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崛起 > 第十一章 夜探弥勒寺(上)

盛唐崛起 第十一章 夜探弥勒寺(上)

作者:庚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6:13 来源:笔趣阁

(); 杨瑞有杨瑞的骄傲!

他想要摆脱那个庶子的身份,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

之前,他靠着小手段,成为杨承烈身边的执衣。可这并不代表,他真的得到其他人的认可。似管虎这种跟随杨承烈五六年的老人,靠着真本事从普通的快手做到缉捕班头,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就很难让他接受。谁都知道,捕班快手的收入高,月俸八百文,加上各项例钱收入,一个月下来差不多就是一贯多钱的收入。

杨瑞如今年纪小,做不得快手。

可如果……

不可否认,他有点害怕。

但杨守文说的不错,如果他真能破了案子,也许用不得十八岁,就可以成为快手。

嗯,值得拼一下。

他在犹豫许久后,最终决定,拼上一回。

其实,杨守文并不想带着杨瑞,毕竟夜探弥勒寺毕竟存有一定的风险。

可如果杨瑞不去,终究是有些不太方便。杨瑞毕竟有官身,到时候可以出面和寺院的人进行交涉。这件事若办得好,对杨瑞也有好处;就算没有收获,杨守文相信,以自己的身手,保护杨瑞当不成问题。而且,弥勒寺里面也有僧人驻留。

“二郎,记得跟着我,别离我太远。”

天色已晚,夜幕降临。

由于杨瑞的关系,晚上幼娘也没有缠着杨守文。看得出来,小丫头对杨瑞还是心有余悸,或者说怀着怨念。

也正是因为这样,杨氏和幼娘早早便休息。

等她们屋中的灯熄灭之后,杨守文便和杨瑞来到庭院中,两人穿过后院的花圃,越过木栅栏,沿着小溪而行走了一会儿,在一座小木桥的桥头,停下了脚步。

过了河,再往前走,就是入山的山口。

弥勒寺坐落于雀儿涧,距离山口大约大约有十二三里的路程。

月光,洒在溪水上,只见鳞波荡漾。秋蝉鸣叫,更为这寂静的夜色平添几分神秘气息。

往山里看,黑漆漆,静悄悄。

杨瑞突然停下脚步,颤声道:“大兄,要不然咱们天亮再去?”

“天亮了,管班头他们就会过去,到时候不管发现什么,都会和你没有关系。”

杨守文看了杨瑞一眼,展颜一笑。

他拍了拍手中的大枪,沉声道:“二郎休要害怕,我练武十年,保护你绰绰有余。”

那杆大枪,是杨守文的爷爷杨大方所留。

枪长六尺七寸,较之制式大枪要短很多,也就是在两米出头。

杨守文今年十七岁,身高在175公分上下,比那杆大枪要低一个头还多。枪很沉,重有十四五斤。硬枣木制成的枪杆有婴儿手臂粗细,枪身上更缠绕银色丝线,在月光下泛着一蓬淡淡的银光。枪头是用上好的镔铁打造,呈梭子形状,上面还有两个倒钩。月光下,枪刃泛着一蓬暗红色的光,似乎在说,它曾饱饮鲜血。

这杆枪,名为虎吞!

据说是早年间,杨大方所使用的兵器,而且是杀人无数。

只不过杨守文已经记不清楚爷爷曾说过的那些故事,而杨承烈更不可能告诉他。

之前他拿着枪出来,杨瑞还觉得他大惊小怪。

可是现在,当他看到杨守文手中这杆大枪的时候,眼中不由得却流露出羡慕之色。

杨大方宠爱杨守文,对杨瑞却很冷淡。

小时候,杨瑞曾想要跟随杨大方习武,可是却被杨大方拒绝。

“我杨家枪法,传嫡不传庶,传子不传女。”

杨大方一句话,便堵住了想要为杨瑞求情的杨承烈的嘴。虽然之后杨承烈也教过杨瑞一些拳脚,可是在杨瑞看来,不管他如何练得如何,始终比不得杨守文。于是乎,杨瑞也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习武变得不再热心,也对杨守文非常嫉恨。

