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89章 进退两难

帝国争霸 第89章 进退两难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昨天晚上,李深智召集所有高级军官开会,着重强调了一点,敌人会寻找机会,并发动全力一击。

为了引起重视,李深智还让军情局特派员做了讲解。

这里,涉及西陆集团的总体战略。

西陆集团,一直有3个主要战略方向。即由迢曼帝国掌握主动权,布兰王国提供协助的北夕落洋战场;以西骆沙为绝对主力,其他盟国提供支持的大陆战场;由罗利王国、洛克国与斯班王国等联合主导的陆心海战场。

在这3个战略方向当中,只有陆心海与迢曼帝国没直接关系。

不是说迢曼帝国不想插手陆心海,是力有未逮。

以迢曼帝国1亿出头的人口,要压制东边有8000万人的西骆沙,控制西边有5000万人的布兰王国,盯住同样有5000多万人的洛克国,以及几个人口在1000到2000万之间的小国,差不多已经到极限了。

虽然迢曼帝国拥有西陆集团最强大的海军,主力是3艘大型航母,以及大约100艘大型舰艇与数百架作战飞机,舰队总吨位排名全球第三,但是相对承担的任务,这点兵力依然是远远不够。

不然,迢曼帝国不会给布兰王国松绑,即默认布兰王国重建海军。

现在,布兰王国拥有全球第四的舰队,有3艘小型航母,以及近百艘能够到远洋作战的大型战舰。

可问题是,西陆集团在北大西洋的作战任务太重了。

只是掩护海运航线,就需要动用迢曼海军与布兰海军的绝大部分兵力。

数十年来,布兰皇家海军的头号任务,都是反潜与护航,打造的几艘小型航母全都是货真价实的护航航母。

现役的3艘“无敌”级,同样是反潜护航航母,搭载的舰载机主要就是反潜直升机。

其实,布兰皇家海军一直在谋求大型航母。

当初跟帝国合作的时候,布兰皇家海军就设法获得了一些建造大型航母的技术,还得到了帝国的帮助。只是受波伊战争影响,加上受到战败国身份限制,在这段10多年的蜜月期里面,布兰皇家海军并没有建造大型航母。到后来,布兰皇家海军把目光转向了夕落洋对岸的纽兰共和国。

经过不懈努力之后,布兰皇家海军在3年前启动了大型航母的设计与建造计划,准备用10多年时间建造3艘,至少是2艘大型航母,取代到时候已经服役30年,因为舰体老化而退役的3艘“无敌”级。

关键还有,在西陆集团的总体战略中,在北夕落洋实施防御战略。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靠迢曼海军与布兰皇家海军的6艘航母,夺取与掌握北夕落洋的制海权,将梁夏海军挡在北夕落洋之外,然后动用舰艇与飞机,掩护连接西大陆与北孤大陆的海运航线。

可见,就算有6艘航母,也主要是为反潜服务。

至于安排航母执行打击任务,显然不在考虑范围内。

此外就是,迢曼海军与布兰皇家海军都没想过要派舰队去陆心海作战。

在陆心海这边,西陆集团依然以防御为主,不过更加的积极,可以说成是通过主动出击来达到防御的目的。

在根本上,其实就是封锁陆心海。

战后,罗利王国与斯班王国比较重视航母,依靠盟友的身份,从梁夏帝国获得几艘小型航母,改造之后成为本国海军的绝对主力。洛克国还打造了一支拥有2艘航母,不算太差的舰队。

只是,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在喷气时代到来之后,舰载航空兵与岸基航空兵的作战半径与打击能力提高了好几倍。结果是,原本不算太狭窄,勉强能让航母活动的陆心海顿时就变得非常拥挤。

当然,还有经济层面的原因,即罗利王国、斯班王国与洛克国在完成重建之后,经济并没有快速发展。等到需要更新舰队的时候,才发现已经丧失单独建造大型航母,乃至大型战舰的能力。

