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5章 帝国首辅

帝国争霸 第5章 帝国首辅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地球另外一边,纽兰共和国,纽城市。

做为多边谈判的东道主,纽兰当局不但租下了整座帝国大厦,还为各方谈判代表提供了周到服务。

只是,这些举措并没促成伊拉克当局回心转意。

最终回合谈判已经持续了一整天,受时差影响,必须在凌晨之前达成协议,不然就将错过最后的机会。

下午的磋商一直持续到7点过后。

因为夜间磋商安排在8点30分开始,有很多文件需要及时处理,所以白华敏根本顾不上吃晚饭。

整理好相关资料后,她就去了特使办公室。

见到代表帝国首辅前来进行谈判的全权特使农承培,准确说是特使的神色,白华敏就意识到,结果已经出来了。

“农特使……”

“刚刚收到的。”

农承培没多说,指了下放在办公桌上面的文件,就掏出香烟,走到了窗户旁边。

白华敏稍微迟疑了一下,不过随即就走了过去,拿起了那份墨迹还没有干透的文件。

只是一张电文,仅寥寥数语。

大体意思就是,伊拉克军队已经完成进攻部署,战争将在几个小时后爆发,不用继续在谈判上浪费时间了。

“就这么结束了吗?”

“你去准备一下吧。”农承培重重叹了口气,随后就掐灭了只抽了两口的香烟。“虽然说希望即将破灭,但是我们还得做最后一次努力。我等会去找伊拉克的谈判代表,哪怕是为了问心无愧。”

白华敏点点头,表示明白特使的意思。

在农承培去找伊拉克特使的时候,白华敏给大使馆的联络人员打了个电话,让大使馆安排好外交专机。

按之前的安排,不管是磋商失败,或者是通牒到期,帝国谈判团都将立即搭乘外交专机回国。

白华敏是农承培的首席助理,主要负责杂务与协调。

半个小时之后,农承培赶了回来。

结果没有超出白华敏的预料,伊拉克的全权代表拒绝了农承培提出的替代方案,把最后通牒延长72小时。

虽然距离最后期限还有几个小时,但是外交努力已经宣告失败。

在给组织谈判的纽兰助理国务卿打了电话之后,农承培就带着帝国谈判代表团,出发前往肯尼迪国际机场。

那边,外交专机已经做好了起飞准备。

一路上没有人提谈判的事情,气氛非常的低沉。

虽然结果早在预料之中,但是努力这么久,结果却两手空空,任谁都难以接受,情绪肯定会受到影响。

上了飞机之后,全都在闭目养神。

在过去的3天里面,帝国谈判代表团,自农承培往下的20多名外交人员,连片刻的喘息功夫都没有。

用农承培的话来说,如果能阻止战争爆发,拯救无辜的平民,再熬上三天三夜,那也是千值万值。

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外交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白华敏没有立即坐下来养神,她先去找机长说了返程的事情,然后找到服务员,给大家安排宵夜。

因为最后期限还没有到,所以这架临时租用的,最大航程达到14000千米,能够由纽城直飞帝都的民航客机还得在肯尼迪机场等几个小时,要在一切变得无可挽回的时候,才起飞离去。

其间,肯定要安排宵夜。

等她忙完,回来坐下休息的时候,农承培在翻看一份今天的“纽城时报”。

头版头条,就是针对当前紧张局势的社论。

当然,在农承培的眼里,那些胡说八道的社论,更像三流作家撰写的惊悚小说。

“你也休息一阵吧,说不定明天还有得忙。”

“不要说明天,再过几个小时就能够安心睡觉了。”农承培收起了手里的报纸,从旁边的公文包里翻出一部加密手持电话。“这几天,最辛苦的人是你。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吧。”

先是一愣,白华敏才接过了电话,起身朝前方舱门走去。

只是,她没打电话。

不是说不想打,而是没必要。

如果谈判已经破裂,那么家里那口子,也就是李天凌肯定收到了调令,恐怕在几天前就回部队了。

或许几天之后,他就将驾驶战鹰奔赴战场!

