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四百四十一章 残酷报复(下)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四百四十一章 残酷报复(下)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32 来源:笔趣阁

结果,沙俄第一骑兵军进入中亚后,所到之处无不血流成河,几乎所有不会说俄语或者说不流利的人都惨遭屠戮,无数原本繁荣的市镇化成了废墟,就连农村也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也就是后来布鲁西洛夫中将发现再这样杀下去,中亚铁路沿途的城市都将变成鬼城、届时铁路就没法维持运营了,而沙俄政府暂时又没有余力在短时间内大量移民过来,这才网开一面,饶过了一部分从事城市服务业、而且至少没人举证的当地人。

俄军的疯狂报复让内斗中的中亚各族被迫团结了起来,但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本身就只是一些乌合之众,又连一个能够服众的领袖都没有,如何是俄军的对手?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沙俄第一骑兵军就将号称百万的中亚联军消灭殆尽,击毙50余万人,没要一个俘虏......

但这并没有吓到中亚人民,因为俄军不肯给他们活路,反正是死路一条,只能跟他们拼到底了,结果由于小规模战斗中大炮和重机枪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再加上敌人都是宁死也不投降(投降了死得更惨),俄军在游击战阶段的损失反倒比之前正面作战时大得多,短短半年时间就给俄军造成了超过3万的伤亡。不过那已经跟沙俄第一骑兵军没什么关系了,他们证明了自身的战斗力后就立刻调回欧洲了,布鲁西洛夫中将组建骑兵军是为了对付中国同行的,镇压起义军这种脏活累活,直接调二线的哥萨克过来就行了。

由于沙俄政府事后销毁证据,再加上中亚地区此后又多次卷入战乱,俄军到底在中亚屠杀了多少人最终成为了一个历史悬案,但后来中亚总算迎来和平之后进行的第一次人口调查发现,当时整个中亚地区的人口已经只剩一百多万,就算将逃到周边邻国(主要是伊朗)的一百多万加上去,也才相当于战前总人口的不到三分之一,屠杀之惨烈,可见一斑。

时代已经进入了二十世纪,沙俄军队却犯下了就算在中世纪都要到亡国前后才会出现的残酷暴行、而且还发生在名义上还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按理说世界舆论应该对其口诛笔伐才是,可事实上,当时的西方媒体却整齐划一地保持了缄默,就好像根本没发生这件事一样。

更让人无语的是,就算是在三国大战结束、这件事怎么也瞒不住之后,西方媒体不怪犯下罪行的沙俄军队,反倒将责任全都推给了中国政府,说什么若非中**队堵截难民不让入境,本来不至于会死那么多,这根本就是信口雌黄,中国明明收容了二十多万各族妇女好不好?

不过中**队没有趁乱再入中亚,才使得俄军能够那么猖狂,那倒是真的。可是在暂时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吞下中亚的现状下,中国伊犁军区选择先巩固收复的那几十万平方公里失地而不盲目扩张,无疑是很明智的,后来李晖还专门表扬了他们的工作。

再加上寒冬来临之后,不仅仅是北边的西伯利亚与乌拉尔,即使南边的中亚地区也同样是冰寒彻骨,于是一度空前激烈的中俄大战很快就偃旗息鼓了,双方都开始养精蓄锐、为来年春暖花开之后再起战端做好准备。

就这样,这场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就造成了中美俄三国逾五百万军民死亡(其中军队死亡【含失踪】人数有近三百万)的残酷战争终于暂时缓和了下来,英国也终于可以开始进行“调停”工作了。

早在九月份的时候,老张伯伦就已经公开发出了这样的呼吁,但是因为李晖坚决不同意“先停战、后谈判。”这一明显有利于美俄的条件,美俄两国政府也不愿在前线节节败退的窘境下公开求和自损士气,斡旋自然毫无成效。直到如今,中**队的扩张已经到了极限,极寒气候下又很难发动进攻,李晖这才同意与美俄两国暂时休战,同时派出以外交大臣唐绍仪为首的代表团前往英国伦敦,就未来和平展开谈判。

不过,李晖其实并不看好这次议和能够成功,他之所以派出了高规格的代表团,不过只是做个姿态而已。说起来,其实李晖倒是希望能够见好就收的,反倒是目前处于弱势的美俄两国政府、准确地说是两国领袖并不希望现在就缔结和约。

由于战场上输得太惨,就算中国政府宽宏大量,美俄两国也还是免不了要割地赔款,只是多一点还是少一点的差别,那么作为战争的发动者,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必须要为此负责,政治生命到此结束,他会甘心吗?何况美国处境最危险的阶段已经过去,再打下去怎么都不会比之前更糟,西奥多·罗斯福完全有理由坚持对华作战。

至于俄国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虽然作为世袭君主不必引咎辞职,但其“纸老虎”的本质被戳穿之后,再想保证江山稳固,可就难了,还不如利用俄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继续打下去,反正死的也不过是些“灰色牲口”而已,说不定就打赢了呢?

更重要的是,美国政府当初援助沙俄的时候留了一个心眼,在合同中特别注明,如果沙俄政府单独与中国媾和,那些援助的款项都将视为贷款而非无偿,以沙俄贫弱的国力,把沙皇一家都卖了也还不起。

至于像后来的苏联那样赖账,这就更不是沙俄政府干得出来的了,不是沙皇恪守信义,而是这样做的代价太大了,足以让他自己和沙俄这个国家粉身碎骨......

要知道,债主实际上不是美国政府,而是那些国际金融寡头啊!敢黑他们的钱?也只有历史上的两个社会主义大国有这样的胆子、也承受得起那巨大的代价,至于现在的沙俄?事实上,甚至在这场战争之前,沙俄政府的财政就对外国贷款有很大的依赖了,尼古拉二世哪儿来的胆子敢跟那些大金主撕破脸皮?(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