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上先遣(一)

崇祯十三年 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上先遣(一)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沱江是一条大江,位于成都以东。uu234

她顺着龙泉山脉的西侧向南流去,出了成都府东北的德阳、汉州境内,便到了金堂县的赵镇(注一)。此次,一向老实本分的沱江突然露出了心机婊的真面目。见着此处龙泉山脉变窄,有空隙可钻,她便顺着狭窄的峡谷一转身穿过了龙泉山脉,从山脉的西边窜到了东边。从此一路向南,最终在泸州被长江大叔收入怀中,避免了给原配岷江当陪嫁丫鬟的命运。

从赵镇上船,经沱江峡谷顺流到达金堂县的怀口镇(今淮口镇),然后弃船上岸,向西经过潼川州的射洪、蓬溪两县地界到达顺庆府(今南充市),再从顺庆府上船逆流到达嘉陵江上游的新政坝,这就是陈有福和总参商定的行军路线。

这条路线,陈有福与第三营的许多军官士兵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就是沿着这条路线,从夔州府、保宁府或顺庆府逃难到了成都。

辎重营比三营先一天出发。陈有福在离开成都东门后,加快了行军速度。第二天的中午,陈有福率三营到达了金堂县的赵镇码头,与正在装船的辎重营汇合了。

负责为北上先遣部队提供食宿和运输工具的人是金堂县王庄的大管事。这位大管事是个发福的中年人,姓邱名瑞光,是蜀王妃不出五服的族兄。

去年秋天张献忠从绵竹经汉州转兵金堂,并从金堂上船,顺沱江而下去打内江和泸州,王妃便趁着兵荒马乱之机,派邱瑞光在金堂县以极低的价格买进了几千亩好地,在县城与赵镇之间建起了一个王庄。世子大搞投献之后,金堂县的许多中小地主和自耕农便将土地挂在王府名下,借以逃避税收、阻挡官府的摊派。从三月到现在,金堂王庄又增加了数千亩地。

但总的来说,金堂县的投献并不顺利。大地主们自持势力庞大,并不买邱大管事的帐。进入收割秋粮的农忙季节,正是县衙官吏蠢蠢欲动的时候。可许多等待观望,数月间一直按兵不动的大地主们,突然脑瓜开了窍,蜂拥而至邱大管事门下,要求将田土投入王府。护商队的事情是世子亲自下旨,不敢丝毫耽搁;收受投献,也是世子极重视的工作,并列入了各地王庄的业绩考核指标,所以这两天邱掌柜是两头忙,两头都不敢丢下了。

好在邱家的人仿佛都有处乱不惊的生意天赋。金堂怀口镇的大户姚玉麟跑来投献,正好解决了邱瑞光两头的难题。

护商队过境,金堂王庄主要的配合工作是提供军粮,是赵镇到怀口之间的水上运输。粮草住宿容易,船只筹措困难。

水运需要船,可邱瑞光缺的正是船。张献忠去年到泸州,掠走了从赵镇到泸州所有的船只。张献忠此举,一是贼人自身运输的需要,二是给追击而至的官兵制造麻烦。献贼屠泸州后,由陆路西进,攻破南溪县城,然后北攻井研县和仁寿县。这些船只便在贼人弃舟登岸之时,被一把火烧光了,一条都没有回来。这大半年来,虽然赵镇的船只数量一直在缓慢的恢复,但可怜的运力距离一次性运输护商队第三营和辎重营一千四百人和两百多辆车辆物资仍有很大的差距。

这姚玉麟是怀口镇的头号地主,在怀口乃至金堂县可谓说一不二的霸王。他不仅财大气粗,还兼职搞水上运输。张献忠到金堂时,他提前准备,家人财物上了怀口附近的云顶石城,沱江里的船则顺江开到了泸州,后来又逃到了嘉定州,侥幸躲过了一劫。

姚玉麟与附近大地主都有或近或远的姻亲世交关系。他一

投献,立即解决了让邱瑞光头痛的船只问题,而且为其他地主确立了行动指南。

三日之内,金堂县在龙泉山脉以东数个乡镇的地主都将投献申请递交到邱大管事手中。

随着三四万亩投献土地而来的,还有千两银子和两个婢女。

……

邱大管事不是一个见着钱眼睛就睁不开的人。什么钱可以拿,什么钱不能碰,他清楚得很。他和许多邱家子弟一样明白,自从大小姐出嫁到王府那天起,重庆邱家与蜀王府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年中王妃与王爷不和的消息,曾经让他们这些娘家人坐立不安。王爷惨遭逆贼毒手,虽然不幸,但在他们心中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拿了外人的钱,损了自家的利益,那会触犯大小姐的底线。况且这位大小姐的独生子,蜀王府的法定继承人,完全继承了大小姐的精明。糊弄他,就等于糊弄大小姐。

不,应该说比大小姐还要厉害!大小姐毕竟是女流之辈,哪里有胆弄出这群如狼似虎的护商队!邱瑞光暗想。

金堂县西门对岸码头上,密密麻麻停着百余条大大小小的船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船只正在逐次靠岸,装载金堂王庄提供的军粮。军粮之后,便是辎重营的车辆。

码头货栈一个凉棚里,邱大管事和陈有福、罗景云、贺仇寇、魏干、李用敬等人正在歇息。凉棚附近的露天堆场,堆放着如山的圆木,这些都是造船的原料。徐荫桓和徐荫绶兄弟率领独立土司步兵排的土司兵们在周围警戒,而各连的士兵们按建制三五成群地在各处纳凉。

