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东厂督公 > 第七百零九章 土地新政

东厂督公 第七百零九章 土地新政

作者:碑塔城主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7:51 来源:笔趣阁

这时,孙承宗说道,“皇上,国公爷,若说到‘买’倒也是个好办法。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只不过既然是买,咱总归是要付出银子的。若要收拢天下土地分给无地之人,恐怕这笔银子的数量,会大到咱们无法想象。”

崇祯也皱了皱眉,说道,“确是如此。咱们总归不能强取硬夺,那么这笔银子从何而来呢?还请秦兄再细细说来。”

他很清楚,秦书淮既然会提出这个办法,自然已经想好对策了。

秦书淮微微一笑,说道,“确实,这么多田地,咱们要想买回来可付不起这个钱。不过,这笔钱可以让农民来出,并且逐年分期偿还,朝廷替他们担保。”

孙承宗和崇祯都是一怔。

“分期偿还?呵呵,这个老夫倒是头一次听说。是指每年都付一部分吗?”

“没错。眼下一亩良田市价七两左右,咱们照原价收,然后以农民耕种所出来偿还。偿还期为20年,也就是说一亩地一年仅需缴纳三钱五银子即可。满20年,这田就归农民自己所有了。”

孙承宗想了想,说道,“满20年田就归农民了?恕老夫直言,原本田主把地租给佃农,一年所收租金比这还多,而且这田永远都是归田主所有。所以,显然田主们是不愿意卖地的。这么一来,咱们如何说服田主卖地就是个大问题了,总不见得朝廷要派兵抢他们的地吧?”

秦书淮道,“朝廷自然不能强占田地。不过,咱们可以设立‘额外税’。但凡一户田主家里超过五百亩地的部分,咱们一亩地一年收它一两银子的税,看这些田主心疼不心疼?”

明朝末期土地兼并极其严重,五百亩只不过是小地主的标配。从这点可以看出,秦书淮要搞的是那些中、大型地主。

“这……”孙承宗苦笑道,“这还不是在逼他们么?”

这时,崇祯道,“朕已经很仁慈了。要是换了高、张二贼,他们不但要交出所有田地,而且一个子儿也捞不着。”

“皇上,话不能这么说。”孙承宗道,“但凡田主,大都为各地乡绅,其中不乏德高望重之辈,是我朝执政之根基。他们中不少人对朝廷忠心耿耿,远的不说就说三边之内,流寇横行之时,他们当中多少人帮着朝廷一块儿打流寇,可谓功不可没。如今咱们忽然要夺他们田产,这、这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啊。”

孙承宗说的不无道理。在明清时代,乡绅阶层确实是维系王朝统治的根基。很多地方,乡绅会代朝廷调节邻里纠纷、维持治安甚至征收税赋。

秦书淮道,“孙老师所言不假,所以咱们才是跟他们‘买’,并非跟他们要。而且咱们还留有余地,家有田五百亩以下者,可以不收额外税。超出五百亩的部分,才收他们额外税。这么一来,他们依然有足够的地传家,咱们只是让他们卖出不合理的部分,而且是以市价收购,有何不可?”

崇祯道,“此法朕以为可行。孙老师,乡绅再多也不过那些人,朕就算得罪他们,被他们骂个狗血淋头也无妨。因为缺田的农民更多啊,只要这些农民说朕是个好皇帝,朕便是好皇帝!”

秦书淮不禁称赞道,“皇上圣明!这叫团结大多数。只要大多数人支持皇上,皇上自是好皇上。”

心道,崇祯对形势的判断越来越精准了。他已经看到,只有解决了农民的问题,大明的执政根基才能稳固。至于那些乡绅,在能保证他们继续富贵的情况下,他们绝对不可能造反。

崇祯呵呵一笑,又补充道,“不过嘛,那些乡绅的情绪还是要照顾的。咱们可以把这件事说成不是卖地,而是说成一桩赈济,一桩功德。朕之前说了,对于卖地多的乡绅,朕可以给他们立牌坊,也可以封非实授的官,甚至给勋位也无不可!他们不是都有光宗耀祖之心么?朕给他们啊!”

