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 第四章 理想

明 第四章 理想

作者:丹东大米汤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3:41 来源:笔趣阁

这是非常宁静的一个村庄,美丽得如同世外桃源,匆匆而来的行商也无法打破它的宁静。路边的农田整齐得如锦缎一般,偶尔有风清风过,田面上谷子随风起伏,掀起一片片绿色的波浪。在农田的一侧,是新开的菜地,破土而出的不知名字的菜苗在新绿中透出几分嫩黄,显示出勃勃的生机。一架庞大的水车在河边不停的转着,将河水源源不断的送往地头。地头是忙碌的农民,弯腰侍弄着庄稼。偶尔抬起头来,和问路行人说几句话。

行人大多数是本村头杨老汉的木匠铺去的,那里隔几天必然有新奇的东西出现,赶得早了,买下来到城里,能卖个非常好的价钱。纵使不买,看看也是新鲜,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看见这么省事的东西。就拿那个风葫芦来说,用手轻轻一摇,风就能把灶塘里的火吹得老高,如果不是亲眼见到,有谁会相信呢。更不用说是这水车、风车了,周围十里八乡,现在哪个村不是托这东西的福。而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在附近的村民眼中,分明是神仙下凡,这匠户营因祸得福啊,偶尔有村民这样想,要不是妖怪闹得这么凶,也不会降下神仙来。

神仙现在住的,依然是村中的关帝庙。那是匠户营的村民心中的圣地。每天,年青人们的读书声都传出来,让人觉得说不出的悦耳。自从有了水车等东西,田里的活已经不那么累人,做父母的更愿意让孩子们多读些书,有些出息。

武安国半个月来,已经把数学基础教差不多了。匠户营的孩子从小跟父辈学手艺,算帐本来就都有些基础。只要认清了阿拉伯数字,很快千以内的加减法就都熟悉了。现在已经开始背乘法口诀。在休息的时候,武安国抽空还教了年轻人们军体拳,在庙门口的空地上,三十几个年青人把架势拉开,还真有些虎虎生风的气势。

李善平则教孩子们四书,现在朝廷开了科举,假如这些孩子中有人能考取功名,整个匠户营都会感到荣耀。其实以武安国的身手,考个武科肯定在三甲以内,李善平这些天没少劝过他。但武安国总是一笑了之。他不答,李善平也无法勉强他。偶尔想想武安国说的西方故事,早在千余年前,亚瑟王就把议事的长桌改为圆桌,为的是让部下们没有距离感,可以畅所欲言;而本朝开国后,所有文武有事都得跪奏,这官当得也实在是窝囊,还不如在山野间图个自在。但想想武安国的能力,李善平又为他觉得心里不甘。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日讲《孟子》,李善平见年青人们听得认真,停下来解释到:“这几句说的是勇,不是和人当街打架的勇,而是人间大智大勇。关键是在自反上,无愧于心,则勇气顿生。如果心里有愧还要仗势欺人,那不是勇,那是恶。勇其实是一种胸怀,是一种人格。检定人格的第一标准,是看一个人有没有特立独行的、大无畏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人格”,而不是看他有没有匹夫匹妇的“小人格”。你们将来要无论做什么,都要记住,做大丈夫,无愧于天地之间,不要做庸庸碌碌随波逐流的俗人。”

“就像武先生那样,不知道水边是什么东西,依然敢单刀赴会。你们学了武先生的武艺,也要学他的胸怀”。经过这些天接触,李善平也渐渐知道武安国不是什么转世玄武,知道他那天实际上是为了一群素不相识的村民把命豁了出去。所以更加佩服他。

“知道了”,学生们异口同声,在他们眼里,武安国早就是人生偶像。

武安国在旁边见话题转向了自己,赶紧插言,“别听李先生胡说,我那天不过是不忍让大家失望,心里还不是慌慌的。你们遇上这些东西,首先是不能怕。不能力敌,就想办法智取,如果智取也不行,就先退会来再想别的办法。反正不可惩一时之勇。须知留住性命才能继续战斗。勇不在表面,像李先生所说,问心无愧则已,敌我之势悬殊,一时退缩也不算懦弱”。

