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谋明天下 > 第六百三十八章 神一般的分析

谋明天下 第六百三十八章 神一般的分析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1:28:01 来源:笔趣阁

辽河西岸与辽河东岸的局势很紧张,颇有些剑拔弩张的味道,登莱新军和八旗军陈兵两岸,虎视眈眈,随时都准备发起进攻。uu234uu234

这种局面已经持续半月有余。

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西平堡、义州和广宁三地的互市,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商贾依旧来来往往,忙的不亦乐乎,不少的商品从这里运走,所不同的是,运往后金的商品,商贾绕道辽河与浑河汇聚起来的三岔河,从耀州一带进入。

登莱新军与八旗军之间好像有默契,没有人去关注运送商品的商贾,相反,这些商贾的安全还得到了保证,不管是在辽河东岸还是西岸,都得到了军士的保护,一路畅通无阻。

蓟辽督师府早就给皇上和朝廷写去了奏折,奏折隐瞒了登莱新军渡过辽河作战的那一段,重点阐述了后金的八旗军陈兵辽河东岸,随时准备进击西平堡、义州和广宁等地。

大明朝廷的恐金症还是存在的,不管中原局势如何的混乱,一旦辽东出现问题,一旦后金鞑子准备入关作战,皇上和朝廷总是最为紧张的。

所以说,蓟辽督师府的这份奏折,在朝中引发了很大的反响,尽管中原出现了巨大的变故,尽管杨嗣昌自尽身亡,不过一旦辽东出现变故,皇上和朝廷的目光总是会转移过去。

洪承畴出任五省总督、陈行甲出任兵部尚书、孙传庭出任兵部右侍郎,兼任三边总督的塘报,很快抵达蓟辽督师府,随之到达的,是皇上的圣旨,圣旨勉励了蓟辽督师吴宗睿,要求吴宗睿率领登莱新军,抵御后金鞑子,维护辽东的稳定。

蓟辽督师府,厢房。

皇上的圣旨就摆在桌案上面,宣旨的礼部官员,已经到寅宾馆去歇息了。

吴宗睿看了看史可法和廖文儒等人,面对微笑开口了。

“皇上的圣旨来了,要求登莱新军固守辽东,不能够让后金鞑子闹事,更不能够让后金鞑子入关搅乱北直隶等地,这份责任很重,不过我登莱新军还是可以做到的。。。”

史可法与廖文儒等人都没有说话。

吴宗睿当初分析的形势,已经展现在眼前,后金遭遇惨败,损失了两万多的军士,但没有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还是固守在辽河东岸,没有越过辽河作战,而登莱新军同样驻扎在临时搭建的营地里面,与后金鞑子隔着辽河对峙。

局势看似紧张,其实史可法等人都明白,双方不会有多大的冲突,这样的局势肯定会持续一段时间,毕竟皇太极需要挽回颜面,不会主动撤离。

从互市依旧繁荣,就能够明白一切,不要小看后金那些进入互市的商贾,他们的嗅觉是最为敏锐的,如果后金的八旗军真的要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商贾是绝不会在这样的时刻来做生意的,毕竟他们赔不起。

登莱新军与后金的八旗军在辽河两岸对峙,对于辽东巡抚衙门来说,是最好的局面,辽东的秋收已经全面铺开,必须有一段稳定的时间,让百姓收割田地里面的庄稼,这样百姓来年的生活才能够有保障。

吴宗睿说完之后,史可法站起身来,对着吴宗睿抱拳开口了。

“大人神算,下官以为,后金的皇太极也就是摆摆样子,八旗军不可能渡过辽河作战,驻扎在辽河对岸大营的八旗军,总人数不过五万人,而且以汉八旗军士为主,这就表明了皇太极的态度,不过是做做样子,找到台阶就下去了,下官还真的感觉到奇怪了,后金鞑子遭遇到如此的惨败,为什么能够忍气吞声,要说皇太极有深谋远虑,那还说得过去,可满人权贵都是崇信武力的,他们难道能够忍下去吗。”

史可法说完之后,廖文儒跟着开口了。

“史大人,可能是皇太极下定了决心,满人权贵也没有办法。。。”

吴宗睿笑着摆摆手。

“你们小看皇太极了,这么大的事情面前,皇太极是不可能单独做出决定的,必定要获得支持,大清国的满人权贵数量众多,满八旗军之中的牛录额真以上的军官,都可以称之为满人权贵,不过满人权贵之中真正的核心,还是亲王和郡王。”

