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 第十六章 莫须有(八)

明 第十六章 莫须有(八)

作者:丹东大米汤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3:41 来源:笔趣阁

洪武皇帝朱元璋这几天心情也非常郁闷,不过杀一个罪臣蓝玉,居然闹出了这么多波折。先是平辽侯武安国千里迢迢写了加急奏折来,力陈没有确凿罪证不可妄杀大臣,否则让军中诸将寒心。接着总参几个老家伙又极力阻挠,为此事不惜和自己对着干,以国家安危为名,死活不肯同意安排两个儿子去军中领兵的安排。最可气的是太子朱标不能体会老父亲的良苦用心,三番五次前来给蓝玉说情,赶走一次又来一次,没完没了。

都怎么了,怎么一下子胆子都大了起来。朱元璋生气地想。自己在朝中向来是一言九鼎,自从立国以来,朝臣力谏也罢,苦劝也好,谁曾敢明白对自己的决定说半个“不”字,自己还经常笑他们不直言敢谏。这下可好了,所有老将军抱成团来互相,根据锦衣卫密报,各个老将军的家人还彼此暗中传递消息,好像要共同进退。共同进退,哼,难道以为朕还在乎多杀一两个人吗。

“父皇,锦衣卫用尽非刑,前天又逼死了蓝家两个女眷,再这样下去,没等问出结果,蓝家的人已经在狱中被杀光了”。太子朱标站在老父身后,低声哀告。

“死了更好,省得朕为如何处置他们费心,况且他们也跟在蓝玉享了不少福,人哪里有生而不死的”朱元璋没有好气的回答。“回去告诉蓝家那个小妮子,如果她再给你吹枕边风,当心朕问她干政之罪”!

“云儿没有要儿臣求情,云儿只是一味哭泣而已”,太子朱标吓得脸色煞白,紧张的为宠妃分辩。按辈分,蓝玉算是他岳父,如今父亲要杀岳父,让他左右为难。

“云儿没有要儿臣求情,云儿只是哭泣而已”,朱元璋学着儿子的声音搡掇,“看你这副样子,哪里像个一国之君,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当帝王的就不能心软,也不能凡事都去求准确,问良心。要看看怎么对自己有利,要懂得恩威并施。那个云儿更不像个王妃,连出嫁从夫这个道理都不明白,将来怎么母仪天下”?

朱标低着头,心知老父做的很多事都有其理由,为君之道,自己的确照着老父差了许多。不敢看朱元璋的眼睛,口中兀自强辩道:“毕竟蓝玉是云儿的父亲,骨肉致亲……”。

“这时候你又明白骨肉至亲了,我的傻儿子”,朱元璋无奈的叹了口气。太子什么都好,独立主事以来,几年功夫把水师和海关都整理得一流,赢得了朝野一片赞赏。可就是太柔弱了些,将来怎么镇得住这些悍将?眼看就要四十了,这为君之道,自己还得手把手教他,“我儿,你的妃子到现在还念着骨肉亲情,我来问你,那蓝玉和常茂是什么关系”?

“姑侄,不过他们关系不太和睦”。太子朱标对常茂和蓝玉之间关系的紧张程度了如指掌。

“那常茂和冯胜冯老将军呢”?朱元璋又问。

“翁婿,好像他们之间也不太对”,朱标回答,心中也觉得奇怪,这个威北军大帅常茂怎么天生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挺好的人啊,直心肠,没看他对谁有过坏心眼儿。

“这就是常茂的聪明之处,不枉为父小时疼他一场”,朱元璋冷笑。

“聪明,他要聪明怎么会和自己亲戚和不来”?朱标奇怪的反问。

“我儿还算明白,这蓝、常、冯三家是亲戚,两家在军前,一家在总参,你能保证他们中间不出一个逆臣么”?

“这…….”,朱标无法回答,自己又不是神仙,将来的事情怎能预知。

“他蓝家一个小女儿在紧急关头还念着骨肉亲情,其他人怎会割舍骨肉致亲。将来你亲自临朝之机,看着大明一半人马都在外戚之手,不知你的龙椅子是否还能坐得安稳”?朱元璋冷笑着提醒。

朱标愣了愣,外戚之祸,汉唐皆重,父亲为自己将来地位稳固,可谓用心良苦。但杀人不见得是唯一办法。“父皇已经建立了指挥学院,底下军官都是出自军校的,没有皇命,别人调度不动,他们怎有能力造反”!

朱元璋笑了笑,儿子真是个有道“仁儿,军校毕业的学生到军队扎下根,得需要很多年,武安国给父亲献了个良策不假,可等其效果全部得以显现,至少要待现在的军官全退役后。时下各军之中主要将佐,可多是常遇春、蓝玉、冯胜的旧部”!

朱标无语,父亲朱元璋说得俱是事实,总参也罢,军校也好,这些新鲜东西发挥出全部效用至少还需要十年时间。十年之内,一旦父亲驾鹤西游,自己能让这些将军服从调遣吗?有心认可老父的做法,眼前又浮现了属下那些期盼得目光,曹震、朱二、方明谦,自己若辜负了他们所期,如何在部将中立足?

