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之五好青年 > 第三九九章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三九九章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作者:木允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4:41 来源:笔趣阁

杨寰带着部分名单和后续的船队,继续顺流直下杀向苏松常,而杨信则转头扎进鄱阳湖,在初冬的寒风推动下向着南昌前进,至于对侯家的封门则由凤阳的荡寇军负责,由锦衣卫从那里带两个营去归德。

京城的那些则由许显纯负责。

他们并不重要。

因为他们死活对杨信来说无足挂齿,杨信要的只是他们的钱。

但他们的钱肯定不在京城,就算在也只是少数,就像黄士俊在京城居然都能把崇祯感动的送路费回家,但人家的家里修着一座号称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园林呢。抄这些家伙老家才是最明智的,大明为何抄家抄不到银子,就是把这个次序搞错了,总是先抓人,再拖拖拉拉审讯,定罪后再抄家,那时候早就连骨头都没得啃了。

圆嘟嘟案发到抄没家产中间隔了一年呢。

他弟弟袁崇煜早就卷了所有钱财磬家西逃,跑到广西藤县的老家,躲到不知道哪个山沟里去了。

他家是藤县的并不是东莞,只不过发迹后落籍东莞,毕竟他弟弟在家做盐商必须在东莞贩盐,广东主要产盐区就在虎门北边的沙洲区,就这样圆嘟嘟摇身一变成了东莞人。

三天后,南昌。

“杨都督终于对我刘家下手了!”

刘一的大哥刘一站在门前,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说道。

他是前浙江巡抚,去年因为涉嫌贪污,最后采取主动辞职的方式,以此避免了继续被查下去,原本历史上他死后因为追赠问题,还引发东林党内部浙江系和江西系的内斗。浙江系的魏大中反对他的封赠,因为他是在浙江巡抚任上贪污辞职的,但他弟弟刘一是江西系的老大,江西系认为这是不尊重他们老大,最终双方闹得很尴尬。

旁边九千岁则开开心心欣赏狗咬狗。

不得不说东林党斗不过他也不是没有道理,就这内部的不团结,还怎么跟他斗啊。

“石闾公,令郎涉嫌谋叛,杨某只是秉公执法!”

杨信举着他儿子的亲笔信说道。

“老夫今日就要为国锄奸!”

刘一突然暴起,手中拐杖砸向杨信脑袋。

杨信若无其事地看着他,任凭那拐杖砸在自己脑袋上紧接着反弹回去,刘一站立不稳,一下子倒在了门前,脑袋正好磕在墙上,然后躺在那里抽搐了一下很干脆地咽了气……

“你这是碰瓷啊!”

杨信无语地说道。

里面那些刘家的人立刻冲过来,扑到刘一身上哭嚎着。

“阉党打死人啦!”

“乡亲们,把这些阉党奸臣打出南昌,咱们江西千万百姓与阉党势不两立!”

……

围观的人群中一片混乱吼声响起。

天空中雪花飘落。

“谁,谁想动手?”

杨信转头看着身后那些人。

后者看看四周,那些老百姓没有一个上前的。

“乡亲们!”

其中一个垂死挣扎般吼叫着。

然后乡亲们继续无动于衷,他举着拳头一脸尴尬,紧接着杨信出现在他面前。

“万时华。”

杨信说道。

他和这个人认识,当年忽悠宋家兄弟时候见过几次,当然,那时候他还是风流才子来着。

“听说你考了八回都不中举,这算是屡败屡战还是屡战屡败?”

杨信说道。

万时华的脸瞬间一片血红。

紧接着杨信揽着他肩膀,硬生生把他从人群中拖出来,他的几个同伴犹豫不决终究也没敢阻拦,看着杨信把他转向围观的百姓。

“以你这眼光也的确考不中。

你看看他们,你看看这些百姓,他们有谁还会听你们的吗?

他们有谁还会被你们欺骗吗?

没有。

你们的话他们不听了。

因为他们都已经很清楚,听了你们的话跟我作对,最后把命搭上你们也不会让他们的日子有什么改变,他们一样要交六七成租,他们一样要在地主老爷的压榨下吃糠咽菜,听你们的话,地主老爷们就会分给他们地了?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但我不一样。

我在无锡怎么做的他们都很清楚。

刘家有多少地我还不知道,但无论多少我都会收为皇田,然后把地租降低到两成三成,他们就会吃饱饭,不用忍饥挨饿。

你们口口声声说我是阉党奸臣,可老百姓知道我为他们好,你们口口声声为国为民,但实际上你们既不为国也不为民,为国你们就应该多交税,让国家有钱对付外敌,有钱赈济灾民,为民你们就应该让老百姓丰衣足食。可高喊着为国为民的你们只会想方设法偷税漏税,想方设法压榨老百姓让他们多交租,那么你们觉得他们的眼都瞎啊?

