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87章 防空中坚

帝国争霸 第87章 防空中坚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虽然拥有全球最强大的舰队,还有最庞大的舰载航空兵,乃至最先进的高射炮,但是帝国海军却没有满足,第一个投资开发防空导弹,而且第一个装备防空导弹,还第一个在实战当中使用防空导弹。

要往根本上讲,就是为了保护好航母。

进入喷气时代之后,大口径高射炮就成了摆设,急需一种效率更高的防空武器来增强舰队防空网。

防空导弹由此诞生。

只是,防空导弹并不是无所不能。

早在20多年之前,帝国海军就发现,限制防空导弹作战效率的不是防空导弹本身,而是控制防空导弹的火控系统,而且以雷达为主,即能不能及时的发现威胁,并且准确的引导导弹发起攻击。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帝国海军率先找到了航母战斗群的“阿喀琉斯之踵”。

按照当时做的推演,只需30枚反舰导弹,就能突破航母战斗群的防空网,干掉包括航母在内的主要战舰。

哪怕无法击沉航母,也能让航母丧失作战能力。

虽然要组织30枚反舰导弹同时发起攻击,准确说是同时到达航母战斗群附近,确实存在很大的难度,但是不是没办法实现,而且相对于防空来说,投入足够的反舰导弹发起攻击更加容易。

这就是西陆集团后来提出的饱和攻击战术。

至于帝国海军为什么研究反航母战术,除了需要找出航母的缺点,然后有针对的进行弥补外,也跟敌人的航母有关。纽兰共和国同样拥有大型航母,有打造强大海军与挑战梁夏帝国的实力。

在这个背景下,帝国海军开始寻找增强防空的办法。

就像开始说的,要加强的不止是防空导弹,而是包括以雷达为核心的整套防空系统。

这个时候,一项来自狭夷皇国的发明,引起帝国海军的高度重视。

没错,就是相控阵雷达。

说得专业一点,叫“相位控制电子扫描阵列雷达”。

严格说来,梁夏帝国的工程师在几十年前就提出了相关原理,而且在波伊战争期间制造了两部大型相控阵雷达。在当时,帝国海军甚至在试验舰上测试过相控阵雷达,只是因为太庞大而不得不放弃。狭夷皇国发明的,其实是能让相控阵雷达小型化,并具备实用价值的晶体射频管。

与传统的雷达相比,相控阵雷达的优势非常的突出,包括扫描周期短,以及能够把波束集中到一个方向上,从而获得更强的探测能力。理论上,还能够取代照射雷达,引导与控制防空导弹。

相控阵雷达的诞生,直接解决了舰队防空头号难题。

在此基础之上,帝国海军着手设计与建造了全球首种配备相控阵雷达,而且以此为核心的防空巡洋舰。

不过,也不是一帆风顺。

秉承一贯传统,帝国海军在最初的时候把目标放在技术水准更高,实现难度更大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上。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想一步到位。

可惜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技术门槛太高了,当时的技术,根本就制造不出合格的射频管。

当然,就算能够造出来,也肯定贵得让海军买不起。

要说的话,也就是这个选择,让帝国海军走了不少弯路,不但耽搁了几年时间,还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最突出的就是,因为雷达系统的价格居高不下,又没法获得更多拨款,所以海军只能在战舰上做文章,想尽办法降低舰体的建造成本,把防空巡洋舰的总体造价控制在一个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主要是让论议两院的大老爷接受。

结果就是,海军连续提交了几套设计方案,全都因为总体造价太昂贵,在论议两院就被否决掉了。

在折腾这些的时候,帝国海军逐渐认识到,追求高大全的想法本身就很不现实。

不止是防空巡洋舰本身,还包括雷达。

要往根本上讲,当时的电子技术,如果坚持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不但雷达本身的造价降不下来,还会因为雷达尺寸过于庞大与质量太大,需要占用更多的吨位,还会对供电与制冷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也就只能提高搭载平台的吨位,从而导致配套的防空巡洋舰的造价居高不下。