结果就是,罗利王国与斯班王国退化到仅各自拥有1艘小型反潜航母地步。

要说的话,这两个“战胜国”连身为“战败国”的洛克国都不如。

为了巩固在西陆集团的地位,增强话语权,洛克国顶着压力,耗费大量资金与资源,打造了2艘排水量约4万吨的中型航母,由此拥有除迢曼海军之外,西陆集团唯一的固定翼常规起降舰载航空兵。

在陆心海,这还不是什么大问题。

陆心海北面就是西大陆,而且南边的北玄地区,除了东边的夕梵运河之外,其他均在西陆集团的控制之下,其中几个占据了关键位置,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还是西陆集团成员国。

换句话说,在陆心海的周边地区,有足够的地方部署岸基航空兵。

可见,完全不需要动用航母,甚至是舰队来控制陆心海。

哪怕是在东陆心海,西陆集团也有非常突出的地缘优势,特别是在忒尔共和国宣布永久中立之后。

在波伊战争前,帝国在东陆心海的存在主要就是依靠忒尔共和国,也就是跟忒尔共和国搞好关系。

当然,忒尔共和国也希望借助梁夏帝国抗衡强大的迢曼帝国。

虽然在历史上,忒尔共和国与迢曼帝国的关系非常不错,可以说是迢曼帝国在新月地区的代言人,但是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后,出于维护切身利益的原因,忒尔共和国与迢曼帝国迅速的分道扬镳。

这求中的道理也很简单。

迢曼帝国想吸收忒尔共和国,把忒尔共和国纳入“大西陆”集团,并由此获得进军波沙湾的捷径。

当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波沙湾的石油。

可问题是,这必然会跟梁夏帝国发生冲突,而忒尔共和国的领导集团并不认为迢曼帝国能够战胜梁夏帝国。

也可以说,忒尔共和国更愿意充当两个大帝国的中间人,在两边都能捞取好处。

可惜的是,忒尔共和国的领导人太高估自身实力了。

其实,也就是这个选择,最终导致迢曼帝国把重点转向波伊地区,并且通过策动波伊国发动独立战争,削弱忒尔共和国,并以此让其变得无足轻重,实现“肢解”与“吞并”忒尔共和国的目的。

虽然最终结果,迢曼帝国没占到多少便宜,要等到两伊战争爆发之后,迢曼帝国才在波沙湾地区获得了立足点,但是忒尔共和国的边缘化,确实重创了梁夏帝国,并且削弱了梁夏帝国在陆心海的影响力。

忒尔共和国衰退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在西大陆东南的巴尔干地区诞生了很多小国。

其中,就包括控制整个爱琴海的希腊。

因为是在迢曼帝国的支持下获得独立,随后还加入西陆集团,所以希腊一直都是迢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头号盟友。

此外,也是扼守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马前卒。

因为几乎整片爱琴海都是希腊的领海,有大大小小的数百座岛屿,其中能修建机场与部署航空兵的岛屿就有上百座,还有像克里特岛这种能够驻扎数十万官兵的大型岛屿,所以要想进入博斯普鲁斯海峡,就得攻打与占领希腊,至少要摧毁当地的航空兵,确保舰队与船队能够安全通过。

要说的话,关键也就在这里。

虽然希腊在独立建国之后不久就加入西陆集团,但是在忒尔共和国宣布永久中立后,希腊就退出了西陆集团安全理事会,只是保持政治与外交同盟,并融入以迢曼帝国为首的西大陆经济共同体。

简单的说,希腊其实是一个没有宣布中立的中立国。

至于原因,就是不想跟梁夏帝国为敌。

希腊当初加入西陆集团,也就是想得到迢曼帝国的保护,以此来对抗更加强大的忒尔共和国。

关键还有,在得到迢曼帝国与梁夏帝国的保证,签订《伊斯坦布尔国际公约》之后,忒尔共和国自废武功,不但连续三次大裁军,把国防军的总兵力削减到了20万以内,还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先进装备。哪怕在两伊战争期间,忒尔共和国将国防军兵力扩充到50万,也主要部署在本土的东部与东南部地区,跟波伊国与伊拉克接壤的边境地区,负责阻拦汹涌而来的战争难民。

结果就是,希腊的安全再也不是问题。

也就是说,跟迢曼帝国结盟,并且以此获得安全的条件不存在了!

