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43章 大战之局

帝国争霸 第43章 大战之局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在把宵夜送进去的时候,罗佑宾就注意到,气氛非常的紧张,充满火药味。

其实,现在才10点过。

接到首辅的呼叫时,罗佑宾就想到了,肯定是那些将军没法谈拢,所以提前上宵夜,让大家冷静冷静。

跟上午的外交官员,还有下午的内阁大臣相比,将军的脾气都不太好。

大概是觉得周涌涛会有别的吩咐,罗佑宾还故意耽搁了一点时间,只是到最后,首辅并没有别的吩咐。

其实,周涌涛让罗佑宾把宵夜送进来,不是要缓和气氛,而是大家都饿了。

那些将军,都没吃晚饭!

在来首辅官邸之前,他们在总参谋部开了一天的会,结果在吃晚饭前接到了首辅这边的电话。

在总参谋部讨论的就是作战问题。

当然,将军不讨论作战问题,还能讨论别的问题吗?

问题,也就出在这上面。

首先,按照什么方式打。

其次,以多大的规模做准备,也就是按照多大的规模打。

陆海空三军与陆战队的十几名将领在总参谋部扯了一天,一个问题都没搞清楚,而且分歧是越扯越大。

争论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能否在一个月之内结束在波沙湾的作战行动。

军事情报局提供了可靠情报,哪怕是西陆集团全力以赴,也需要一个月才能够完成发动战略进攻所必须的前期准备,因此帝**队必须在这个时间之内,结束在波沙湾方向的作战行动。

简单的说,就是得避免两线作战。

要说的话,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决定整个局势发展方向的问题。

在上午与下午的会议上,周涌涛就跟外交官员与内阁大臣讨论了这个问题,并且达成了一致。

如果能够赶在西陆集团完成战争动员,也就是发动战争之前,解放科威特,结束在波沙湾方向的作战行动,或许就能够迫使迢曼帝国接受既成事实,然后通过积极的外交斡旋消除战争威胁。

哪怕没法消除战争威胁,也能夺得道义制高点。

说得直接一点,没就是让迢曼帝国失去发动战争的理由。

那么,能够在一个月内解放科威特吗?

十几名将军讨论了一天,最终得出了“行不通”的结论,准确说是在来到首辅官邸,当着周涌涛的面争吵3个小时,最终才在周涌涛出面的情况下,得出无法在一个月之内以理想方式解放科威特的结论。

用一句话来说,除非愿意承受伤亡上万官兵的巨大代价,在完成空中打击之前发动地面战争,跟战斗力不算弱小的伊军打一场大规模地面战争,不然就肯定无法在一个月内解放科威特。

按照陆军参谋长的估测,靠现在这点兵力,2个陆军的装甲师与1个陆战队师发动地面战争,损失会非常巨大。

如果继续发动空中打击,那就肯定要耗费更多时间。

增兵?

这个办法看似可行,实际上却行不通。

哪怕帝国全力以赴,动用能够找到的所有船只,也需要大约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完成增兵行动。

只是,这意味着在这半个月里面,送往前线的作战物资必然大为减少。

关键还有,向波沙湾增兵就必然要削弱其他方向的兵力存在,也就会对帝国的战略防线构成威胁。

不要忘了,帝国陆军主要面对的就是西陆集团,因此增派给波沙湾的地面部队,几乎都要从西北战区或者西部战区抽调,或者是动员计划用在这两个方向上的预备队,从而削弱应付西陆集团的兵力。

兵力不足,只会助涨迢曼帝国发动战争的野心!

