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112章 必不可少

帝国争霸 第112章 必不可少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在参战这个问题上,意见还比较统一,即政府官员与军方将领都认为,在全球大战已经爆发的情况下,梵罗国肯定无法置身事外,因此就算现在拖着不参战,最后依然要参与跟梁夏帝国的战争。

只是,在何时参战的问题上,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歧。

有趣的是,主张尽快参战的是那些不懂军事的政府官员,反到是军方将领希望拖上一段时间。

前者的理由很简单:梵罗国需要纽兰共和国的支持。

至于后者,也只强调了一点:如果纽兰共和国没有按承诺在近期参战,梵罗国将单独面对梁夏帝国的愤怒。

显然,以梵罗国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战胜梁夏帝国。

如果纽兰共和国是在利用梵罗国,借梵罗国打击与削弱梁夏帝国,迟迟没参战,梵罗国就很有可能被梁夏帝国攻灭,而梵罗国做出的牺牲都是在为纽兰共和国的利益服务,成了纽兰共和国称霸的垫脚石。

争论的焦点就在这,纽兰共和国会不会在近期参战。

几个小时,双方都据理力争。

别看政府官员全都是伶牙俐齿的政客,在这场争论当中,却没有占到便宜。

军方将领不是笨蛋,一直在反复强调一个关键问题。

纽兰共和国还能在战场外呆多久?

在大陆战场上,东方集团刚刚发动了战术反击。虽然在调整兵力部署之后,西陆集团已经稳住了战线,西骆沙的大军也重新发动进攻,先头部队已经推进到新罗西斯克与阿斯特拉罕的郊外,但是谁都看得出,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不然西陆集团肯定没办法在年内攻灭东骆沙。

从战略的角度上看,西陆集团其实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

按照军方将领推测,哪怕是西陆集团全力以赴,也只能坚持两年,然后就会被东方集团击败。

要想扭转战局,唯一的办法,其实是开辟第二战线,让梁夏帝国分兵。

当然,梵罗国在南方次大陆发动战争,能够起到类似的效果,只是不会很明显,毕竟梵罗国能够威胁的是巴铁。以梵罗国的军事实力,特别是空军,对隔着无极高原与东南地区的梁夏帝国,几乎是无能为力。

言外之意,梵罗国参战,对牵制梁夏帝国几乎没有帮助。

那怕攻灭巴铁,因为梵罗国海军不值一提,纽兰共和国又没法派海军来梵炎洋,所以对整体战局没有多大影响。

那么,就只能由纽兰共和国来开辟第二战场了。

从战略的角度来说,也就只有东望洋,具有足够巨大的价值,能逼迫梁夏帝国从大陆战场上分兵。

波沙湾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

联军已经发动地面进攻,虽然还在两河国南部地区鏖战,没向北推进,但是两河国战败已成定局。

按照军方将领做的推测,也就一个月到两个月,联军就能推翻侯赛因政权。

关键还有,波伊国至今按兵不动。

之前就有情报,波伊总统已经多次拒绝纽兰总统特使提出的参战请求,表示不会单独向梁夏帝国开战,更不会在没有其他盟国参与的情况之下,为了曾经的夙敌,向另外一个强敌开战。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自身安全没受到威胁,波伊国就不会为了两河国参战。

显然,这摆明了是要纽兰共和国采取实际行动,而不是把盟国顶到前面当盾牌。

要拯救两河国,只能是纽兰大军。

从军事层面看,只有纽兰共和国正式出兵,哪怕只是派空军过来,波伊当局才会正式向梁夏帝国宣战。

当然,还有东望洋。

要说的话,当前的局面,已经是战后几十年来,对纽兰共和国最利的,已经到收复霍瓦依群岛的绝佳时机。

即便在当初的波伊战争时期,梁夏帝国在东望洋上的兵力都没有现在这么羸弱。

别看在东望洋上有5艘航母,可是仅3艘大型航母在霍瓦依群岛那边,另外的2艘超级航母在西南东望洋。

更加重要的是,这2艘超级航母属于机动部队,而且主要是面对梵炎洋。

也就是说,如果南方次大陆这边爆发战争,这2艘超级航母就会被派往梵炎洋,而留在东望洋的就只有3艘大型航母了。

相对而言,纽兰海军能在半个月之内,把部署在东望洋的航母增加到5艘!

