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最强大少爷 > 第575章 皇帝的艰难决定

北宋最强大少爷 第575章 皇帝的艰难决定

作者:灰头小宝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0:42 来源:笔趣阁

作为大魔王的学生,西夏新一代将领卓洛兰现在也算崭露头角。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她有过在绥远关把大魔王吊起来打一顿的战绩,还有过从从青塘战场全身而退的战绩。

后续和大魔王取得谅解,迅速展开贸易,以铁矿石和煤炭换取大豆饲料,如今经过一段岁月的休养生息,草原真正的富足起来了,到处是肥硕的牛羊骏马。

作为大魔王粉丝,只有她真正了解大魔王的政治意图。

眼看现在大宋红红火火,其实是有隐患的。王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战略名家,卓洛兰认为他打辽国苏州港的目的不是避战,而是为大宋赢得最后的战略缓冲。

这肯定是走钢丝行为,但眼看大魔王快接近成功了。但就算暂时被宋国朝廷剥夺了大魔王外交权也没关系,依托辽国老萧的政客心态,这事一天不回应,大魔王就不会被宋国朝廷凉拌。

时间越往后拖,王就能做出更多部署,把更多的工业内迁做大战准备。

基于这些,潜伏舔伤口几年的西夏又想介入了,为避开反战的没太后系人马干扰,没讹庞离京,专门发起西平府会议,商议后想委派卓洛兰为特使进上京找爸爸国周旋关于此番利益,打算瓜分宋国的纵深。

但卓洛兰拒绝了。理由是他们在策划一场最终打不赢的世界大战,作为统帅指挥官,卓洛兰拒绝指挥周旋这种开局就有问题的战争。

这导致没讹庞很不高兴。于是临时改而委任多吃己为西夏特使,紧急赶到爸爸国上京,没讹庞指示:必须说服老萧对苏州港事件做出回应。

不能一味的拖延,如果战争不可避免就不能有迟疑,尽快发动这个进程,否则真等大魔王准备完毕,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这是卓洛兰的最后建议。是的作为一个将领,反战不成功后、在西夏已决定卷入其中的时候,卓洛兰虽然拒绝去上京,仍旧对此给出了于西夏最有利的建议。

于是作为西夏特使,此番多吃己的使命是劝说老萧:尽快和宋国外交口妥协,把苏州港事件当做意外、而不是挑衅。

“你真的抱有这想法?”府邸中,萧慧颇有兴趣的看着多吃己。

多吃己道:“萧相,这是以退为进。若您能顶住辽国内部政治压力,把苏州港事件说成是意外,只让宋国赔钱了事,那就是缓兵之计。我西夏一品堂始终监控汴京局势,王现在于政治上和宋国朝廷决裂,就因苏州港这心病事件才暂时保留了王的职位。如果这只靴子落地,我西夏认为,王会很快退出行政梯队。”

“那时就是机会,没有统一的居中协调政策,会无限拖慢宋国登州造船厂进度,整个大名府工业体系对现在于东海作战的宋国海军,对倭岛的援助计划等等,效率都会大幅降低。”

“与此同时,辽国做出让步后,会让韩琦王安石进一步放心,加紧调集资源回应宋国西南的交趾人事件。这就是整个天下的契机导火索。”

“其实交趾人一直在试探,并没有真的信任辽国。一但大宋真的现在强硬回应,死的人一多,交趾才会被迫会卷入对宋战争,那就会是我西夏再次出兵,重新定义青塘战争结果的时机。而一但出现这个结果,墙头草高丽人才会真正介入渤海战争,抓紧在宋国海军不成熟的情况下拿下更大利益。”

这些就是卓洛兰不得已下的建议。现在由多吃己作为特使转述给萧慧。

正当红的辽国政治明星萧慧、对此考虑了两日后回应西夏特使:可以接受西夏的建议,但需要投名状,我辽国才会“丧权辱国”的承认苏州港是意外。

投名状内容:一但大魔王被冷藏,宋国进入无主心骨时期,且把战略转移至西南应对交趾人时,西夏需立即出兵青塘表忠心,如此等于挑战宋国核心利益,西夏没有退路。那么辽国确认这些信号后,才会做出跟进。

萧慧的要求并不能说太过分。

其实现在西夏的内部形势也感觉药丸了,辽国吃相的确厉害不好看,但辽国不在乎西夏,西夏的土地对辽国版图而言没用处。

但宋国不然,大家都清楚宋国的最终目标是拿走西夏土地上的全部矿产和劳动力。相比而言,当时辽国人连兴庆府都打破了,最后却把所有土地都还给了西夏。

此番的形势没讹庞认为:宋国或许不爱杀人但吃相比辽国还难看,参考青塘现在的政策,又被驻军。现在是最后一个打破宋国霸权战略的契机,如果不能达成,那么在八至十年后,恐怕整个天下都是现在青塘的命运。这是**裸的帝国主义。

大魔王他虽然成立战略忽悠局压制愤青党的“*****圈说法”,但没讹庞和多吃己清楚,愤青党只是吆喝而已,大魔王的内心就是这样的目的。大魔王才是天下最坏最可恶的人……

五月一日是大亲自定下的“工业党劳动节”,但这一天来临时大宋并没有喜庆。

皇帝赵祯拖着病体,难得走出上清宫,让五月天的明媚阳光照在身上,同时呼吸着新鲜空气。但这并没有让皇帝的心暖和起来。

凌晨时候听汇报说:包拯死了。

包拯的管家说,包拯临死前留下了一封给皇帝的书信,以三司使的身份称述了大宋当前面临的新财政形势。

那些东西么看看就算了,老包是以不懂经济著称的。赵祯委任他为三司使时,就没打算进行好的经济改革,只期望他能铁腕姿态,把三司变为中性,打破前几任坐塘鱼那忽左忽右的相互倾轧政策。

