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藩镇 > 18.三策可用

藩镇 18.三策可用

作者:燕歌豪气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0:08 来源:笔趣阁

祝贺2o1o作家福利体系颁布,今晚8点还有一更!

温暖和煦的春风从堂外徐徐拂来,李载义的声音却冷得澈骨,“说来听听。”

莫州刺史张庆初兴奋地插了一句:“郡王假意离开,再悄悄潜回莫州,我等再兴兵讨逆。”

张允伸耸了耸肩,摊开双手:“我等是杨贼的心腹大患,他以遣散收编前衙铁骑和唐兴军为条件,逼郡王就范,那时怎么办?”

李燕州一直注意倾听,分析莫州形势:“莫、瀛二州,西为义武节,南为横冀节,东有横海节,朝廷承认杨志诚为幽州留后,相邻节镇必视我等为叛逆,出手相助不敢奢望,朝廷下旨出兵讨伐莫州都有可能,莫州河流湖泊众多,不利铁骑纵横迂回,乃是一片死地——”

说到死地,李燕州嗓子一甜,急忙用巾帕掩嘴,悄悄打开一看,巾帕雪白精致,赫然被鲜血浸染成了大片红色的泼墨。

堂上文武纷纷置疑,张简至有在战场磨砺出的坚定沉稳,毫不畏缩,“各位刺史、将军,你们误解了简至所言的山中策,它有上、中、下三策,涉及政略、军事、民生等方面,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辽西的靺鞨口为基地,耕海牧鱼,兴建各种工坊,泛舟行商,储粮练兵,以海制陆,夺取平卢节故地,等待时机,讨逆平叛……”

一湖宁静无波的春水被人砸下一块巨石,在堂上众文武心里激起层层涟漪,因为他们志同道合,死生荣辱紧紧连在一起。

李燕州目放异彩,急命牙军抬上曲足书案,备好纸笔墨砚,笔走龙蛇,边听边将山中策记录下来。

正堂上针落可闻,柔柔春风带着庭院的花香穿过房门雕窗,暖暖阳光也悄悄到正堂探访。过了好一会,定远将军张允伸率先打破了春水般的宁静,笑道:“北虏长于骑射,汉人善舟,从河流的入海口溯流而上,以海制陆,北虏可来,我亦可往,礼尚往来,让北虏也尝尝掳掠之苦。”

李载义乃是兵法大家,自然知晓山中策的分量,张简至虽有勇略,也是战场上的临机决断,带着几分疑惑问道:“张简至,这是何方高人的计策?”

张简至猛然醒悟,李贤齐年过十四,自己乃是将门子弟,熟悉军旅边戎,勉强说得过去,但如何知道筑城建堡、晒盐营商之法?大部分都是李贤齐所讲,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多智近乎妖,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实不相瞒,我们逃到山中避难,邂逅了一位仗剑去国,漫游幽燕的白衫文士,他与贤齐颇为投缘,在山中盘桓半月,传授了不少东西给他。”张简至惯经杀阵,还惧小小质疑,面色如常,假托了一位子虚乌有的白衫文士。

“这位高人姓甚名谁?家住何处?”可是李白,高适一类的人物?李燕州有些激动,胸口起伏不定,停笔问道。

“从未透露姓名,只道有缘还可再见。”张简至为李贤齐遮掩得滴水不漏,心想还得给赵无锋打个招呼,不可说漏了嘴。

“唉,幽燕本多才俊之士,肃之还记得幽州刘蕡刘去华吗?博学多才,明春秋,为人沉稳有谋,一身浩然正气,有济世的远大志向。”李载义长叹一声。

李燕州点头,朗声讲道:“太和二年(西元828年)三月,文宗下诏制举,以贤良方正与直言极谏问策取士,刘去华上策,直陈宦官专权的危害,将导致天下倾覆,海内大乱,朝局动荡。他还论述了藩镇擅兵、奸臣当道的危害。乃是幽燕一等一的才俊之士,奈何奸宦当道,文宗皇帝不敢任用刘去华。”

“载义德能鲜薄,见识偏狭。只信这纷纷乱世,刀枪称雄,才落到今日这般境地,未能筑黄金台以纳贤才,肃之要牢记,得人才者兴,善纳谏者贤。”李载义这番感叹语重心长,不言而喻,山中策的重任落在李燕州的肩上。

李燕州站起来,毕恭毕敬后退一步,叉手为礼。“李俨谨受教。”

张简至拱手道:“简至斗胆,请郡王拔出横刀,郡王乃是兵法大家,可知用了好几百年的横刀有甚缺点?”

横刀,长柄直刀形状,护手多为铁制,外形有椭圆型和木瓜型,传自汉朝环刀,刀长七十到八十厘米左右,刃长五十到六十厘米之间,厚度约六到八毫米,宽度在三厘米到四厘米之间。《唐律疏议》曰:兵仗者,谓横刀常带。

横刀是唐军军土普遍所佩之刀,步骑两用。

李载义拔出横刀,走到正堂中央,迎风一斩,一股锋利的寒气扑面而来。

张允伸在旁斥责张简至:“郡王久经沙场,如何不晓?横刀造价高昂,直刀形状的横刀劈砍时容易折断,这是它最大的缺点。”

张简至回忆起山中李贤齐少年模样,负手侃侃而论:“溪水河流中的石头多为圆圆的卵石,卵石经受了千百次河水的冲刷,方能以圆滑存在溪底河谷。将直刀形状的刀身改为弯曲有弧度的曲刀形状,可以卸掉劈砍的部分力量,使之不易折断。”

