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都市剑说 > 第967节-百口乡

都市剑说 第967节-百口乡

作者:华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3:31 来源:笔趣阁

一个扁担两个筐,将李白加塞了一堆东西的额外负重难题给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看到诺大的两个竹筐,里面堆放着激光打印机等物品,医疗队的其他人互相大眼瞪小眼,倒是没想到李白竟然整出这么一招。

“这个,这个,还真的可以有。”

领队孙书辉只有竖起大拇指点赞的份儿。

比起小板车、个人背包或手提袋,扁担的承载能力肯定只高不低,一下子就把他们携带物资的困难给解决了。

载着医疗队的考斯特公务车一离开县城,前往第一站的乡镇,没过多久,就让这些来自钱江省的客人们体验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中如何望山跑死马。

明明是目力所及之处,考斯特公务车却要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开上至少半个小时才能抵达。

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并不远,因为漫长的山路,却需要绕上无数的弯。

别说跑死马了,就算是汽车也免不了费油费时。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想要交通便利,就只有架设成本高,难度大的跨山大桥,将一座座山头彼此连接起来,省去在盘山公路中不断迂回的时间。

不过这样的财政支出对于一个贫困县来说,不啻于巨大的财政压力,在高耸的群山之间,绝对不是十座八座跨山大桥就能解决问题的,恐怕一百座都未必够,别说县政府,就算是省政府也拿不出这笔钱。

“景色和空气不错,就是太远了一点。”

一路过来的山清水秀让一直在欣赏风景的领队孙书辉在目不暇接后,很快出现了审美疲劳。

山很美,水很美,但是这样的景色不止在黔南省有,哪怕在邻近的滇南省和岭西省都能随处可见。

物以稀为贵,一旦多了就不再稀罕。

想要凭借这山这水搞旅游开发,吸引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游客,这个难度就高了。

难怪黔南省的接站人员在介绍折楼县时,旅游经济所占的比重即使达到四成,也依然难以让全县gdp有较大的起色。

“不知道有什么特产,顺便采购一些回去。”

医疗队里的牙医沈易思琢磨着自己该不该空手而归。

土产什么的,他最喜欢了,尤其是在原产地,往往物美价廉,就地采购一批,直接打包快递回去,怎么也比在湖西市买到假冒伪劣,受骗上当要强。

要是像泰国一样,造假处以死刑,那多干脆。

“我们这里的特产多了,有笋干,腊肉,鹅蛋,鹅肝……”

一提到医疗队的人说起土特产,折楼县的干事立刻拍起了胸脯,保证抽空带医疗队的人到老乡家里去买当地最好的特产,价格实惠,东西又好,保证真正的物美价廉。

除了李白以外,医疗队的大多数成员都是成了家的,有老婆孩子,有丈母娘老丈人,难得出差一趟,为家里人采买特产,自然比较更加上心。

折楼县下面的一个乡为了脱贫致富,搞起了集体养鹅产业,利用当地的山水自然资源,办起了大型养鹅场和初级加工厂,专门出产鹅蛋、鹅肉制品,尤其是鹅肝,拥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哪怕是鹅毛,都能卖个好价钱。

任何产业,一旦匹配当地资源,又能够上规模,哪怕赚不到大钱,小赢小利绝对是没有问题,日积月累,迟早会慢慢富裕起来。

“鹅肝我要多买两斤。”

牙医自然知道大城市里面的鹅肝究竟是什么价,尤其是听说折楼县的鹅肝是专门出口的以后,当即做了决定。

牙医自然大城市里面鹅肝是什么价,尤其是听说折楼县的鹅肝是专门出口的以后。

医疗队里最不缺的就是对健康饮食有了解的医生,内科医生沈依江提醒道:“少吃点,小心胆固醇过高,引发心脑血管问题,要是有胆结石,就尽量别碰。”

一天三顿鹅肝,每天一公斤,连续吃一个月,你看会不会得胆结石,这是金丹速成的不二秘笈,另外附送脂肪肝一副,血液胆固醇x2特效,血甘油三酯x2特效,心脏供血系统栓塞 1%……

“先冻在冰箱里面囤着,隔段时间拿出来换换口味,也不能说怕胆固醇过高就一点儿都不摄入胆固醇吧?是这样吧?卫医生!”