…………

此时,帝国帝都的首辅官邸。

秘书把已经热了第三遍的早餐送进来的时候,会议还在进行。

借着汇报消息,秘书提醒了首辅,已经快到上午10点,而且参会的内阁大臣与将军都没吃早饭。

“时间不早了,大家先吃早饭吧。”

在首辅这么说了后,众人才纷纷起身。

只是,周涌涛一点胃口都没。

等参会大臣与将领出去,秘书关上房门后,他才推开摆在面前的那碗汤圆。

5年之前,在66岁生日的那天,曾经的顶头上司,也是他最敬佩的统帅,帝国海军前任总司令,白止战大元帅把一个选择摆在了他面前。

要么在李铭博退役后出任帝国海军参谋长。

要么提前退役去竞争帝国首辅的宝座。

前者,肯定是十拿十稳。

至于后者,需要周涌涛全力争取。

也就在那一天,周涌涛做出了改变命运的决定。

这个决定所产生的结果,让他成为帝国历史上,第一个住进了首辅官邸的海军元帅。

当然,按照由廉旭升开启的惯例,周涌涛在退役的时候获得的是元帅军衔,不是大元帅军衔。

只是,这个决定也不是完全为了自己。

早在10多年之前,白止战为了让他回海军司令部任职,并推动海军改革,主动放弃入主首辅官邸的机会,还提前以海军大元帅身份退役,把海军总司令的位置让给了才能明显差了一大截的李铭博。

此后,海军在周涌涛发起的军事改革的推动下,几乎是改头换面,重新成为帝国的强势军种。

只是,在时任首辅的推动下,国防部迅速发展壮大。

简单的说,白止战做的这些安排,特别是妥协让步,全都在为了在今后某一天让周涌涛住进首辅官邸。

至于白止战为什么没有出任首辅。

原因也很简单。

在他那个时代,还有廉旭升与李云翔,而且廉旭升捷足先登,轮到白止战,他都80多岁了。

可见,力保周涌涛,就是因为周涌涛小了20多岁。

用白止战的话来说,只有出一位首辅,帝国海军才能改变受陆军牵制,处处听从陆军调遣的命运。

至于白止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周涌涛是再清楚不过。

没错,跟波伊战争有关。

在这场改变全球格局的大规模局部战争中,帝国海军可以说尽职尽责,巅峰时期投入的参战兵力,占到了总兵力的七成。新历134年6月,只是部署在波沙湾与穆阿海的航母就多达22艘。

海军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沉重,仅舰载机就损失了上千架。

可是,在战后,帝国高层与民众,竟然把战败原因归到海军身上,而白止战也因此愤然辞职。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在舆论宣传上让海军背锅,主要是为了维护皇室威严,即最后一任前线总司令是官拜陆军大将的帝国皇太子,但是白止战坚持认为,这其实是在逼迫海军就范。

简单的说,就是逼迫海军大幅度削减舰队规模。

在波伊战争结束后,帝国海军的舰队规模依然超过1000艘,其中6成是在上次大战中建造与设计的老式战舰。

只是维持这些战舰,就占用了将近3成的军费。

要命的是,白止战与李铭博都反对以缩小舰队规模的方式来降低开支,一直在努力保持舰队规模。

用新式战舰一比一的替换即将退役的老式战舰!?

对战后的帝国来说,这是无法承受的重担。

果真如此,陆军与空军,还有陆战队,都得饿肚皮!

波伊战争结束后的5年之内,包括12艘“行省”级大新航母在内的,近600艘在二战中建造的战舰相继退役。

关键,并没有建造替补战舰。

结果就是,到李铭博担任海军总司令后期,航母数量由波伊战争爆发前的37艘锐减到了15艘,而且在大战之后建造大型航母仅有7艘,10万吨级超级航母的首舰当时还在建造当中。

在新历141年,跌到谷底的时候,帝国海军的在编战舰仅383艘!

