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四百三十四章 墨西哥湾大海战(十五)

“那就没办法了,除了竭尽所能地发展海军,只能尽量别惹那些无论如何都打不过的海军强国。”,李晖回答某人提问时这样说道。

“那万一还是打起来了呢?舰队是冲出去拼光了的好,还是留在基地内等到战败好?”,对于这样的问题,李晖的回答很干脆,“当然是冲出去,运气好能够拼赢,就算拼不赢,必败的战争拖久了只会让人民更加痛苦,还不如早点让大家放弃希望而快点结束战争,让人民少受点苦......如果判断不准双方的实力对比,那就更应该主动出击让真相大白,能赢就继续战争,赢不了就老实认输,而不是拖延下去让国内人民备受煎熬,除非你有比敌国强得多的造舰能力、但是当前海军实力还没那么大的优势,那倒是可以打持久战,不过现在世界上好像已经没有这样的潜在海军强国了......”

道理是没有错,但李晖也知道,不会有多少政府像他说的这么做,因为战争打输了之后,就算国家还能继续存在,原来的统治者也肯定要倒台了,因此为了他们自己能够多坚持一些时间,哪怕已经完全没有希望,他们也会拉着人民继续跟敌人消耗下去。于是,为了让人民保存希望(咱们还有那么多强大的战舰呢),“存在舰队”很自然地就成为了他们最常见的选择。

事实上,就连李晖自己也一样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因为他需要考虑的并不仅仅是海上的胜负,还需要兼顾更多的方面。因此邓世昌虽然以自己的牺牲促成了墨西哥湾大海战的完胜,但李晖对他的自作主张其实是一肚子意见,倒是杨用霖看似保守的指挥很受他的认可,若非担心影响海军的士气,又想到邓世昌毕竟壮烈殉国而于心不忍,李晖甚至想要严厉批评一番。

之所以李晖这样想,是认为这场海战赢了就行,战果大小其实毫无意义,在能够确保取胜的前提下,为了取得更大的战果而受到更大的损失,那都是毫无必要的浪费,因为他根本就没想过真的在美国核心的东海岸大举登陆。

原因很简单,中国现在没有能力在大西洋里维持一支庞大舰队的同时再保证超过10万地面部队的后勤供应,这还是没考虑美国海军破交战威胁的结果,实际上可以投放和维持的兵力更少。两个陆战师在墨西哥湾的登陆其实是一锤子买卖,北上之后就不再从海上获得补给了,而是与几个山地师汇合,从陆上获得补给,但如果是在东海岸登陆,性质就不一样了。

对于现在已经有数百万陆军的美国来说,这么点军队即便在美国东海岸成功登陆,也根本构不成致命的威胁。甚至就算再来一支天罚纵队也没用,因为如果没有李晖的“分身”提供无限补给,全生化兵部队的战斗力其实没那么强大,而李晖只有那一个“分身”,还得等到天罚纵队彻底覆灭的时候才能将他放弃,之后李晖重新指定了还得再从中国派往美国,这些时间都算进去,至少也得两个多月,那时黄花菜都凉了,这么长的时间,足够美军构筑起严密而坚固的防线了,区区几万人是肯定无力突破的,这跟天罚计划出台时的背景可大不一样。

而美军甚至都不需要主动攻击,只需要打成僵持,美国入冬以后动辄降温二三十度的恐怖寒流就会让露营在外的登陆部队损失惨重,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突如其来的巨大温差对长期在户外活动的人员来说甚至比绝对温度更低的俄国冬天还要难以应付,因为需要为此准备几套不同的装备,而这对于后勤部门来说,就更是一场噩梦了。

再考虑到美国东海岸那恶心的地形,那不仅仅对登陆有极大的妨碍,而且十分有利于小型舰艇的活动,尤其美国人又是主场作战,更加熟悉水文和气候,中国如果硬要维持一条海上交通线,必须投入的护航成本必然惊人,李晖可不会头脑发热、干这样的蠢事......

除非英国人愿意借道,那李晖倒是可以一试,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现在的英国政府的确乐见中国痛殴美国,但却绝不希望美国真的亡国,更不可能亲自下场与美国正面为敌,而以英国的强大国力,又不可能像对墨西哥那样直接恐吓讹诈就可以摆平。所以这个念头,李晖也只能想想就算。

事实上,英国政府在墨西哥湾大海战的结果揭晓后的反应,比李晖预料的更加糟糕,他们不但紧急出台了一连串有利于美国而对中国不利的政策,而且还在欧洲发起倡议,要组建一支规模空前的多国联合舰队来“保证大西洋上的航行安全”。很显然,英国政府这是彻底要拉下脸来帮美国了,他们固然希望看到美国衰弱下去,但更不想看到中国在北美势大难制。

虽然由于欧洲各国内部重重,这支所谓的“多国联合舰队”天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组建起来,甚至很可能无疾而终,但李晖很清楚,中国海军这次进入大西洋作战并取得辉煌胜利的表现,已经引起了英国、乃至于所有欧洲沿海国家的恐惧,就算是海军实力最强的英国,硬实力跟之前的美国相比也只有量的差距、而无质的区别,其他国家就更别提了,中国海军能够以微不足道的代价重创美国海军,欧洲列强自然会担心自己的安全。

以前部分西方媒体鼓吹“黄·祸论”的时候,真正将其当回事的欧洲人并不多,因为中国距离欧洲实在太远了。可是现在情况不同了,中国海军都打到墨西哥湾了,相较中国与墨西哥湾之间的海上距离,再延伸到欧洲不过只相当于是多迈了一步而已,那感觉简直就像是随时可能发生,欧洲列强又怎能不怕?

甚至就连这几年里一直鼓吹对华友好、打压美德的英国首相老张伯伦,现在也改变了之前的态度,不但积极推动实际上就是对美援助的《租借法案》顺利通过,而且还破天荒地访问了德国,争取德国海军派出新式主力舰参加多国联合舰队......(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