一个师爷模样的老人走过来,向邱瑞光禀报: “按照陈营长吩咐,士卒每人携粮十斤。辎重营粮车装满了,外加今天中午士卒和船工的饭食,用粮共计六百三十八石二斗!大管事,这是庄上的调拨清单,请大管事核对签字。”

“今年庄上收的那点租子,这就填进去一成!”邱瑞光笑着接过清单,用毛笔在角落上签下名字,然后递给陈有福。陈有福看了眼,又递给罗景云。罗景云笑笑拿过毛笔来,也签下名字。签完又递给李用敬。

李用敬是田先生的好友,与罗景云这个田先生的高徒有半个师生之谊。可他新任辎重营监军,而辎重营在护商队第三营的开进途中,接受第三营的指挥,所以无论是级别还是指挥关系,他都是罗景云的下属。

“云哥儿,你是上官,签了字就作数,何必我再签一道?”李用敬不明罗景云用意,问道。

“辎重营是独立单位,接受第三营指挥只是任务编组。按照护商队规矩,在任务编组期间,凡属后勤一切事务,均由任务编组统一指挥,但各加强单位和支援单位一律要签字确认。将来任务编组解除,相关字据可供审计局核实报销。用官府的话来说,我们是主军,先生就是客军。主军客军吃了地主粮食,都要给地主留下字据不是?若不然,邱叔以后浑身是嘴也说不清!”

罗景云笑语轻松,但背后所指的事情不简单。有其主便有其仆,罗姑娘身边的侍女小红姑娘是个查账高手。她最近查翻了灌县王庄的账,大小几位庄头被世子下令押回蜀王府,听说要按家规论处。

罗景云的话给邱大管事提了醒,他笑笑正要开口,那边的辎重营的两名主官已经先说话了。

李用敬笑道:“我这老友教出来的高徒,嘴巴跟他老师一样,那是一点不饶人!既是规矩,下官谨遵上命,签字就是!”

干帮李用敬拿了纸笔,却笑道:“罗监军虽然嘴巴厉害,但他有句话没说对。啥主客?我与有福都是世子在人市里买来的草标,要死就死在一堆谷草里,哪里还分得清主客?现在有福到前面杀贼,我在后面给他运粮草,那是我的本分。要分,只能分主从。他是主,我是从!”

众人都笑了。没想到魏干这老农还能说出这般大道理,而且这道理根本没法辩驳,罗景云只好笑着认输。

众人打趣一回。师爷收了单据正要离开,却被邱瑞光叫住。

“那姚玉麟投献缘由可打听明白?”

那师爷一拍脑门,急着分派粮食,把这么重要的事忘了。他连忙回禀,已经打听清楚了。

大约三日前,驻扎潼川州(今四川三台县)的楚军参将贾登联给怀口附近的村镇都送了一封信。信上说,他的兵最近把潼川土贼打跑了,没有事干,正好来帮乡绅打谷子。

“东家你想想,那楚军来打谷可安得什么好心?分明是敲诈勒索么!”

那师爷是金堂本地人,便源源不断将去年官军追赶献贼,途经金堂时犯下的种种恶行讲了出来。

罗景云有点不信:“今年光景可不比去年!金堂县属成都府,楚军驻防潼川州,岂敢擅逾讯地,越境成都府?他们不怕县衙把官司打到省里?怀口便有巡检司,那里官员能放任楚军劫掠?”

既然罗景云叫自己“邱叔”,邱瑞光也当仁不让,开始倚老卖老。

“贤侄有所不知!去年献贼过境金堂,本是向着泸州去的,压根没有攻城。知县程大典困守县城,屁也不敢往外放一个!献贼一出川,他倒以‘独城守’之功接替被杀的汉州知州,署理起汉州来了!如今金堂县是县丞主事。那人监生出生,又贪又馋。要喂饱他,还不如直接给楚军银子!指望他替士绅出头,没指望。献贼过境时怀口巡检没跑,被杀了。几个小吏回来继续收税,结果有一天船翻在江里,全部死绝,县里也没继续派人去。”

“兵匪一家!”陈有福恨声怒骂:“指望这些官兵剿匪,匪是越剿越多!”

“我们前往顺庆府,要经过楚军的地盘,关系不好闹僵!”罗景云提醒他的搭档,“世子对楚军有个评价:川内楚军两只老虎。一虎是驻防达州、太平、兴安的莫崇文,另一虎就是这个贾登联。他俩是结拜兄弟,少小从军,从小兵干到大将。从平定奢安之战直至去年追剿献贼,他们是无役不从,战斗经验极为丰富。我军过境,切不可大意!”

“无论他是虎是猫,在护商队面前都是屁!”陈有福一拍扶手站了起来,“我们不能在此久留。既然士兵吃饱喝足,我们抓紧登船。今晚必须全部到达怀口镇。明日一早,我们向东部署,警告贾登联!”

罗景云没有立即表态。他不是想干涉陈有福的战场指挥。涉及处理友军的关系,是他的职权范畴。而他自己还没有想成熟,所以暂时不说话。

这时,邱大管事却笑着开口了,“陈营长,老夫倒有个主意。等老夫主意兑现了,你再那个向东部署可好?”

注一:金堂县治原在青白江区城厢镇。建国后设立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划归青白江区,金堂县治迁往赵镇。现城厢镇还有金堂县衙遗址。城厢镇在清末民初出了一个著名人物,姓彭,封大将军。此人一声巨响,终结了满清继续统治中国的幻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