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三章 炮弹问题(下)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三章 炮弹问题(下)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32 来源:笔趣阁

或许是为了紧跟这样的国际潮流、或许只是为了省钱,北洋水师所配的大口径炮弹中实心弹占到了总数的六成以上,而短开花弹最多不超过三成。

但问题在于,欧洲海军都还配备有大量的高爆弹来对付那些薄甲或无防护目标,因此穿甲弹只用实心弹也不会有太大问题;而北洋水师当年购舰时随船附送的长开花弹已经几乎都用光了,国内的兵工厂又都生产不了大口径高爆弹,150mm以上的大口径舰炮只能拿无引信穿爆弹来凑数,这问题可就大了。

要知道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时期的主力军舰除了老迈的铁甲舰扶桑号和采用了新式的哈维镍钢表面硬化装甲的吉野号外普遍没什么像样的装甲防护,因此有爆炸能力的炮弹才是最有效的,而实心弹穿甲能力强的优势则完全没法体现出来,根本就没有生产的必要。

其实历史上北洋水师的高级军官们普遍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奈何当时李鸿章怎么也不相信日本会主动对中国开战,心底里并未将其视作头号假想敌,因此天津机器局主要生产的还是实心弹,毕竟这个便宜。直到甲午战争爆发之后,天津机器局才开始全力生产短开花弹(包括150mm以下口径的高爆弹和大口径的无引信穿爆弹)......

但这时李鸿章的外甥张士珩却因间谍案丢官,导致作为北洋后勤部门的北洋军械局(又叫枪炮局,与天津机器局并非是同一个机构。)暂时被当时已经投入清流一系的徐建寅(徐寿之子,当时中国最出色的化学家。)接管,结果在他的存心拖延下,直到大东沟海战打完了之后,天津机器局造好的几百发短开花弹才被军械局放行送到了威海卫仓库......

而徐建寅受命调查大东沟战败原因后,甚至还在调查报告中将那批炮弹的入库时间挪移到了大东沟海战之前,以此污蔑北洋水师官兵作战不力和推卸责任。

显然,由于在官场中长期遭到侵染,徐建寅这位昔日为中国化学与军事工业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此时已经完全蜕变成了一个只顾派系私利的祸国官僚......

无引信穿爆弹不靠谱,天津机器局生产的高爆弹也问题多多,大口径的不能生产也就罢了,就算能够生产的口径,产品质量也惨不忍睹。

历史上北洋水师在大东沟海战中开花弹仅有三分之一的的炸响率可不仅仅是被无引信穿爆弹拖了后腿,由于天津机器局只能生产采用弹头触发引信的高爆弹,又没有强度足够的钢材来生产信管,导致高爆弹命中目标后引信很容易损坏而无法起爆,炸响率同样很低。相对来说,海军因为李鸿章特别重视,情况还要稍好一些,甲午战争中清朝陆军所用的高爆弹合格率更是低得离谱,能够炸响的还不到三成,以致于甚至有清军部队在见到鬼子的炮弹发发皆炸后士气崩溃的......

至于这些国产高爆弹的威力,也同样不能让人满意。一方面因为津局不能自产钢材,只能以铸铁来替代,导致弹体强度不足,必须将弹壁做得更厚,装药量因此大减,连其仿制原型的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都不到;另一方面,这些炮弹里面所装的还都是威力低下的黑火药,而且天津机器局生产的黑火药质量也不如西方产品,爆炸威力之低也就可想而知了......

与北洋水师这边相比,日本联合舰队可谓器械精良,战争中所用的炮弹都是战前从西方进口的精品,装药量普遍比北洋水师所用的“短开花弹”大得多,还普遍采用了西方发明不久的弹底引信,这种引信并不直接与目标接触,击中目标时受损的几率无限降低,因而哑弹极少,几乎是打一发就炸一发。

仅此两点,就让日本人赢得了不下十倍的火力优势,再加上日舰大量配备的速射炮和虽然只是少量试用却收到奇效的苦味酸炸药,日本联合舰队的火力至少是北洋水师的上百倍,而速度优势又使得日方更容易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实际优势恐怕几百倍都有,真是想输都难!

正因为炮弹方面的问题实在太过严重,成为了制约北洋水师战力的最主要因素,李晖并没有再接再厉将无烟火药项目完成。当然话说回来,天津机器局目前也根本没有批量生产合格无烟火药的条件......

就算还没参加实习就穿越了,对实验室少量制取如何过渡到工业化生产的理解还停留在纸面上,李晖也还是轻易地找出了天津机器局存在的一大堆问题。

虽然仗着超越时代一百多年的知识和眼界苛责古人似乎不太厚道,但事实就是事实,天津机器局之所以能够成为清末国内第二大军工企业,与其说是它有多好,还不如说是因为竞争对手更烂罢了......

要说先进设备,天津机器局前后也买了不少,不少机器即使在欧洲也不算太落后,但由于领导者的外行和人才的匮乏,这些机器设备都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来,而且局里还有很多让李晖目瞪口呆的乱相......

其中最让李晖无力吐槽的,自然还是天津机器局所产炮弹的质量问题,开花弹炸不响还能归咎于材料问题,居然连炮弹尺寸都不够精确、甚至于大部分产品都装不进与其配套的火炮炮膛,这就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

而更让李晖觉得匪夷所思的,则是天津机器局根本就没有产品自检这道关卡,非要等炮弹送到北洋水师那里,那些尺寸不合格的炮弹才会被检出来,差得不太多的在基地里自己慢慢锉到能用(战时没有这个余暇,则会委托天津军械局帮忙,因此徐建寅阻挠的其实不仅仅是发货。),差得太离谱的则只能送回天津机器局返工,在这样的来来回回中,浪费的时间和运费不知有多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