要说的话,如果帝国的战略部署出了问题,说不定连纽兰共和国都会蠢蠢欲动,从而在第一时间参战。

在面对纽兰共和国这边,涉及到了海军的部署问题。

简单的说,在陆军增兵存在困难,而空军又没办法在短期内增派更多作战兵力,那么唯一办法就是让海军加大投入,派更多的航母战斗群参战,也就必然会削弱在东望洋方向上的存在。

如果纽兰当局认为,用武力夺回霍瓦依群岛的时机已经成熟,纽兰共和国就极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参战。

真要到这一步,最终就算没战败,也会遭重创。

哪怕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同时跟两个超级霸权交战,帝国都会丢掉全球头号霸主的宝座。

关键就是两线作战。

其实,只要大战在这个时候爆发,帝国就必然需要两线作战。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在跟西陆集团开战后,以西北为重,还是暂时把主战场放在波沙湾?

这才是最为严重的分歧。

陆军方面,肯定主张以西北为重。

在下午的讨论当中,陆军将领甚至建议暂时放弃科威特,保住沙乌地这些波沙湾南岸产油国。

理由就是,只有这样才能把重点转向西北,在骆沙联邦共和国顶住西陆集团的大军。

针对波沙湾油田的问题,陆军将领也明确提到,骆沙联邦共和国的跋窟油田同样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

严格说来,跋窟油田的价值其实在波沙湾之上。

原因就是,只要打下了跋窟油田,迢曼帝国就能通过铁路与管道,获得由此开采出来的石油。

在波沙湾这边,没有制海权,迢曼帝国也只能眼馋。

那条由伊拉克到叙利亚,通往东陆心海港口的输油管道,还没建好呢!

显然,海军与陆战队不这么认为。

虽然没有否认西北战场的重要性,但是海军与陆战队的将领提到,没有理由在伊拉克这类小国身上耗费更多的资源,更别说浪费时间,因此以当前局面,按照之前的计划解放科威特就行了。

说起来是不用增兵,可是实质上,却在强调不能轻视波沙湾,更不能为了对付西陆集团就放弃科威特。

要说的话,其实是陆战队的主意。

陆军强调要以西北为重,那就以西北为重。没有了陆军,陆战队同样能够按照计划完成解放科威特的作战行动。

在根本上,陆战队摆明了想借此机会摆脱对陆军的依赖,成为名副其实的第四军种。

至于海军为什么支持陆战队,主要是在西北战场上,根本没有海军的位置,也只能在波沙湾发力。

当然,这里面还设计到道义问题,毕竟帝国当局早就做出了承诺。

强调这一点的时候,海军将领提到了一个看似无关,却又非常重要的问题。

纽兰共和国会作壁上观?

如果不会,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在大战爆发之后,在南翼方向,也就是南方次大陆与奥洲挑事。

到时,要是波沙湾的战事还没有结束,帝国将三线,甚至是四线作战!

更加重要的是,在陆军把重点转到西北后,在以海军为主的南方战区与东望洋战区,地面战斗得由陆战队担纲。

因为陆战队的兵力一直不算充足,所以在需要三线,甚至四线作战的时候,必然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

当然,对海军来说也是如此。

不说别的,海军战舰都有漫长的建造周期。

即便是那些封存的战舰,启封之后也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培训预备役官兵。

正是如此,海军与陆战队都主张要尽快结束在波沙湾的作战行动,把宝贵的兵力抽调出来应付来自其他方向的威胁。

此外,空军也更加倾向于海军与陆战队的方案。

理由就是,空军同样不希望两线作战,更别说存在三线、甚至四线作战的风险。

其实,开始争吵的就是这个问题。

至于另外一个关键问题,这场战争的规模,反到不存在任何争议,十几名将领都断定会演变成为全球大战。

对此,连秦风烈也没有提出异议。

道理也很简单,在战火点燃之后,就不是能够控制的了。

数十年来,三个超级霸权统帅的三个国家集团,一直在为全球大战做准备,神精早就甭紧了。

僵持了几十年,三方不断的加码,国际局势早已经危如累卵。

只要当前的平衡局面被打破,必然是全球大战。

用秦风烈的话来说,哪怕帝国当局不想打全球大战,也必须按照打全球大战的标准去做准备。

不然,就必然战败!

如果连最强大的梁夏帝国都如此,那么实力更弱的迢曼帝国,还有纽兰共和国,就会抱有幻想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三个超级霸权的领导人都很清楚,在战争爆发之后,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所带来的都是战败!

