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最强大少爷 > 第576章 退居二线

北宋最强大少爷 第576章 退居二线

作者:灰头小宝2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20:42 来源:笔趣阁

不好意思今天晚了些

~~

七月七日,展昭带着大宋圣旨到达大名府。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所有人都不是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为何圣旨忽然驾临,只有王心理有数。

也不急,王懒洋洋的靠在院子里躺椅上,许多工业司和大名府的随员在旁边围观着。

王也不起身迎接圣旨,只是以回忆的姿态,双目略微沧桑态的看着院子里悬挂的风铃。

展昭皱眉想要说话,大魔王却先抬手打住道:“注意听。”

大内高手也面面相视了起来。展昭愕然道:“听什么?”

“听当当当当当当”大指指风铃。

“……”

卧槽听个蛋的风铃啊,都火烧眉毛了大魔王还扯什么当当当当?

展昭手握刀柄走近一步又要说话。他觉得大魔王太不像话,此番来展昭是真的既携带圣旨,又有逮捕大魔王的授权。

大魔王竟敢和整个朝廷对着干,所以现在一共五个宰相都授权了:若有什么抵抗或者变故,可以直接抓人回汴京。

然而大侠一握刀,穆桂英也进入警戒状态。大魔王的卫队当即抬起燧发枪和大内高手们对持了起来。

“你们真的造反了啊!”展昭是自来不会怂的人,把刀出鞘三分之一:“最后一次警告不要造次,只要有条文,我展昭纵使流血五步也一定执行。一切后果自负。”

到此王再次抬手道:“都把枪放下来,妈的你们是不是疯了。他是朝廷特使手持圣旨,还想把我怎么毁?”

就此穆桂英只得带着卫队后退,心理很憋屈。

与此同时,王走过去一巴掌抽展昭后脑勺:“你少给我装逼。我才是要警告你挑起事故后果你负。传个旨而已,你是不是茶馆里的话本听多了,我就是见皇帝本人也就那样,难道你要我出迎十里跪迎?我说我不接旨了吗?我无非是忽然有些想法,和你讨论一下风铃而已。”

展昭迟疑片刻,这才后退一步道:“相公请说。”

王再次看着风铃道:“这个风铃是张方平的小女儿张菁挂的,一直留在这里。有这风铃的时候我半凉,进大名府搞企事业。说来寒碜,那时工业司就我一个光杆司令,连个办公地方都没有。”

不提的时候不觉得,这一提许多官员面面相视,想不到这一晃眼,工业司都像个小朝廷一样庞大了,拥有太多成果,太多改变。

王再道:“曾记得这个风铃挂起来时,我第一次遇到沈括,两个脑子有虫的纨绔子弟一拍即合,开始为了工业之路怀揣着信念去努力。”

“时局转折,作为名誉上的工业领路人,我甚至不能亲手把工业司各局各院组建,就因形势需要带志愿军西征伐。”

“当时听着这当当当当的声音,连朝廷的命令都没有,只有韩琦的秘密授权,放下工业司事务进抚宁县做战前动员。后转战万余里,兵至长城,险些病死在战场上。几经波折后,这些年来我就在这院子里,听着这当当当声把工业司、大宋财政推至了巅峰。”

“现在,我也听着这习惯了的熟悉声音要离任。”顿了顿王道:“我知道你展昭不怕事,所以我不问你有几个脑袋。我就问,如果你还有哪怕一点点良心,对时至今日你怎敢在我面前瑟说风凉话?”

“我……”展昭这似乎是首次愿意正视大魔王的足迹,最终单腿跪地道:“末将失礼了,相公总是一以贯之,您有错,但也有功于国朝和万民。”

唬住又感动了展昭就行,王是有目的的。

于是不说破,微微点头道:“行了,我知道你携带的圣旨内容是什么,从老萧进汴京周旋之际我就知道会发生什么。人生总有波折,我会接受。你相信我,给你下令的任何人、他们其实都没有我对大宋热爱。圣旨就别宣了,给我留点面子吧。”

展昭迟疑片刻起身,不展开,把圣旨递给了王。

王环视了周围人群一圈后道:“能和诸位共事我很荣幸,人生总有聚有散,不论你们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我,还是表面尊重我,总之也就这样,现在该是散的时候了,就这样吧。我最后一次占用大名府资源,安排人把我那台书桌送汴京家里。”

包括苏轼和沈括在内的官员们,再次面面相视。

穆桂英马金狄咏几人心口最堵,感觉这真不是事,却没有办法,只能带着群体军官跪地道:“能追随相公服役是我等今生的最高荣幸。相公离任后,实在不知道该怎么……”

王抬手打住:“你们是朝廷的军人不是谁的私军,不要瞎扯淡。带兵、训练,听从指挥,不要随意议论我的事,不要随意对朝廷指手画脚,否则你们不是我,会死的。要会审时度势,展昭此行态度已经很能说明一些问题,要学会看现象。”

