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甲午之军工霸世 > 第四百四十二章 做最好的准备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四百四十二章 做最好的准备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0:32 来源:笔趣阁

于是,在伦敦进行的这场万众瞩目的谈判注定是劳而无功,李晖只是接到代表团发回的电报时才了解一下,其他时候根本就不过问,而将主要的精力放到了其他的一些事项上面。

首先是对年前几次大胜仗立功人员的嘉奖和表彰,其他的倒还好说,按照规章制度来就行了,关键是墨西哥湾大海战中蚩尤号的表现应该怎么定位,让李晖颇为踌躇。

从扩大战果的角度来说,蚩尤号的突击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从中美战争的全局来看,这些扩大的战果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价值,反倒带来了一些麻烦,为此增加己方的人员伤亡,其实未必划算。更严重的是,邓世昌那样的做法是未得军令擅自行动,如果硬要上纲上线的话,判个重罪也没问题。如果鼓励这样的行为,搞不好日后中**队也会形成类似历史上侵华日军那样的“下克上”传统。

可是邓世昌连自己的命都搭进去了,以中国“死者为大”的传统,继续不依不饶的话未免太过刻薄寡恩,肯定会影响海军指战员的士气。万一以后中国海军的将领都变成唯唯诺诺之辈,失去了应有的勇敢精神和主动性,那可就不好了,而且对于国内还在培养的尚武民风也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正卿啊正卿,你可真是给我出了一道难题。”,李晖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很是头痛地叹道。

好在仔细看过海军的汇报后,李晖还是注意到了一个很关键的细节,那就是在蚩尤号擅自脱离队列发动突击之后,杨用霖并未发出电报喝止邓世昌,始终都没有,后来更是命令主力编队也一起发动突击,因此其实邓世昌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地违反军令,毕竟身为主力舰的舰长和海军少将,本来就有相当大的自主权,身为司令员的杨用霖没有下令阻止,那就等于是默许了。

于是,李晖最终还是将邓世昌定为墨西哥湾大海战中的功臣,只是在宣传中突出了杨用霖的配合,明明后者是迟疑了一段时间,官方的报纸上却写成了果断下令予以配合,将邓世昌擅自行动的性质尽可能地淡化。

直到很多年后,这段历史的真相才逐渐被后人挖掘出来,然后涌现了一大批反映中国人民海军早期历史的文艺作品,在它们塑造的众多艺术形象当中,形象鲜明、具有英雄气概的邓世昌很自然地成为了观众们最为喜爱的人物,虽然也有内行的人指责他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但却依然无法压下这样的热潮,普通群众可不知道那么多,喜欢就是喜欢,在他们眼里,邓世昌有血有肉的形象比其他将领要可爱多了......

当然,这些就是后话了,李晖就算想得到那么远、也管不到,他现在更加关心的是邓世昌的死因,“站在露天位置指挥实在是太危险了,其实正卿到那个时候才死,已经是非常命大了。可是他们(海军将领)说的也有道理,躲在司令塔内视界严重受限,指挥大受影响,但是在我记忆中,后来二战时期,军舰没沉但指挥系统挂掉的情况并不多见啊?对,没错,那个时候的指挥人员应该是呆在司令塔内的,那他们是通过什么办法清楚了解到外面的战况?虽然二战时期有了雷达,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雷达技术都足够先进的......”

“想起来了,是标图,有了标图技术,只需要将瞭望手观察到的信息传回司令塔,由其中的技术人员立即据此进行标图,然后指挥人员再根据标图来作出决策就可以了,这样舰长这样的指挥人员就不必冒险暴露于外,安全性会大大提高。等到实时的自动标图仪发明出来之后,那就更方便了......”,想起这些之后,李晖立即要求技术部门展开这方面的研究,虽然这项技术并不是太容易研究出来,但并没有无法逾越的技术门槛,越早开始研究,就可以越早地拿出成果。

海军的事只是李晖关注的次要方面,因为接下来的战争基本用不着海军出场了,八艘传说级战列巡洋舰已经全部撤回了青岛主基地,有她们的威慑,谅英国不敢造次,否则李晖不介意将澳大利亚跟新西兰也拿下来,他垂涎大洋洲已经很久了,如果不是上一次战争时还没那个实力,加尔各答条约里面就该将澳新也划进去的......

当然,与英国翻脸只是李晖最坏的打算,虽然依靠地缘优势、特别是落基山天险和延平要塞的存在,中国就算真的与整个西方为敌,也至少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还能攫取澳新、甚至印度作为战利品,但同样因为位置的原因,中国并没有办法真正奈何得了遥远的欧洲列强,必然会打成漫长的僵持,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肯定十分不利。

而李晖更担心的是,西方藉此完全联成一气,然后彼此共享科技成果,这会使得西方的科技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再加上战争的刺激,那速度只怕比历史上一战期间还要惊人。而中国毕竟底子太薄,就算有系统科技的优势,也并没有赢得这场竞争的把握,所以李晖一直都在竭力避免这一天过早来临。也正因为这样的考虑,李晖就算心里知道是白费工夫,也作出了欢迎英国调停三国战争的的高姿态,为的就是迷惑西方。

只要以英国为首的其他欧洲列强不加入三国战争、使之演变成世界大战,以中国凭借这一年来的辉煌胜利所赢得的巨大战略优势,就算跟美俄两国长期僵持下去,经济上的压力也不会太大,仍能以大大超越西方列强的速度推动国内的工业化进程。而在并不知道内情的欧洲列强眼中,中国在这样一场长期战争中必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国力也会因此大损,那么就算最终从美俄割走了大片土地,他们也不一定就不能接受、至少不致于为此也要加入进来跟中国拼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