这也是杨瑞去年为什么陷害杨守文的原因。

他一方面讨厌杨守文,同时又渴望得到杨承烈的重视。

你武艺好有什么用,跟在爹爹身边做事的人是我,在外人眼中,我才是阿爹的儿子。

只是现在……

“大兄等等我,我也去。”

看到杨守文走上木桥,杨瑞一咬牙也跟了上来。

内心中,他对杨守文有些畏惧,但同时又有些好奇。

杨瑞知道,杨守文做了十七年傻子。可没想到他清醒过来后,竟好像什么都知道似地。

且不说杨守文能揣摩阿爹的心思,更猜出了那首童谣的出处。

他胆子很大,同时又好像懂得如何赚钱。

他这十七年究竟在做什么?杨瑞非常奇怪。按道理说,一个傻了十七年的人清醒过来,怎可能懂得那么多的事情?而且,杨守文能说会道,也让杨瑞感到吃惊。

山路崎岖,但是对于常走山路的杨守文而言,没有任何问题。

他手持长枪,一手拉着杨瑞,沿着山路走了近一个时辰,就见前方雾气弥漫……

穿过那层薄雾,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山巅一座寺庙。

杨守文喘了口气,从腰间取下水囊,灌了一口水,然后把水囊递给杨瑞。

“再加把劲,咱们马上就到了。”

杨瑞狠狠喝了几大口,总算是缓过来一些。

近两个小时的山路,对于年仅十三岁的杨瑞而言,绝对不轻松。如果没有杨守文一路关照,他可能走到一半,便不想再走下去了。擦去额头上的汗水,杨瑞问道:“大兄,这么晚了,僧人们怕是早已经睡了,咱们该怎么进去?可要翻墙吗?”

杨守文看了他一眼,忍不住笑道:“翻墙作甚?”

“啊?”

“咱们是来查案,而且你又是堂堂昌平县尉的二公子,自然是光明正大的上去叩门。咱们又不是来做贼,好端端翻什么墙?而且,有僧人相伴,也能安全一些。”

杨瑞呵呵笑了,“大兄说的是,我却想多了。”

“走吧!”

杨守文恢复了一些体力,便拉着杨瑞,大步流星走去。

两人穿过薄雾,很快就来到寺庙门前。

月光下,只见那寺庙山门紧闭,大门上方有一副黑色横匾,上书‘大弥勒寺’。

这寺院的历史不算长,大约兴建于七年前。当时正值圣母神皇改国号为大周,有人献出祥瑞,言圣母神皇是弥勒转世。那时候,正处在关键时刻的武曌立刻认可了这个说法,并命人编撰大弥勒经,在全国各地修建弥勒寺,以宣扬她的正统。

仅昌平县一地,就修建了两座弥勒寺。

其中一座在县城里,是由官府修建;而虎谷山上这一座,则是由昌平县缙绅修建。

“二郎,敲门。”

杨守文看了杨瑞一眼,杨瑞立刻点头,挺起胸膛走上台阶,抓起门环,叩响门扉。

“谁呀,这大半夜的来敲门。”

过了一会儿,山门里传来一个含糊的声音,并且隐隐有灯光闪动。

紧跟着,山门打开,从里面探出一个光头。

他迷糊着眼睛,语气中带着几分怨气,“这半夜三更的,谁在敲门?上香不能等天亮吗?”

也难怪,现在已经过了子时。

对于山上的和尚而言,也没有什么消遣,自然早早休息。

“我是昌平县尉身前执衣,奉县尉之命,连夜赶来这边查证一件事情,还请师父方便则个。”

“昌平执衣?”

那僧人看到杨瑞,露出几分疑惑之色。

也难怪,杨瑞虽然故作成熟,却终究是个孩子。

他身高不过160公分,比僧人低了大半个头,整个人看上去,就显得那么不靠谱。

对于僧人这种目光,杨瑞已经见怪不怪。

他从腰间取下一块木牌,递给僧人。

那是他的腰牌,上面有他的名字,身份和年龄。

僧人把山门打开一条缝,接过腰牌在烛火下查看。

杨守文则站在一旁,突然间,他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悸动,猛然转身,横枪身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