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 第二章 儒(三)上

明 第二章 儒(三)上

作者:丹东大米汤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3:41 来源:笔趣阁

天快亮的时候,大儒伯文渊在他自己的房间里被逮捕。应天府的差役和数百名禁军官兵摆出捉拿江洋大盗的阵仗把伯文渊住的地方团团围住,让带队军官迷惑不解的是,上头交待下来神秘任务居然是捉拿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伯辰身上表现出来的镇定与从容也让他折服,“也许我们逮到一个江湖豪杰吧”,有些士兵这样想,毕竟在传说江湖豪杰的江湖豪杰身上他们也没看到过这种胆色,这种平静得好像早已知道结局,偏偏不肯退缩的胆色。数十名被惊醒的学堂师生趴在窗口目送伯辰离去,这个谈锋如刀的教授最后留给大家的,是一个风雪里踯躅前行的背影,博带峨冠。

毕竟这里是京师,第二天中午时分,已经有消息灵通的学子通过各种渠道确认了伯辰的罪名――参与谋反。官府的证据十分确凿,但对伯文渊而言,称之祸从天降并不为过。问题就出在伯辰所著的那三本流传极广的书上,天府之国的一伙山贼居然将那本《平等论》奉为山寨中的镇山之宝,据官府内部消息,山寨被攻破时,此书就被供在聚义厅内的香案上,与千里走单骑的关云长的塑像并肩而立。

山寨的头领名字叫楚彤,原本是四川一家盐行的掌柜。有明之前,历朝历代食盐都由官府专卖,做此行生意者暗地里多有点儿结伙走私的行径,掌柜和伙计之间互相照应,内部分工精细,组织严密。洪武朝为了应对突然而来的饥荒,鼓励商人运粮赴灾区,官府逐步开放了食盐经营权,不再专卖。川盐入滇自此由暗转明,利润丰厚,数年内楚家积累不少财富。安泰帝继位后,吏治渐坏,虽然川滇之间的道路被武安国花费十余年之功整理得通畅许多,但运送食盐的利润却越来越薄了。扣除一路上各地官府的吃、卡、拿、要,一趟买卖下来,正经盐商们能支付伙计的工钱就算不错。干这行的商人纷纷开始寻找*山或自己培养代言人,总之是要先买通了官府才能谋上安稳饭。

楚家的盐队买卖公道,货真价实,在滇南一代口碑很好。但楚家少东楚彤却是个白身,年少时即有豪侠之名,不肯入仕。楚家自己买卖受到官府欺压后,楚彤也总想凭正常渠道解决。结果自从其父亲去世,楚彤亲自接手盐行几年下来,老底渐渐赔光。屋漏偏逢连阴雨,安泰十三年,楚彤看准时机运往大理的一大批盐居然半路上被山贼所劫,折了货物又赔人命。眼看着若大盐行就要败在自己手里。

就在此节骨眼上,一个知府的公子提议入股,条件十分苛刻。楚彤自知盐行不下,又不想看着父亲当年的老伙计皆丢了饭碗,勉强答应。以保留盐行所有人员为条件,低价做了两千个金币将盐行卖给了知府公子。为了让盐行尽快恢复运作,交割时楚家只收了定金五百。谁知知府公子接手盐行后非但没将定金之外的一千五百金币付清,反而借口经营不景气,将运盐的车辆马匹全部拉走,将空架子给晾在了一边了。当年的老伙计们没了活路,纷纷找楚彤想办法。大伙儿齐心合力四处一打听,才知道人家知府公子另有一处盐行,设了这么个套子不过是为早日将楚家挤跨,独占当年盐业罢了。楚彤心下不服,拿了合约去理论,几场官司下来,输了个倾家荡产。

也活该那个知府公子倒霉,他手下一个伙计生闷气喝醉了酒,不小心在饭桌上将主人派打手假扮盗贼袭击楚家商队的丑事给抖了出来。楚彤和一群伙计走投无路之下,趁知府公子外出**之时将这个狼心狗肺的恶贼砍了,扯起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大旗上了山。思前想后,楚彤认为自己遭遇皆是官府欺压百姓造成,无意间得到伯辰的《平等论》,立刻奉为至宝,高高供于聚义厅内。此外,他以地方学子身份通过私邮给伯文渊修书数封,商讨平等的可能及均贫富是否为实现平等之途径。伯文渊不知就里,居然修书做答,以兄弟呼之,告诉他掠夺他人财产平均,其实是对平等的践踏。

知府丢了儿子,自然心怀不甘。几次借地方军队之手攻打山寨,却被盐行弟兄们采用游击战术杀了个丢盔卸甲。山寨缴获了不少火器,声威日盛,远近被官府逼迫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来投,转眼做大,今年夏天时居然夜袭府城,将那个纵子行凶的知府一家大小全部给砍了。