李载义揶揄道:“简至说的是又重又宽的大食弯刀吧?其刀法重回旋劈砍,变化不及横刀,即可直刺又可劈砍,大食弯刀难练,需要常的腕力和臂力,战斗时大食武士常将弯刀置于马颈一侧,借马力无声无息将敌人头颅削去。”

张简至沉默不语,坐在书几前,画出李贤齐前世日本刀的形状,只是护手仍是实用的唐刀形状,而不是日本刀很小的护手,近于合口。

“卵石给人的启迪不仅于此,圆形的多角堡防御力远胜四方城墙,多角堡无防守死角,以点制面,增加了防御的纵深和韧性,还有诸多奇妙之处……”张简至换了一张白纸,画出了多角堡及附属设施。详述了以多角堡为地利,放敌入城,消耗敌军有生力量等诸般战法。

李载义久历边戎,守城拒敌,攻城拔寨最有心得,闻言也耳目一新,连连感叹:“此守城之法,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推陈出新,直追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保住江淮赋税之地的张巡张河南。”

李俨遥望辽西燕州,心驰神往,有此守城之法,又有靺鞨口为基地,世守辽东,此生可望。

莫州府衙正堂外,雷校尉焦灼地走来走去,前几日,从武威郡王到张定远都是郁结于心,轻易不露笑脸,今日禀报噩耗,郡王满腔恨意渗进了骨子,看来生死一战在所难免。

正堂传令,等闲人不得靠近,雷校尉只听到堂内不时传来议论声、喝彩声,并无群情悲愤的喧哗。

“雷校尉,这饭菜都热了三遍,已过未初(下午2点),你再去通报一声。不进食,李燕州的身体抗得住吗?”主管膳食的府衙管事央求道。

“好,拼着受责,某再去通报。”雷校尉应道。

雷校尉转身进去禀报后,众人方觉腹如雷鸣,饥肠辘辘。李载义感叹:“朝闻道,夕死可矣。”为商议山中策,传令就在正堂用膳,边吃边议。

从日上三竿到秉烛夜谈。最后武威郡王疲累中带着一丝兴奋:“卵石给某的启迪,为人处事,至刚易折,柔能持久,大伙儿回去好好睡上一觉,想想具体的实施方案,肃之,你身体欠安,更应多休息,不可太劳神费力。”

“谢郡王关心。”李俨施礼告别。

“郡王,合家老小还在杨贼手中,得想出个妥善的法子?”李正元待大家散去后,仍然忧心忡忡。

李载义有点恨铁不成钢,“正元,你还不明白?杨志诚色厉内荏,他只是用家小性命威胁我们,不到山穷水尽,断不会将手中的人质丢弃。”

李正元地眼眸里难掩悲伤,轻轻抽泣:“孩儿担忧,噩耗一个接一个传来莫州。”

“明日就派人与杨志诚慢慢商谈,武威郡王愿意将幽州拱手相让,如他再害我府上一人,张简至不是潜入军营杀了他的替身吗?问杨志诚和他的家小有几个替身?”李载义目露噬人的凶光,咬牙冷冷道。

第二日,莫州府衙正堂。

从辰初(上午八点)商议到未正(下午三点),定远将军张允伸兴奋的声音传来:“前几日,某就在琢磨,郡王移镇山南西道,一部分兄弟跟随郡王,剩下的兄弟随某投张檀州,驻守平州为燕州后援,待机而起,恰与中策相似。”

“张允皋不是已投张檀州?此枚棋子已布下,一旦时机成熟,可起兵呼应。”李燕州春风满面,胸中的积郁一扫而空。

“以海制陆、耕海牧鱼,重在一个海字,需大量的水军、造船工匠、水手等,可惜幽州一直不重视水军的展,莫州为九河下稍,只能招募些内河水军水手……”李燕州思路清晰,一下抓住要害。“唐兴军将遣散大部,不愿去辽西的军士百姓可投奔横海节殷侑,横海值战乱之后,尸骨蔽野,田地荒芜,殷横海与军士同甘共苦,招抚百姓,流散者渐渐复业,现三万横海军全由本镇自给军需……”

“好!善借势者翱翔于九天之上!”李载义先大声赞道,后来却眉头紧皱,“淄青节治下登州(今山东烟台),官私造船工坊不少,能造各种大小船只、海船、战舰,与渤海、新罗等属国通商往来,十分繁华。只是自元和十四年(西元819年)平定李师道后,分淄青为三镇,尽归朝廷,对藩镇防范甚严,想要购船或招募工匠,难呐!”

张莫州沉思良久,慢慢抬起头:“郡王移镇山南西道,山南茶叶为金州(今安康)土贡,可在当地大规模种茶采茶,与北地的骡马牛羊、渤海出产的海盐熏鱼进行茶马互市,需创建一个商行,经商聚财,聚财练兵。”

李载义终于有了一丝欣慰,属下有文有武,俱是干练之才:“张莫州有度支之才,我等以收幽州,逐杨志诚,复平卢故地,征辽东,打通渤海陆上贡路为目标,商行就以安东为号。”

正堂的雕窗大开,扭头望去,庭院中群芳吐艳,蜂蝶蹁跹,一派生机盎然,满院春意不知不觉被阳光带到了正堂。

张简至听得目瞪口呆,山中策岂不是上、中、下三策皆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