,直到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