鼓鼓勇气,太子朱标继续劝道:“父皇教训极是,可要收蓝玉兵权,像调遣冯老将军一样,让他到总参谋部任职算了,还能为父亲献计献策,何必一定要杀他全家”?

“早和你说过,谋反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果非要讲证据,开了这个先例,以后诸将谋反,只要小心不被抓到证据就得宣布无罪。那岂不人人欲反?必须以此事给诸将竖个榜样,让他们非但不敢反,平时连想都不敢想。要都像元朝那时,君臣间动辄提刀相见,还成什么体统。脱古思贴木儿的例子就在那摆着,要是他早把大舅子也速迭儿砍了,还有今日之事么”?朱元璋尽力让儿子明白作为帝王的不易,元朝末年,皇帝和大臣之间互相攻击,没有任何秩序,起义军才得以在间隙中迅速发展壮大。退到草原的北元帝国迅速灭亡也有一部分原因归功于内乱。大明朝要永远吸取这些教训,才能让这世界上最大的国家长盛不衰。

“只怕朝野间人心不服”?朱标摇摇头,有些担忧地说。

“这就是帝王之术了,恩威并施你懂不懂。你宅心仁厚,这点儿朝臣们都知道。等蓝玉这个谋反的罪名落实了,为父会念在你多次求情的份上给蓝家留一点香火,并将一些罪证不明的将领赦免了,调归你属下。这样常茂和冯胜他们还能不念你的好处?军中诸将还能不感你的恩德?其实蓝玉也不算完全冤枉,兵部贪污的案子,蓝玉无论如何也难逃干系,至少是知情不报之罪。还有他在西凉私募流民戍边、乱建城池、边境上茶马走私,随便一项都是杀头的罪名。若是在为父百年之后还有人替蓝玉鸣冤,你尽可替蓝玉平反,反正那时蓝家的势力已经根除了,不会对你的江山造成危害。臣子们还会认为你圣明,超越为父。哈哈”,朱元璋想到将来儿子登基,百官为这些预先安排好的仁政顶礼膜拜的样子就感到好笑,“他们都和为父说蓝玉冤枉,嘿,蓝玉造没造反为父岂能不知,但这个时候需要一个造反的出来,不冤枉蓝玉,倒让老夫冤枉谁去”?

“哈哈”,笑声在皇宫内回荡,窗外,几只鸟儿在睡梦中被惊醒,呼啦啦飞上半空。

“嘿嘿,明天咱们就拿着锦衣卫的口供一块上朝,这么多造反的,凡是有名有姓的都牵扯到了,看皇上怎么办”?老将军傅有德接到常茂派人送来的一大摞口供,开心地说。

在皇帝眼皮底下闹这么大动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这个动作不出闪失,老将军冯胜与傅有德费尽心机。好在去年总参成立之时,为了及时掌握前线军情,朱元璋把一部分锦衣卫划给了总参。大家都是锦衣卫,谁能查谁,所以才瞒过了锦衣卫指挥使蒋瓛那狗一般灵敏的鼻子。

威北军主帅常茂回京献俘,临行前欲点五百弟兄押解俘虏,燕王朱棣一时“疏忽”,连名单看都没看就答应了。于是常茂毫不客气的调尽斥候旅中好手,这些王飞雨将军训练出来的斥候个个身经百战,收拾几个毫无防备的锦衣卫还不是手到擒来,轻而易举将锦衣卫几个主要头目掠入了班房,这里边都闹翻天了,外边的人还蒙在鼓里。

“傅将军,徐某这一世英名,今天就毁到你手了”,老帅徐达喝了口茶,无可奈何的抱怨。他与傅有德交情非浅,傅有德的孙儿过周岁,收到请柬后徐达不能不来,来到后稀里糊涂就被李文忠等人灌醉。醒来之时,月亮已经西落,陪同前来的侍卫早被傅有德打发回府了。傅、李两人笑呵呵拿着锦衣卫的供状请他看一场好戏。

“徐帅不必惊慌,我们又不想造反,只是看这帮锦衣卫做得太过,不得不出手管一管,否则谁知道蓝玉过后是不是你我”,傅有德笑眯眯的吃了一块西瓜,镇定自若。

“是啊,徐伯,咱们都是被傅将军灌醉的,今晚之事一概不知”,禁军主帅李文忠一旁搭腔。“您老放心,怎么说皇上也是我舅舅,禁军不会害他,今晚只是由着常茂他们胡闹,明天早朝大家看皇上怎么解决此事罢了”。

连朱元璋的亲外甥都这么说了,徐达还能说些什么?自从朝廷开始用锦衣卫主持反贪以来,大臣们每天上朝前又开始写遗书。自己是退居二线之人了,每天深入简出就为了求个阖家平安。贪污**和自己沾不上关系,朝廷杀大臣立威也没自己的事,兵权早交给了朱棣,指挥学院也尽力灌输些精忠报国的言语,本以为无论如何也没灾祸找到自己头上,没想到被老伙计给算计了。

