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之五好青年 > 第五二三章 策反

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五二三章 策反

作者:木允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4:41 来源:笔趣阁

“叔父,常胜军到了!”

杨寰说道。

此时他们已经转移到了南边,正好俯瞰横山堡的位置,而追击的荡寇军也止步于山下,因为再向前就进入横山堡的火力覆盖。这座棱堡尽管没有十八斤巨炮,但九斤也就是十二磅级别的火炮还是不少的,居高临下锁断整个横山口,背靠后面太湖岸边沼泽湿地。

而溃逃的常安军除了一部分逃入横山堡外,剩下绝大多数全都撤到横山口以东。

不过他们损失惨重。

死伤倒不是最多,实际上总共在战场上也就收了不到四百具常安军的死尸,另外还有六百受伤来不及逃走干脆投降的,至于被俘或者主动投降的倒是一千多。

也就是说总兵力才五千多人的常安军,这一次损失近半。

很惨的。

杨信举着望远镜,静静看着横山口东边。

常胜军赶到增援了。

这支总兵力五个荷兰式临时团或者说十个步兵营,另外再加上一个骑兵营和一个重炮营的军团,是目前这些团练中战斗力最强的,他们也是最早荷兰化的。而常胜军的核心也是崇明沈家的沙船水手,或者也可以说走私团伙,崇明沈家世代海商,要说过去不走私就是笑话了。所以他的士兵战斗意志肯定超过常安军,训练时间同样更长,甚至不少人打过仗,军官里面荷兰人也最多,可以说荷兰军官都配到了哨一级。

那个据说是莫里斯亲王军校毕业生的军官就在他那里。

算是沈廷扬的参谋长。

堪比正牌常胜军。

“孔有德那里开始了!”

杨寰说道。

杨信迅速转向头茅峰,那里硝烟正在升起,甚至用望远镜能够看到天空中隐约的烟迹,这是臼炮开花弹带起的,也就是说孔有德开始轰击锡山炮台了。

接下来不用说,就是常胜军反攻头茅峰了。

而他需要做的是……

“开炮!”

杨信说道。

在他前面的阵地上,四尊臼炮对着天空喷出火焰,紧接着炮弹直冲天空。

但不是开花弹。

他的开花弹可不多,这些都是在北方带来的,必须集中起来给孔有德轰击锡山炮台,所以这边就只能用臼炮打实心弹了,不过这些臼炮不是真正用来打开横山堡的,真正的大炮正在运向这边。

此时在刚刚结束战斗,甚至鲜血都还没有完全干涸的山谷中,一头头耕牛正在自己主人驱赶中,颇为艰难地迈步向前,在它们后面是四尊重达五千斤的巨炮,或者说十八斤巨炮。这些沉重的大炮,在民兵驱赶来的耕牛拖拽和后面民兵的奋力推动下,沿着一条不时需要铺设圆木的道路一点点向前移动。

它们太重了。

而江南的土质又太过于松软,不铺东西根本走不了。

在这些大炮设计中的阵地处,同样也是无数民兵,只不过他们都在地面高度以下,这些就近征召的后备役民兵正奋力挖掘,从横山堡火力覆盖范围之外开始,一条专门为大炮设计的交通壕正在向前延伸。

为了轰塌横山堡的外墙,这些大炮必须得尽量靠近,但横山堡居高临下,可以轻松用炮弹杀伤运输大炮的,想要把这四尊大炮运过去,只能挖一条倾斜向前的壕沟。至于说这些大炮从沟里推上去就不需要了,只要在它们前方挖出攻击面,在壕沟里面一样可以射击高处的横山堡,不过在这之前还得在它们的阵地前方修筑护墙。

这就是欧洲攻击那些棱堡的主要方式。

挖出倾斜甚至之字型交通壕,曲折向前延伸,不过不是一战那种,这种实际上要宽得多,当延伸到一定距离,就转向挖掘与棱堡平行的战壕,然后大炮通过这个体系运送到前沿。

二十四磅是最有效的。

这是西班牙人在荷兰的教训,他们通常四十八和二十四两种重炮,但二十四是最有效的。

另外还有重型臼炮。

发射六十八磅实心弹向下砸。

实际上还有很多,因为单纯大炮轰塌城墙,并不能保证攻破棱堡,所以这个完全靠战壕支撑的进攻体系还得延伸,一直延伸到最前沿,挖到和守城方近距离对射的位置。然后就是李云龙那套,不过不是手榴弹,也有手榴弹,所以杨信也制造了一堆马尾手雷,真正更受欢迎的,在近距离互射的武器是枪榴弹。

好吧,应该可以这样称呼。

实际上就是一把枪管奇粗,但却有很短的火枪,里面装一颗手雷点燃引信用枪打出去。

效果……

听天由命吧!

