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谋明天下 > 第六百三十七章 朝廷的噩耗

谋明天下 第六百三十七章 朝廷的噩耗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1:28:01 来源:笔趣阁

李自成攻陷洛阳府城、福王朱常洵被斩杀,原南京兵书尚书吕维祺自杀身亡的奏报抵达京城的时候,朱由检怒火中天,早朝的时候大发脾气,内阁首辅范复粹、兵部尚书傅宗龙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出,当南阳府城被攻陷,唐王朱聿镆被流寇斩杀的奏报抵达京城之后,朱由检的怒气再也控制不住,于是,兵部尚书傅宗龙承担指挥失误的责任,被免去兵部尚书职务,投入到大牢之中,内阁首辅范复粹则递上了辞呈,称病在家。uu234uu234

朝中诸多大人都知道,内阁首辅范复粹以及兵部尚书傅宗龙不过是替罪羊,中原局势大乱、洛阳府城、南阳府城被攻陷,福王朱常洵和唐王朱聿镆被流寇斩杀,原南京兵书尚书吕维祺自杀身亡,真正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是内阁大臣、兵马大都督杨嗣昌,但皇上信任杨嗣昌,且正在暴怒之中,不会有人提及此事。

兵部的诸多事宜,暂由兵部左侍郎陈行甲负责,兵部右侍郎宋学朱协助。

又过了两天时间,一个噩耗再次传到朝廷,内阁大臣、兵马大都督杨嗣昌内心负疚,无法自拔,自尽身亡。

杨嗣昌写下的信函,火速送到了京城,送到了朱由检的手中。

紫禁城,偏殿,朱由检手中拿着杨嗣昌的信函,脸色铁青,两眼无神。

站在身边的秉笔太监王承恩,低着头,也没有开口说话。

中原局势大乱,洛阳府城和南阳府城被攻陷,大明王朝的两位王爷被流寇斩杀,其中福王朱常洵是朱由检的叔叔,朱由检一直都很尊重朱常洵,平常也予以了诸多的关照,紧接着,朱由检最为信任的内阁大臣杨嗣昌负疚自尽身亡。

连续遭受这么多的打击,朱由检一时间难以承受。

杨嗣昌临死之前写下的信函,更是让朱由检百味杂陈。

“承恩,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文弱临死之前写给朕的信函,你也看看吧。”

朱由检将手中的信函递给了身边的王承恩,一脸的疲惫。

王承恩小心的接过了信函,仔细看起来。

看着看着,王承恩额头上面冒出了豆大的汗滴,又不好当着皇上的面擦去,只能任由汗滴从脸上滚落,最终滴落在衣袖上面。

“承恩,想到什么说就是了,朕还能够承受,满朝的文武,也只有你在朕的明前说实话。”

王承恩咬咬牙,身体微微颤抖的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杨大人的话语,有失偏颇,就说这流寇造反,皇上一直体恤造反的流寇,认为他们本就是我大明的子民,无奈之下成为流寇,皇上对他们心存怜悯,不忍害了他们性命,只要他们诚心的归顺,就网开一面,给他们粮食,让他们回家去生活,可那些冥顽不化的流寇,以为这是朝廷的软弱,臣以为皇上已经做到仁至义尽,是流寇反复无常。。。”

朱由检疲惫的挥挥手。

“承恩,朕让你说实话,那些解释就不用说了,朕觉得文弱的有些话还是有道理的,朕需要反思,中原局势如此的恶化,朕派遣了多人前去剿灭流寇,最终都是不了了之,朕是信任文弱的,也知晓文弱的能力,中原局势到了如今的地步,满朝文武也有不能推卸的责任,文弱觉得愧对朕的信任,选择了自尽,以表明忠心,可满朝文武大臣是怎么想的,他们根本无所谓,还在不断的推卸责任。。。”

眼看着朱由检的情绪再次变得激动,王承恩明智的闭嘴了,他知道,杨嗣昌的这份信函很大胆,说到了大明朝廷之中存在的很多弊端,也详尽的分析了流寇猖獗的原因,而且在信函的最后,杨嗣昌还举荐了三边总督洪承畴,建议皇上和朝廷调遣洪承畴进入中原,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且皇上和朝廷要赐予洪承畴最大的权力。

应该说,杨嗣昌在信函之中说了很多大胆的话语,但整体还是为皇上和朝廷考虑的。

这一点,皇上肯定想到了,联想到朝中文武大臣漠不关心的态度,才会如此愤怒。

朝中的党争,以及文武大臣都为了自身利益考虑,不考虑朝廷大计,这是杨嗣昌痛斥的,也是杨嗣昌自尽之前振聋发聩的呐喊。

当然,杨嗣昌在信函之中也提到了蓟辽督师吴宗睿以及登莱新军,杨嗣昌一改过往完全拥护皇上和朝廷决定的态度,劝说皇上要善待吴宗睿和登莱新军,只要吴宗睿和登莱新军能够稳住辽东,不让后金鞑子嚣张,朝廷就能够放手对付流寇,最终彻底剿灭流寇。

