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三百三十三章 强制移民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三百三十三章 强制移民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32 来源:笔趣阁

这些工作主要由水利部负责,袁世凯只需从旁协助就行了,但他肩头的任务可远不止这一项,光是正常的维持就称得上是日理万机,而一些重大事项更是让袁世凯绞尽了脑汁。

其中最困难的是国内的移民工作,建国初期这项工作做得不错,一是国防军从胜利走向胜利、塑造出了不可战胜的光辉形象,再加上共和国政府一系列霹雳手段所产生的巨大威慑,民众一般都比较配合;二是当时的移民基本都是去接收已开发好的耕地(主要是南洋,另外东北西北也有一些因为田主被镇压而腾出来的空地。),付出少而收益大,甚至连住房都是现成的,因此不愁没人愿去。

但是几年过后,国内民众发现墨门和政府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那些残酷手段都是对付敌人而非自己这样的小老百姓,畏惧之心自然大减,也就没那么听话了,尤其是那些敢于出外闯荡新天地的基本都已经离开了,剩下的都比较传统而安土重迁,想要他们移民远方,难度比前几年大了不知多少倍;更重要的是,几年过去之后,那些现成的耕地基本都已经分光了,新的移民要么自己开荒、要么进军屯部队开荒、要么放弃种田去找别的工作,收益跟之前的移民相比大为减少,自然就没那么情愿了。

而政府为了修建公共设施、加速民族融合等目的而进行的强制移民,则更是激起了强烈的不满,一些民风较为强悍的地区甚至爆发了流血冲突。

袁世凯上任后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可能是刚建国时缺钱的缘故,补偿款不但金额偏低,而且还是分期支付,吸引力严重不足。在征得李晖同意后,袁世凯大幅上调了移民补偿款至家庭五年的毛收入(是毛收入而非净收入,以之前三年收入的年平均值为基准乘五。),而且改为一次性立即支付,吸引力顿时大增。而愿意移民的一多,那些钉子户就失去了“法不责众”的保护,可以直接安上重罪来杀鸡儆猴。

而对于那些集群意识较强,无论如何都死抱成团不肯挪窝,甚至还以暴力胁迫内部人员与大伙儿同进同退、拒不接受政府安排,光靠经济利益难以摆平的“刁民聚居区”,袁世凯则再次展现出了他心狠手辣的一面。反正这样的极端例子也并不多,相较中国的5亿人口而言无异于九牛一毛,干脆全镇压了一了百了,还省得将麻烦留给后世。

虽然袁世凯的狠手短时间内引起了不小的非议,但的确成功地实现了李晖的期望,只要按规定给足补偿并安排好新工作,中国的老百姓对于迁居变得习以为常,不要说是在国内迁移,就算是要求他们搬到国外,也没谁再敢抗拒。若非如此,中国向波斯湾三国移民百万这种一举三得的好事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如果拿了钱搬过去,然后马上自己又偷偷搬回来、或者迁到政府并不希望其去的地方,那袁世凯这样的做法就成为大笑话了。因此在强制搬家的同时,共和国政府还加强了户籍管理,非但是要你搬就得搬,还是要你搬才能搬,这一点长期被西方媒体抨击为****不自由,但在其生效的二十多年里,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了彻底的改变,生态环境遭到的破坏也远比西方工业革命期间要小得多,更大大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极大地强化了内部的凝聚力,为将来中国的长期繁荣和强大扫除了隐患。

其次则是外交工作,以中国如今的赫赫声威,想要列强不敢兴兵来犯是不难的,但要让西方列强改变态度对华亲善,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好在西方逐利,只要抛出一些利益,他们就会像苍蝇闻到了臭味一样主动凑上来。不过这件事上李晖是要把关的,对中国损害较大、或者是能够明显增强西方列强国力的,是绝对不能让出去的。

就拿转让技术这件事来说,虽然西方的压力很大,但共和国政府始终如同挤牙膏一样,一项一项地转让,而且选的还都是西方本来就快要掌握的技术,对其帮助有限不说,还多少影响了一点西方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同时还回笼了不少资金,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在开放国内市场方面,中国只是增加了粮食和部分工业原料的进口,虽然西方的资本家获利不少,但就国力而言却未能从中受益,反倒因为粮食价格高启令经济危机中的底层平民生活愈发艰难、原料成本上升迫使西方企业进一步压低员工工资(因为在经济危机中抬高商品售价那是找死,除了少数垄断性的商品。),导致西方国家购买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恶化。

结果,1890年(以最早爆发危机的德国为准)爆发的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就如同慢性病一样迟迟没法结束,即便世界列强纷纷加强军备增加了就业(进而增加了消费)、又恰逢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大好时机,也仍然持续了超过十年,时间之长刷新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录。

也正因为这样,这场走入歧路的1890年经济危机虽然不如历史上的1929年经济危机那样猛烈,但其造成的损失却并不比那次大萧条小多少。

如果以英国的物价水平同比计算,1899年时世界工业总产值比危机爆发前夕的1889年下降了9.8%,考虑到这里面还多了中国这个新兴的工业国,西方工业的衰退幅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这段时间里重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因此即使是在危机之中,这些工业部门的产销量也仍有大幅度的增长,少则数成、多则数倍,一些新兴工业甚至有十几倍的增长。那么显而易见,拖后腿的自然只能是纺织等传统的轻工业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