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一百二十一章 惊涛骇浪(三)

崇祯十三年 第一百二十一章 惊涛骇浪(三)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崇祯十四年五月十六日清晨,久违的阳光一扫前几日的阴霾,重新出现在东山的边上。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然而,早起的市民惊恐地发现,一觉醒来,成都府的大街小巷里全站满了官兵。尤其是在王城和王城东北角外的蜀王宫苑周围,更是五步一哨十步一岗!

大街上戒严,官兵不准行人走动,可机灵的市民们依然有办法传递消息。很快,一个非官方的流言就被传得沸沸扬扬——蜀王爷昨晚突然暴死在大小刘妃的床上,据说死时赤身**,精流不止。而且,王爷的亲兄弟太平王,昨晚也突然死在轿子上。轿子抬进太平王府后,才被掀开轿帘的太监发现。据说,太平王爷一手掐着喉咙,一手伸得笔直,身体蜷曲着,脸上还带着淡淡的微笑。

几个时辰过去,随着省府县三级官衙危机处理的镇定有序,蜀王爷之死给市民带来的惊恐,慢慢转成了百姓极好的谈资。尤其是王爷死在大小刘妃床上那一幕,经过许多人的添油加醋,已经变得精彩纷呈。龙门阵的讲述者兴趣盎然摆到**时,往往戛然而止,留给广大听众一个你懂得的表情,然后施施然而去,转过几个巷角参与下一个听众论坛。

蜀王宫苑中的寝殿,所有门窗全开。临时在寝殿中间面对面摆了四排椅子,供前来勘察办案的官员休息。许多官员夙夜未眠,正斜靠着圈椅打盹。

一个面色严肃的中年青袍官员,带着几名皂吏模样的人快步进了大殿。坐在上首的四川巡抚廖大亨一见来人,精神陡然振作,萎顿的身体一下坐直了,然后重重咳嗽一声,将那些昏昏欲睡的官员们都惊醒过来。那位青袍官员姓李,是位按察司知事,破了不少大案,远近闻名,因此被廖大亨和按察司定为此案的具体经办人。

“抚台大人!”那位李知事对着廖大亨一拱手,“毒物找到了!下官遍巡四城的名医,有七八位名医大致认定,那是雷公藤之毒!”

在座的官员一听此话,开始喳喳小声议论。廖大亨两眼通红坐在椅子上,向周围压压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诸位大人!”那李知事解释道:“雷公藤别名断肠草,毒性最是剧烈,中毒之后生还者寥寥无几。可此物极为稀罕,大多数医家也只是听说过,更没见过中毒之人。下官遍巡四城名医,曾亲眼见过中毒者的仅一位,就是福仁堂的罗先生!罗先生道,误食此毒之后,中毒之人肝肠寸断,可是嘴不能说,喉不能言,身体佝偻,手臂僵直,却还面带微笑。死状最为诡异恐怖!故而,此毒物还有一个别称,名曰‘牵机’!”

哄!大殿里顿时热闹非凡,众人一起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在座的都是读书人,宋太宗赵光义以牵机药毒死南唐后主李煜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可就是没见过。

“各位静一静!”廖大亨身边的四川按察司见抚台大人面色不豫,连忙颤巍巍站起来维持秩序。

臬台大人年事已高,却依然操劳国事。见着风烛残年的臬台大人,议论声立即小了。

“诸位大人,”那李知事又道:“下官和几位仵作查看了两位王爷之遗体。太平王死在回府的矫中,左手掐喉,右臂僵直前伸,身体佝偻,面色微笑,那便是雷公藤中毒之典型症状。蜀王爷也有掐喉之动作,但是身体面色十分痛苦,与雷公藤中毒症状稍有出入。”

见到廖大人和各位大人都在认真听着,那李知事便连贯讲下去:“下官问过两位刘妃,王爷服药时正在床上与小刘妃……”

又是一副你懂得的表情。

“酣战!”不知是谁小声接了一句。

后排的低阶官员彼此间眨眨眼睛,勾着下巴闭着嘴唇颤抖着,十分痛苦地憋住笑意。

“据两位刘妃讲,王爷连日临幸,身子不济,便服药壮阳。服药时曾以羊奶冲服。下官猜想,或许是这羊奶稀释了毒性,又或是这羊奶能够解毒,抑或是这金丹本来就有……”

廖大亨打断了李知事的毒物学分析。他直截了当地将自己急于知道的事情问出来:凶手是谁?

“下官询问过当时在这大殿所有在场的人,包括世子、承奉司陈公公、长史司秦文荐秦大人、郑安民郑大人,还有一位小太监。大人,下官已将陈恩陈公公先行拘禁起来……”

谁被拘禁,谁必然是凶手的主要嫌疑人。

大殿里又是一阵喧闹,不免再次劳动年老体衰的按察使大人亲自维持秩序。

廖大亨没有理会那些喧闹。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盖棺定论,办成铁案,这才是关系到他仕途的大事!

