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崛起 > 第十章 大生意(下)

盛唐崛起 第十章 大生意(下)

作者:庚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6:13 来源:笔趣阁

(); 啦啦啦,求推荐,求点击,求打赏,求**!!!

————————————————————————————

杨守文目送杨瑞离去,这才收回目光,走到幼娘身边。

“幼娘这是怎么了?一脸的不高兴,是谁欺负你了。”

“兕子哥哥不要和二少爷好,他昨天还欺负阿娘和幼娘,兕子哥哥怎可以这样子。”

幼娘撅着小嘴,一脸‘我不高兴’的模样。

杨守文笑了,蹲下来想要去抱她,却见幼娘一闪身,躲开杨守文,一溜烟跑到了花圃前。杨守文摇摇头,走到花圃前,抱起幼娘。这一次,幼娘没有再去闪躲。

“幼娘莫不开心,兕子哥哥是在使唤二郎,所以才对他亲热。

兕子哥哥最疼幼娘了,等使唤完了二郎以后,一定想办法收拾他,为幼娘解恨,好不好?”

“真的吗?”

“当然!”

幼娘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兕子哥哥一定要为幼娘报仇。”

“知道啦。”

杨守文见幼娘开心了,这才松了口气。

“婶娘呢?”

“阿娘在生火,给兕子哥哥准备晚饭。”

“那正好,我也有事想要找婶娘打听呢。”

杨守文说着话,便走进自己的卧房,从床桌上拿起一摞纸,牵着幼娘的小手,直奔伙房。

他向杨氏打听了村中可有工匠,杨氏告诉他,村口的老胡头,便是附近最好的工匠。杨守文听了之后,便带着幼娘走出家门。此时,已经是晌午后,阳光斜照村中小路,沿途不见行人,整个村子静悄悄的,透着几分令人心醉的静谧气氛。

老胡头住在村口,是个铁匠。

看模样,大约在五十出头,黑亮亮的面膛,说起话来底气十足,声音也格外洪亮。

“大郎做这些家什,做什么用处?”

老胡头看了杨守文递给他的图纸,不禁露出疑惑之色。

我恨‘大郎’!

杨守文强笑道:“胡公休要唤我大郎,叫我兕子就成。”

“那怎么可以,大郎是杨县尉的大公子,尊一声郎君也理所应当,有什么当不当得?再说了,你唤我胡公,才是折煞了老汉。不如就随这村里人,叫我一声老胡头就成。”

“那怎么可以?”

“怎不可以!”

老胡头也是个执拗的人,为了个称呼,又和杨守文争执了一番。

唐代,依旧是一个等级森严的时代。

杨家虽然不说是什么高门大户,可杨承烈毕竟当了十几年的县尉,在昌平的声望不低。老胡头不过是个工匠,又怎可能担得起‘公’字?传出去,只会被人笑话。

最后,两人终于达成协议,杨守文叫他老胡头,而老胡头则称呼杨守文做‘兕子’。

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摆脱了‘大郎’这个充满了魔性的称呼。

杨守文拿着图纸,一边让老胡头看,一边向他解释。

“这些家什做倒是可以做,不过却需要费些周折。

整套做下来,至少要一贯足三百文……若要完成,需要两日,兕子看可不可以呢?”

两天,似乎能够接受。

杨守文当下把杨瑞那五百文留下做定金,和老胡头约好了提货的时间,这才起身告辞。离开的时候,他才发现幼娘缩在一旁的榻上,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睡着了。

看看天色,也差不多酉时。

和老胡头解释了一下午,难怪幼娘会睡着。

杨守文心疼的抱起幼娘,辞别了老胡头之后,又沿着村中小路返回家中。

晚饭时,杨瑞精疲力竭,气喘吁吁的回来。

他把一个皮兜交给杨守文,“一共三贯足四百文,大兄清点一下。”

“清点个什么,自家兄弟,我还不信你吗?

之前你给了我五百文,价钱来一共三贯足九百文,算你四贯就是……我已经找人做准备了,最迟三天就可以开始。二郎,到时候可能还需要你出面,做些首尾。”

“这是应当,这是应当。”

一不小心,变成了和杨守文拴在一条线上的蚂蚱。

杨瑞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对待杨守文更是毕恭毕敬。

晚饭之后,两人坐在正堂说话。

杨氏带着幼娘去收拾房间,准备过两天宋氏母女的到来。

“二郎,今天那件凶杀案,你可有看法?”

