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三百三十二章 家乡的记忆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三百三十二章 家乡的记忆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32 来源:笔趣阁

按李晖的说法,成为墨者之后必须严格遵循门内严苛的纪律并接受其他墨者的全方位监督,这是袁世凯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再加上墨者身份除了是竞选钜子跟国家元首的必要条件之外并无别的好处,李晖的位置他又不敢觊觎,成为墨者绝对是得不偿失,袁世凯并不是好奇心很重的人,马上就明智地选择了放弃。

李晖的这个借口的确是避免了侠客岛谎言被戳穿的危险,却也导致墨者称号被生化兵垄断,其他获得墨者称号的全是牺牲之后追授。好在这世上真没多少人能跟生化人比品德高尚,现在也没有谁立下不世之功,再加上是否“来自侠客岛”大多不会公开,所以这个问题还不要命。不过李晖还是被这个问题烦得够呛,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说谎了,这圆谎实在太累!

“等到1919年科技可以开始研究之后,一定要优先研发海军科技,用系统快速建造一两批最先进的主力舰后就再也不用系统来直接生产了,只拿技术资料,那时就可以让侠客岛消失了。”,李晖在心里暗自作出了决定,然后调整了一下心情,开始跟袁世凯谈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大部分的工作均已展开、至少也定好了计划,袁世凯上任后只需要照着做下去就行,但也有一些工作是需要继续摸索的,比如盐碱地的治理,李晖之所以让张謇去迎袁世凯,正是为了修复两者的关系,以免可以在这项工作上更好地合作。治理盐碱地原则上是由水利部负责的,但这项工程规模浩大,光靠水利部自己的力量决计没法完成,必须有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合才行,其中相府的组织协调尤为重要。

李晖是南通人,在他的印象里家乡的耕地质量是极好的,以某位老农的话说,哪怕只用农家肥(注1)、种的也是比较好吃的稻种而非杂交水稻,亩产也可以轻轻松松超过1100斤,如果认真伺候、未遭大灾,1300多斤也没难度。除了中国最为精华的太湖流域和虽然土地肥沃却只能一年一熟的东北黑土区,这样的耕地绝对称得上是最顶级的了,但在见到那位历史上以实业救国出名的前清状元张謇并跟其聊了一会儿家乡的现状后,李晖这才得知南通地区由于成为陆地的时间还不算长,再加上清朝官府长期的不作为,土地盐碱化十分严重,别说高产了,很多地方根本就长不了庄稼......

不只如此,在李晖记忆里从未遭过大灾的家乡在清末还是灾害频发之地,如果以导致农作物明显减产作为灾年的标准,那几乎是平均三年里面就有两年受灾。李晖这才意识到,记忆里家乡几乎从来没有损失严重的水旱灾害,恐怕并不仅仅是因为通江连海的优越地理位置,更因为历史上建国后持之以恒的水利建设......

于是,李晖当即决定就以家乡作为水利建设与治理盐碱的试点地区,为全国范围内情况类似的众多地区摸索经验。虽然只看面积的话,沿海地区水旱频发与盐碱化的土地面积并不算很大,但是由于中国沿海地区的耕地基本都满足种植水稻的条件,因此只要解决了灾害与盐碱化,就都能变成稳定高产的良田,这价值可就大了!

而同样让李晖有些意外的是,他记忆里只有当状元、兴实业、建师范这三件事迹的张謇居然对水利和土壤改良也颇为了解(其实张謇殿试考的就是治水,而且他对这个领域一直很有兴趣,算得上是半个水利专家。),于是干脆破格提拔他为位置长期空着的水利部长。当然还是老规矩,先代理,干得好再转正。

比起沿海地区,那些内陆缺水地区的盐碱地更多,只是因为大都是因为地表缺水所致(注2),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脱盐,因此治理起来反倒简单,直接种上耐盐草种改为牧场,几十上百年后能够脱盐最好,不能脱盐也多少有些食物产出。不像沿海地区可以种植水稻(盐度太高而不能马上种植水稻的地方可以先种三年大米草)来产生淋洗效应,往往几年时间就能基本脱盐实现高产了,但代价就是必须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

而水利建设同样不易,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按说不该有大的水灾,因为大海就在附近,降水量再大,海平面也不会上涨哪怕一厘米,之所以现在还容易遭灾,主要是因为自然形成的河流弯弯绕绕、排水不畅,再加上长江下游说是平原,但天然形成的地貌其实很有些坑坑洼洼,远不如东北华北那样平整,距离不过几里路,地面较高处与低洼处的高度差往往能有几米、甚至十几米,一旦雨量稍大,降水很容易汇集到低洼处造成水灾,而降水稀少的时候,由于没有像样的引水工程,明明长江就在不远之外,却也难免发生旱灾。

排水和饮水的问题在李晖构想中的运河网建成后都能得到解决,但这样的工程量可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而平整土地听起来似乎十分简单,但若是算一算所需的工程量,同样能让外行吓脱了下巴,若非农村实现了合作化,有大量的免费劳动力可用,天知道要多少年才能完成......

注1:其实是大家都图方便用化肥才能有足量的农家肥可用,如果所有耕地都不用化肥,那就只能满足一半的需要量了,这还是江淮地区有河泥可用,不然大概只有三分之一。不过即使肥力足够,农家肥毕竟吸收慢,完全不用化肥对产量还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因此土地的肥沃毋庸置疑。

注2:由于虹吸效应,地表干燥时,土壤中的盐分就会随水向上来到地表,然后水分蒸发、盐分留下,导致地表盐碱化。而地表湿润(当然必须是淡水)的话则与之相反,因此种植水稻可以根治盐碱化,前提是满足种植水稻的条件,特别是水的供给,因此缺水的内陆盐碱地的治理远比沿海多雨地区更难。(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