如果算上背靠本土,纽兰海军在霍瓦依群岛方向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这个时间窗口不会一直存在下去!

从当前的局面来看,最快一个月之后,击败两河国之后,梁夏帝国就能通过增加部署在巴铁的航空兵,就能够用一支舰队封锁梵罗国,在东望洋上保持5艘航母,从而保持足够的兵力。

哪怕没有在1个月内战胜两河国,梁夏海军也会在2个月后,获得2艘完成维护保养的大型航母。

到时,仍然能在东望洋保持5艘航母。

半年之后,随着封存的航母重新投入使用,以及大修的航母重新入列,梁夏海军的实力将达到开战后的第一个高峰。

摆在纽兰共和国面前的现实非常残酷。

错过这个时间窗口,就再也别想夺回霍瓦依群岛了!

霍瓦依群岛又不是大陆,土著居民总共不到10万,也许再过几十年,就都成了梁夏帝国的臣民。

此外,还有西南东望洋,也就是奥国。

在上次大战的后期,也就是布兰王国战败之后,梁夏帝国就出兵奥洲,控制了这块原本属于布兰王国的殖民地。

严格说来,奥国当时在名义上依然是布兰王国的附属国,只是拥有自治权。

不说别的,奥国的国家元首,即总督,依然是由布兰王国的国王任命,而且奥国在法理上属于布兰王室的海外领地。

在获得了实质性的独立之后,总督就只是一个象征,大权掌握在总理手上。

因为布兰王国已经战败,而且纽兰共和国也丧失了在东望洋上发动反击的能力,连东望洋舰队都全军覆灭,所以在梁夏帝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奥国当局做出了理智选择,向梁夏帝国投降。

问题,就出在这里!

在策划投降的时候,奥国的那些政客,不知道是脑袋进了水,还是哪根脑筋搭错线,竟然要公开投降。

按战后的解释,奥国领导人希望通过公开投降,争取更多的优待条件。

比如,确保奥国在战后依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不会因为战败而沦落成为梁夏帝国的殖民地。

这下,麻烦就大了。

在东望洋舰队覆灭之前,当时的纽兰联邦向奥国派遣了约200万兵力,并且负责奥洲的防御。

显然,这些纽兰军人并不想投降!

结果就是,在奥国当局宣布投降之后,驻扎奥国的纽兰军队迅速出击,控制了包括首都本尔墨与头号港口尼悉在内的所有大城市。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梁夏帝国只能推迟进军奥洲的行动,而且用战略轰炸取代。

所幸的是,几个月之后,纽兰联邦就爆发内乱,华莱士逃离本土,去了霍瓦依群岛,而东望洋舰队随后就向华莱士效忠。

如果再拖上几个月,情况将变得更加复杂。

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梁夏帝国才夺取与控制了奥洲。

虽然最后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奥洲,但是在最为关键的问题上,一直就存在争议,梁夏帝国在奥洲的统治权是否合法。

如果是靠战斗打下来的,自然不存在任何疑问。

关键就是,梁夏帝国是在由华莱士为首的纽兰联邦政府下达命令,也就是纽兰驻奥军团投降之后,才占领奥洲,并且获得统治权,而华莱士下达的投降命令是否合法,那就存在疑问了。

不管怎样,现在全球承认的是纽兰共和国,当时的华城政权。

正是如此,在战后几十年里,纽兰共和国一直没有跟现在的奥国当局建立外交关系,甚至没有承认当今的奥国政权。

此外,奥国前政权的流亡政府也一直存在,而且就在纽兰共和国扎根。

不过,最为关键的,仍然是梁夏帝国在奥洲推行的移民政策。

在上次大战结束的时候,准确说是在遣返了所有的纽兰军人,以及所有在战争中涌入的非法移民,比如大约400万狭夷难民之后,奥国人口总共还不到2500万,而且基本上全是西方殖民者的后裔。

现在,奥洲的人口已经超过7000万!

