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五百七十八章 河淮惊变(一)

崇祯十三年 第五百七十八章 河淮惊变(一)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0:51 来源:笔趣阁

莫营副将姚克明提前率骑兵暗夜离营,目的之一便是为大军撤退寻找船只。uu234不过他在涡河上收集到的船舶,大都是陷在河岸干泥中被遗弃的运粮船。

当这些船舶被大群的士卒用刀枪挖出来的时候,其适航性能明显让乘客们揪心。不过木船的好处就是散了也不会沉。

这些运粮船的烂船底虽然不停渗水漏水,但在士卒们轮番值守精心呵护之下,奇迹般坚持到了目的地。

崇祯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莫崇文部前锋游击将军姚克明率两百骑兵率先占领了河南与南直交界的鹿邑县。

三天后,即六月二日,经过漫长的水上漂泊,王世琮、温如珍率莫崇文、杨国栋、马进忠等部的官军带着极度疲惫与饥肠辘辘到达了亳州。

亳州与鹿邑县同在涡河之滨,位于南直隶地界突出的西北角上。

其西六十里为鹿邑县,北一百五十里为归德府,东北一百三十里为夏邑县,东一百五十里为永城县,西南二百里为沈丘县。

也就是说,从亳州出去,无论东、西、北三个方向,全部进入河南地界。

又过了两天,四部基本收拢,分别集结在鹿邑县城、亳州以及亳州的城父镇、义门巡检司一带征粮修整。

在义门寨,王世琮、温如珍、莫崇文、杨国栋、马进忠四人受到了老战友、原贵州总督王三善的中军官,贵阳解围战的第一功臣,现赋闲在永城老家的前副将刘超的迎接。与刘超同来的,还有刘超的弟弟刘越,团练兵五百以及两千石珍贵无比的粮食。

……

刘超年逾六十(注一)。若论军功资历,连温如珍也不敢比肩。

刘超先祖是山西人,其父来永城经商发迹,后落户于永城西南找子营(今卧龙乡浑河集)。

刘超早年学文,是个正宗的书生。后因落户时间太短,社保没交够,刘超高考移民失败,只好弃文从武,参加了万历四十年和万历四十六年的河南武举考试,并且出人意料地两夺武举第一。

为什么刘超会参加两次武科乡试,他从来不说,别人也不好问。

总之,因为高考移民失败以及被迫从戎等不愉快的经历,刘超这位二代永城人与盘踞永城三百年的那些富绅豪族们结下了不大不小的梁子。

奢安之乱时,永城人王三善任职黔抚,奉旨便宜行事,同乡同邑的刘超遂为王三善之亲信。

贵阳被围,王三善分兵三路进兵。三善三善,三路进军计划果真大获成功。

副使何天麟等从清江进,为右路;佥事杨世赏等从都匀(今贵州都匀)进,为左路。而王三善自领兵两万为中路,正当贼锋。刘超率参将扬明揩、刘志敏、孙元谟、王建中等人,战龙里,攻毕节,毙安邦俊、擒安邦彦之弟阿伦。贵阳围解,刘超军功第一,被王三善保举为四川总兵官。

可惜,刘超的好运气就此到头了。

西南夷一旦反叛,平叛战争从来都是长期的。

贵阳大胜,王三善便头脑发热,以为西南夷一战可定。保举刘超的奏疏尚未发出,王三善便被反扑回来的叛苗活捉杀掉,刘超也跟着吃了败仗。

从此以后,刘超在官场之路上节节败退。

崇祯九年,朝廷对刘超立下的赫赫战功,终于补赏了个“荫一子外卫副千户世袭”。总兵没了,变成了“外卫”还加“副千户”,也就是刘超的儿子若去上任,便可能被吏部发配偏远之地垦边戍边。若不去上任,则不过是一份闲散武官的钱粮俸禄。

然而就算这份迟来的爱,刘超也无福消受:因为刘超根本没有儿子!即便现在赶紧娶小生儿,他快六十岁的身体也不行了!