正是如此,希腊选择退出西陆集团安全理事会。

只是,希腊依然是西陆集团的成员国。

问题就在这里。

和平时期,希腊可以拒绝迢曼帝国等西陆集团的成员国利用其境内的军事基地,也可以拒绝向其他国家开放领海与领空,可是只要希腊仍然是西陆集团的成员国,就必须遵守最基本的同盟义务。

在战时无条件的为盟国提供便利。

其中,包括向盟友提供军事基地,并且禁止非盟友利用其领海与领空。

简单的说,迢曼帝国可以向爱琴海的岛屿部署包括航空兵在内的作战部队,而且希腊国防军得封锁爱琴海。

这也是军情局提供的最为关键的情报。

在大战爆发后,希腊当局已经按照西陆集团的同盟条约,向包括迢曼帝国在内的众多盟国开放本国的军事基地。

只是,暂时还没有发现迢曼帝国等西陆集团的成员国向希腊部署作战力量。

不过,这并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大战已经爆发,而且梁夏帝国无论如何不会放弃东骆沙,必然竭尽全力守住至关重要的枷锁陆桥,至少会在此尽最大的努力,而且帝国海军的陆心海分舰队没有撤走,兵力也没有明显缩水。

此外就是,运输船队即将到达亚历山大港。

那么,西陆集团必须得堵住前往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航线,也就该向爱琴海,至少是向巴尔干半岛部署足够多的兵力,特别是能执行对海打击任务的作战飞机,比如“火神”远程轰炸机。

这种远程轰炸机能在机翼下挂6枚射程500千米的重型反舰导弹,并且在飞行3000千米后,对敌舰发起攻击。把导弹的射程也算上,在理论上能够攻击3500千米之外的航母战斗群。

迢曼帝国至今没有采取行动,不等于不会采取行动。

道理也很简单,西大陆就那么大。

即便是从本土起飞,“火神”也能攻击东陆心海的舰队,最多是在完成攻击之后得就近降落。

如果把战斗机部署在亚平宁半岛,也就是罗利王国,还能够为轰炸机护航。

总而言之,西陆集团没有必要提前向希腊部署作战飞机。

要说的话,这也是李深智最为担心的地方。

因为敌人可以把轰炸机部署在大后方,连负责掩护的战斗机都在后方,所以只是依靠舰队自身的侦查能力,根本就没办法掌握敌人的行踪,也就是无法知道敌人会在什么时候发动进攻。

显然,这就是最要命的地方。

雪上加霜的是,李深智还没办法先发制人,出动舰载航空兵抢先发起打击,让敌人没法发起攻击。

不止是敌人的基地离得太远,还因为可供部署航空兵的机场实在太多。

第51特混舰队就只有2艘超级航母,即便把夕梵运河那边的岸基航空兵算上,也就只有不到500架作战飞机,而能够出动,并且执行打击任务的最多就250架,一次也只能攻击几座机场。

显然,就算出击取得了大胜,也没多大的意义。

考虑到即将到来的恶战,就更加不能让精锐的舰载航空兵去冒险,特别是那些已经受过战火洗礼的飞行员。

要说的话,几百名参加过波沙湾战争的飞行员,比第51特混舰队本身还重要。

摆在李深智面前的问题就是,不管有什么念头,当前能做的就是被动防御,最多是扩大防御范围。

可是,这样的状态能够保持多久?

不管多么严密的防御网,都存在漏洞,而且任何性质的被动防御,最后都有可能被敌人击溃。

航母本身就是进攻武器,只有在进攻中才能展现自身的价值。

拿航母打防御?

自从上次大战开始,帝国海军就没有想过要以防御应敌!

再说,在东陆心海,没有防御所需的转圜空间。

正是如此,李深智才主张撤退到窄海。

当然,他更希望海军司令部能够多派几艘航母过来,然后主动攻上去,摧毁沿途的所有空军基地。

要是可以,还要夺取与控制像伊斯坦布尔这类战略重镇,确保通往墨海的航线能够畅通无阻。

可惜的是,他现在只有2艘航母,还不能撤退。

那么,能顶住即将到来的打击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