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三十二章 他是怎么撑下来的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三十二章 他是怎么撑下来的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5:51 来源:笔趣阁

想到这里两位老帅都彻底明白了,杨震为何在谈判桌上宁可不惜冒着无法在严冬按时换装的危险,也坚决不做任何的让步.原因无他,只是为了他心中的那个梦想能够成真,能够真的实现而已。

而此刻已经走到现在的他,身后已经没有了退路。除了拼命的向前,不惜一切代价达成自己的目的之外,不会再有任何的选择。不过至少从现在看,他做的还是不错的,至少一些架子已经搭建起来,骨肉也逐渐在充实之中。

当然此时两位老帅在这一刻也都想明白了,杨震之所以敢在谈判桌上这么强硬。在他的心中对于眼下最急迫的冬装问题,势必肯定也有了自己一定的替代方案。否则在东北整整已经生活、战斗多年,对北满的气候更加了解的他,也不会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也不肯退让半步。。

要实现他的梦想,战场上的实力才是真正的基础。没有了之前抗联在战场上的表现吸引美英敢于下注,那么他的梦想也只能是想想而已。如果他的部队在即将来临的冬季酷寒之中被冻垮,那么他也就彻底没有了底气。

他之所以敢在这个关键时刻,对苏谈判桌上如此强硬,没有一定的后手,他是轻易不敢做出这个赌注的。因为换了任何一个人也承担不起,在这个时候失败的后果。因为即便虚张声势,你也要有一定本钱的。

美国人不是傻瓜,苏联人也不是笨蛋。你想要他们的东西,没有拿的出手的东西来交换,人家也不会搭理你。这世界上没真正白来的午餐,你要想得到,就必须要付出。也就是说,如果杨震没有这个底气,他是恐怕不会摆出这么强硬的态度。因为一旦部队不稳定,他也就没有那个资本去实现他的梦想了。

只不过如果此时因为想到这一点,而多少有些松了一口气的两位老帅,知道杨震真正的替代方案只是部分解决了问题,确切的说只是解决了上衣和棉帽子,至于棉裤和棉鞋还没有着落的话,会不会当场被气晕?尤其是那位政委,会不会当场发飙,那就是另外的一回事了。

而现在心中压力微微减缓一些的两位老帅,看着因为过度劳累,有些憔悴不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耳边已经冒出星星点点百发的杨震,不约而同的微微叹了一口气。都说孤木难撑,可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却真的就这么撑了下来。

不仅撑了下来,居然还能做的如此难得的境地,这其中付出的心血和代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意志,才让他在如此困难和复杂的环境之中苦撑了下来的,两位老帅无法想象。

但有一点两位老帅却是知道,眼前的这个年轻人选择了一条他可以选择所有路之中,最困难的路。在这条路上,他不仅要耗费无数的心血和代价,更要承担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压力和重担,甚至还有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流言蜚语。

除了用性格上坚韧如钢之外,两位老帅想不出来还能用其他的话来评价,眼前这位此刻在他们眼中几乎已经成为谜一样的年轻人。没有这样的性格,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承担这种常人难以想象压力。

不过相对于欣赏之外,此时对于杨震已经没有任何想法的司令员来说。政委除了这句话之外,又总感觉到眼前这个年轻人,性格之中除了坚韧如钢之外,还带着一丝常人不易察觉的狡猾。

他和苏联人眼下正在进行的谈判,此时已经有些反过味来的政委,怎么都感觉是在给苏联人下了不小的一个套。他明显是抓住了苏联人的弱点,在一点点的引诱对手上套。而且从他这几天的表现来看,这个套设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恐怕只能说他蓄谋已久了。此次谈判的后果和过程,他恐怕早在让王光宇借道外蒙迂回林西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今天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而他则早就在等待这个谈判,等待着苏联人自己送上门来。

只是他这个套下在哪里,政委一时半会还没有理清。但是政委却感觉到在谈判桌上,表面上看苏联人态度很强硬,实际上却始终在被他牵着鼻子走。几天的谈判下来划了很大的一个圈子,但苏联人又被他牵到了起点处。

而他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对苏联人的心思和性格判断准确之外,手中肯定掌握着一定独特的情报来源,或是其他方面苏联人的秘密。要不然他怎么对苏联人的脉搏,把握的这么精准。只是这个问题,政委虽然明显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但是却是无法问出口。

到底是搞政工出身,相对于司令员来说心思细腻多的政委。从杨震的寥寥数语之中,便敏锐的察觉出来,这个家伙肯定对苏联人做了什么手脚。不过他也清楚,杨震其中究竟做了什么手脚,是绝对不会说出来的,倒也没有继续在追问。