“大清国的亲王,只有五个人,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郑亲王济尔哈朗,这五个人的意见至关重要,其中必定有人提出对峙的想法,皇太极从大清国的前途考虑,顺势而为,采纳了对峙的观点。”

“应该说,皇太极的选择是正确的。”

吴宗睿说到这里的时候,史可法也笑着开口了。

“大人的分析很准确,下官口服心服,只要我登莱新军和八旗军在辽河两岸对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为有利的局面。”

吴宗睿脸上依旧带着微笑,慢慢的站起身来。

“皇太极选择与我登莱新军在辽河对峙,而不是选择大举进攻,这说明了皇太极态度的转变,我们需要分析到其中最为关键的地方。”

史可法与廖文儒等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吴宗睿,他们不明白吴宗睿这些话的意思。

吴宗睿略微思索了一会,一字一顿的开口了。

“皇太极的野心很大,一直都想着入主中原,推翻大明王朝,当然,这也是努尔哈赤当初最大的愿望,自天启年间以来,八旗军屡次在辽东作战,入关作战,每每获得胜利,得到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口,加之我大明遭遇天灾**,造反的百姓此起彼伏,内部不安定,外部遭遇八旗军的进攻,根本无法应对,这让我大明实力不断下降,而劫掠我大明的后金,实力不断增强,皇太极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入主中原的希望。”

“可是皇太极的野心,被我登莱新军阻碍了,因为我登莱新军的崛起,因为辽东的稳定,因为登州和莱州的稳定,皇太极察觉到了危机,不得不接受已经到来的危机。”

“后金的实力是明显不足的,处于极北之地,气候严寒,粮食产量很低,满人本是游牧民族,不熟悉农耕,皇太极创建了大清国,国力逐渐增强,人口增加,开始进驻城池,结束了游牧的生活,如此情况之下,农耕就成为了根本,成为维持大清国壮大的基础,皇太极本想着学习我大明王朝,巩固国本,强化农耕的作用,可惜的是,大清国的那些满人权贵,可没有这样的想法,长期以来,满人都是四处征伐,通过作战取得胜利,获取到财富,他们没有耐心从事农耕,他们信奉强者为尊,强者就可以掠夺弱者的财富,不需要亲自劳作,他们的这种认识,导致皇太极的决策遭遇到阻碍,根本无法全面推开。”

“其实,皇太极也就是有入主中原的野心,皇太极是一代枭雄,对于自身的实力有很清醒的分析和判断,绝不会盲目的自信,皇太极知道,满人入主中原只是奋斗的目的,什么时候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毕竟我大明王朝太过于的庞大。”

“远的不说,就说辽东的关宁锦防线,原蓟辽督师孙承宗大人构筑的这一道防线,就成为了满八旗的障碍,无法越过的障碍,八旗军数次入关作战,根本无法逾越这一道的关宁锦防线,要么选择从其他的地方入关作战,要么就选择绕过山海关作战。”

“孤军深入,没有根基的情况之下,大军会遭遇到巨大的危险,稍有不慎,就是全军覆没,所以满八旗屡次入关,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却不敢在关内逗留太长的时间,更没有想着蚕食我大明关内的城池,最终都是撤离了关内。”

“数年时间过去,八旗军入关作战,遭遇到我登莱新军,没有一次能够获得胜利,桀骜的皇太极,以及骄傲的满人权贵,不得不承认我登莱新军的强悍。”

“对于皇太极来说,这是最为痛苦的事实,根本不愿意承认的事实。”

“我说到这里,你们应该明白了,若是没有我登莱新军,辽东的局势无法收拾,中原的局势无法收拾,皇上和朝廷恐怕难以支撑下去了。”

“一方面,我登莱新军阻碍了后金皇太极的野心,另外一方面,我登莱新军展现出来的实力,让皇上和朝廷不敢轻举妄动,只能依靠我们稳定辽东的局势,扼制后金的八旗军。”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抓住这等可遇不可求的机会,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实力。”

“我们壮大实力,不仅仅是壮大登莱新军的规模,还要稳定地方,让百姓安居乐业,不管是登州和莱州,还是辽东,都必须要保持稳定,如此我们才有了底气,不惧怕任何的威胁。”

“总有一天,我登莱新军会改变一切。。。”

史可法与廖文儒等人听得很认真。

这样的情形,不是第一次了,史可法与廖文儒明白吴宗睿的心思。

数年时间过去,随着登莱新军实力的不断壮大,史可法和廖文儒等人倒是真正的看到了希望,一条他们从不敢想象的金光大道,已经出现在眼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