说得简单一点,要是认定不会打全球大战,还不如直接投降。

对此,周涌涛也没反驳。

在讨论的时候,他只提出了一个问题,准确说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以迢曼帝国为首的西陆集团拥有战胜梁夏帝国,以及东方集团所需要的实力吗?

在明知道无法取得最后胜利的情况下,迢曼当局为什么还要悍然发动战争?

也就是在提出了这两个问题之后,周涌涛让罗佑宾把宵夜送进来,让参会的将军有时间思考。

显然,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反问。

就算没有哪个将军轻视敌人,他们也不会认为,迢曼帝国真的拥有能够击败梁夏帝国的实力。

迢曼帝国真的那么强大,恐怕就不会走到当今这一步了。

三个超级霸权当中,实力最弱的就是迢曼帝国,因此迢曼帝国的内部矛盾最先发展到无法调和的程度。

早在40多年之前,在这场长途赛跑开始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最弱小的那一个,肯定会最先打破游戏规则。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没法解释了,或者说第二个问题的答案跟之前推测的截然相反。

迢曼当局所追求的,或许并不是全面战争。

正是如此,在会议重新开始之后,周涌涛抛出了在白天两场会议中得出的结论。

迢曼当局现在发难,哪怕是发动战争,根本目的不是要取得军事胜利,而是想要通过一场对外战争来转移内部矛盾。

在政治层面上,这个推断不存在任何疑问。

在军事层面上,问题就大了。

首先就是,这个推断其实也变相证明,这场战争是在所难免,而且不是说梁夏帝国退让就能够避免的!

显然,这等于堵死了妥协的渠道。

这还证明了军方的另外一个观点。

在战争爆发后,谁都控制不住战争的规模,即没有人能够保证这场战争最后不会升级为全球大战。

关键就是,没有人知道需要打到什么时候,以及规模发展到多大,才能够化解迢曼帝国内部,以及西陆集团的内部矛盾!

别说梁夏帝国的领导人与将军猜不到,恐怕连迢曼宰相都猜不到。

其实,猜到了又能如何?

给周涌涛打个电话,告诉帝国首辅在什么时候停战?

莱因哈特真要这么做了,肯定没有好下场。

当然,哪怕迢曼宰相到时候告诉了周涌涛,他也绝不会相信。

此外,还能够证明一点。

在一个月之后,也就是完成了战略进攻的准备工作,以迢曼军队为主的西陆联军必然会全力以赴。

简单的说,就是投入全部兵力发动一场决定性进攻。

理由也很简单。

只有争取赶在东方集团完成战略动员之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比如攻占东骆沙,并且由西骆沙宣布完成了国家统一,才有可能在战争规模扩大,演变成为全球大战之前与东方集团媾和。

说得直接一点,到那个时候,除非梁夏当局真的打算牺牲数千万,甚至上亿人,来打一场未必能够取得全面胜利的全球大战,那么就必须接受既成事实,承认分裂成2个国家的骆沙完成了统一。

这个结果,能够接受吗?

用秦风烈的话来说,哪怕周涌涛不计个人荣辱,愿意为了和平而背负骂名,数百万帝国将士也绝不会答应。

8亿帝国臣民同样不会答应!

哪怕到时候真的成为了既成事实,也要把东骆沙打回来,推进到伏尔加河东岸,才有停战的可能。

往严重说,甚至得做好攻占西骆沙的准备。

毕竟骆沙已经实现统一,没理由重新分裂。

到这一步,全球大战同样没办法避免。

如果要说的话,拖到那个时候就必然要考虑跟纽兰共和国作战的问题了。

其实,纽兰共和国很有可能在此之前就已参战!

综合这些观点,还有能够指望控制住当前的局面吗?

正是如此,讨论到最后,就连周涌涛都不得不承认,除非是迢曼当局悬崖勒马,不然第三次全球大战将在一个月后爆发。

那么,迢曼当局会不会悬崖勒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