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八百一十一章 将计就计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八百一十一章 将计就计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6:58 来源:笔趣阁

ps: 感谢书友“ac11234”投出的月票^_^

尤其是西方才刚刚起步的电子计算机科技,中国1946年时的发展水平已经领先了西方十几年,并且因此产生了甚至超出胡卫东预料的深远影响。首先是1947年初世界上第一台实用型数控机床的问世,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高级技工的缺乏,国内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也由于自动化水平的大幅提升而开始飞速提高,因为用工荒导致增速大幅滑坡的中国工业重新开始了高速增长,虽然还是无法恢复到“三级跳”时期的程度,但是以中国工业今非昔比的更大基数,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的速度其实已经足以让世界列强感到不安了......

事实上,即使中国刻意推迟了试爆首颗原子弹的时间,没当那个出头鸟,但是那声巨响还是令中国这几年韬光养晦的效果十不存一。而随时二战形势的渐渐明朗,中国政府也迅速改变了坐山观虎斗的态度,开始积极准备着加入这场世界大战。

但问题是,虽然只需最多三个月就能动员出800万以上的军队,但这个数字与美苏德三强相比,其实并没有什么优势,而那些1946年里新研制出来的的先进装备也需要时间来形成足够的产能,所以胡卫东认为中国最好等到1948年的5月以后(其实更早一些就能完成战争准备,但在冬季进攻苏联显然是很愚蠢的。)再参战比较好。为了争取这个时间,同时进一步削弱昔日的老大哥苏联,胡卫东决定下大本钱再忽悠这些老毛子一把......

正好苏联政府得知中国试爆原子弹后十分震惊,当即派出第二号人物莫洛托夫访问中国,一方面是想再次劝说中国入盟,另一方面则想请求中国向其转让原子弹的技术。

这两个条件,中国政府自然是一个都不愿答应,但对于后者,胡卫东却提议可以将计就计。表面答应向苏联提供技术支援,但却强调中国目前科技人员本就不多,抽调不出外派的人手,因此只能让苏联派人过来学习。由于中国科技工作者数量不足是人尽皆知的事实,所以苏联人也没法挑刺,他们想要获得原子弹的技术,只能按中国政府安排的来做,这样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消除苏联政府的戒心,另一方面则可以拖延时间让中国政府对参战准备得更加充分,而两国一旦翻脸。苏联派来的核专家就立即扣下。没了这些顶尖的人才。他们想要搞出原子弹只会比历史上更难......

斯大林虽然绝非寻常人物,然而中国这么几年对苏不断示好,警惕心不觉已经淡了许多,再加上急于获得原子弹以致于利令智昏。中方的理由又合情合理,因此苏联政府很快就派出包括历史上他们的“核武器之父”(也是核能之父)伊戈尔.瓦西里耶维奇.库尔恰托夫在内的上千名科学家与高级技工来华学习,而胡卫东大喜之余,又担心他们明白关键之处后便立即回国,因此刻意让其先从那些边缘部门开始,然后不断以各种理由浪费这些老毛子的时间,等他们接触到要害部门的时候,中国的战争准备已经完成了......

而莫洛托夫访华的另外一个重要成果,就是胡卫东向其保证德国现在最多仅剩一颗原子弹可用。这与伊戈尔.瓦西里耶维奇.库尔恰托夫的推断不谋而合,多少坚定了一点斯大林的信心。于是他终于下了决心在冬天来临之前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然而,苏军这次进攻的地区虽然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已经成为了苏联的领土,但都是新占不久,当地居民对于苏联的敌意大过认同。因此苏军以为的内线作战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外线作战,这使得苏军本就存在问题的后勤补给再次拖起了后腿。

此外,自苏德战争至今,苏军阵亡、失踪和被俘的人数累计已经接近1250万人,如果再算上因伤彻底失去作战能力与目前还在养伤的苏军官兵,总人数更是多达1400万人以上,此外苏联死亡和失踪的平民也已经超过了1600万。这样触目惊心的损失无疑令苏联元气大伤,纵使苏联的动员效率天下第一、而且现在苏联已经基本收复了欧战爆发之前的全部国土而令人口大为增加,他们的人力资源也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濒临枯竭的境地......

1947年10月苏军的“秋季反攻”发动时,苏联虽然还有总数超过800万的军队,但是其中女兵居然有200万以上,男兵当中也以老弱居多,苏联的窘境显而易见。而德国虽然同样面临人力见底的艰难处境,但防守时兵员素质的影响要比进攻方小得多。结果苏军的攻势很快就宣告失败,苏联阵亡、失踪和被俘的人数超过15万,而德军的伤亡却不到10万,若非朱可夫冒着遭到斯大林惩处的风险及时下令中止进攻,苏军的损失还要大得多。

倒是之前一直打得很差的北线战场却传来了令斯大林惊喜的捷报,兵力得到优先增补(注1)的苏联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大败北欧三国的联军,不但成功“光复”了卡累利阿地峡,而且还歼灭敌军25万余人。

但这样的结果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北欧三国的军队战斗力虽强,奈何人口太少,相应的兵源自然也就十分匮乏,尤其是作为核心的芬兰,早在苏芬战争的时候就已经损失了大量的军队,苏德战争爆发后虽然屡战屡胜,但总的伤亡数字累积下来也已经相当惊人,以芬兰不到400万的人口,素质较高的精锐兵员在这次战役之前已经几乎损耗殆尽了......

注1:卡累利阿地峡事关列宁格勒的安全,是无论如何必须拿下的,反而是南线因为苏联人自己也有些没底,秋季攻势很大程度上有着试探的性质,加之基本盘已经收复,所以反而没这么坚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