说实话,面对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杨守文真的很难找到共同话题。在聊了一会儿之后,他突然把话锋一转,扯到了白天发现的那具尸体上面。

杨瑞闻听,脸色顿时变得苍白。

他犹豫了一下,轻声道:“我能有什么看法……这里地处边塞,打架斗殴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说出来也不怕大兄笑话,我随阿爹做了一年执衣,单只是死人的事情便听了无数次。去年,我听管班头说,县城里死了人,连尸体都没个完整。”

唐时,民风剽悍,游侠儿盛行,也最为人所推崇。

杨守文记得,唐代曾发生过一件事,有一个富豪是个游侠的脑残粉,但凡有侠客登门,就会热情招待。一天,一个相貌粗豪的侠客,拎着一个血淋淋的袋子前来,说他杀了一个贪官,准备跑路,希望向富豪借十万贯,可以把那贪官的人头做抵押。

这原本是一个很荒诞的事情,可那富豪最终竟同意了。

侠客拿着十万贯不知所踪,富豪后来发现不对,打开袋子才发现,里面是一个猪头。

这听上去有些可笑,但也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游侠儿的风行。

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中,才有了李白那首侠客行的问世。

杨守文见杨瑞没兴趣,眼珠子一转,立刻计上心来。

“话是这么说,可为人子女,终究是要为父母分忧才是。

出了这么一个案子,到最后肯定要落到阿爹手中。若阿爹抓到凶手也就算了,可万一抓不到,势必会被上官责罚。我听说,如今的县尊可是个眼中不揉沙子的人。”

杨瑞闻听,不由得连连点头。

“说起这个,倒也没错。

阿爹也说,王县尊和以前的县尊不一样。以前那些县尊来昌平,大都是想要混个资历,可王县尊却好像是真想做些事情,上任以来,非常勤勉,而且断案如神。

听阿爹说,王县尊出身名门,好像是什么太原王氏的子弟。

来到昌平两年多了,居然从不回家省亲,逢年过节的时候,也留在县里与民同乐。到现在,他都是一个人住在县衙里,也不去寻花问柳,好像一个苦行僧似地。

大兄,什么是苦行僧啊。”

“苦行僧啊,就是对自己严格,一心求道之人。”

杨瑞搔搔头,似懂非懂。

杨守文则沉声道:“县尊既然是这样的人,一定会重视这件案子。

二郎,不瞒你说……上午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些线索,所以想要帮阿爹一回。”

哪知道杨瑞却连连摇头,“大兄,这件事你最好别管,我听阿爹说,凶手人多,而且身手不弱。阿爹晌午时,曾带着我去了一趟羊尾巴,说那里才是杀人的现场。

这件事,不是你我兄弟能够掺和进来,阿爹既然已经委托了管班头,一定有他的想法。”

杨承烈,早在自己告诉他之前,已经找到了案发现场?

杨守文顿时愣住了,感到非常惊讶。

看起来,我倒是小觑了阿爹。阿爹能够在昌平县尉的位子上一坐十年,必有他的手段。怪不得我之前和阿爹说的时候,阿爹虽然吃惊,却没有表现的迫不及待。

原来,他发现了案发现场是在羊尾巴。

可越是如此,杨守文就越是感到好奇。

“二郎,我告诉你,这对你可是个好机会。”

“怎么说?”

杨守文指了指杨瑞,沉声道:“你虽然已经成了执衣,可所有人都知道,你之所以能做执衣,是因为你是阿爹的儿子,而不是你有真才实学。而你的年纪又小,更不会被人重视。你今年才十三岁,如果没有令人信服的功劳,定会被人耻笑。

你看,我如今找到了线索,如果你我兄弟联手,把这案子破了的话,阿爹一定会夸奖你。到那时候,你在衙门里也能挺起胸膛,便是管班头也会对你高看一眼。”

杨瑞脸色阴晴不定,他低着头,显然有些犹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