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三百九十八章 装甲旅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三百九十八章 装甲旅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5:51 来源:笔趣阁

每个装甲旅支援火力加上苏制雅各六卡车,加上美制一零五榴弹炮改装的自行榴弹炮六门.用苏制嘎斯m卡车,加上日制九五式野炮,改装的自行野炮四门,外加四门一百二十毫米重迫击炮。UU小说,uu234

此外还装备固定在半履带装甲车上,作为自行高射炮的双二三高炮四门。以苏制卡车为地盘的,四联装十四毫米高射机枪六门。卡车的越野能力虽说比不上履带车辆,但是在半履带装甲车数量不足的情况之下,也只能暂时以卡车作为替代品。

用履带车辆改装的自行火炮,基本上都配备给了两个装甲师。而且抗联也没有那么多的二流坦克,可用于改装。先用卡车改装以解决燃眉之急,保证满足装甲旅属炮兵的机动能力,可以跟得上坦克作战。

同时在火炮的选择上,杨震也是下了苦工的。美制一零五榴弹炮数量不多,但是重量却很轻。苏制雅各六卡车载重五吨,腾出的重量可以对卡车的底盘加固,以便可以承担火炮的后坐力。

野炮的选择上,选择九五式野炮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九五式野炮性能的确比不上九零式野炮,但是在重量上更轻。而且九五式野炮弹,与三八式野炮弹是通用的。缴获的数量,也比九零式野炮多。

可供选择的余地,远远的超过九零式野炮。所以在野炮的选择上,最终还是选择了九五式野炮。而与此同时为了减轻后勤压力,除了两个装甲师配备的改装九零式野炮之外。所有步兵师的改型野炮,全部退出了一线。

经过改编,全军拥有装甲旅六个。每个旅共计装备轻型坦克四十辆、中型坦克六十辆、苏制或是德制装甲车十二辆、汽车三百八十辆。此外还装备美制摩托车四十五辆,美制轻型吉普车十二辆。

不过所有旅的编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获得坦克的数量和种类,各个装甲旅的编制都有不同。有的旅下属各个营下辖两个中型坦克连,一个轻型坦克连。有的旅却是正好反过来,装备两个轻型坦克连,一个中型坦克连。

出现这种编制的原因,除了有些部队编制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复杂地形之外,主要还是根据获得的坦克种类和数量来决定的。不过在整个四三年因为受制与获得坦克来源和种类,几乎所有的装甲旅都是第二种编制。

在接受了斯大林格勒以及高加索战役结束之后,苏军转交过来的大批德制坦克之后。两个装甲师,所有的苏制坦克都被替换了下来。两个装甲师都清一色的改为德制三号和四号坦克,以及德制半履带装甲车,德制轮式装甲车。

原来装备的苏制t三四坦克,抗联自己生产的部分同型坦克,以及苏制装甲车则被转入各个装甲旅作为主战坦克使用。而在编制装甲旅的时候,考虑到维修以及装备保养的问题。将同一国家生产和制造的坦克,尽可能的编入一个旅集中使用。

比如装甲三旅的两个坦克营,每个营都下辖两个十字军巡洋坦克连,一个玛蒂尔达二型坦克连。装甲四旅则是以下辖四个t三四坦克连,两个bt快速坦克连。装甲五旅,则是装备抗联自己生产的两个t三四坦克连,外加四个美制m三轻型坦克连。该旅的装备虽是混编,但还是以美制为主。

原计划这个旅,装备的都是美国坦克。但因为美国人提供的中型坦克,作为交换筹码被交换给苏联人。抗联自己生产的t三四坦克数量又不足,所以只配备了两个连为中型装备,其余的装备还是以美制坦克为主。

至于装甲一旅和二旅,一个清一色的是德制三号坦克。另外一个则是英制十字军巡洋坦克两个连,丘吉尔步兵坦克四个连。这两个连的丘吉尔步兵坦克,是苏联人在四三年初,从自己部队中撤装下来,转交给中国同志的,属于额外赠送到是罕见的没有收费。

一向斤斤计较的苏联人,此次这么大方原因是这批英制丘吉尔步兵坦克,让他们实在无法忍受。在气候炎热、地势平坦,以沙漠为主的北非或是西欧平原,这种坦克也许会发挥很大的威力。但是在泥泞的东线,比玛蒂尔达二还复杂的行走机构,却是让苏军吃足了苦头。

在美军开始提供m三、m四中型坦克数量逐步开始增加,以及自己的t三四坦克产量越来越高后。这批在苏军之中极为不受欢迎的英制坦克,连同玛蒂尔达二型坦克,大部分便退出了一线战斗。

在英制瓦伦丁步兵坦克数量足够后,苏联人干脆将这两种坦克,都转手给了抗联。四三年初,苏联人转交给了抗联六十辆,以替换美援的m三中型坦克。在库尔斯克会战之后,对于这种坦克实在已经忍无可忍的苏联人,干脆将幸存的五十多余辆也全部转交给了抗联。