可见,还是帝国海军的要求太高。

如果降低对雷达的要求,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帝国海军才决定,不再强调使用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接受性能差一些的无源相控阵雷达。

当然,这个“差一些”也只是跟有源相控阵雷达比。

跟过去的机扫雷达相比,无源相控阵雷达依然非常先进。

只是,之前耽搁的时间,肯定追不回来了。

要命的是,大批在大战结束后建造的防空战舰,到了即将退役的时候,帝国海军急需新的防空巡洋舰。

按照帝国海军在当时提交的报告,需要在10年之内建造40艘防空巡洋舰,用来替换退役的老旧防空战舰。如果把设计与建造时间算进去,就要做好在4年到6年之内建造40艘防空巡洋舰的准备。

显然,这根本就办不到!

结果就是,帝国海军不得不对一批老旧战舰进行现代化改进,把服役的时间延长10年到15年。

关键依然是抓紧建造新式防空巡洋舰。

对雷达系统的要求降低,也意味着可以采用更小的舰体。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也只能因陋就简,由浦州的海军舰船设计院,用了不到6个月就完成了总体设计。

因为造价非常低廉,甚至可以说便宜,所以该方案在论议两院立即获得了批准。

这就是“青州”级,全球首种配备相控阵雷达的巡洋舰,也是帝国海军在战后建造数量最多的巡洋舰。

要说的话,“青州”级还是帝国海军在战后建造的吨位最小的防空巡洋舰。

其满载排水量,只有可怜的11600吨,比不上重巡洋舰,更别说跟大战期间那些大型巡洋舰相比。

为了有面积更大的甲板,安装更多高射炮或者防空导弹,好给航母提供足够的掩护,帝国海军在战后建造的防空巡洋舰,就从来没有限制与控制过吨位,满载排水量全都在20000万吨以上。

哪怕是那些在设计的时候定型为驱逐领舰,后来升级为巡洋舰的,也高达15000吨。

这11600吨的体量,根本不够看。

很简单,“青州”级本身就是海军的备胎。

其实,在动工建造之后,帝国海军也没有把“青州”级当成主力看待。

以当时的情况,帝国海军依然希望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技术成熟之后,能够建造性能更强大的防空巡洋舰。

关键就是,在设计“青州”级的时候,基本是一切从简。

比如,原本配套研制的,用来照射目标的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就因为资金不足,其实是技术不够成熟而不得不取消。因为无源相控阵雷达没法进行火控照射,所以只能为“青州”级配备4部x波段照射雷达。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即便是采用分时照射引导技术,也就只能同时控制16枚导弹拦截8个目标。

这个数量,其实不算多。

按帝国海军的编制,一支航母战斗群最多就只有2艘防空巡洋舰,而且要承担几乎所有远程防空任务,因此按照对付30枚反舰导弹计算,一艘巡洋舰至少要具备同时拦截15个目标的能力。

帝国海军之前设计的防空巡洋舰,都有16条火力控制通道,“青州”级仅此一半。

此外,“青州”级配备的是射程只有120千米的dk-8“逐日”中远程防空导弹,而不是射程达到200千米的xdk-9。同样是受舰体尺寸的限制,“青州”级只在前后甲板上各安装了一套双联装发射系统,且一次只能发射4枚导弹。虽然其再装填时间仅为15秒,但是火力密度显然是严重不足。

也就是只有2部发射架,才只设置了4部照射雷达。

在设计的时候,为了把排水量降低100吨,甚至放弃了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如果不是部分高级将领军坚决反对,并且赶在动工建造之前让设计院修改了方案,在舰尾平台上安装了两套反舰导弹发射装置,“青州”级很可能成为帝国海军第一种,甚至是全球第一种不具备制海作战能力的巡洋舰。