关键还有,西方殖民者的后裔就只有3500万,自然增长了大约1000万,另外的3500万人当中,有大约2500万来自梁夏帝国、高巨王国与狭夷皇国等东方国家的移民,还有大约500万来自东南地区,另外的500万来自南方次大陆,其中仅仅是来自巴铁的移民就有大约350万。

如同潮水般涌入的移民,成为了奥国在战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要说的话,人口本身就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

只是,这同样改变了奥国的人口结构。

虽然以殖民地后裔为主的西方人,依然是奥国的第一大种群,但是占比已经低于能够发挥主导权需的50%,而其他移民,特别是东方移民,占比已接近40%,在奥国的政治体系中拥有很高的发言权。

有趣当时,在这2500万东方移民中,梁夏帝国的移民反到不多。

按非官方统计数据,奥国的梁夏移民总共还不到600万,按人口为准,只算是奥洲的第五大种群。

梁夏移民不多,主要是没有多少人愿意来奥国,毕竟梁夏帝国本身就足够强大。

只是,这500多万梁夏移民处于奥国社会金字塔的最顶端。

很多人都认为,因为梁夏帝国的是上次大战战胜国,而且在战后占领奥洲,所以梁夏移民能获得很多优待,自然能在战后的奥国处于统治地位。实际上,梁夏移民能取得成功,主要是勤劳。

这也是东方移民的共同特点。

比如大约1200万狭夷移民,就是依靠勤劳与肯吃苦的干劲,不但在奥国是人口居于第二的种群,而且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高巨王国的移民也差不多,都依靠吃苦精神获得了应有的社会地位。

其中,狭夷移民最特殊。

战后,第一批来奥国的狭夷移民,更像在“安置”难民,或者说兑现当初对狭义劳工许下的承诺。按照不完全统计,只是以“自愿”原则接收梁夏帝国安置政策而来到澳洲的狭夷移民就超过300万。

正是如此,奥国成了狭夷皇国在战后最主要的贸易对象与移民目的地。

这也造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奥国的社会结构不可避免的被撕裂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旧移民与新移民的矛盾早已经变得不可调和。

当然,这也是纽兰国务卿提到的,会在参战之后出兵西南东望洋,还有很大把握控制奥洲的原因。

可问题是,梁夏帝国绝不会坐等奥洲发生内乱。

随着全球大战爆发,梁夏帝国必然向奥国增兵,或者让奥国组建更多军队,并且靠军队维持秩序。

毫无疑问,奥国的军事力量,必然是以新移民为主。

此外,陆军扩军也就是几个月的事情。

等到几个月后,梁夏帝国增强了对奥洲的控制力度,纽兰共和国就不可能那么顺利的拿下奥洲了。

强攻奥洲?

显然,那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纽兰共和国与奥洲隔着半个地球,别说纽兰海军还不够强大,哪怕已经是全球第一,只是超过了2万千米的保障线,就能让纽兰军队望而却步。相对的,梁夏帝国的奥洲的补给线不到1万千米,负担轻得多。

由这几个问题,就不难看出,如果纽兰共和国打算采取行动,就必须抓紧时间,在近期参战。

那么,再等几个月,又有何妨呢?

至于纽兰国务卿的威胁,也就是梵罗国后参战的话,会失去纽兰共和国的支持,简直就是在放屁。

如同梵罗国需要纽兰共和国的支持与援助,纽兰共和国同样离不开梵罗国。

不跟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国家结盟,纽兰共和国凭什么去挑战梁夏帝国?

哪怕在这场战争中取胜,以3亿多的人口规模,纽兰共和国无论如何都无法在战后称霸全球。

能够帮助纽兰共和国坐上霸主宝座的,只有梵罗国!

即便是在短期,或者说军事战略,纽兰共和国也需要梵罗国。

只要纽兰领导人还想取得这场大战的胜利,哪怕只是有限的胜利,比如夺回被梁夏帝国霸占的霍瓦依群岛,那也需要梵罗国的支持与协助。如果没有梵罗国支持,纽兰共和国连半点胜算都没有!

那么,还有什么理由急着参战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