秦书淮立马道,“臣还可以让说书人再说道说道,好好赞扬下他们的济世悲悯之心。”

孙承宗见此,只得笑了笑,“好吧,既然皇上和国公爷已有成策,那老臣就附议了。不过,要想此时顺利推行,首先要说动福王。以福王的性子,咱们恐怕需要费些口舌。”

崇祯皱了皱眉,说道,“福王的性子确是我行我素了些,不过他要是敢在这时候给朕添堵,朕也不会让他好过的。”

秦书淮道,“只要皇上一句话,臣愿意去劝劝福王。”

崇祯冲秦书淮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秦兄,你去可以,不过千万别把福王府弄得鸡飞狗跳,要不然朕可不好向宗亲交代。”

“臣有数,臣有数。”秦书淮很“诚恳”地说道。

“那么,咱们接下来说第二个吧。”崇祯喝了口茶,说道,“关于农税方面,秦兄是怎么想的?”

秦书淮不假思索地说道,“当然是免赋了,免一切农赋。”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差点让崇祯一口茶喷出来。

孙承宗的一双老眼则差点从眼眶里掉出来。

不收农税?

千百年来,哪朝哪代不收农税?

大明六成以上的人口可都是农民,不跟他们收税,这是个什么玩法?

秦书淮见崇祯和孙承宗惊讶成这样,不由用少见多怪的眼神看了他们一眼。

说道,“皇上,还记得臣那晚跟你说的么?只要采用臣的税收之策,光是盐税咱们一年就能收两千万两,所以区区几百万两的农税又收它作甚?”

“这……”崇祯沉吟了好一会,又道,“可是朕总是觉得,好像哪里不对?自先秦以来,凡农必课税,无非轻重而已。若是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不交税,那难不成所有岁出都从不足人口三成的商贩那征么?那对于商贩是否太苛刻了些?”

秦书淮耐心地说道,“皇上,你以为农民不课农税就真的没在交税了么?咱们接下来不光对盐、铁、绢、茶征税,还会对运输、酿酒、酒肆、茶馆等各行各业都征税。只要农民在这些方面花了钱,那么他其实已经在交税了。”

“这个…….”

“皇上放心,农民不交农税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农民手上有更多钱,可以去购买商人卖出的东西了。商人卖得越多,咱们的税岂不是收得越多?所以咱们不亏。”

“而且更重要的是,皇上一旦取消农税,这便是旷古未有之大事,便是昔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曾完成之壮举,皇上必将以圣德之名而流芳百世!甚至,单以此仁政,称皇上千古一帝亦不虚也!”

“最最重要的是,如此一来全国亿万农民都将是皇上的忠实子民,这世间将再无什么力量能让他们与皇上离心离德了!到时皇上有万民拥戴,振臂一呼天下来归,还需忧什么流寇、什么外患吗?”

这些话极为震撼,每一个字都重重地锤击着崇祯的心脏。

尤其是那石破天惊的四个字:千古一帝!

如果说之前崇祯的志向只是中兴大明的话,那么这四个字让他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千古一帝!

多少皇帝征伐四方,开疆拓土,就是为了这四个字?

崇祯感觉自己的热血在燃烧。

而孙承宗则完全呆若木鸡。

以他的政治经验,是绝对不相信国之税赋还可以这么搞的。

但是秦书淮的话,却让他哑口无言,完全找不出反驳的理由来。

秦书淮看着面面相觑的这两人,不由心道,这就把你们震惊成这样了?

要是告诉你几百年后种田非但不收税,而且国家还给各种补贴,岂不是要惊掉你们眼珠子?

不过这也难怪,现在也没法跟他们解释,为什么在商品经济足够发达的时代,只要掌握好合理的税收政策,农税根本只是零头。

他们只要知道结果就行了。

沉默了许久,孙承宗终于说话了。

“此事,老臣觉得,还是循序渐进为好。老臣建议,先免全国田赋三年,如果这三年朝廷用度无忧,自可宣布今后废除田赋。若真有那么一天,那皇上,当真是做了前无古人的大仁政,实乃万民之幸,我华夏之幸也!”

崇祯兴奋地点了点头,“好,那此事就依孙老师所奏。明天朕就下发诏书,免全国田赋三年!若是三年后,哦不,若是今年一年下来,朝廷用度无忧,朕就准秦兄所奏,我大明永废田赋!”

“皇上圣明!”秦书淮和孙承宗不约而同地说道。

土地新政的事情定了以后,吏治新政就简单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