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三十三章 我们不能连锅都端走

听到司令员口中说出的在此战过后,挺进军将全部编入抗联的消息.杨震微微一愣,对于中央的这个决策,他明显并不知情。但从两位老帅的表情上来看,这件事情很明显在挺进军编成之前就已经是定了下来。

而自己却并未得到中央的通知,这说明中央也并未下定这个决心。对于中央来说,也许挺进军的部队是否编入抗联,还是要看到战役的结局再说。如果打通交通线,那么编入与否对于抗联来说,已经需要不大。

以中央在华北根据地的动员能力,完全可以满足抗联对补充兵员的部分需要。虽说华北根据地目前损失惨重,但是在短时间之内,给抗联动员十万左右的补充兵员,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诚然原本就朝气蓬勃的老部队,要比新兵团可以更快的形成战斗力。但老部队抽调过多,对于华北两大根据地未来发展也不利。而如果此次战役失败,未能最终打通与关内的陆路联系,那么已经无法退回华北的挺进军,自然只能编入抗联作战序列。中央并未将此事告诉抗联,恐怕还是存在看形势发展而定的心思。

不过杨震也不敢保证,中央是否已经下定决心,无论能不能打通与关内的陆路联系,挺进军都将最终编入抗联。因为如果这近十万的两大华北根据地精华部队编入抗联,可以为抗联加强自身的战斗力,节约大量的时间。

这无疑很符合中央尽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加强东北部队有生力量的思路。同时为华北部队壮大,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东北与华北山水相连,只要打通陆路联系,那么华北部队将会是第一波受益者。至少在武器装备方面,会有一个相当大的发展。

只是在这件事情上,中央还有些犹豫不决。毕竟两大军区的主力,一旦全部编入抗联的作战序列,对于华北这两大根据地的战斗力,至少在短时间之内不可能不受到影响。这在另外一个方面,也会影响到华北部队的在一段时间之内的发展。

想明白中央如此做意图,杨震却是摇了摇头。如果在此战之前,对于中央的这个决定杨震自然是相当的欢迎,但是现在他却不是很赞同。相对于眼下的抗联来说,在此次反扫荡战斗之中损失惨重的华北各大根据地,才正是需要这批老骨头的时候。

杨震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道:“两位老首长,挺进军编入抗联的这件事情先放一放。中央这么做的想法和初衷,我清楚为了抗联的发展。但是中央准备将挺进军全部编入抗联的做法,我并不同意。”

“在眼下太行与晋察冀两大军区,在前一阶段反扫荡战斗之中损失不轻的情况之下,关内战场更需要这些老部队作为骨干,以便在短时间之内尽快的恢复元气。目前的挺进军部队,抗联可以接收一部分,但是不能全部都接收。”

“我们不能一次性的将关内兄弟部队的老底子,都给扫了过来。更不能只顾及自己,不顾及兄弟部队的发展和壮大。在今后的局势发展中,关内外战场是一盘棋。我们就算再强大,但是失去了关内兄弟部队策应与支援,也是独木难撑。”

“而且这些部队,是未来关内战场兄弟部队在短时间之内恢复元气的根本,也是发展与壮大的种子。有了这些老部队作为骨干,关内部队在需要的时候,才能短时间之内迅速的壮大起来。现在中央要将这些部队全部编入抗联,这不是要砸晋察冀与太行两大军区的锅吗?”

“如果我要是真的全部照单全收,两位老首长倒是不会说我老部下什么,最多骂我一句厚脸皮、贪心一些。不过在两大军区内部,恐怕很多人要戳我的脊梁骨,骂我的娘了。就算为了家中的老娘,不跟着我这个不孝子受累,这些部队我也不能全要。”

“而且从现在看,中央也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以主席和老总的能力,这里面的利弊他们看的很清楚。所以他们一直没有告诉我们,恐怕也是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因为这么对,对华北两大根据地来说,短时间受到的影响极大。这样,我们在和中央商议一下,看看能不能让中央改变这个决心。”

“其实只要能打通与关内的陆地联系,背靠关内丰富的人力资源支撑,也就意味着东北战区始终无法解决的兵源问题,可以得到彻底的解决。不过这件事情,现在对于我们来说,还不是最关键的问题。”

“目前最重要的是对挺进军部队进行全方位的整训。加强步炮协同能力,提高部队的干部、战士的整体军事水平,重新调整武器编制。至于其余的事情,等第二阶段作战完成之后再说。”

“不过考虑到时间的关系,我想从明天开始,挺进军部队就以纵队为建制,轮番调往富锦综合训练基地进行合成训练,并进行防空、防炮以及反坦克、攻坚等综合训练。所有的炮兵,也全部集中起来统一拉到富锦去进行进一步的加强训练。”

