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藩镇 > 17.因噎废食

藩镇 17.因噎废食

作者:燕歌豪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0:08 来源:笔趣阁

莫州府衙正堂。

张允伸一脸激愤,虎地站起身来接着道:“武威郡王对朝廷忠心耿耿,战功赫赫,太和三年(西元八二九年)正月,攻占长芦(今河北沧州)。四月,攻破横海节治所沧州外城,左金吾大将军李祜才能率诸道兵马呼应,平定了李同捷数年之乱。太和四年三月,奚胡进犯幽州,四月武威郡王出兵击退山奚,擒获奚王茹羯,进献朝廷。同年十月,契丹入寇,武威郡王大破之,恢复来远,燕州等地,打通渤海陆上贡路,指日可待。”

行军司马李正元出语讥讽:“牛僧孺清廉自守,某看未必,牛党中牛僧孺、李宗闵为,其下有礼部侍郎杨嗣复,给事中杨虞卿、中书舍人杨汉公、右补阙杨汝士等。杨虞卿圆滑柔佞,深得牛、李二人赏识,与宦官的交情也深厚,以他正五品,门下省给事中的官职,帮人中科第,获授美缺等,很少有办不到的。”

李正元意味深长地道:“各位大人可知,三杨兄弟在京城靖恭坊有套宅院,因为他们住在哪儿,往日清静的靖恭坊整天车来车往,川流不息,比宰相府都还热闹,京师官吏暗中称靖恭杨宅为‘行中书省’,比执掌朝廷决策大权的中书省还要威风。”

张允伸恍然大悟,冷笑连连,“朝廷衮衮诸公,是比我等武夫脑子好用,立个贞节牌坊,暗地里男盗女娼,自己顶个清廉的名头,却对属下贪污贿赂熟视无睹,恐怕从中拿个大头也未可知?”

李正元道出一事为佐证:“幽州进奏官曾说,杨志诚手下参军徐迪,事变前后频频出入靖恭坊杨宅,恐怕是重贿牛党,引为朝中强援。”

张庆初听后圆瞪双眼,嘴唇上的胡须倒立,慷慨激昂道:“可叹朝廷宰相,尽皆牛党尸位素餐之辈,贿赂公行,昏庸无能!难道幽州不是大唐的疆土?”

刚烈忠直的张庆初不知当日宣政殿奏对的详情,如果他在场,定会气得撞柱而亡。

唐文宗每逢单日上朝,举凡军国大事,从朝廷用人到国库储藏,从各地灾情到水利兴修,他无所不问,算是唐朝一位勤勉的帝王,当日宰相们在日朝宣政殿上商议对策,几个宰相商议半天,吏部尚书李宗闵先言:“藩镇牙兵逐帅,由来已久,就依以往的惯例,由其自推节度留后,朝廷事后追认即可。”唐文宗眉头一皱,面色不悦,李载义可是大唐宗室,勇略兼备的名将,寡人还想靠他除掉朝中奸宦,要你找个妥善解决的法子都这么难。

唐文宗转头瞧见兵部尚书牛僧孺,见他着一身桂管布制成的紫色袍衫,那是桂林地区生产的一种木棉布,布厚而粗糙,较之绫罗绸缎差上许多,唐文宗好感油然而生,牛相忠正廉洁之名不虚,身为大唐宰相,还穿这粗糙厚布,明日寡人也要做一件桂管布袍衫,耐洗耐穿,也可为宫中节约些。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唐文宗不知,他的桂管布袍衫引来文武百官纷纷效仿,桂管布的价格一路飙升,远远过绫罗绸缎。

“牛兵部,你的意见呢?”唐文宗微微向前俯身,亲切问道。

牛僧孺见唐文宗本来面色不豫,瞧见了自己的桂管布袍衫,神色立刻谦和,言语变得亲切,看来这身粗布袍衫大得崇尚节俭的文宗皇帝青睐,寻思明儿再叫夫人寻一两处不显眼的地方,打上补丁。

先前牛僧孺一语不,老成持重,其实幽州逐帅,牛党早已通气,商量妥当,皇帝不悦,要换一种说法,“圣人,武威郡王对朝廷一片忠心,军功显赫,又是大唐宗室,不可久处边地,臣荐他入朝为相。”

