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东厂督公 > 第七百二十五章 大明水师

东厂督公 第七百二十五章 大明水师

作者:碑塔城主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7:51 来源:笔趣阁

秦书淮南下,是要重整福建水师,把控大明乃至东南亚的出海口,为大明商船出海保驾护航。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如今整个远东的海洋贸易,基本控制在三个势力手里。

一是大名鼎鼎的郑芝龙,也就是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二是郑芝龙的老对手、曾经的拜把子兄弟刘香,三是创办了东印度公司的荷兰人。

嗯,说白了其实都是海盗。

崇祯四年,也就是1631年。

秦书淮清楚地记得,这个年份的世界,还处在一个疯狂而对人类影响深远的时代。

大航海时代!

在欧洲,无数国家的战舰正在世界各地的海洋游弋,他们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新的殖民地,以及新的贸易路线。

当然,在广袤无垠的大海上,也有大批私人的或者各国皇室认可的海盗,像一群饥饿的鲨鱼,到处在找寻可下手的猎物,成就他们的传奇。

全世界,都在造战舰,都在发现并征服新世界!

然而,曾经拥有世界第一舰队并一度在世界各处耀武扬威的大明,却自仁宗、宣宗以后,水师步步衰落,到如今几乎名存实亡。

目前朝廷仅剩下的那几条破船,怕是拿去搞运输都让人嫌弃,更别说让他们去打仗了。

不过,尽管朝廷的水师形同虚设,但一个十分矛盾的事实却是,大明朝在远东海面上的势力仍然强横,不说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倭国人,甚至连当时在远东最强的荷兰人都不得不小心周旋。

为什么呢?

正因为有郑芝龙、刘香这些大明海盗的存在。

朝廷不给力,这些民间海盗可给力地很!

比如郑芝龙,早在天启年间就有船只700余艘(部分商船,大部分是战舰),以台湾魍港我基地,在南中国海、台湾海峡乃至整个远东的洋面上横行。起初是抢劫过往的商船,到后来就直接攻打东亚、东南亚各港口,打下上岸就抢。

不过这家伙还有些侠义情节,一般只抢有钱的,对贫苦百姓不但不抢甚至还施舍米面钱粮,倒也是个劫富济贫的主,以至于福建沿岸一带的百姓对他的敬畏,远高于对官府的敬畏。

郑芝龙麾下舰队的战斗力有多强呢?

这么说吧,明末的福建水师几乎被他打得全军覆没。东印度公司的荷兰人也跟他打过几仗,几乎场场完败。

如果按照历史进程,再过两年,郑芝龙和东印度公司的荷兰舰队在金门还会有一场大战,这场大战之后,东印度公司将彻底认怂,会主动提出向郑芝龙交保护费,求郑芝龙放他们一马。

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都怂了,其他各国的商队、舰队自然也怂了。

而郑芝龙在那以后将会成为闽南的领主和华南、华东洋面的唯一霸主,别说荷兰人,全世界的商船经过他的海域都得交保护费,不交的结果就是让你的船有来无回。

到最鼎盛时期,郑芝龙拥兵二十万,战舰三千艘,想想那是多恐怖的海上力量?

以至于他的儿子郑成功,只利用了他一小部分家业,就轻松把荷兰人从台湾赶走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目前的郑芝龙,还只是中国南部海域三大势力之一而已。

秦书淮这次南下,就是去找郑芝龙的。

大明的船队要想在全世界通行,没有一支强大的舰队是不可能的。

福建沿岸的海关要想正常运作,也需要一支强大的舰队。

另外,要想从荷兰人和西班牙人手中夺回已经被强占的宝岛,也需要一支强大的舰队。

而郑芝龙手上有现成的。

有利的一面是,就在前年郑芝龙已经被朝廷招安了,在福建当了个“龙虎游击将军”,基本上整个闽南的海防全靠他一人在维系。

而不利的一面是,郑芝龙并没有把朝廷当什么事,投降朝廷只不过是为了能回老家居住,顶多他只是不跟大明打了,至于海上的事情,他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大明也管不着。

现在他在泉州老家造了占地120多亩豪宅,并且把泉州安平作为拥兵自重的据点,麾下将士三万,战舰千余艘,而且富可敌国,基本上福建巡抚在他这个小小的游击将军面前,还得看他脸色。

秦书淮的此去泉州找郑芝龙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把他的舰队拿过来,掌控到朝廷的手中。

至于能不能办到?

秦书淮认为,夺权这种事他已经很在行了。

他要是在海上,或者在台湾或许逮不着,但谁让他在泉州呢?

不过,郑芝龙这人很特殊,对他太粗暴肯定是不行的,要知道他可是奉朝廷招安才回来的,而且这几年也帮着朝廷在维系华东、华南洋面的安宁,这个时候忽然搞他岂不是显示朝廷言而无信?那以后谁还听朝廷招安?

另外,弄倒郑芝龙一人简单,但是他的战舰又不是都停在港口等你去接手,如果简单粗暴地弄倒甚至弄死他,他的手下还不开着船跑光?他秦书淮轻功再好还能踩着浪花把那些船一艘艘弄回来?

所以这中间,少不得谋划些手段。

想到谋划,他又觉得身边少人了。

孟威、孟虎、张啸、赖三儿、李定国等人都去西征了,现在他还真像个孤家寡人,不但没人可以商量,甚至两个说话解闷的人都没有。

想了想,他决定叫李敬亭和花沉过来,陪自己去福建走一遭。

当然,他去福建还得名正言顺,冷不丁地跑过去,一来引人警觉,二来很多事也不方便办。

于是当晚,他修书两封,一封给李敬亭,一封给花沉,要他们收信后立即动身前往济南府等他,大家汇合后先从京杭大运河南下到杭州,然后再从杭州去泉州。

另外,他又给崇祯上了道奏折,把自己的想法和崇祯说了一遍,然后让他写两道圣旨差人立即送到济南知府那暂存,他到时候会亲自去取。至于圣旨的内容,他也做了暗示尽管最后的结尾是“妥当与否,恭请皇上圣裁”,但这不过是给崇祯必要的尊重而已。

搞定之后,第二天他就往济南府赶。

途径兰州,他顺手调了两千武林联军,跟自己一起出发。

这两千武林联军可有大用。

从嘉峪关到济南府,足足有四五千里的路程,按秦书淮的说法,那叫真特么的累。

好在他还算心大,一路上参观当地的风土人情,品尝各地美食,权当游历了一把大明朝时期的华夏,倒也自在。

总之,他足足花了一个月,才带着两千人马从嘉峪关走到了济南府。

此时,已经是秋高气爽的八月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