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财色 > 第六百零二章 权力取决于筹码的份量

财色 第六百零二章 权力取决于筹码的份量

作者:叨狼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50:28 来源:笔趣阁

应该说是人的名树的影,现在的范氏投资集团已经不是刚成立的时候,在国内籍籍无名了,随便一提起来范氏投资集团,提起来范无病,都是有很多人知道的,从航空运输业到汽车制造,从低压电器到白色家电,从军工产品配套设备到卫星通讯服务系统,从手机和芯片业到副食品加工,从国内稀土产业垄断到海外矿山开,范氏投资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力无比巨大的庞然大物。

更不用说,如今的范氏投资集团在国内的公益事业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强大的,甚至于在海外的具有政治目的的投资,也成了一个天文数字,毕竟,印尼那边儿的龙目岛基地此时已经初具雏形了,海军和空军方面也以各种方式参与到了龙目岛基地的建设当中,相当于在海外建立了一个大型的准军事基地。

虽然龙目岛上的基地人员都是以范氏投资集团公司雇员身份出现的,但是事实上很多人都是具有现役军人或者退役军人身份的,关于这一点哈比比政府也是清楚的,不过这是一个协议的结果,大家也就当作不知道罢了。

总体而言,范氏投资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可以影响到国家政策走向的大型财团,他们所做出的一些决定,自然而然地会成为市场风向标,在全行业当中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就目前而言,如果范无病放出风声说自己要大举进入京城的房地产业的话,估计所有的地产商们都是要担心自己餐桌上的蛋糕立刻就被抢了去的,毕竟范氏投资集团所拥有的并非只有充裕的展资金,随之而来的还有一整套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深厚的人脉关系。

就算是范无病不说什么,具.体到办事人员一级,只是考虑到范亨的政治影响力,也不可能故意给范无病制造什么障碍,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尽量地提供一些便利措施,以使得自己给范无病留下比较好的印象了。

如果说当范无病向朱老板提供.政策面的建议之时,朱老板只是对于这个限时开规定比较感兴趣而已,但是当他说范氏投资集团要对外放出进军房京城地产业的消息时,就觉得范无病此举,无疑就会给不太听话的京城地产商们的头上高悬上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你们范氏投资集团要是进入.京城房地产市场的话,就算是给他们头上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啊!”朱老板不由得有些感慨地说了一句。

“什么什么之剑?”范无病没有听清楚,随口问了一句。

“达摩克利斯之剑嘛,你不知道这个是什么意思?”朱.老板很好奇地问道。

范无病挠了挠头,心说我怎么可能连这把剑都没.有听说过?在西方人的印象当中,这把剑可是比倚天剑还要出名的。

这把剑的出处是源于古希腊的一个历史故事,.公元前四世纪的时候,西西里东部的叙拉古王迪奥尼修斯打击了贵族势力,建立了雅典式的**政权,但遭到了贵族的不满和反对,这使他感到虽然权力很大,但地位却不可靠。

有一次他向宠.臣达摩克利斯谈了这个问题,并且用形象的办法向他表明自己的看法。他为了满足一下宠臣达摩克利斯的贪欲,便把宫殿交托给他,并赋予他有完全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任何**。

追求虚荣、热衷势利的达摩克利斯在庆典的宴会上,抬头看到在自己的坐位上方天花板下,沉甸甸地倒悬着一把锋利的长剑,剑柄只有一根马鬃系着,眼看就要掉在头上,吓得他离席而逃。

这时迪奥尼修斯王便走出来说,达摩克利斯头上这把利剑,就是每分钟都在威胁国王的危险象征,至于国王的幸福和安乐,只不过是外表的现象而已。

因此,人们用达摩克利斯之剑借比安逸祥和背后所存在的杀机和危险,告诫人们要经常反思潜在的风险并化解之。

“不过,我们公司虽然有一些实力,却远远达不到朱老板你说的这种程度,什么达摩克利斯之剑的话题,还是不要传出去为好,否则对我们的声誉有负面影响。”范无病自然是不能够让高层觉得自己的公司居然已经开始在威胁政府的威信了,于是便对朱老板要求道。

朱老板笑了一下,然后说道,“我就是这么一说而已,你姑妄听之吧。”

但是朱老板也觉得范无病的这个决定或者能够一下子化解京城地产商们的集体反弹,毕竟在争取未来那些虚无的公民待遇同保障目前的高额利润之间,没有多少人会选择前者,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定,但是现在的高额利润是谁都看得见的。

与其跟政府方面对抗,去争取一些不切实际的待遇,倒还不如老老实实地低下头来赚钱为好,等到资金实力强大了,还不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啊?天下之大,哪里去不得?

只要京城地产商的联盟一破灭,那么因为霍天成案的最大阻力就溃不成军了,政府方面也不用担心其他方面的影响,此事就简单多了。

“你打算什么时候宣布这个消息,明天吗?”朱老板在电话中问道。

“嗯,不准备搞得太隆重了,很随意地布一下消息就可以了。”范无病回答道,“如果太正式了,为面会引起比较大的震动的,过犹不及。”

范无病的担心也是正确的,有的时候,政策的推出虽然是很好的,但是在配合和时机的把握上也很重要,最紧要的就是能够拿捏住一个度的问题,就好比是范无病想要宣布自己进军京城房地产市场一样,如果太低调了,注意到的人不多,起不到作用,如果太高调了,注意到的人太多了,作用就太明显了,很有可能会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众人群起而攻之的对象,那样的话自己付出的代价就太高了。