他们看不到谁才是为国为民的啊?

告诉我。

你们是来对付我的吗?”

杨信对着那些老百姓喊道。

“不是,小的们是来等都督处置刘家的。”

最近一个明显的农夫高喊着。

然后其他人纷纷附和。

“那好,如果刘家查实所犯罪行并抄家,我保证刘家所有田产都依照无锡例处置,你们谁还知道刘家其他罪行的,可以到我这里检举。”

杨信说道。

然后那些百姓一片欢腾。

“你看,让老百姓拥戴就是这么简单。”

杨信转头对万时华说道。

他根本就不担心这场抓捕会出现上次的情况,距离上次已经过去近三年,无锡那些民兵是什么日子早就尽人皆知,在那里降到最高不超过四成,普遍两三成地租会带来什么结果就不用说了。无锡一带普遍就是每亩年收两三石米,是米而不是稻谷,两熟制还会带来一季小麦或者油菜籽,杨信的标准是一户五口之家最高租种十五亩,三四十石米的年收入。

人均近十石。

加上小麦或者油菜肯定超过十石,其他什么税也不需要交。

实际上那里的民兵都是部分种稻部分种棉花,最后再由女人纺纱卖钱。

这样的日子就是普通老百姓梦寐以求的。

有这样的榜样,而且经过了近三年的口口相传,南昌又不是说和无锡远到信息不通,两地都是商业城市,互相之间商业往来频繁,不用有人故意传播,就那些去无锡贩布的商人伙计,就把那里的情况传过来了。更何况不仅无锡,还有凤阳的例子,原本军户大量逃亡都荒芜的凤阳,在那些荡寇军的屯垦下,都已经可以向外出售粮食了。

那地方可比南昌差的太远。

但人家在那里一样做到丰衣足食,这一点从那些到山里不断往外拉人的前棚民口中就能知道。

甚至这一带棚民都明显少多了。

全都被吸引到那里了,短短不到三年,凤阳府人口增加了两万多。

都是作为杨都督的雇工,在那里开荒种田,杨都督一粒租子不收,唯一的要求就是余粮必须出售给他,另外闲暇必须进行军事训练,不过不同于无锡,那里的土地开垦出来算他的,所以按照民田缴纳田赋,另外人头税之类的也交,不过由杨都督收,再由杨都督交给官府。

所以就二分火耗。

官员爱定多少,杨都督就按照二分。

无锡那边则属于皇田,皇上特准只交租不交其他任何税。

实际上天启比以前得到的还多,以前哪怕是无锡一带的重赋官田,一亩也就是两斗或者三斗,而且是稻谷,而现在两三成地租一亩可以让天启收到一石左右,但老百姓理论上交给皇帝的更多了,日子却过的更好了。

原因很简单。

官员盘剥直接没了。

老百姓把稻谷租子交到横林就行了,甚至运输损耗都不用他们负责,运输是由杨都督的商业船队承担,有损耗也是杨都督负责。

一切都清清白白干干净净。

那么南昌的老百姓瞎啊,三年来还看不下出谁对老百姓好?

这些老百姓聚集是为了保护刘家,保护这个当朝大学士,刚刚辞职的巡抚家来阻挡杨信的吗?人家明明是来看刘家到底会不会抄家,他们同样的好日子会不会到来的,如果杨都督的罪名不够,不能让刘家抄家,那他们不介意再给补充些新的,总之必须得让刘家抄家,刘家不抄家,他们的好日子就没了。

话说这些生员还以为民心可用,还觉得正好可以鼓动他们起来暴打奸臣,但实际上老百姓就是把他们当一群傻子而已。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杨信拍着万时华肩膀不无得意地说道。

刘家就这样迅速被封门,同时五百苗兵连同他们的家属,也在几名原本旁边山里山民出身的军官,还有两名锦衣卫带领下,暂时留在这里看押。

至于他们的衣食……

这个当然,当然由杨都督负责,不过鉴于刘家仓库有的是存粮,所以先从里面借用吧,要是刘家谋叛证据确凿,那就在抄家时候扣除,如果刘家罪不至于抄家,那,那朝廷会补上的,总之杨都督都是依法办事。而那两名锦衣卫还会继续搜集更多刘家的罪行,那些老百姓可以向他们检举,尤其是那些涉及谋反谋叛和大逆之类的,总之敞开门欢迎检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