这番宏论李善平闻所未闻,有心反驳,又隐约觉得有些道理,若说赞成,和圣人之言又相悖。看来今天下午对学生的教育,又被武安国给搅了。武安国没事总是教孩子们些言论,听着似是而非和礼教相悖的东西。好在他还没把人人平等之类的道理讲出来,否则非得把李善平吓死。

“兄弟,你真的想终老于此吗”?学生们散去后,李善平轻声问武安国。

武安国正在自得其乐的做俯卧撑,听到问话,头也不抬的说“有什么不好,这里民风质朴,风景秀丽。忘情于山水间,天不收,地不管。唉,看你,一打叉我都忘了做了多少了,还得从头来。一、二、三……”

“可兄弟的才华不就此埋没了吗”。

“能让这里的父老多收点谷子,多挣点银子,不是很好吗”。武安国见李善平问得认真,不忍置他的热心于不顾,从地上爬起来,看着他认真的说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个济天下未必非要出将入相才行。况且弊履繁华,浮云生死,何必拘泥其中呢”。

“好一个‘弊履繁华,浮云生死’,也只有如此之人,才有如此气魄,为此当浮一大白”。说话间门外转出一个青衣小帽的读书人,鼓掌喝彩。

武安国和李善平两人光顾说话,竟然没有看见有客来访。回头看去此人高七尺,白脸庞,修眉下一双眼睛如涂漆一般,甚是有神,颏下绪着一缕短须,收拾得十分整齐。身后跟着两个随从,牵着三批马,看样子已经在门外听了多时。

武李二人正要招呼,那人已赶到前来,长揖到地,“怀柔县令郭璞,谢武先生为民除害”。

武安国平时听村民们说,县令是个清官,此时见他如此客气,也不愿怠慢,赶紧回礼,口称“不敢不敢”。那边李善平在轮椅上拱手道:“不知父母官大人到来,有失远迎,还望大人恕罪”。

那县令摆摆手,说,“今日便装,为的就是不拘俗礼,先生不必客气”。转身从随从手中接过两封白银,双手呈上,对武安国说:“这是敝县先前立下的除怪的悬红,共200两,请先生笑纳。”

武安国推脱不过,只好接了。见两个随从还站在门外,赶紧和县令一块让进屋内,请坐了喝茶。那两人如何肯坐,拉扯了半天,直到县令发话,才欠了半个身子坐下。

武安国让李善平陪客人说话,自己出去烧水泡茶。那县令看李善平坐在轮椅之上,轻声问到,“先生莫非就是那个敢捋蒙古人虎须的铁胆书生李善平”。原来随着匠户营的木器四处流传,武安国和李善平的故事也不胫而走。“铁胆书生”就是街头巷尾的百姓送给李善平的诨号。

“在下就是李善平,却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铁胆二字,大人说笑了”。李善平见平生最痛苦也是最得意之事被人提起,脸上一红,赶紧自谦。

“先生不必自谦,先生虽为书生,这份胆色,却世间少见。郭某第一次听说二位的之事,便想登门拜访,只是一直忙于公务。今日终于可以一见。我县有如此人物,我也脸上有光啊”。

二人客气了几句,便谈杀虎斩蛟之事。街头巷尾的传闻,郭璞早听过多遍,此时再听详情,仍觉惊险。听到武安国乃是海外归来,仗义拔刀,更是增加了几分佩服。再听武安国造水车、风磨等事迹,不由赞叹到“怪不得这遭灾的村子,庄稼长势如此之好。武先生真大贤也!古人说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此言果真不虚”!