“为何是陈恩?”廖大亨沉声发问。

“王爷前几日下了旨意,要王妃将运到重庆府娘家的粮食一事具折说清。因王妃偶感风寒,便让世子代为呈交折子。昨夜世子力邀秦、郑两位长史一同拜见王爷,正是为着说和王爷王妃。是故昨夜在这大殿之中,共有六人:王爷、太平王、世子、秦、郑两位长史,还有陈恩,此外又叫进一名试毒的小太监。秦、郑两位长史都道,王爷看了王妃的折子,顿时十分高兴。因为王妃并非如传言中所说,是偷运粮食回娘家,而是因川东闹摇黄,重庆府的粮价高于成都府,故而王妃将粮食发往重庆府,赚取两地差价……”

李知事努力地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廖大亨不得不再次打断按察司知事的话,否则不知何时才能听到他想要的答案。

“……王爷王妃冰释前嫌,又多赚了许多银子,王爷很高兴,便下旨要赏点东西给世子……” 李知事道。

重头戏来了,廖大亨竖直耳朵认真倾听。廖大亨知道这一点,他周围官员也知道,大殿里顿时鸦雀无声,只有李知事那洪亮的声音在空旷的房梁瓦柱间穿行。

“世子奏报王爷,二王子病体沉疴,久不见好。既然王爷有赏,听说富顺王献给王爷金丹,便代二王子向王爷讨要一枚。世子语于下官,斯时陈恩将锦匣端来,内有金丹五枚。王爷让他自己挑选,可他以前没见过金丹,不知如何挑选。他问了郑长史,郑长史上前将金丹看了,也说不知道。王爷便说,二王子年纪小,叫世子拿那枚最小的。世子便拿了一枚最小的,王爷顺便也赐了太平王一枚。本来就此拜别,秦长史突然上奏称,即便金丹是富顺王所献,依然需先行试毒。王爷准了,陈恩便从此殿门口叫了一名小太监进来。

小太监吃的那枚,就是王爷所赐那枚最小的金丹!除去王爷和太平王所吃的两枚,还剩两枚。此处一枚,世子府一枚。下官将所剩金丹全部收缴,用狗试了,立即毒发身死。也就是说,富顺王所献五枚金丹中,四枚皆有剧毒,唯独那枚最小的无毒!

此案中极为蹊跷之处正在于此!为何四枚有毒,恰好那枚试毒的无毒?

下官左思右想,这才想得明白:原来五枚金丹皆是无毒,或者毒性轻微,小太监试毒之后,这才有人趁机下毒!

那试毒之后,谁有机会下毒?仅有陈恩一人!试毒之后,陈恩奉旨给太平王和世子各一枚金丹,然后太平王乘轿回府,世子送走秦、郑两位大人后,步行回府。下官已经问过各府中下人、太监或宫女,他们都证实了秦、郑两位大人和世子并未在此地逗留。故而,除陈恩以外的任何人,均未接触过锦匣中的金丹。陈恩负责保管装丹药的锦匣,要给丹药下毒,时间机会都极为充裕。”

“万一有人在试毒之前给丹药下毒呢?”按察使大人突然提问。

“绝无可能!”李知事立即否定了上官的揣测。

“下官作此判断的依据是,昨夜于此殿中接触金丹的仅有三人:陈恩、郑大人、世子。

郑大人只是拿了一枚金丹观看,未能接触所有金丹,所以首先排除。

世子接触过全部金丹,可那是因为世子不知如何选取,所以当众拣选一番。不仅用时极短,且大殿上众目睽睽之下,世子根本无法下毒。下官询问秦、郑两位大人,两人均一口否认世子下毒之可能。世子拣选之时,那陈恩便端着锦匣就站在世子面前,而秦、郑两位大人则站在世子身边数尺,若是世子下毒,他们岂能看不见?

况且,世子接触所有金丹之后,王爷才吩咐他拿最小的。假如世子下毒四枚,给自己留一枚无毒的,那他怎会知道,王爷随后会吩咐他拿那枚最小的?若是拿错了怎么办?又假如世子五枚全部下毒,给自己留的也是有毒的,那他怎会知道,秦大人会突然请求试毒,那岂不会被当场揭穿?所以下官认定,世子既无机会下毒,也不可能下毒!”

“世子绝不可能下毒,剩下的就只有陈恩。”按察使大人恍然大悟。李知事的推理逻辑是排除法。除去不可能的,剩下的就是有可能的。

证据确凿,推理清晰。廖大亨认可了李知事的结论。

“此案事涉亲藩,定要仔细审理,取得铁证方可。本官必须给圣上、给朝廷、王妃、世子以及天下众多皇嗣一个交待!既然按察司证据确凿,嫌犯已明,那就请按察司、王府长史司立即会同审理此案,本官和在座各位大人都要旁听!秦长史老迈,腿脚不便,那就派人抬他过来;郑长史也要来,不得以停职听勘之由推脱。王妃骤闻噩耗,伤心过度,已经昏厥几次。世子仁孝,正在为王妃端水喂药。好在世子还没将金丹转给二王子。若是二王子再毒发身亡,那我蜀藩一脉可就只剩了世子一嗣了!天可怜见……”

“请问大人,那陈恩本是承奉司承奉,也是朝廷命官,下官可否用刑?”李知事请示。

廖大亨用不容置喙的语气道:“立即上大刑!让他把幕后主使之人交代出来。早些交代,早些了断。他做出如此丧尽天良的大案,难道还想活命吗?他一个太监,没根的种,明知逃脱不了,怎会贸然下毒?此案背后必有更大的隐情!要审!要严审!要审出背后的主使者!”

深挖猛挖,最好挖出一个试图篡位的皇族。这符合廖大亨的最大利益。

只要洗脱了失察之责,那朝廷对他的处分就轻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