两位老帅在经过短暂的沉默之后,还是由司令员开口道:“你的想法,我们都很理解。但还是那句话,不要贪多求全,还是要量力而行。一口是吃不了一个胖子的,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循序渐进。太过于急躁了,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我们这些年已经是苦惯了,在坚持两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只是你这里,中央一直都很看重,所以你们要加倍的小心,千万不要因小失大,更不要动不动的去逞强。我们的路还长着,不要急于一时。”

“至于就挺进军的装备调整,我个人的感觉来看,还是目前的炮兵结构比较合理。我们的机动能力差一些,战术补给能力相对来说也差。火炮的数量太多了,对于我们来说反倒是一个累赘。”

“在编制武器装备配备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过大过全,还要考虑到各个部队现实上的差异。当前我感觉除了抗联的武器已经实现制式化之外,其余的部队更应该实现的是武器口径的标准化,减轻后勤方面的压力。”

“关内部队的现状你也清楚,武器口径过于复杂。虽然你们上半年之前,提供了大量的装备,部分得到了缓解,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我认为对于眼下关内部队的武器装备调整上,应该首先解决口径繁多的问题。至于武器配备的标准,还是要考虑到因地制宜。”

“你们的部队在作战时候,地上有大量的卡车,天上有飞机可以运输弹药。你们一个师的弹药携行能力,几乎相当于整个晋察冀军区。按照你们目前的运力,这重火力编制可以大一些。”

“但是其他的部队没有这个条件,绝大部分的时间之内,作战的时候弹药只能随身携带。炮弹不是步枪子弹,每个战士都可以携带上百发。口径越大的炮弹,对于运输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单靠人挑肩扛,再加上少部分的畜力运输,加在一起能运载多少发?”

“一旦有限的携行炮弹打光了,后方又补给不上。这些火炮丢弃了可惜,带着还成为累赘,反倒是一种严重的lang费。而且关内战场上,很多部队都是以山地游击战为主。更适合装备轻便一些的步兵炮、迫击炮。而笨重的野炮和大口径火炮,对于这些部队来说,至少目前不太适合。”

“挺进军现有的炮兵编制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全军的编制重新调整的。虽说比不上你们部队的一个师就有一个炮兵团的火力配置,但是却是最符合挺进军目前实际情况的配置。”

“我看目前的旅属山炮营,配备九二步兵炮和山炮各六门。团属炮兵装备速射炮和迫击炮各四门的编制,目前还是比较适合我们的机动能力。我看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那种无后坐力炮编制,或是那种大正十一年式步兵炮就已经足够了。”

“况且完成此次打通与关内陆路交通线的作战之后,除了营以上的干部我们要带回去之外,所有的部队全部要统一移交给你们,编入抗联的作战序列。这是中央考虑到你们兵员难以解决的情况之下,特地为你们采取的一些解决燃眉之急的办法。”

“现在编入挺进军的这些部队,都是中央抽调给你们的。但在眼下,我认为还是保持目前的建制为好。下一步的作战,无论是按照你的想法打,还是按照我们的意图实施,挺进军暂时还是作为轻装机动部队比较合适。”

“部队南下作战,在关内部队已经无力接应的情况之下,全部按照你们的标准,对于后勤方面的压力也实在太大了。而且南下作战,少不了山地战和大范围穿插迂回作战。在这种情况之下,保持一支轻装部队还是很有必要的。”

“抗联的编制,我这几天仔细琢磨了一下。火力的确是相当的强,比起日军来说也不差。但是因为都是重装部队,相对来说笨重一些,而且并不适合山地作战。考虑到我们下一步作战可能要面临的多种情况,挺进军还是保持目前的火力配备为好。这样可以与重装的抗联部队形成轻重配合,即减轻了后勤上的压力,也保证了部队可以有一定灵活性。”

“至于此次战役全部完成,挺进军正式编入抗联后的武器配备,我们两个就管不着了。但是有一点我们可要先说好,到那个时候部队的武器装备怎么配备,是你们自己内部的事情。但是营以上的干部,我们可是还要带回去。”

“这次无论是晋察冀军区,还是一二九师的老底子几乎都掏空了。前一段时间,两大战略区反扫荡的失败,与骨干和精华都抽调走了,新升级的地方部队,编制不全、战斗力不强也有很大的关系。”

“原本按照中央的要求,我们只是带回团以上的干部,团以下的干部连同部队全部移交给你们。但现在看来,营一级的干部我们也得带回去。没有了这些骨干的支撑,两大军区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恢复元气。要知道这次北上,两大军区的精华可都带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