婺州牙科医院的牙医沈易思望向医疗队里的中医。

“任何东西存在,都有它的道理,胆固醇虽然属于三类致癌物,但它又是胆汁和维生素d的主要源头,还参与生成细胞膜,如果一点儿都不吃,恐怕真的会出问题。”

卫锦主张的中医理念更接近于道家的阴阳协调,营养摄入要均衡,什么都得吃一点儿,又不能过量,中医经验难以数据量化,所以他直接借用了西医数据佐证。

就像华夏人的饮食范围一样,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地里钻的,水里游的,植物动物矿物,哪怕是石头,有机物和无机物全算上,一个都不能少。

大洋马30岁前靓丽动人,20岁前是白金年龄,一过三十岁就彻底惨不忍睹,足见那些不啃石头的欧美白人饮食习惯有多么糟糕,关键是他们还喜欢吃鹅肝。

“你看,不能校枉过正吧!”

牙医沈易思冲着内科医生沈依江摊开双手。

医生之间的嘴仗格外有趣,甚至能够牵扯到统计学和分子化学,不是学霸还真的玩不转。

黔南省卫生厅安排的考斯特公务车抵达医疗下乡的第一站目的地百口乡时,已经是下午一点半。

途中只有各种苍蝇馆子,省卫生厅接待人员陆力和折楼县的朱干事可不敢让医疗队的医生们在饮食上出什么岔子,哪怕过了饭点儿,也依然坚持到地方用餐。

乡政府的食堂大灶,怎么也能够让人放心一点儿。

折楼县干事朱豪春在途中介绍的本地特产,大部分都体现在了中午这张饭桌上。

铁锅炖大鹅,鲜嫩的鞭笋间还能看到红彤彤的大块火腿,凉拌的山野菜就有四五样,还有各种菌子,另一样硬菜是烤鱼,金灿灿的鱼身子上面浇着酱汁,七八样菜摆在大圆桌上,尽显靠山吃山。

一大桌本地特色美食,让初来乍到的医生们好生大块朵颐了一番。

午饭一结束,医疗队就在乡政府安排的礼堂内摆开阵势,开始接待慕名而来的患者。

百口乡虽然有自己的乡卫生乡,但是医疗人员的配置和水平远远比不上初抵贵境的这支临时拼凑出来的十人医疗队,卫生院里面连一个专家都没有,技术水平大致与二线城市的社区医院相当,只比药店的药剂师强上一些。

也就开个药,看个小感冒,或者缝合伤口,技术好的还能整个脱臼,若是伤势与病情更严重一些,包括需要做手术在内,都得赶紧送往县医院甚至市级大医院才行,卫生院里根本处理不了。

来自钱江省的医疗队一到场,乡卫生院的生意瞬间就被抢了过去,卫生院的医生和护士们自动成为了医疗队的助手,帮着打打下手。

空旷的礼堂内摆着一张张长条桌,空气中弥漫着84消毒液的味道,几枚白色的泡腾片儿崩解入水,用喷雾罐子仔细喷上一圈,抑制了细菌们的分布数量。

每个医生面前都摆着事先准备好的医科牌子,儿科、内科、骨科、牙科……任由患者们自行选择。

卫锦成为了医疗队中最受欢迎的医生,中医十项全能,哪儿不舒服,找他就没错了。

除了中医卫锦以外,就属内科医生沈依江的业务兴隆。

内科在某种意义也算得上是多面手,包括了上下呼吸、消化等分支医科,患者对自己的病症总是不能准确判断,这就需要技术精湛的医生协助分辨。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