等到武安国倒茶上来,宾主间交谈已到高兴之处,再无半点拘泥。郭璞是个好学之人,并非科举出身,是明朝立国初,让各地推举官吏,从绍兴被选拔上来的。因此也没那么多迂腐之气。武安国刮着肚子里的历史知识,杜撰些海外奇闻。郭璞听了,竟觉非常有趣。听到精彩之处,竟露出悠然神往的表情。间或和本朝比较一下,言谈间对武安国所讲的剑桥大学(建立于1209年)、模范国会(1295年,英国)等,居然十分赞赏。直让武安国大跌眼镜。两个随从渐渐熟了,话也渐多,二人都是县里的差役,一个叫王浩,一个叫李陵,平素郭璞对他们不错,他们对郭璞也敬多于畏。

谈谈说说天色已晚,武安国从村口新开的饭馆叫了几个菜,一坛酒。安排客人吃饭。那饭馆是杨老汉的儿子所开,主要为招呼前来买木器的行商,掌勺的师傅是听说是县太老爷来访,有心卖弄手艺,几个时鲜居然也弄得似模似样。宾主间你来我往,喝得不亦乐乎。匠户营离县城骑马也有半日的路程,郭璞吃过饭,打发王浩、李陵去村民家借宿。自己在关帝庙里搭个地铺,也不嫌简陋。和武安国、李善平三人又聊了半夜。

第二天用过早饭,郭璞拉了武安国手说:“自从上任典史打虎而捐躯后,这边塞上的弹丸小县到现在还没有典史。望武兄弟看在本县薄面,屈就几天。知道武兄弟不在意功名,但一县的治安不能无人”。武安国本欲推辞,耐不住县令一个劲相请,李善平拼命劝说,王浩、李陵二人也在一旁不住煽动。只好应下了。

郭璞见武安国答应了,转身向李善平问道:“李兄可否任师爷一职,和武兄弟好早晚相聚”。李善平本来就决定跟着武安国,县令相请,正中下怀,非常爽快答应。

村中人听说二位先生要走,都十分不舍。但匠户营从来没有出过这么大的“官”,还是为二人高兴。当下套了马车,将武安国的虎皮、蛟皮连同大刀长弓等物装到车上。托杨老汉赶车送两人进城。

众人送到村口,依依不舍。武安国叮嘱众弟子好好读书练武,待农闲时到城里找他,他继续教大家。众弟子红着眼睛应了。

刚刚上了马车,走出半里多远,忽听后面有人在喊“师父,等等,师父,等等”,是个未脱稚气的童音。停下来一看,远远的一个少年背着行囊飞奔而来,不是张家老三正心又是哪个。

张正心赶到近前,躬身施礼,“弟子愿意侍奉师父身边,时刻听师父教诲”。几句话说得上气不接下气,却是非常诚恳。

“你父亲就不管了吗,师父平时如何教你”。李善平不悦的问到。

“已经和父亲说过了,他也愿意,家里的事大哥、二哥答应照应”。小家伙早就料到李善平会有此一问,从容不迫的答到。

武安国平素里几个得意弟子,张正心是最为喜欢的一个。见他执意要跟着,伸手接过他的包裹,说:“那就赶快上车,到城里想家了,可不许哭鼻子”。

“唉”!小家伙见师父答应了,飞身跳上了马车,做到车头,接过杨老汉手中的鞭子,叫声“驾”,马车飞奔而去。

一路上并不好走,几处要下来由人把车抬着前行。等到了县城,已经是入夜。当下在县衙后分东西花厅住了。明朝县分三等,以20万人中县。30万为上县。怀柔经蒙古人百年压榨,人口不过10万。因此是个下县。县令是个九品官,从南方推举出的。按大明的规矩,须异地为官,不得带家眷。县令住县衙正堂,东花厅住师爷,西花厅住县丞。小县不派县丞,一般由典史(县尉)兼任,是县里六扇门之首。典史一般都由当地士绅推荐的习武之人担任,一旦地方有了什么乱事,典史要冲在最前。所以这边塞之地的典史,也是个没有人愿意抢的差使。

怀柔地处边塞,郭璞为官清廉,俸禄低微。好在家中有些产业,可以不时托人给他带些银两。他本人不愿上下打点,因此居然在此地任满三年之后,继续连任,不得升迁。他是洒脱之人,也不把这些放在心上。

第二天一早,在二堂办了几件民事纠纷。无非是家常里短之事,郭璞好言调节了,也就了事。却听见大堂之外热闹非凡,仔细一问,原来是百姓听说来了打虎的英雄,赶到衙前要看热闹。

