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三百零九章 全民皆兵(中)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三百零九章 全民皆兵(中)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32 来源:笔趣阁

除了学生军训,大兴军屯也是李晖发展民兵的一个重要手段,东北、西北和新占的南洋国土有大片的荒地需要拓殖,考虑到边疆不如内地安定、可能还有外敌威胁,再加上开荒远比耕种“熟地”要困难得多,李晖将历史悠久的军屯政策重新搬了出来。军屯农场都是国营,因此免去了集体提留,再加上军屯农场采用集约化耕作模式(反正主要目的是开荒而非收获,因此单产就没那么重要了。),劳动生产率远比普通农户高得多,就算暂时只能用大牲畜代替拖拉机,旱地每户百亩、水田每户五十亩也不难做到,就算单产低些,耗费大些,收入也决非普通农户可比。

但既然是军屯,那就肯定要接受军事训练,事实上,不管该地一年几熟,每户军屯每年都只种一季,其余的时间除了必要的休息,都必须接受军事训练。由于时间更长、也更连续,军屯的农兵那是真正可以当成预备役来用的,征入作战部队后训练成型的速度要比学生兵快得多,而且在一段时期内,他们的数量也比学生兵更多,毕竟短期之内中国还无力推行超过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而足以填进去两三亿农业人口的未开发可耕地资源足以支持一千多万军屯长期存在。

与正规军的士兵在和平时期只有三年服役期不同,军屯至少需要干上五年,期满后可以选择继续干下去直到40岁,也可以立即终止。结束军屯生涯后,表现优秀的可以推荐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或者政府机关工作,一般的也能分到熟地转为自耕农,虽然不可能还有那么多土地给他们种,但是集体提留与农业税的比例都比普通的自耕农低,再加上分到的都是好地,收入至少也有当地一般农户的两倍以上,跟内地那些因为地狭人稠只分到三五亩土地的农户相比,超出的就更多了。

因此除了初期招人有些费力,随着宣传让全国农民都意识到其中的好处之后,农户们无不趋之若鹜,基本上只要愿意移民边疆的,都会选择先当几年军屯,中国农民精明着呢,怎么会看不出怎样选择利益更大?

除了学生军训和军屯,全国所有的县乡都建立了自己的民兵队伍,基本上做到了一县一团、一乡一连,总数之多可想而知......

如此庞大的体系自然不是一两年内就能完全建成的,干部和武器的需要量都不是一般地多,而且考虑到中国的大部分正规军都是新扩编出来的,并不像一般的开国政权那样有裁军的压力,因此不能指望利用复员军人来一举两得,所需的时间自然就更长了。而军屯和学生军训想要形成规模,同样不是一两年内就可以做到的,华夏共和国首先要解决的还是正规军扩充和训练的问题。

不过,如此宏伟的民兵体系一旦建成,华夏共和国就彻底立于了不败之地,即使将来不再有现在这样因为抢占了武器和战术升级的先机而获得的压倒性优势,中国也不再惧怕任何来自于外部的军事威胁,即便举世皆敌!

当然话说回来,就算真有这个能力,李晖也会尽量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而且他之所以不惜耗费无数的人财物力大搞民兵建设,重点不在当前、而在很多年后。

由于中国天下第一的恐怖体量,只要生产力水平不被彻底碾压,理论上就该是没有敌手的,但历史上中国古代那些大一统朝代除了开国初期,很少能够如此强势,到了宋明两朝就更是不堪(金国和清朝也是如此,但两朝都有不敢大量武装汉人的天然缺陷,不如宋明典型。),军队的平均战斗力(少数精锐部队还是有的,但军队的平均战斗力太低却是不争的事实,而这无疑是很不正常的。)弱得可怜,特别是明朝后期(还不是末期),2亿人口居然只有不到一万能够野战肉搏的合格军队(这真的只是合格标准),这简直比后世的“中国十几亿人,却挑不出十一个球踢得好的。”还要不可思议。

也不怪这两个朝代会亡于人口仅有自己几十分之一的胡虏,更让人唏嘘的是,以前每个朝代灭亡之时,华夏都有英雄人物出现,再造一个新的强大皇朝,不给周边的异族钻空子,但在宋代以后,大一统皇朝的末期也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英雄人物涌现,也只能出些类似李自成这样的庸人(相对那些真正的牛人来说),既不能统一中原带来和平,也无力保卫华夏不受异族的欺侮,非得要华夏长期陷入战乱、或者被异族残酷压迫,让绝大部分华夏百姓都生不如死的时候,才能有盖世的英雄出来再造神州......

这样的历史让后世无数华夏儿女扼腕叹息,而李晖思索的却是现象背后的本质,“自古以来,能够逐鹿中原、甚至问鼎天下的英雄人物,没一个不具备出色的军事才能,就算刘邦、刘备这样不以军事见长的,其实也只是相对较弱,他们的将才在当时的天下其实都可以排到前几名,刘邦一生中只输给过项羽,也算得上是秦末名将的英布敢于造反的一个原因就是认为刘邦年老不会御驾亲征,可见刘邦的军事能力之强;刘备相对来说要差一些,但也有过火烧博望坡这样的经典战例。”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大都不是起兵之后才开始学习军事,而是起兵之前就有底子,由于秦汉时期的古典军国主义制度,即使是平民也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军事训练,因此这些英雄人物和他们起家的兵马都并不是后世的那些乌合之众可比,其战斗力之强甚至可能超过正规的官军。

有了这样的基础,早期夭折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最终能够成长起来的人才就会很多。涌现大英雄大豪杰的可能性自然大增;而当训练民兵的传统彻底消失之后,后来能够逐鹿天下的人物(比如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郑成功等人)只能出自官军或者盗匪,这遴选面就太小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