砍了知府,原来地方上欺瞒着的治安问题再也捂盖不住,苏老侯爷奉新继位的西平王之命带平南军一个旅入川剿匪。几千乌合之众怎是这纵横多年的精锐之师的对手,刚一交火,楚彤即丧命于平南军的娃娃炮下。主寨转眼被攻破,伯文渊的几本著作和他与反贼的往来书信全部被缴获。

本来这个案子已经过去一段时间,西平王的奏折里也没有提及伯辰及其与反贼的关系。不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刑部不知从何渠道得知此事,快马加鞭取来了人证物证,趁伯文渊还在江南流连之际,将他捉拿归案。

“这不是飞来横祸么”,几个教授听了面面相觑。直到如期举办的北平复古儒学何理学辩论以伯辰不能到场而宣布取消的时候,大家才从打击中缓过神来。

“不战而屈人之兵”,几个理学学究洋洋得意,伯辰锒铛入狱,其所坚持的平等论随即也成了**,大街小巷的告示和官方报纸上都说的得清楚,有逾期不肯上缴伯辰著作或藏匿者,一经被发现,按通匪罪查办。

“还是少写几笔为妙,谁知哪天有人犯了罪,结果家中发现了我的书,岂不是冤枉”!几个著作等身的名流打着冷战,将自己的手稿扔进了水炉子。

雪夜挑灯读**,偏就有不怕死的学子,偷偷地从垃圾堆中或地摊上将伯辰的书找来,抱着猎奇的心思打发漫漫长夜。

“其实那些都是至理名言啊,不平等则没有止境,平等则能相互制衡”,一个学子读过伯辰的书后悄悄地对自己的好友说。

“不要命了你,敢读**”,其好友大惊诧失色,伸手捂住他的嘴巴。看看四下无人,低声喝命:“赶快烧了,什么时候还敢这样胡闹。谁不知道‘人皆欲置己于他人之上,不欲居他人之下’”。

此案带来的冲击巨大,几乎整个腊月,都有人在为伯辰的安危奔走。伯文渊的死对头白正白德馨千里迢迢从北平赶到了京城,一路上收集了上千士子签名联名担保伯辰;京城几所学堂更有数百胆大的学生集体在皇宫外请愿,恳求朝廷释放伯辰,并任命他为国学教授;一些小商小贩也以罢市要挟应天府秉公审理此案,闹得沸沸扬扬,直到朝廷动了真怒,出动禁军趋散了请愿的学生,并抓走了几个幕后组织嫌疑者,街市才恢复平静。爆竹声里,新的一年宣布来临。

“其实此案也不算冤枉,毕竟人证物证俱在,况且那句‘若官府不能保护百姓之权利,百姓则有权力重建官府’不是谋反是什么”,庆贺新春的酒席宴间,一个儒学教授提及此案,如是评论。

“你从哪里看到的,伯先生的书里边没这句话”。立刻有人站起来为伯辰喊冤枉。

“不是伯先生说的,是那个楚彤给伯老的信里写的,这句话在报纸上写得很清楚”。作为罪证的书信冲击着人们的思维限度,其中一些言论传播得比没禁止之前还广。

“嗨,应天府真是糊涂。这样一来,反倒成就了文渊的声名。白老夫子那天拦住黄大人的官轿,在弟子面前为伯辰喊冤的话说得明白‘放了文渊,大家还可将是是非非理论清楚,杀了文渊,则江南儒学永无立锥之地’”。

“是啊,从今以后,我们江南儒者见了北平那帮家伙,气势上就输了一筹。他们说我们知道讲道理要输,所以栽赃陷害伯辰来作弊,而我们偏偏无法反驳”。一直欲和伯辰在学术上分出高下的江南名儒们失去了对手,迷茫中发出声声叹息。

“不用着急,此人朝廷不敢杀。没见武大人、曹大人、朱大人都出来说话了吗,燕王殿下还亲自给皇上写了信,据说言辞非常激烈。说北方六省士子皆奉伯辰为师,若杀之,恐失去天下之心”。有人乐观地分析案子的进展,一件证据确凿的案子从腊月拖到正月,可见朝廷上也为伯辰案如何定罪犹豫不决。

“是啊,黄阁老和齐阁老已经给他们的师叔求情了,听说皇上也打算恩准呢”。一个消息灵通的教授小声嘀咕。特殊时刻,小道消息总比朝廷邸报来得快。

众人把期盼的目光看向消息的传播者,无论是否伯辰的观点,所有人都不希望伯辰因言获罪。

一个醉醺醺的声音打破了大伙的美梦,“别做梦了,书生之见,黄大人不求情则已,黄大人一求情,伯辰才必须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