至于挖地道也是主要手段,但实际上并不容易,因为守军最防的就是这个,甚至三分之二的工兵会死在他们挖掘的地道里,守军会用向地道灌硫磺毒烟来对付。

沃邦本人并不喜欢爆破。

他的标准攻城战术就是不断掘进的之字壕,之字壕连接平行壕,平行壕架大炮,一道不够继续向前,而且之字壕也不只一道,最终一般会在目标周围挖出三圈平行壕,用几条之字壕贯通,最里面一圈都能直接挖到棱堡护坡下。

当然,杨信不用这么麻烦。

他不信横山堡守军在城墙被二十四磅炮轰垮后还能死守。

而且他还有别的招。

“你们都是什么出身?”

杨信站在那些投降的团练面前说道。

后者的确受优待。

受伤的都得到医治,剩下的都蹲在那里守着一口口大锅,锅里煮着看似猪食,但却充满浓郁香料气味的咸饭,杨都督就喜欢用这种东西来喂养他的士兵。

米。

鱼罐头。

菜。

现在又加上蝗虫粉。

所有这些倒进大锅,煮的稀烂然后一人一碗抱着碗吸,每到开饭时候那声音恍如养猪场,但这东西却是士兵们最爱的,有米有肉,盐分足香料足甚至还加糖,这全是他们过去视为奢侈品的啊!

现在这些降兵也一样。

他们多少有些畏惧地看着杨都督。

“都坐下,我就是来跟你们聊聊家常而已,我就是很奇怪,要说昭义市目前是什么样子,你们这些人不会不知道的,上次我到这一带救灾时候你们也都知道我是什么人,那我就很奇怪了,你们为何为那些地主老爷阻挡我呢?

别说你们都是地主。

你们要是地主,也不至于干这种卖命的活。

若我猜的不错,你们中一大部分得是地主的佃户吧?

你们就不想分田?”

杨信说道。

他又开始蛊惑人心了。

“回侯爷,小的是族长找的,小的是织户,靠纺纱为生,家里没有田地,就靠买棉花纺纱卖纱吃饭,族长说来当兵不但比我纺纱赚的多,而且还能光宗耀祖。”

一个降军小心翼翼地说道。

“那这些年你赚了多少军饷?”

杨信说道。

“回侯爷,小的当了两年,一共赚了七十二两,但因为做错事,又被罚了五两,还剩下六十七两。”

那人说道。

“那你日子过得该不错啊!”

杨信说道。

“回侯爷,也就是能让一家吃饱饭罢了,家里女人带着小孩在纺纱,这两年棉花价格涨了不少,布价却被广东布压得涨不上,纺纱没赚到钱。虽说粮价靠侯爷压着,灾荒年间也没涨太多,但一个女人三个孩子,这两年吃饭也不少,还得交税,还得交各种捐,就是给九千岁修生祠,小的们也都是得交一份捐的。

算算其实也剩不下。”

那人说道。

“那你们呢?”

杨信问剩下那些。

“回侯爷,小的是佃户,一家人种了二十亩地,但因为是同族的,都是些好的水田,小的兄弟俩,族长说不出一个当兵,那就用十亩下田换走十亩水田,小的只好出来当兵。”

一个说道。

“回侯爷,小的是借了阎王债还不上了,才当兵还债的。”

一个说道。

“小的是家奴。”

一个说道。

……

一帮降军纷纷说道。

这些人绝大多数是因为宗族,要么是家奴,这个奴不是伺候人的,而是农奴,还有是撑不下去的机户也就是家庭纺织业主,也就是像施复那样的,只不过没有施复那样成功。实际上这种才是正常,施复那样说不定是冯梦龙写的爽文,毕竟老冯是写书赚钱的,一个这样的励志故事,无疑在苏州这种地方会很受机户欢迎。

“那么你们想不想过那些民兵一样的日子?”

杨信说道。

这些降兵全都沉默了。

要说不想是假的,话说这两年民兵区每年光买布得多少,光这一项就能猜到人家的日子,毕竟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是不会关心身上穿的衣服是不是好看的。实际上他们也都根本不用去看,这两年那里的情况早就通过那些商贩传得很明白了,民兵区控制着运河,每年南来北往的商贩哪个不走他们那里。

“那你们为何要阻挡我呢?”

杨信说道。

“侯爷,您到了我们那里,真得会一样分田地?”

一个降兵小心翼翼地说道。

“看看我的脸,看看我脸上的伤疤,那么你们觉得我会放过那些组织团练,打我黑枪的家伙吗?”

杨信阴森森地说道。

话说他脸上的伤还没彻底复原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