对如此荒诞的赏赐,刘超自然气得要死,只好使出了朝廷官员跑官要官的老法子进京活动。

从崇祯十二年正月到六月,刘超利用在京听用的机会,上上下下活动半年,打点了银钱无数,结果却从皇帝处等来个“以其怨望,斥之”的可恨结局。

崇祯十三年十一月,滑县袁时中聚饥民反于开州(今濮阳),势力渐渐扩大,人数二三十万众,祸乱地方从开州扩展到豫东南和皖北。

刘超毕竟是正经武将出身,为了乱世自保,便和弟弟刘越利用自家的亲兵亲将为班底,组建了一支数百人的乡兵。

今年初,闯贼李自成在杀掉汪乔年之后,横扫豫中、豫南、豫东大片地区。三月底,连克睢(sui)州(今商丘市睢县)、归德等重镇,渐有问鼎之势。袁时中便在四月与闯贼合营,将小袁营的主力十余万人投入到三攻开封的战役中,在归德地区留下部将张献策(注二)、张献玺兄弟继续活动。

这时,世居永城的豪绅巨族们终于慌了。他们想起了一向被他们扔在角落的刘超,恭维他“文武全才”,让他拿着他们几经争吵凑来的银子粮食去募兵团练。

刘超人老心不老,总想在乱世中做一番事业。于是两边暂时放下历史仇怨,来了个各取所需。

有了银子粮食和打过仗的老班底,募兵就不是难事。从鲁西南和豫东地区南下东去的流民成群结队,都是上好的兵源。

短短几个月过去,到如今,刘超和他的弟弟刘越手下已经有了大约六千团练,小小的永城已经固若金汤。

不过,刘超的本意还是在出仕领兵上。最近有消息说,皇帝忧心汴京安危,有意征召刘超出任保定总兵。因此,当姚克明手持温如珍和莫崇文的亲笔信拜访刘超时,刘超问明情况立即答应帮忙:莫崇文和刘超的人一起到淮安府的汇通钱庄以汇票兑银;而刘超这边垫付银两,代 购军粮两千石,车运亳州以济饥兵。

这么一件大事刘超之所以能爽快答应下来,除了旧情难却之外,还夹着他自己的小九九。

一旦刘超接到敕书出任保宁总兵,肩负起从西面增援开封的重担,那么他手下这六千装备简陋且无战阵经验的团练兵是远远不足的。但加上温如珍部的那七八千人可就不同了。

温如珍在贵州便是一员战将,莫崇文号称川军之虎,而混十万马进忠则常为左军先锋,都是能征善战的良将。一旦温、莫、马、杨四部获得了充分的补给,便可立即招揽流民,两月内扩军成数万人也没有问题。

那时,与温部诸将既有旧又有恩的他携手温部作战,必然会在开封城下大显身手,将来马上封侯位极人臣也非不可想象。

即便温如珍等将不愿再回开封与李闯拼命,那么刘超也可以转兵向南,借助温部兵势去寻找献贼的麻烦,获取他大展宏图急迫需要的军功以及财富。

刘超十分自信地认为,他的南下计划十拿九稳。因为就这在几天,整个淮北淮南的官场都被张献忠破庐州的噩耗震动了。

永城地处豫皖交界处,南来北往的消息都很灵通。

五月初,献贼冒充进城赶考的学子,尾随好为人师的考试狂督学徐之坦,里应外合,袭破庐州,杀兵备道蔡如蘅、知府郑履祥等庐州官绅学子。第二天,革里眼贺一龙攻破无为州。加上先前已破的六安、舒城等地,献贼与革左五营已经占领了整个环巢湖地区,唯一尚未失陷的庐江县也是朝不保夕。

消息还说,献贼与革左五营在占领区取民益兵,收编寨众,如今已有众二十余万。

刘超知道,虽然献贼与革左五营合营后兵力不少,但比起闯贼、曹贼和小袁营来说,无论是兵力总数还是实际战斗力都难以比较。

闯贼号称百万,实有五十万;献贼与革左五营号称二十万,实有兵力仅十余万。

闯贼手下的士卒征战日久,献贼与革左五营中却包含新近强征入营的百姓数万。

更为关键的是,闯贼李自成在贼营中一枝独大,号令统一;而献贼与革左五营实力相当,大家平起平坐。行动时大方向一致,小方向各行其是,没有统一指挥。

闯贼当面的左良玉不战而退,将开封甩给闯贼。闯贼横行中原,已经势不可挡。但在献贼当面,却有监军大太监卢九德正在调集黄得功和刘良佐两总兵,出凤阳,下滁州。官贼两军大战,已经一触即发。

若是刘超携手温部支援黄、刘二将,形成东西夹击之势,那么全歼、重创献贼与革左五营,或者将其赶回英霍山区,则有较大的把握。

刘超的设想很完美,但他忽略了他出山以来的一个基本事实。

永城士绅凑银子筹粮食让他募集流民、编练乡兵,不是让他去建功立业,施展个人抱负的。在他们眼中,刘超顶多算是他们豢养的一条高级点的狗,是用来为自己看家护院的。一旦这条狗有了追求,准备离家出走,那么自然而然的,狗的主人就会给狗拴上铁链,带上龙头!

