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三百八十一章 泥足巨人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三百八十一章 泥足巨人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32 来源:笔趣阁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队所用的武器领先于世界,西方国家造不出来,为此转让技术的话并不值得;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迄今为止投入战争的部队相较于中国庞大的常备军规模,其实并不算大,因此只需要让国内的兵工厂正常开工就行了,甚至都不必额外加班,进口自然就更没必要了。

事实上,中国至今仍未进行战争总动员,国内的经济建设还在正常进行,只是开始取用之前备战备荒所积贮的物资而已。即使在沙俄参战之后,李晖也没有同意进行总动员的提案,对此就连不少重臣也颇为忧虑。不过没过多久,边疆传回的捷报就让武汉三镇一片欢腾,而李晖的先见之明也再次得到了验证......

可能是沙俄政府自己也知道没有胜算,他们在东线投入进攻的兵力十分有限,全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万人,结果李晖原本打算好的诱敌深入根本就没用上,将部队分散下去想要在黑龙江捞一票的俄军连中**屯部队的“屯”(注1)都打不下来,更不要说是他们垂涎三尺的漠河金矿了,虽然李晖其实做好了放弃这个金矿的准备,只在这儿留了一个团的正规军......

结果让李晖都感到目瞪口呆的是,毛子的东路军渡江后才过了三天时间,伤亡人数就超过了一万,而他们的对手主要是中国民兵,本就心虚的俄军主将完全丧失了与中国正规军野战的勇气,马上就带着他们的部下急匆匆地逃回了江北......

至于从伊尔库茨克出发的中路俄军,表现则更加让人喷饭,由于蒙古高原北部都是山区,俄军又吸取了美军的教训,担心被中**队伏击而十分小心谨慎,结果等到东路军败退的时候,中路军还没打上一仗呢!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呗!东路军都退回去了,中路军还打个屁啊?本来中路俄军的任务就只是佯攻而已,西伯利亚南部和蒙古高原北部全是山区,又没有向南的铁路,后勤补给全靠骡马驮运,撑死了也就能够同时支持几万军队进行最高烈度的战斗,这点兵力给中国人塞牙缝都不够,要知道,中国的铁路可是修到了库伦,在蒙古草原上交战的话,后勤比俄军要有力得多!

沙俄选择的主攻方向是西线,这是因为这一带远离中国核心区域,又没有铁路相连(兰新铁路以当前的技术条件来说,是根本不可能修建完成的,因此出了河西走廊之后就没铁路了。),后勤上俄军明显占优,而且准噶尔盆地中有较大的平坦开阔地形(相对于蒙古高原与西伯利亚之间的山区而言),利于大兵团、尤其是骑兵作战,可以发挥出俄军兵力(限制因素是后勤,因此后勤有力的一方自然就能投入更多的兵力。)和骑兵的优势。

但是沙皇尼古拉二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自己的50多万大军在越过国境线后不到十天时间就几乎全军覆没,13万余人战死或失踪、42万余人被俘,侥幸逃出生天的俄军还不到总兵力的十分之一,而闻名天下的哥萨克骑兵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惨败,甚至出现了一团骑兵被中国一个连轻易击溃的丢人战例,他们这才想起了当年拿破仑那句评价的原话,哥萨克骑兵只是世界上最好的“游骑兵”而已,游骑兵是干嘛的?侦察、警戒、骚扰、牵制、追逃......却恰恰并不适合用于正面作战......

在准噶尔盆地大会战中,中国投入了全部三个骑兵师近8万人、3万多边防部队和2万多当地民兵参战,总兵力不到俄军的三分之一,伤亡人数全加起来也才一万多,其中三个骑兵师只占了一半,而且没有哪怕一个士兵被俘。如此悬殊的交换比让那些担心两线作战压力太大的呼声瞬间消失,俄军如此不堪一击,纵有几百万大军压境,又有何惧?

这样的说法似乎对立功的将士们有些不公,但就连他们自己,也没有对此提出异议,因为实情确实如此,那些参加过甲午战争的老兵甚至认为俄军战斗力还不如当时的日本陆军,更不要说是跟乙未战争中的英军相比了(好吧,殖民地部队被忽略了,说的是白人组成的英国正规军。)......

俄军在这次大会战中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问题是内耗严重,因为将领个人私利而见死不救的例子不胜枚举,使得中**队很容易地就能各个击破,别看俄军总兵力占优,但在实战中却总是中**队在以多打少......

而且就算只论部队的硬实力,俄军也算不上强大,他们的士兵其实还是很勇敢的,而且服从性很好,可问题是军官当中充斥着低能和蛀虫......

前者错误的指挥会葬送掉他们自己和麾下士兵的性命,甚至干脆就因为贪生怕死而早早投降;至于后者,喝兵血的现象在俄军当中广泛存在,就算有了美援,也只会让那些蛀虫捞得更狠,硬度堪比石头的黑面包都不能保证一定足量供应,还能指望士兵卖命?也就打顺风仗或者有伏特加时情况会好一些,但前者打不出来,后者嘛,黑面包都不能保证,还指望一直有酒供应?顶多也就冲锋前有得喝,结果在中**队猛烈的火力打击下死得更快......

由于历史上日俄战争和一战期间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李晖对此早有预料,而且他很清楚,这些现象主要并不是军官个人的问题,而是沙俄落后的政治军事体制导致的,除非进行彻底的变革,否则别想有根本性的好转。不过沙皇尼古拉二世显然不可能有那样的胆魄,即使真有,在已经卷入全面战争的背景下也不可能实施,否则只会死得更快,泥足巨人,还真的只是一个泥足巨人......

注1:其实就是村庄(人口大多在1000~3000之间,由于年龄结构极为年轻,而且光棍很多,其中青壮民兵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只不过建筑是按照军事要求专门设计和规划的,基本上全都集中在一起不说,每幢建筑都是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且村子里还都配有重机枪和82mm迫击炮,没有大炮的话,想要攻进去绝非易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