对付霍天成,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个就是一劳永逸地解决掉霍家这个大麻烦,第二个就是顺便敲打一下不安分的那些势力,否则的话,他们认不清形势,以后总会给自己的展带来一些或多或少的阻碍的。

就像是这一次的霍天成案当中,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事儿跟自己有关系,但是还有人硬着头皮顶着风要保霍天成,虽然这事儿或者跟他们自己的利益有一定的联系,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不给自己面子。

如果不让他们知道范氏投资集团的力量有多大,估计以后类似的事情还是会生的,所以范无病一定要把霍天成案给定成铁案,让霍天成三兄弟伏法,也是在给自己树立威信。

不管怎么说,在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九日,范氏投资集团总部及所属的各分公司同时与当地消防部门联合举办的消防工作演戏的时候,总部的一位高管在接待来访的上海本地媒体记者时不小心说漏了嘴,范氏投资集团正在考虑筹措两百亿资金,进入京城的房地产市场。

这个消息可是不得了,虽然没有获得其他方面的消息的证实,但是大家都很清楚,以前范氏投资集团一直没有进入房地产开市场,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大老板范无病没有这方面的意向。

但是此时范氏投资集团总部的高管既然放出了这种话来,自然不可能是空**来风,想必是范无病已经改变了主意,也想加入到群雄逐鹿的京城房地产开市场当中去了。

因此晚间的报纸上立刻就加上了这一条重要的消息,毕竟这么大的商业活动,影响何其深远?那是要随时上报纸的头条新闻的。

更为特别的,是驻在上海这边儿的几大门户网站的新闻采集人员,立刻现了这条消息的价值,因此在范氏投资集团该位高管说完这话不到半个小时之后,三大门户网站上就以醒目的标题报道了此事,并请了众多非常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分析此事的可行性。

大部分经济学家在谨慎地表了自己的意见之后,都表示目前房改是大势所趋,要解决人民群众住房难的问题,自然就要大力开房地产市场,那么作为一直具有浓厚的公益色彩并且跟政府方面合作良好的范氏投资集团,肯定是有理由支持政府的这一决定的。

尤其有一些人也提到了范氏投资集团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参与的基础建设工程,以及像是修建水库的堤坝,修建农田水利设施等一些利国利民的举动,认为即便是出于整顿目前一片散乱的房地产市场,范氏投资集团也有涉足这一领域的充足理由,更不用说房地产市场本身的利润也很丰厚了。

京城的房地产商们立刻就对此产生了警惕,毕竟京城这么一块儿地方虽然很大,可是开的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如果范氏投资集团高调入京的话,他们的资金量和实力足以支持他们甩开银行,单独开各种楼盘,这样一来,就会对依靠银行贷款为生的各房地产开公司们造成很大的影响。

人家是利用自有资金进行开,拿地成本和建筑费用显然是不会比自己这些人高的,而其中的一些公关成本也会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自己这些人怕是没有什么可以跟人家正面对抗的成本的。而且还有一点,假如范氏投资集团愿意向银行方面贷款的话,估计银行方面会给予他们最优惠的待遇,毕竟借钱给这样的大公司,产生坏账的可能性要小多了。

诚然,在通常情况下,国有银行根本就不担心产生坏账,或者有时候也会故意选择产生一些坏账,以达到某些人的良苦用心,但是在涉及到几十亿上百亿或者更多的贷款的时候,谁也不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假使是在这种大事情上耍滑头玩小聪明的话,很容易将自己给栽进去的。

以往也不是没有生过类似的事情,利用职权之便搞出了漏洞来,虽然为了影响,官方层面上并没有什么表示,但是私下里面就通过一些比较极端的渠道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定点清除,所以为了个人安全之便,在这种大事上,敢于玩花样儿的人并不多,如果真的走到了这一步,那就算是铤而走险了。

此外,从范氏投资集团中传出来的消息表明,范氏投资集团正在考虑制定积极的房地产开方案,从京城中获取大量的地皮,以为开之用。

然而这还不算是完,在第二天的时候,京城政坛之中又传出了一个消息,政府方面正打算向人大提出一份议案,正式对房地产开行业做出一些限制,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据说对囤地现象要有一个制约,即在拿到一块儿地皮之后的六个月之内,必须进行开,否则的话,政府方面将有权力将该块儿地皮给收回,以作为惩戒。

有人说,这是因为在今后几年当中,可能会有一些实力雄厚的大资金开始进入房地产开市场,利用手里面的巨额资金进行囤地,以牟取暴利,这个政策就是要避免这种炒地皮的事情生。

这个消息立刻就让众人感到了严重的威胁,虽然在表面上来看,这个政策隐约之间是在限制范氏投资集团这样的大资金控制京城地皮,以免造成地价过度上涨,但是对于京城众多房地产开商而言,范氏投资集团还没有杀入这个市场,而自己就先感觉到了地产新政带来的巨大压力。

说实话,现在国内的房地产开市场当中,正儿八经的地产商拿到地的时候,这块儿地皮往往都已经是过了几道手了,层层盘剥下来,利润已经很薄了,真正能够赚大钱的,就是那些能够在一开始的时候拿到地皮的人,或者说是那些能够拿到土地出让权的批文的人。

只有空手套白狼才是最赚钱的生意,至于真正搞开的,赚得都是些辛苦钱了。

然后这项法案如果真的在人大通过的话,最着急的,其实并不是这些地产开商们,而是那些以倒卖地皮为乐的衙内们,因此大家都想着,这项法案,未必就能通得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