“其余的部队暂时先留在现有驻地,进行连排营一级的战术演练。并寻找机会,进行团一级的对抗演练。所需的弹药和装备,我们已经全部拨付到位。另外炮兵增加的部分,先去富锦基地把架子给搭起来。至于所需装备,我们内部再想办法调整。”

“我的思路和想法很简单,就是利用第二阶段战役打响之前,这几个月的短暂休整期。尽快的提升挺进军部队的综合作战能力,以及在原有基础上改善部队的装备水平。同时,尽快的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

“既然老首长坚持,那么队属炮兵的编制,暂时先不做大的改动。不过各旅属炮兵,我建议在增加一个步兵炮连,另外团属炮兵增加一个三七步兵炮连。另外,我们在给挺进军总部组建一个野炮团和一个一百毫米榴弹炮团,一个两营制的高炮团,一个汽车团。”

“每个纵队下属的野炮团内,再增加一个山炮营的编制,同时再增编一个汽车营、一个高炮营。并在旅一级,组建一个防空营,一个二百匹驮马的畜力运输连。团一级组建高射机枪连、无后坐力炮连各一个,以及一个至少要有一百匹马和四十辆马车的补给连。”

“做到挺进军总部有汽车团,纵队有汽车营,旅有畜力运输连,形成较为完备的三级运输与保障体系。相对应的汽车和马匹,由我们后勤部统一调配使用。我们会提供最好的美制卡车,以及部分的日制卡车。”

“提供日制卡车,可不是我们歧视或是小家子气。无论是下一阶段作战展开,还是挺进军未来返回华北地区作战,面对的主要是日军。部队配备部分日制卡车,可以比较容易的获得零部件。”

“另外除了挺进军原有骑兵之外,我们将抗联所属骑兵二旅,全建制的整体划入挺进军编制。在抽调一个苏制装甲车营,也全部编入挺进军部队。至于这个装甲车营,是编入两个骑兵旅,还是划归挺进军总部,就是两位老首长的事情了。”

“至于会战完全结束之后,我们之间怎么分赃,到时候咱们可以再商议吗?我想两位老首长,也不至于看到我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却是颗粒无收吧。虽说不能三一三十一,但至少也能让我沾沾光不是?”

“况且我们现在整天在谈判桌上和洋鬼子扯皮,就已经够劳心劳力的了,我们之间自己,就不要为了这点分家的事情伤感情了。到时候,我一切听两位老首长的。就算是两位老首长真的一毛不拔,我也不能说什么。大家都是一家人,肉烂在谁的锅里不都是一样?”

“不过两位老首长,挺进军补充前一阶段战损的兵员,我们现在可拿不出来。现在的抗联整个根据地,人口还不到一千万。适合服兵役的人口总数,还不到二百万。再除去为未来工业建设做准备,以及必须的农业人口。可供征兵的人口总数,只有几十万人。”

“我们现在已经是面临着无米下锅的困境了,可实在没有办法分给兄弟部队了。挺进军这次在热河境内作战时动员的九千多人新兵,我们也就不张嘴了。我想这七千人,也足够补充挺进军在此次作战之中的伤亡了,同时还可以在组建一个多旅。”

“所以这个新兵,我就小气一些了,不给挺进军补充了。不过所需的武器装备,我们保证一比一的全部配备齐全。不过请两位老首长考虑一下,目前的轻武器还需要调整与否。是全部换装为七九口径的武器,还是全部换装为日械装备。”

“我这几天考虑了一下,在考虑到作战后勤补给的情况之下,我觉得挺进军所有的部队,还是换装为一种口径的武器为好。七九口径武器现在虽然库存几乎已经所剩无几,但是日械装备此次会战结束之后,完全可以满足给挺进军全部换装的需要。”

“当然如果两位老帅希望能够全部更换为七九口径的武器,也不是不可以。虽然我们之前从苏联人那里搞来的波兰货,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了,短时间之内恐怕难以筹集到。但我可以像两位老首长保证,三个月之内给挺进军筹集到足够换装的装备。”

“之前是没有办法,部队只能有什么家伙就用什么家伙。但是现在咱们缴获了这么多的武器装备,底气可是足的很。既然有这个底气,我们最好还是将部队的武器装备口径全部做到统一。这样,在战斗之中对后勤的压力可以大大的减轻不说,也不容易出乱子。”

“另外,考虑到挺进军目前除了少量的日制钢盔之外,绝大部分部队尚无钢盔。为了减少部队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决定从现有的装备之中抽调出来一批来,一比一的按照人数批发。至于我们部队的缺口,我们还是有办法去解决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