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八百一十章 科技强国(下)

ps: 感谢书友“望云山人”的再次慷慨打赏和书友“泉城人”、“老书虫”投出的月票^_^

而中国显然不可能从英国引进到所需的材料和工艺,而如果全靠自己研究的话,胡卫东估计至少也要30年时间(注1),这实在是太长了。因此胡卫东毅然拍板决定跳过蒸汽弹射器、直接研究美国到21世纪才开始投入使用的电磁弹射器,因为它对工业基础的要求相对要低很多,至于本来很难攻克的原理和技术上的一些难题,特斯拉这个老怪物两年前就已经基本解决了,中国只需要在此基础上反复试验即可,胡卫东估计最多只要十年时间就行了,在此之前可以考虑先用滑跃甲板来过渡一下......

此外,喷气式飞机的舰载型与陆基型之间的差异比活塞式飞机更大,虽然歼-2是一款性能出色的陆基喷气式战斗机,但如果不进行专门的改动,也是没法直接上舰的。胡卫东将这项工作交给了苏霍伊,反正苏联现在又没有航母,中国又并不急需喷气式舰载机,所以即便苏霍伊还是念着祖国也没有太大的关系。不过中国与苏联或者说俄国的历史恩怨还是需要尽快解决比较好,不然当初挖来的那么多外国人才里面很多人都无法放心使用,实在是令胡卫东相当难受......

在众多的外国专家之中,对中国科技发展帮助最大的莫过于火箭之父戈达德与科学怪杰特斯拉,但令胡卫东难过的是,两人均于1946年离开了人世。其中戈达德虽然在胡卫东的劝说下经常食用抗癌食品,但最终还是死于喉癌,只比历史上多活了一年多,好在如今已经成长起来了的钱老已经完全有能力接班;而特斯拉则比历史上多活了三年,最终以90岁的高龄辞世,只能说生老病死本来就无法避免,而且在这多出来的三年时间里,特斯拉终于完成了历史上没有写完的巨著......

对于后世被传得神乎其神的。胡卫东穿越后因为与特斯拉的亲密关系,曾经有幸看过一部分草稿,虽然因为专业不对口而没能完全看懂,但他却还是能够发现特斯拉的理论虽然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思路全然不同,却同样可以自圆其说,甚至同样可以推导出质能方程。而更令胡卫东额头冒汗的是,特斯拉的理论的普适性甚至还要强于相对论,简直像是将量子论与相对论统一了起来,但问题是,他的理论全都建立在承认“以太”存在的基础上......

一种理论存在着不能解释的现象。另外一种理论虽然能够解释所有已知的现象。但却建立在一个只是被假设出来、而且始终都没法证明其确实存在的概念上。这令胡卫东也不禁有些无所适从起来。

胡卫东自然知道最大的可能是两种理论都还不是绝对真理,可科研与生产实践中总得选一种作为理论依据吧?学生学习高等物理时也同样必须作出取舍,那么到底该选哪一个呢?

虽然与特斯拉关系很好,但考虑到历史上后来世界科技的发展毕竟是建立在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基础上。胡卫东还是更加偏向于相对稳妥的后者。但是想到万一特斯拉的理论更接近真理,那自己这么做可就让中国错失了引领一次科技革命的机会,因此最后他觉得还是两条腿走路较为保险,虽然暂时中国还没有那么庞大的科技人才储备,但以中国的人口,潜力之大无以伦比,未来早晚会有那个余力......

因此,最后胡卫东在争取到太祖的支持后,在全国范围内以寻找“神童”为名。每年都遴选出一百名数学天赋出类拔萃的少年送进中原大学的“少年班”接受特殊的教育,如果最终特斯拉的理论被证实,他们就将是新物理学的种子,即使被证否或者长期不能证实,他们也足以成为合格的电气工程师。算不上特别浪费。而远比这个数目多得多的科学家则还是走历史上被验证过的路线,这样相对稳妥得多。

众多的科研项目之所以集中在1946年收获成果,固然有一定的偶然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同样不可忽视。由于工业和经济不可能再达到“一五”时期的超高增速,新中国的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放在了科技与教育方面,科研人员的干劲更加高涨,人财物力的投入也更多,再加上这几年来的厚积薄发,这一年集中出成果其实并不令人意外。

事实上,比起材料、工艺的进步和高级技工的培养、或者说是工业基础的加强,科学家队伍的进步和壮大反而要迅速许多,即使是民国时期为数不多的理工科大学生再加上那些在鼓励跳级的教育制度下提前成长起来的几千名少年天才,经过这五六年的培养和实践,也已经有了相当的质量和数量。虽然比起老牌列强来,他们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因为有胡卫东这个穿越者一开始就指明了正确的研究方向,因此中国在科研方面的浪费远比其他国家小得多,科研效率自然就高了好几倍。所以在那些重点项目的研究上,除了那些对工业基础要求较高的之外,中国抢先研究获得的科技优势在这几年里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还在缓缓扩大。

注1:因为飞机性能提高了之后,对弹射器的要求也会相应地不断提高,而性能不如陆基飞机的喷气式舰载机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中国若是要搞蒸汽弹射器,必须达到同时期陆基喷气式飞机相应的技术水平才有实用价值,而不像大多数技术那样,如果只需要解决有无问题的话,哪怕搞出几十年前就有了的产品也算是成功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历史上别说是中国,就连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也一直没法攻克蒸汽弹射器的这个难题,不过这也产生了一个有些搞笑的推论,如果苏联的飞机差一些,或许他们就能搞出符合要求的蒸汽弹射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