杨嗣昌依旧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认为稳定中原局势、彻底剿灭流寇是朝廷的第一重任,只有内部稳定下来,朝廷才能够集中精力对付后金的八旗军以及蒙古部落。

朱由检发泄了一番,没有让自己再次的失控。

“承恩,你说朕是不是将文弱的这封信,在朝中公开,也让满朝的文武多想想。。。”

王承恩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他早就想到这点了,应该说皇上的这个想法有道理,杨嗣昌是内阁大臣,曾经担任兵部尚书,在中原局势失控的时候,出任兵马大都督,全面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依照杨嗣昌的经历,其临死之前的建议,可以惊醒朝中很多文武大臣。

但有一点皇上明显没有考虑,那就是洛阳府城、南阳府城失守,两位王爷被流寇斩杀,此事的主要责任,还是在杨嗣昌的身上,如果不追究杨嗣昌的责任,仅仅是将杨嗣昌的信函公开,朝中的很多人都不会服气。

朝中已经有人为傅宗龙鸣不平,认为傅宗龙是代人受过。

“皇上,臣觉得马上公开杨大人的信函,有些不妥,中原的局势较之以前更加的恶化,甚至难以掌控,杨大人还是有责任的。。。”

朱由检点点头,看了看王承恩。

“承恩,你终于说实话了,朕也想到这一点了,若不是文弱存在失误,朕马上就要将这份信函公开,好了,不管怎么说,文弱还是有功的,功是功,过是过,不能混为一谈,朝中的有些议论,朕已经知道了,都说傅宗龙是代人受过,朕看未必,傅宗龙是文弱举荐的兵部尚书,出任兵部尚书一年时间了,做了什么事情,朕根本没有看见。”

“文弱离开洛阳府城,前往四川的时候,朕是下了旨的,文弱也给兵部和户部写来了信函,告知洛阳府城的钱粮不足,必须要马上拨付,可傅宗龙压下了信函,朕岂不知傅宗龙内心的想法,总觉得文弱担任兵马大都督,压制了他这个兵部尚书,所以没有理睬文弱的提议,中原局势如此混乱,文弱领兵作战,在外奔波,拼命的想着剿灭流寇,傅宗龙没有想到朝中的大局,却暗中泄愤,这等的心思,朕能够容忍吗。”

“还有内阁首辅范复粹,本应该将只要精力放在中原,却有意躲避有关兵部的事宜,躲避中原剿灭流寇的事宜,明哲保身,朕很失望,朕的内阁首辅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说到这里,朱由检站起身来,慢慢的走下了御辇。

“朕不能懈怠,朕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办理。”

“承恩,你记住了,三边总督洪承畴,出任五省总督,领兵部尚书衔,赐予尚方宝剑,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今后,内阁与兵部有关剿灭流寇的任何建议,都需要朕准许,内阁与兵部不得直接干涉洪承畴所做的任何决定,同时,户部要筹集足够的钱粮,让洪承畴能够放手剿灭流寇。”

“孙传庭还关押在大牢之中吧,朕看让他出来做事情,孙传庭此人,有勇有谋,作战还是不错的,当初在担任陕西巡抚的时候,剿灭流寇是有功的,就是脾气方面有些问题,朕会亲自告诫他的。”

“孙传庭可出任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的事宜,朕会给孙传庭特旨,令其在延绥一带招募军士,时机成熟之后,进入中原剿灭流寇。”

“表弟朱由崧还在开封府城吧,下旨敕封其为福王,可暂居开封府城,不必来到京城,待到朝廷大军收服洛阳府城之后,依旧回到封地去,福王府邸被流寇烧毁,着内府拨付银两,帮助表弟修建府邸。”

“文弱以身殉国,赤胆忠心,务必要传扬,让朝中的文武大臣都明白,朕不会亏待那些忠心于朝廷之人,朕看追授文弱太子太傅,予以厚葬,朕还要为文弱撰写祭文,至于说洛阳府城和南阳府城被流寇攻陷之事,可以商议,朕也要让朝中的某些人说话,免得他们说朕堵塞了言路。”

“兵部的事物繁多,需要为朕分忧,朕看陈行甲出任兵部尚书,总理兵部的所有事宜。”

“至于说内阁首辅范复粹,朕还是看好的,其递交的辞呈,朕不会准许,承恩,你代朕与范复粹说说,让他抛却顾虑,好好做事情。”

安排和布置诸多事宜的时候,朱由检的脸上出现了一丝的光彩,神情也变得坚毅,先前颓废的情绪一扫而光。

王承恩扑通的跪在了地上。

“臣都记住了,皇上保重龙体,我大明朝离不开皇上,天下离不开皇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