这批坦克苏联人不喜欢,抗联也一样不喜欢。行走装置不适应苏联的地形,更不适应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地形。而且坦克采取小直径负重轮,是整个二战之中坦克之中最独特的。好处很明显,易于生产不说,被击毁一两个也不耽误行走能力。

但坏处也明显,过小的负重轮悬挂行程太小,越野舒适性差到了极点。尽管时速极慢,二十公里的时速与马尔蒂达二一个样子。但是一百公里跑下来,里面的驾驶员几乎都快散架子了。在越野的时候,甚至比一向以人机功能差著称的苏制坦克还要人命。

可这个家伙比玛蒂尔达二型坦克,还要厚实多的装甲,又让人感觉到不用可惜。这种坦克对于抗联来说,整个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不过几经考虑,最终还是将这些坦克与十字军坦克编成了一个装甲旅。

好在这种自量产开始一直到整个二战结束,始终是英军主要步兵坦克的苏军眼中的垃圾,英国人只援助给了苏联人三百多辆。除了这一百多辆,剩余的都在斯大林格勒,以及库尔斯克战役之中打光。

苏联人转过来的数量并不是太多,倒也免得抗联更加的头疼。否则扔是舍不得,毕竟抗联自身的坦克生产,才刚刚的开始。可不扔,用着简直太他妈的遭罪了,苏军装甲兵曾经经历过的噩梦,对于抗联来说也是一样的。甚至因为维修保养能力更差,噩梦还要长远的多。

不过不管这些装甲旅的装备,有这样或是那样的缺点。但在杨震的坚持之下,在苏联提供的大批德制坦克抵达,以及美制m三轻型坦克抵达之后,杨震坚持没有扩充装甲师的数量。而是采取了以轻便旅为主要编制,与步兵师调整的初衷是一样的。

日军缺乏大规模的坦克部队,装甲师的编制至少现在对于抗联来说过于笨重,也没有那么大的需要。相对灵活得多的装甲旅编制,还是成了抗联坦克部队编制的首选。仅有的两个装甲师,是为了对抗日军可能会成立的坦克师团做准备的。

不过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战役结束之前,各方面转交的坦克数量不足,有限的坦克还要补充之前战损。抗联新组建的装甲旅,大部分还都是一个空架子。装备的重点,还是要保证两个装甲师,以及装甲第一、第二旅的完整。

新编成的每个旅,只有部分已经退出一线的苏制t二六坦克作为训练使用。但随着美英两国提供的坦克陆续抵达,以及斯大林格勒、南高加索战役结束之后,苏军转交过来的大批德国坦克,这些装甲旅到四三年中血肉才逐渐丰满起来。

不过在整个四二下半年以及四三年上半年,美英两国提供的坦克,还是以美制m三轻型坦克,英制马尔蒂达二、十字军、盟约者坦克为主。而那些慢吞吞的马尔蒂达二型坦克,尽管防御力超级牛。

但是这种优点不多,满身缺点的坦克,只能编制成独立坦克团使用。在战时配备给正面突破的步兵师,作为突破手段使用。当然这种越野能力几乎没有的坦克,只能在平原地区作战,山区是不适合这种坦克的。

而就在抗联不断调整部队编制,以应对未来战局的同时。抗联当面的关东军,也在根据当面抗联装备上的变化,不断的在调整自己的武器装备配置以及兵力部署,以便能够应对抗联实力的变化。

整个四二年下半年,四三年上半年,除了空中激战不断之外。地面上在前一次会战之中,明显都元气大伤的抗联和关东军,都在忙着tian舐自己的伤口,抓紧时间恢复元气,为下一次大战做好准备。

因为无论是杨震,还是梅津美治郎都很清楚。下一场不知道什么时候爆发的大战,恐怕就就是彻底决定东北命运的一战。日本人也许可以接受北满的丢掉,可以接受新京的丢失,但日本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南满这个对他们维持战争至关重要的工业基地丢失的。

而杨震虽说也压根就没有打算在短时间之内,一鼓作气彻底的收复东北。但也正是考虑日本人只要血没有流尽,就不会放弃南满这一点。所以他一直琢磨怎么样利用日本人的这个心态,将整个南满变成一个日本人的绞肉机。

一方面以自己不断想办法搞来的装备,利用装备上的优势,不断的削弱日本人兵力。给日本人的整体国力,不断的放血。另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利用日本人不会放弃南满的态势,减轻华北各大根据地发展所需要承受的压力。

至于杨震要说压根就没有打算彻底彻底收复东北,那也不太可能。毕竟收复南满,他可以腾出手来,全力应对关内战局。甚至可以一鼓作气直下朝鲜半岛,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自己侧翼的威胁。

但是杨震很清楚如果自己真的收复南满,那么自己面对的将不单单是关东军。为了保证南满工业基地的安全,日本人会不惜放弃一部分关内占领区,甚至放弃太平洋战场,来全力保证南满安全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