“也罢,谁让徐某认错了人,你们说,这一切是不是武安国背后主使的”?徐达叹了口气,无可奈何的问。

“得了吧,就你那得意弟子,别的好处没学会,你的谨慎倒学了十分,在浙江躲着呢”,傅有德不高兴的抱怨。提起武安国他就一肚子气,自己千里迢迢派人送信商量对策,下书的人连面都没见到,隔着帘子被刘凌挡了驾。

刘伯温的好女儿非但不为伯父出主意,还搡掇道:“什么都指望我家相公,我家相公救了一回胡维庸余党还不够,救完文的还得救武的。这次应了蓝玉,下次不知得救冯胜还是李文忠,回去告诉傅伯伯,就说我家相公主持修桥去了,朝中的事情不想知道,人不自救,神仙亦不能救之”。

“嘿,果然是刘伯温养的好女儿”,徐达闻言低声赞叹。几句话将自己的丈夫撇得干干净净,这事能和武安国没关么,要是没武安国当年救胡维庸手下官员时和皇上说的那句:“没有罪证则不能强加其罪”,这些老将们今天犯上做乱能做得如此理直气壮吗?

这句“人不自救,神仙亦不能救之”说得好,逼着老家伙们自己想办法。武小子当时不在帘子之后才怪?徐达听着傅有德的陈述不断点头,这话和当年武安国和自己说的类似,当年自己怕他和朱元璋硬来,劝他迂回时,这小子就说过类似的话,自己至今还记得其当时说话的神态。

“受难的人本身不知觉醒,旁观者再着急也是枉费心思,岳父放心,小婿一定只管点火,不干烧屋子的事”。当年,武安国微笑着对徐达说,那坦诚的笑容至今还让人感到温暖。如今这个小家伙终于长大了,非但学回了迂回,学会了避让,而且学会了借他人之手行事。李善长啊,李善长,你个老狐狸终于教出了半个小狐狸崽子了。

“你们想了这么做的后果了吗”?仔细听傅有德介绍完夜里所发生的一切,徐达关心地问。费了这多心思,他不想看到仅仅此事无结果而终。

傅有德点点头,从怀里小心翼翼的取出一个信封,放到徐达手边。“我们征集了一万多个将士的签名,联合反对锦衣卫越权行事,并替蓝玉鸣冤。按常茂他们,也可能是郭璞的意思,这次一定要让皇上以律法的形式确定:没有确凿证据不能认定百姓有罪,无罪不得加害官员,非经刑部机构审判,任何人包括皇上不得拷打杀害他人,包括百姓”。

“太祖勒石么,皇上会答应吗,这不是逼着他向全天下认错么”?

“他不答应也罢,大不了把我们这几个带头的全杀了,反正今天杀了蓝玉,明天就可能轮到我们。同样是死,不如给后人争一分权益。将来人也知道大明朝开国诸将,没一个心甘情愿做人家的奴才”!傅有德大声回答,如同当年投军反元一样满脸悲壮。

黎明十分,几大队锦衣卫保护着七、八辆官轿来到玄武门。守城的士兵见了锦衣卫的腰牌怎敢为难,麻利的开城放人,眼看着这拨人马本江边奔去。

将蓝玉和救出来的军官以及锦衣卫爪牙安排到战舰上,常茂低声对医护营长镇耀叮嘱:“把弟兄们收拢住,没我的本人的命令不要*岸,如果天黑之前还没见到我,你们就扬帆出海,小邵和冯子铭的船在吴淞口等着,他们会带着大家去新发现的那个大洋州,别再回来”!

“老常”,镇耀眼睛微微发红,想说什么,终是没说出口。自大明立国以来,从没有人如此大胆的挑战皇权,常茂此去,恐怕凶多吉少。

“别婆婆妈妈的,既然干了,就认赌服输,记得咱们在北平时武小子曾经说的吗,皇上只是国家的代表,并不等同于国家。在同一个国家里,所有人生而平等,谁也没有权力随意决定另一个人的生死,谁也没有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常某糊涂了半辈子,那一刻终于明白,所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多么臭的一个狗屁”。

周围的人都被常茂逗笑了,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狗屁。偏偏有人奉之为金科玉律。所以自古以来,才有那么多英豪含恨而终。莫须有,可以解释为“也许会有”,更贴切的意思却是“根本不需要有”。当一种利益被认为压倒一切时,以其名义,所有罪恶都不再需要借口。

莫须有。既然迫害时不需要理由,反抗时同样不需要,因为大家遵从的是同一个游戏规则。

“将军保重”,几个下级军官从舷窗处探出身子,频频挥手。

“大家保重,等此间事了,再与大家痛饮”!常茂向部下庄重的行了一个震北军军礼,右手握拳,轻扣左胸护甲,俯首,“船上都是咱北军英豪,别为了一个人生死给挥霍了,拜托”。

礼毕,翻身上马而去,几个贴身死士尾随其后,一言不发。

清晨的岸边江风凛冽,数千年前,在易水河畔,一个壮士抱着同样的心情转身,走向不可预知的未来。

风萧萧兮易水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