唐文宗颔抚须,面带微笑,牛僧孺察言观色,暗道此番说辞讲到了皇帝的心坎。

牛僧孺挺直了身子,义正词严,大声道:“幽州自安史余党割据以来,一直非大唐所有,前幽州节刘总献地入朝,花费八十万缗铜钱,朝廷一无所得。今日杨志诚得幽州,犹如前日李载义得之,不如授给杨志诚旌节,让他遏制北虏,幽州实不是大唐的疆土,圣人千万不要花费朝廷的钱粮去扶持藩镇,大唐还有那么多灾民要救济!依臣看,幽州越乱越好,朝廷今后才好出兵平藩,将幽州之地收于朝廷,李载义或者杨志诚,都是藩镇,谁为幽州节度使都行,那管他对朝廷是否忠心。”

牛僧孺慷慨激昂的声音在延英殿久久回荡,唐文宗感叹道:“牛兵部,老成谋国,国之柱石谁能相比!”

管它藩镇也好,属国也罢,那都是大唐的疆土,寸土也不能让,都是大唐内政,日后可以慢慢解决吗,唐文宗虽然勤勉,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

听完李正元的转述,张庆初话语如刀,当头劈来:“朝廷白白费钱八十万缗,在于用人不当,朝廷任命的幽州节张弘靖贪污朝廷犒赏将士银钱,被暴怒的幽州将士逐出幽州,就为一次用人失误,大唐疆土生生被丢弃,黎庶不能沐浴大唐皇恩,可笑文宗皇帝博览群书,熟读经史,连因噎废食的道理都不懂吗?”

“好个因噎废食!”病恹恹的燕州刺史李俨被两个丫鬟扶着,一脸苍白,忍不住大声喝彩。

武威郡王李载义见李俨模样,心中酸楚苦涩,五味杂陈,猛地站起,声如惊雷滚滚:“既然朝廷不公,载义弃乱命不从,即刻号令全军,讨逆平叛,就在三日后出。”

众人摩拳擦掌,神情振奋,张允伸喝令:“张宣副,将幽州虚实一一道来。”

张简至点头应诺,取出竹筒密封的情报,那是李贤齐亲手整理绘制的。开始讲解幽州布防虚实,将领升迁变动情况,堂上众将久在军旅,有疑惑不解处问得仔细,连李燕州也沉湎进去,浑然不觉尚在病中。

张简至讲完后口干舌燥,猛灌了一杯茶水,方才道:“这次情报简至不敢居功,全是李贤齐安排,联络军中子弟四下打探,加以分析整理的。唉,就是张简至这条命,也是他独闯史府,说服史元忠救人,并约为内应。”

张允伸拱手祝贺:“李燕州之子,也是武威郡王的弟子,未及志学之年,智勇双全,可喜可贺。”

众将啧啧称奇,李俨心中欢喜,口中却谦逊:“小儿不过是误打误撞,全赖武威郡王教导有方。”

武威郡王心怀大慰,传艺三载,弟子弓马娴熟,骤遇大事,心智也成熟起来,转过头悄声吩咐了李正元几句,要他将自己的兵书战策取来。

值卫的唐兴军雷校尉进来,虎目含泪,嘶声禀道:“杨志诚送回郡王长孙的头颅尸和少夫人,少夫人被杨贼所辱,无颜见郡王、司马,已自刎于清河南岸。杨贼声称,如郡王起兵,郡王合家老小三百来口,将在幽州斩祭旗。”

李正元一听,胸口如被掏空,全身冰凉,四顾茫然,堂外春意阑珊,可有娇妻爱子游荡的魂魄归来?

李载义目眦欲裂,钢牙紧咬,唇边有鲜血沁出,声音里带着刻骨的寒意:“某与杨贼誓不两立,他杀我儿孙,就让他屠个干净,李家男儿决不屈服,李俨,你也是大唐宗室,玄宗皇帝的嫡传血脉,某有贤齐为后,又有何惧?”

燕州刺史李俨拖着病体直直跪下:“郡王,族叔,切不可因怒兴师,无论今后是战是走,先要救回合家老小三百来口。”

莫州刺史张庆初、定远将军张允伸也出列劝阻:“郡王,救人要紧。”

唉,讨逆平叛,就此作罢,平、燕二州,孤悬边塞,三面皆敌,张简至似乎看见孤城日落斗兵稀,伏尸累累,心中一片如雪的凄伤悲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