就此一来全都闭口。

“散了。”王一摆手,其后带着展昭进入了内堂。

不会有什么交接,不会有什么最后一次升堂做安排。那是浪费表情,每一个主政官员的到来总会有自己的一套,老官员是管不了的。就像现在的朝廷管不住王一样……

后堂里,大开始观看圣旨,总体和王猜的差不多。

限于时局,外部辽国、加内部朝廷压力,赵祯下旨割除了王工业司制置使,枢密都承旨,大名府知府等一切职务。

没有预料到的在于,赵祯给王加官衔开府仪同三司,封燕国郡公,加太子太师衔。且让王立即回京。

这真的很诡异,太子都没有就提前封了太子太师。

这只有一种解释:老赵现在心态很差,已经定了太子,只还没公开宣布。

上述封赐和撤职伴随一起,这代表老赵对大的保护,避免不会妥协的大魔王和韩大脑壳的对台打到不可收场程度。

由此一来王基本断定,赵祯定下的太子就是赵宗实,不会更改了。此点上,当年的殿试策论王给皇帝了意见,于是赵祯坚持了下来。

定下的太子当然也可以更改,事实上老赵自来多谋少断,所以当时加封赵宗实知宗正寺,基本就算太子。但老赵也迟迟不说明,就因为知道自己的优柔寡断,还有可能更改。

而现在老赵此生第一次坚定固执,不想更改太子人选。于是选择了这个时候把王冷藏保护。

是的不改太子人选,大魔王就一定怼不过韩大脑壳。

没什么道理。赵宗实其实和韩琦关系更好。韩琦就牛逼在是大宋连续几朝首辅。

历史上韩琦辅赵宗实登基后,就是赵宗实的第一倚重对象,赵宗实全面接受韩琦的保守策略。就此一来,自来有观点冲突的韩琦王安石,就进入了史书评论的“倾轧矛盾”状态。

其实韩琦不是绝对保守派,只是相对。但韩琦也没有王安石激进固执是肯定的。

从政治上说纵使韩琦和王安石也没有什么惊喜。韩琦和赵宗实关系好,而王安石和赵宗实的儿子关系好。所以王安石的时代还没有真的到来,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大家长赵祯无力,王安石暂时的巅峰也到了。

就因为这样王也是走钢丝。随着老赵时代的落幕,进入赵宗实时期,王不可能刚得过韩琦。而再往后,王也不可能刚得过王安石。

所以现在是大宋最关键时期,一朝天子一个样,就算是开明的大宋,每个皇帝麾下都会有个近乎一“韦爵爷”般的bug。很显然赵祯时期的这个bug就是大,但这个优势就快消失。

接下来的赵宗实时期,这个bug就是韩琦。再后来么就是王安石。就这点事。

但纵使这样,王也不会参与皇家事务去试图讨好谁、试图周旋什么。原则是不触动皇家的浑水最好。

一代人做一代事,没人可以用温和姿态永远如鱼得水。现在王期望的就是,发自内心的想老赵多活几年,能在他的时代里把大宋推至作死也不会死的地步就行。

这其实并不是妄想,很快王就可以达成的。只要再有两至三年就行。可惜时局变化不以王意志为转移,现在已经在急速恶化。

王可以抗旨的。不是说谋反而是不接受升官,可以用辞官为威胁、逼迫老赵摊派选择一个政策。

但这恐怕会把老赵最后一口气逼走。这方面,王打算做一次真正的义气,以报答老赵的知遇之恩。

总之天将降大任时会有几起几落是真的,比王牛逼的多的人也会有这些过程。

现在王打算沉默,静待时局变化。

好在天佑大宋,至现在七月除他们才把撤职这事落实,而王的大工业青年下乡计划基本收尾定型。

在他们那些老猥琐发难前,王花光了工业司自有公积金,花光了大名府全部财政累积。额外审批的七十三所科工院校组建成立,亦在海州、京兆府等二线后方基本完成了投资和人才技术的迁移。

此外最大程度借助包拯的户籍政策,从河北两路引进二十万以上新手工人作为培训,由他们驻扎北京,而原有骨干团队成功转移至于登州、海州、京兆府等地区,参与搭建新的产能和教育架构。

现在是阵痛调整期,产能规模没得到扩充,还有一定萎缩,这是分散投资后效率降低导致的。

所幸,韩琦王安石富弼都不是疯子奸臣。他们会狠批王把钱花光的政策,对大魔王抽了又抽。但已投资的部署,他们也会心疼钱的,不会因为是王的政策就砸烂。已成事实了,在大宋这个时期不论换谁上来,韩琦都会要求他们尽力盘活。这点是肯定的。

这就行,都说了大自来被迫害妄想,既然是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准备,当然不能算经济账,不能在讲什么效率。如果是大想多了,那就是浪费资源执政失误,反正都被撤职了,多个黑锅少个黑锅也不存在。

如果不幸被王猜中,那除了会成就大魔王的终极政治金身,也会是大宋的救命稻草。

现在么,只有回汴京看着他们跳脚,然后等待局势变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