包拯也努力了,但仅仅这个工作他似乎做的也并不好,加上时间太短,除了对王开了一些绿灯外,并没有发挥大作用。

恰好就是因为包拯开绿灯,大幅放纵了王政策进入极端甚至张狂,现在,王已经引起了包括他父亲在内的诸多相公不满。

但这些个破事赵祯已经没精力去想,兴许欧阳修在一些问题上评击包拯说的没错。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跟了赵祯一生的老人,这个让赵祯最不痛快、处处扭着来、却也让赵祯信任了一生的老人,管家说他离世前一个时辰在颤抖着手,书写呈交大宋皇帝的经济展望。说的全是废话,但让赵祯很感动。

于此迟暮之际,那个跟着了赵祯一生,最让赵祯信任的老头先离世了,这不禁让赵祯感觉自己更老了,心态越发受到影响。

奶爹陈总管年纪也很大了,白发苍苍的样子不知说什么好,只静静看着皇帝晒太阳却冷得发抖的状态,还发现皇帝的眼睛微微发红……

包拯并没有太多建树,但名声好,他在这个时代是青天的代名词,其他人并不是。

他的死讯传开、皇帝给予轰隆追封的同时,天下震惊,举国同哀。

给包老相爷送葬的路上聚集了数十万人,却异常的安静。

这个形势出现的时候,哪怕是包拯的政敌欧阳修也得承认:老包的一生算是非常圆满了……

五月下旬,辽国特使萧慧进汴京了。

这难免让人觉得药丸,萧慧现在是辽国第一政治红人,这次出使规格那么高,是萧慧亲自来,恐怕就意味着宋国海军于辽国苏州港搞的事要靴子落地了,到底是战是和却没人知道。

不论民间还是朝廷,纷纷职责王闯祸的同时,也再一次进入恐辽的气候。

这的确是个少见的大问题,又是萧慧亲来,所以赵祯打起了精神,拖着病体亲自主持了谈判,进行了多次“有诚意交流”。

谈判中,韩琦和赵祯尽力陈述了“宋国海军是去抓捕海盗,非针对辽国,没攻击辽国领土,没对辽国战船开炮。撞击系意外,且负责任的宋国海军进行了补救,给了救生衣。”

商谈至六月一日,萧慧大方给出了底线答案:承诺苏州港事件可以看做是意外事件、而不是入侵。

自来号称吃相难看的辽国竟然给出了这答案。这让韩琦和赵祯一起都有些瑟。

萧慧佯作为难的要求宋国赔偿两艘辽国战船,另外附加五万两白银的各种损失,且对辽开放蒸汽机出口事宜。

这些条件不但不过分,算是形势一派大好了。

唯一是蒸汽机出口让韩琦为首的谈判团队有些不满,但辽国毕竟是辽国,条件不算太过分时,没人想和他们撕逼。最终为了广南部署不被拖后腿,韩琦为首的谈判团队,同意了萧枢密的条件。

但在全部意向达成后,萧慧最后又提及了补充要求:宋国内部要严厉处罚苏州港事件责任人王,否则无法对辽国内部交代。

如此一来有些敏感。

但萧慧态度,又让人感觉这次谈判辽国是有诚意的。

这要求对于宋国而言有些过分。哪怕韩琦现在想把王那顶风作案的家伙冷藏起来,也是持有抵触情绪的。处理王可以,他的确搞事了,胡乱授权海军进辽国港口轰轰轰险些挑起超级大国的争端,对宋国而言就是把他关起来也不为过。

但这只能是内政行为。如果在霸权压迫下弄倒自己的功臣,这让韩琦感觉有点像丧权辱国,自断手臂。

就此王安石和韩琦没回应,谈判拖延至于六月十日也无法取得共识。

但另外一边,刚刚经历包拯去世的重大打击,让皇帝的情绪很不稳定,又恰好在恐辽的情绪下遇到了霸权的威压。且赵祯仔细思考苏州港事件后,也认为王做的太过分,太不合时宜。

赵祯在很早以前就知道那小子能大用、也能冷不丁的闯大祸。现在他真的膨胀了,除了弄到韩琦王安石容不得他,辽国也要他对苏州港事件负责。

基于维稳心态、居于政治上保护小孩的需要,赵祯终于在六月下旬答应了萧慧的全部条件,做出冷藏王的艰难决定。

这算赵祯在晚年遭遇的第二个重大打击,包拯的去世让赵祯比任何时候都珍惜能臣。一个臣子他要做的好、又完全取得皇帝信任,真的不容易。

这十年赵祯基本以叔父心态,看着这小屁孩一步一步成长,带领大宋解决问题的。

但他现在闯祸了,张狂了,理由不足时惹了辽国人或许是次要的。他最大的问题是开始逆反父亲,开始和赵祯另外的股肱之臣韩琦顶着干。这是俗称的顶风作案。

手心手背都是肉,韩琦是头虎,资历威望明摆着。在韩琦不放重大错误,相反神童开始政治不正确时,赵祯觉得只能暂时把小孩冷藏起来,以免放任下去导致大宋政治大乱,他被整个朝廷全方位否定了永不超生。

所以就像他王冷藏北京那群清流一样,现在赵祯打算做出一个让自己心痛的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