……

崇祯十五年六月 四日,脱离险境的河南汝南道佥事王世琮、四川援剿总兵温如珍、副将莫崇文、副将马进忠和参将杨国栋与永城土著刘超、刘越兄弟在亳州以西的义门寨会合。

老战友异地相逢,新朋友初次见面,众人觥筹交错,相谈甚欢。他们畅叙过去的友谊,交流各自的人生轨迹。马进忠亲自参加过的荥(xiang)阳大会,莫崇文阴差阳错加入河南战场以及前几日以金蝉脱壳之计死里逃生的成功之举,成为众人热议的焦点。

当喝得恍恍惚惚的刘超痛骂永城的豪族士绅横行无忌时,众人齐声附和,直斥河南官绅之贪之酷是激发民变之根,河南连年大旱大疫是激发民变之源。

当莫崇文拿出盟兄弟贾登联的来信,告诉刘超那张万两汇票的真实来历时,恍然大悟的刘超顿时两眼溜圆,连声埋怨姚克明隐瞒了汇通钱庄的东家,否则他就会让自己的二弟刘越,而不是一个小小的跟班跟着龙兄弟前去兑换银子。只要搭上了汇通钱庄的关系,他刘超何必再受永城那帮猪狗不如的豪族们的窝囊气!

有了救命的粮食,又从刘氏兄弟那里得知了本地详情以及献贼攻占庐州的消息,王、温、莫、杨、马等人又有了新的想法。

他们开始琢磨在豫皖地区的大片地区屯垦戍军的可行性。

相较之河南的赤地千里、饿殍满地,脚下这块由黄、淮两河浇灌的土地总算还能看见成片发黄的麦子。

因为河网密布,这里的大旱灾情没有河南严重;

因为地处占据豫东的小袁营与占据英霍山区的革左五营的交汇处,这里的形势相对平静;

因为有凤阳祖陵的存在和江南赋税的支持,这里能得到凤阳驻军的支援。

更让诸将看中的一点,是淮北豫南之地的士心民气可用。

例如临近的鹿邑县,二月间闯贼攻打县城,数孚德望的知县纪懋勋日夜督战,率百姓流民四万坚守孤城整整两个月,直至三月二十七日城池方破。为了不连累城中百姓,纪懋勋从容自缢殉国。邑人张达谟收敛尸首,勒石以葬。而县中豪侠丁恒昌(注三)则手持铁鞭,喊着报仇雪恨的口号,率突围而出的乡勇数千余人继续转战于亳州诸地。

据探马来报,目前丁恒昌部就聚集在亳州、鹿邑以南的西淝河与茨河之间,据寨屯田。若是能派人收编,或许又能得到强兵一营!

……

众多武人的高谈阔论,不禁让唯一的文官王世琮浮想联翩。

王世琮的达州同乡,蜀世子亲信幕僚李长祥在给他的信中说,有大量的豫楚流民宁可弃家入川也不愿从贼。若是能占住以亳州为中心的淮北豫南之地,学着蜀地的法子高举“护国安民、天下太平”的旗帜,把百姓流民组织起来屯垦荒田,再加上蜀王府的支援,一定能够饷军养民,或许能在乱世中再造一个世外桃源!

占住亳州不足而论,占住鹿邑才是点睛之笔。

为什么?因为鹿邑属于河南,而他王世琮是河南的官。

只要他占住鹿邑,他就可以骄傲地向朝廷上书,他并无“弃土之责”;

只要他收复临近的陈州,他就可以骄傲地向世人宣称,他还有“收复之功”!

一旦豫省局势大坏,王世琮作为所剩寥寥手握重兵的豫省高级文官,再加上朱仙镇岳武穆庙的那一番功劳,取代高名衡而一步升为河南巡抚都绝非没有可能!

注一:据永城当地记录,刘超生于万历十年,即公元1582年。

注二:张献策,又名张君辉。其人见马士英《永城纪略》。

注三:丁恒昌,史载其后为弘光帝所招,为其保驾将军。清兵南侵,他死守水西门,兵败被俘,拒绝招降。酷刑不屈,从容赴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