郭璞微微一笑,拉着武安国的手,从侧门走出,来到衙前和百姓见礼。一众百姓看了武安国的身材,心里先是喝了一声彩。武安国少不了又抓起衙前的石头狮子,走上了几圈。整个衙门口登时比过节还热闹。几个镖局的镖师混在人群之中,本来是听说武安国来了,想前来以武会友的,见此状自覆没有这般力气,只好收了这番心思。一些地痞心中也惧了三分,从此不敢轻易在街上生事。

有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也该武安国露脸,上任没几天天,正在花厅指导张正心功课,捕头王浩急忙忙闯了进来,气喘吁吁的大叫“大事不好了,有、有强盗在当街杀人、拒、拒捕。”

“王捕头,不要急,慢慢说”。武安国放下手中的笔,边安慰王捕头,边抓起大弓,背在身上,张正心在一边把大刀递过。

原来省城里的赵捕头带人追一个江洋大盗,追到了这里。发现大盗正在酒楼喝酒,欲上前拿人,谁料大盗早有警觉,一刀砍翻了一个*近的捕快,顺手抓过了酒店掌柜的,当做人质,双方在酒楼僵持不下。王捕头听说后赶紧来报信,让武安国想办法。如果赵捕头硬冲上去,恐怕酒店掌柜就此丧命,地方上不好看。如果走了大盗,出了边境就是蒙古人地界,对上面怀柔县难免有失职之罪。

一行人匆匆来到街头,看热闹的人在稍远处将酒楼围了个水泄不通。几个小混混见武安国来了,赶忙拍马屁给他挤出一条道来。

听那大盗在楼梯上喊道:“赵无极,你个孬种,有本事就上来和我单挑,带那么多帮手算什么好汉,没本事就让路,大爷到了蒙古自然会把这个胖子放回来”。他本是一个军前校尉,醉酒杀了人,准备逃到蒙古去的,不料被赵无极盯上。此刻见围观者众多,十分不快,又冲人群喊道:“看什么看,等老子当了蒙古大官,少不得带兵杀回来,把你们一一灭门”。

武安国见此人豹头环眼,还以为是个英雄。正不知是否该出手将他擒拿。待听得这句投*蒙古人的话,不觉大怒。叫王捕头上前去,和赵无极见个礼,请他先别着急带人向上冲,想办法先把大盗稳住。又叫过张正心,让他如此这般,然后退出人群,绕到对面楼上。

那大盗叫嚣半天,见赵无极居然不像先前般着急,他身边新来的捕头竟和自己气定神闲的打上了哈哈,心生警觉。用刀押着酒店掌柜慢慢向楼下走。那酒店掌柜比他低了半个头,早就吓尿了裤子,两条腿不住打颤,更显得矮了。

正在僵持时刻,突然,在大盗右前方有人“啊”的大叫了一声,如同鬼哭狼嚎一般,大盗心里一惊,扭头去看,却是一个少年在尖着嗓子大喊。待发觉上当,已来不及,一箭从左对面楼上飞来,正中他的脖颈,箭头横贯而过,去势未衰,将他整个人钉在了墙上。

胖掌柜突然没了限制,咕噜鲁滚到了楼下,两眼一翻,吓死过去了。王捕头赶紧找人给他卡人中,喂水。赵无极带了人冲到大盗跟前,大盗早已死透了,一双环眼依然圆睁着,至死都不相信有如此快的一箭。

第二天,郭璞把武安国又当众褒奖了一番,众差役也跟着放假两天。大家拥着武安国到酒楼庆功。武安国虽然来了才几日,但是人很豪爽,没什么架子,所以人缘很好。等大家落了座,掌柜的由人扶着,也从家中赶来,单面致谢,一干酒资,自然是免了。

正喝到尽兴处,张正心来报,省城的赵捕头带了个客人,在县衙等候。于是大家散了席,和王浩、李陵两位一同赶回县衙。进了门,见了礼,赵捕头说明了来意。来的另一个客人是赵捕头一个远房亲戚,姓胡,在一家商号下面当个二掌柜。听赵捕头见了打虎英雄,特地前来拜访。