不过,这并不是完全的没有道理。

舍弃反舰导弹,其实是为了保住更重要的反潜作战能力。

对帝国海军的战舰来说,制海作战从来都不是主要任务。

不要忘了,帝国海军拥有全球最强大的舰载航空兵,有数百架舰载攻击机,还有数百架能够执行打击任务的舰载战斗机,因此就算要执行制海任务,对付敌人的舰队,根本轮不到护航战舰出马。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当中,帝国海军就很少让战舰去执行对海作战任务。

只要允许,舰队指挥官会首先考虑出动舰载航空兵,用炸弹与鱼雷干掉敌人的战舰,现在是空射反舰导弹。

护航战舰只有两个职责,防空与反潜。

要说的话,后者更重要。

反舰导弹,特别是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诞生前,帝国海军所面对的防空威胁其实算不上严峻。

依靠数量众多的舰载战斗机,就能够对付那些挂着铁壳炸弹的攻击机。

相比之下,来自海面下的威胁从来没有减弱过。

按照帝国海军做的统计,在上次大战中损失的航母,有接近一半是被潜艇击沉,被飞机炸沉的反到没有这么多!

虽然帝国海军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水下舰队,还有性能最好的大型攻击潜艇,但是反潜的压力从来都没有减轻过,因此帝国海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任何一艘远洋战舰都得具备完整的反潜作战能力。

不止是反潜护卫舰,还有防空巡洋舰。

帝国海军的通用驱逐舰,几乎全的是货真价实的反潜驱逐舰,而真正的防空驱逐舰反到没有几艘。

正是如此,如果必须得做出取舍,那么舍弃的就肯定是制海作战能力。

总而言之,帝国海军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把原本充当备胎的“青州”级放到了主角位置上。

所幸的是,技术进步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

在第一批8艘建成之前,能大幅度提高导弹发射速度的垂直发射系统诞生,火力密度不再是问题。

从第9艘开始,“青州”级用布置在上层建筑前后,2套共计128单元的垂直发射系统取代了前后两套导弹发射架,后来还拆掉了反舰导弹发射架。至于前8艘,都在中期大修的时候接受改进。

此后,还开发出中段无线电指令制导系统,从而在不增加照射雷达的情况之下,把一次引导的导弹提高了一倍,达到32枚,基本上达到了海军提出的,同时拦截16个目标的战术指标。

当然,dk-8“逐日”也通过采用尺寸更大的助推器,提高了射程。

最新的dk-8d,最大射程已经超过了200千米。

此外,海军还在开发高速数据链。

在理论上,今后可以由“指-6c”这类舰载预警机控制与引导战舰发射的防空导弹,拦截视距之外的目标。

这样一来,就能摆脱照射雷达的限制,继续提高防空导弹的射程。

关键还有,由舰载预警机控制与引导,防空导弹能拦截海天线以下的目标,不再受地球表面曲率影响。

总而言之,得益于技术进步,“青州”级的战斗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因为能够为航母提供足够有效的防空掩护,反潜作战能力也非常强大,所以吨位不足的问题,早就被海军抛到脑后。

只是,吨位不足限制了“青州”级的改进潜力,还降低了官兵的生活水准。

不过,这些都能够忍受,毕竟“青州”级足够便宜。

迄今为止,帝国海军分3批订购42艘“青州”级,已有34艘交付与服役,其中26艘编在航母战斗群里,有8艘正在进行服役前的适航验收,还有8艘在建造当中,而且帝国海军很有可能会增加订购数量。

按去年拟定的造舰计划,防空巡洋舰总共要达到86艘,除掉22艘还没到退役年限的老式巡洋舰,其他64艘全都是“青州”级,因此就算大战没爆发,至少都要订购22艘这种巡洋舰。

当然,造就“青州”级的是雷达。

过去,限制“青州”级建造规模的同样是雷达。

所幸的是,在形成规模效应之后,不但舰体的造价得已降低,雷达的采购价格也是高台跳水。

关键还有,对防空的需求是永无止境。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不得不认真考虑,把相控阵雷达用在更多的战舰上面,以提高舰队的综合防空战斗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