这个数量,比维持全球霸权需要的545艘足足少了30%。

此外,帝国论议两院还通过了一项看上去是在维护海军利益,实质上却是在限制海军规模的法案。

把航母的数量限定为15艘!

也就是说,只有在爆发全面战争,废除该法案的情况下,帝国海军才有权采购第16艘航母。

不然,每服役一艘新航母就得退役一艘旧航母。

为了此事,白止战还以身体抱恙为由,没有出席当今圣上的登基典礼。

不要忘了,他是小长公主的丈夫,帝国的驸马,按照民间的亲缘关系,他是当今圣上的姑父。

正是如此,白止战才希望海军能诞生一位帝国首辅。

显然,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周涌涛。

只是,周涌涛同样清楚,白止战的一些观点已经过时了,或者说显得过于偏颇。

限制海军规模,其实是必然之举。

此外,获益的不是陆军,是空军。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陆军与海军,加强在空军上的投入,可以说是大战结束后军事变革的主旋律。

虽然海军没有,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决定战争的胜负与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是空军。

是具有全球打击能力的战略空军!

其实,白止战同样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最有代表性的事情就是,在大战结束那年,担任帝国海军总司令的白止战就批准了“帝国”级超级航母的建造工作。

几个月后,“帝国”号就在浦州开工。

与之前的航母相比,“帝国”号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取消了包括舰岛在内,一切有碍飞机起降的突出物体。

就连烟囱,都设计成向侧下方弯曲的样式。

搞得这么极端,就为了一个目的。

搭载作战半径超过2千千米,能执行战略轰炸任务的重型轰炸机,从而让舰载航空兵拥有强大的战略打击能力。

可见,白止战同样清楚,未来以战略打击为主。

可惜的是,“帝国”号开工不到一年,就因为军事调整被迫下马。

当时,以卫军为首的一帮海军将领还以辞职相威胁,要求继续建造“帝国”号,而最终适得其反。

其实,也不能说是没有结果。

在卫军等十几名功勋卓著的海军将领愤慨辞职之后,帝国当局做出了让步,在几年之后批准“陈炳勋”级,也就是战后第一种大型航母的建造申请,而且建造数量比海军希望获得的还要多2艘。

“陈炳勋”级的标准排水量高达64000吨,而“帝国”号才60000吨。

只是,为了迎合论议两院负责拨款的大佬,也为了避免遭到空军掣肘,“陈炳勋”级采用了传统舰型。

至于白止战坚持的战略打击,在喷气时代,特别是加油机诞生后,已经不再是重型轰炸机的专属能力。

此外,卫军等海军将领集体退役,也等于把周涌涛顶了上去。

不要忘了,在整个大战期间,周涌涛一直担任参谋。

虽然他始终追随白止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在知名度上,显然无法跟一直担任指挥官的卫军相比。

再说,论资历,周涌涛也比卫军差了一截。

卫军不退,无论如何都轮不到周涌涛来为海军出头。

当然,周涌涛没有让白止战失望。

在住进首辅官邸之后不到一个月,周涌涛就轰轰烈烈的干了一件大事。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平定斯里兰卡的叛乱。

此后几年,在周涌涛统帅下,帝国逐渐走出波伊战争失败的阴影,而且借科技大爆炸发起新一轮军事变革。

要说的话,推动军事变革一直是周涌涛的头号使命。

其实,也只有他能做到。

道理也很简单,海军是典型的高技术军种,海军将领对新兴科技更加敏感,也更愿意为技术装备提供支持。

推动本轮军事变革的就是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电子技术!

按照国防部的评估,这一轮军事变革的意义不再机械化革命之下,肯定会彻底改变战争面貌!

对此,周涌涛并没有怀疑过。

当然,如果5年前知道,将在任期内迎来二战之后最严峻的挑战,甚至有可能亲手点燃三战的导火索,不是说会做另外一种选择,而是在上任之后立即推动军事变革,并且同步调整帝国的基本战略。

早5年做准备,至少不会像当然这样被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