大家喝了几杯茶,胡掌柜婉转说到想看看白虎之皮。王浩当差多年,何等的精明,当即说道,“看看可以,我家典史大人不缺钱用,肯定是不会卖的”。

待虎皮取出来,饶是胡掌柜见多识广,也惊得把茶水撒了出来。一般老虎,长到这般大小,已经罕见。况且是千年难遇的白虎之皮。更巧的是武安国当时正射中老虎眼睛,所以这虎皮没有半点疤痕。

观赏了一会,赵捕头开言道:“兄弟真是英雄,昨天一箭,如天外飞来,教赵某好生佩服。”见武安国摆手自谦,又接着说道:“以兄弟的身手,不去军中,博个万户侯之位,实在可惜,我这位亲戚的东家是个京城(南京,笔者注)里由头面的人物,他倒可以帮你引荐引荐”。

博取功名的话,武安国早就听多了,他本来就是个随波逐流的性子,对当官不很热衷,所以微微一笑,也不多言。

赵无极见他不说话,以为他心动,继续说道:“兄弟身体结实,留着这虎皮也无大用,不如给为兄一个面子,卖给我这位亲戚吧,价钱方面,自然不会亏待”。

王浩此时早已大怒,心里大骂,赵无极,你真他妈的不要脸。昨天我们拼了命帮你,过后你自己回去领功。连个谢谢都没有。今天又来打这虎皮的注意。但赵无极是北平府里的上差,得罪了恐怕县太老爷都挡不起,所以直憋得脸红脖子粗。气哼哼说道:“这是无价之宝,没有千两黄金,恐怕是不能卖的”。心想我狮子大开口,你官虽大,也不能抢了我们典史的东西。

“不妨,两千两黄金,不知典史大人意下如何”。一直没有开口的胡掌柜轻声说道。

两千两黄金是多少,武安国也没概念。他来到这世上,带的信用卡全没法用。手中只除了这点赏银,再无余财。当时银贵地贱,一两银子已经可以买一亩农村的好田。金子他从来就没见过。但看看王浩那目瞪口呆的样子,知道两千两黄金肯定是超过了一般人心理承受能力的大数目。当下也不多言,双方成交。

胡掌柜叫随从抬进了两个箱子,打开给李善平验了,的确是成色实足的金子。收了虎皮,和赵无极两人告辞而去。剩下屋内众人,围着金子发呆。

一会儿打发人请来了郭璞,郭璞饶是家中富裕,也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数。对买虎皮的客人身份迷惑不已。还是李善平脑子转的快,低声说,“武兄弟没有出人头地的愿望,这白虎皮留着,也未必是好事,卖掉正好”。话语间特地把白虎两字加重了些。郭璞何等聪明,刹那间已经明白原委。当下叫武安国取出些银两,给了王浩、李陵二位,谢他们帮着砍价。顺便让他们四处说虎皮已经卖掉救穷之事,二人推辞了一下,收了银子,兴高采烈的回家去了。

中国的票号,最早出现在清道光年间,武侠小说中的四处用银票的方便,武安国也享受不到。守着一堆金子,不知如何处理。最后只好让李善平找个地方妥善收了。好在是在县衙之中,没有贼敢倒这里来偷。

无论如何,一夜之间成了怀柔县首富,其中得意之处,还是让武安国兴奋不已。在二十一世纪时,每过一段时间都幻想着自己能中彩票。如今美梦成真,如何能不高兴。高兴过后,也渐渐发愁,看看来到这里已经两个多月,将来做什么,的确也是个劳神的问题,当个小典史,时常见到赵无极这种嘴脸,也的确让人不快。

我开粥厂吧,武安国想起了马三立老先生讲的笑话。嘲讽了自己一通。想想自己最快乐的莫过于在匠户营当先生教书。当下有了定夺。不如开个免费学校,自己从21世纪学来的知识,如果交给这里的人,不知会有怎样的效应。睡梦中,武安国已梦见自己当了校长,无数学生把自己围在中间,说不定他们将来会建立一个平等、自由、富强的国家呢?武安国兴奋的想,大明朝本身现在不过也是个刚刚学步的孩子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