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三百八十二章 挺进哈萨克草原(上)

其实,虽然嘴上从不承认,但沙皇尼古拉二世对自己国家的外强中干也并非一无所知,他在西线一下子投入50多万大军正说明了这一点。要知道,以俄方情报部门的估算,由于后勤的困难,中国最多只能在天山以北长期维持两个师的部队,也就是说俄方实际上是准备以十倍的兵力来进攻的。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居然能够有十几万人参战,那50多万俄军顿时就悲剧了,本来就算打不赢,撤退应该也不困难,可现在却几乎全赔光了......

“没有铁路,全靠马车运输,居然能够支持那么庞大的部队?”,俄国人无论如何都难以相信,可是事实胜于雄辩,他们不得不信,最后只能将之归于中国行政和后勤效率极高、贪污浪费极少上面。不过呢,虽然这两个原因也的确存在,但李晖解决山北省驻军后勤问题真正的倚仗还是他的系统,越是交通不便的地区,系统直接供货的优势就越是能够凸显出来,何况三个骑兵师都是精锐部队,也值得他为此花费大量宝贵的硬通货......

由于地形差异是明摆着的,早在甲午战争期间,李晖就猜到将来中俄两国之间若是爆发战争,重点一定会是西线战场,因此早在打败英国人之后就开始筹谋,决定派遣三个骑兵师来负责这个方向,然后以此为基础,派出“分身”过来部署开战后将会大量需要、而当地又不能自给自足的那些战略物资,比如弹药。

虽然中美战争爆发后“分身”就换了一位去北美了,但山北省弹药的储备量已经相当惊人,足够三个骑兵师以最高烈度用上整整一年!此外,考虑到战争期间马匹损耗很快,李晖还向系统购买了10万匹天马和2万匹中国重挽马放养在天山北麓的牧场中,这些良马不但本身是重要的补给物资,必要时还可以转化为强大的运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像那些保质期比较短的物资比如食物,当地就能解决(这些年里西北地区军屯的成果卓著),因此李晖也就不必为此浪费钱了。值得一提的是,迪化还建起了国内第三家大型食品厂,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天山南北丰富的农牧业资源,给三个骑兵师服务,其中牛肉干、方便面、压缩饼干等易于携带的产品受到了李晖很高的评价,在即将发起的大反攻中,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极度轻盈的特殊食品和李晖亲自研制的微量营养素补充片(每个星期吃两片【脂溶性营养素1片、水溶性营养素1片。】就能保证人体对那些野战干粮中特别缺乏的维生素与矿物质的需要,因为膳食纤维靠这个补充不了,肯定没法完全替代蔬菜水果和粗粮,但是能够让人半年之内不吃一点蔬菜水果粗粮也不会因此犯病,已经足以令部队的远征能力产生质的飞跃。),中国三个骑兵师才能倾巢而出!

没错,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沙俄打上门来,以李晖吃软不吃硬的脾气,怎么可能不还以颜色呢?而在内线的反击中消灭了大量俄军的有生力量之后,再反攻越过国境线,无疑阻力要比之前小得多。因此不等俄军反应过来,刚刚取得了辉煌胜利的三个中国骑兵师就马不停蹄地立即向西杀出国界,从南边绕过斋桑湖、长驱直入杀进了哈萨克大草原!

哈萨克草原以丘陵地形为主,因此地理上也称其为哈萨克丘陵,不过这些丘陵的坡度并不算大,跟国内的那些丘陵完全是两回事,马车可能有点麻烦,但骑兵在草原上大部分地域都是可以随便驰骋的。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是纯骑兵部队的话,敌人将完全没法预测他们的行进路线和攻击目标,就算在草原上部署了百万大军,也很难截住合势齐力并为一股的三个中国骑兵师......

早在制定这次远征计划的时候,那位年轻的小伙子就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因此在这次远征之前,三个骑兵师将准噶尔大会战中立下大功的野战炮全都换成了武器库里早就准备好的75mm山炮(105mm山炮的炮管太重,天马驮不动。),然后体型太大、走不了崎岖山路、过河也有些麻烦的中国重挽马也一起留了下来,远征军的地形通过能力由此暴增。

须知天马走山路的能力极强,而且驮载能力比正宗的驮马都丝毫不弱(不过跟驴骡就没法比了),山炮又能拆开驮运,也就是说,这支部队已经可以自由地在哈萨克草原上任选行军路线,可以安全地走大路时,他们可以将马车组装起来让天马拉着以加快速度和节约体力,路上有强敌阻截时,他们如果不想强攻,将马车拆掉转成驮马就可以很方便地绕过去,之后既可以攻击敌人的侧后,也可以就此远离......

这下中亚俄军可就头大了,由于之前进攻出人意料的惨败,中亚俄军的兵力顿时有些吃紧,而中国远征军别看人少,却凭借着之前近乎全歼50多万俄军的惊人表现具备了极大的威慑力,根本就没有任何一支俄军部队敢跟他们野战。而在只敢死守阵地,不敢运动起来的情况下,俄军就算有百万之众,也完全无法在开阔的哈萨克大草原上将中国远征军给截住。

好吧,就算死守阵地,也照样没有什么卵用,中国骑兵师的火炮数量虽然没山地师那样多,但跟俄**队相比,那还是要多得多。如果再算上迫击炮、轻机枪和冲锋枪的火力,以俄军的素质,就算守军多出两倍,也得有永固工事的保住才有顶住的希望。可是沙俄政府战区还以为西线自己是形势占优的,根本就不可能想到在这边建一条坚固防线抵挡中国的兵锋,好吧,就算想到也建不起,在远离俄国核心区域、而且人烟稀少又贫困落后的哈萨克大草原上建一条符合要求的坚固防线,换成三十年后的苏联来做,都得脱一层皮......(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