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129章 多手准备

帝国争霸 第129章 多手准备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对这个高巨王国的上将,丁镇南一点都不感冒。

严格的说,丁镇南本来就不太了解朴太熙,毕竟他是在西北战区服役,高巨王国属于东望洋战区。

来到哈立德国王军事城,联军司令部成立的那一天,丁镇南才认识了高巨国王的“老丈人”。

其实,也就是这层裙带关系,使得丁镇南瞧不起朴太熙。

虽然在帝**队里,也有很多将领凭借与皇室的关系而飞黄腾达,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帝国海军的两位战神,即亲手缔造帝国海军的陈炳勋,以及在上次大战当中率领帝国海军所向披靡的白止战,均是帝国的皇亲国戚,但是往根本上讲,陈炳勋与白止战这些将领,都是在成名之后才跟皇室扯上关系,而不是说通过攀龙附凤才出人头地,其本身的能力肯定是无庸质疑。

只是,在高巨王国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就丁镇南所知,高巨王国的很多将领攀附王室,完全是为了功名利禄,自身并没有什么能力。

关键还有,高巨王室也在通过联姻等方式,维护其统治地位。

正是基于这个认识,丁镇南才觉得朴太熙也是一丘之貉,跟之前认识的高巨军人没什么两样。

不过,见到朴太熙之后,丁镇南就改变了这个观点。

只看相貌,丁镇南就觉得朴太熙是个厉害角色,因为那种与生俱来的,自然流露出来的霸气,绝不是刻意模仿。

这证明了一个传闻:朴太熙早有不臣之心!

关键就是:朴太熙是南高王国的臣民,在上次大战中流落到北高王国,并且在大战结束之后参军服役。

民间早有传闻:朴太熙是南高王室的遗孤。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南高王室跟北高王室,也就是现在的高巨王室是一脉相承,都源自创建了高巨王国的李氏。

现在的高巨王室就姓李!

简单的说,在第一次全球大战结束后,冰风暴半岛一分为二,由李氏建立的高巨王国也分裂成为两个王国。为了确保正统性与合法性,控制半岛南部地区的狭夷皇国,扶持流落海外的李氏支脉,建立了南高王国。只不过,直到南高王国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中覆灭,梁夏帝国都没有承认南高王室。

按照规矩,高巨王室的合法性来自帝国皇室的册封。

在梁夏帝国建立后,历任高巨国王都得在登基前赴帝都觐见帝国皇帝,并且获得帝国皇帝的正式册封。在第一次全球大战爆发前,高巨王室还让继承人,也就是王太子到梁夏帝国深造学习,陪伴梁夏皇室的皇子成长,或者加入帝国禁卫军服役,担任皇子的部下,以加强跟梁夏皇室的关系。

有了这个先例,狭夷皇国与沙乌地等王朝性质的国家才纷纷效仿,让王位继承人去梁夏帝国深造。

说得实际一点,其实就是派去做人质。

当时,南高王室只是获得狭夷皇室的册封,不是帝国皇室的册封,因此在史书当中被成为南高伪王朝。

这也是一个非常短命的王朝。

从成立到灭亡,总共也就只有21年!

在南高王国灭亡后,大部分王室成员流落海外,其中的一些去了狭夷皇国,然后辗转到了纽兰共和国。当中的一支至今都还在纽兰共和国的金湾市,并且宣称自己才是高巨王室的正统血脉。

只是,仍然有很多王室成员没能逃脱。

这些留在高巨王国的王室成员均在大战结束前更名改姓,恢复了平民身份,并且散居于各个主要城市。

关键就是,大部分隐姓埋名的王室成员选了高巨王国的大姓。

这里,涉及到了南高王室的一个变化,或者说是受到狭夷皇国的统治,由狭夷皇家习俗所产生的影响。

南高王室仿照狭夷皇室,废除了王族姓氏!

狭夷皇室延续了2000多年,一直就没有姓氏。即便在维新之后,狭夷皇室依然没有为自己确立姓氏。

没有姓氏,成了皇族的身份标志。

皇族与王族可以搞特殊,可是在恢复平民身份之后,肯定要有一个姓。

流落海外的王室成员大多恢复了“李”姓,毕竟李氏王朝已经存在数百年,一直都是高巨王国的正统。

只是,留在高巨王国的王室成员,大多选择了其他姓氏。

原因也很简单:避免遭到清洗与迫害。

同样如此,大部分王室成员选择了“金”、“朴”、“崔”、“郑”、“姜”等人口数量占比较多的大姓。

当然,肯定无法由姓氏断定朴太熙就是南高王室的遗孤。

南高王国覆灭的新历100年,朴太熙还不到10岁。到了新历106年,也就是在16岁的那一年,他就以全国第三名的成绩考入高巨王家军事学院,并且在3年之后获得陆军少尉军衔。

显然,如果朴太熙只是一介平民,凭什么获得常人绝不敢奢望的教育?

在上次大战结束前,高巨王国的文盲比例超过90%,只有极少数权贵,以及地主阶层的子弟能获得上学的机会。

高巨王国推行10年制义务教育,要到新历115年之后,而且直到新历130年,才基本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朴太熙果真是平民,那就肯定是文盲,根本不可能考入王家军事学院。

如果朴太熙是南高王室遗孤,那么此后发生的事情也就说得通了。

当然,丁镇南不关心朴太熙是不是南高王室的遗孤,毕竟高巨王国早就效仿帝国完成了宪政改革。

关键还有,高巨王国就挨着帝国,不管经济与文化、还是军事与政治,全都受帝国的影响与控制。哪怕朴太熙在某一天篡位成功,也会在坐上王位前向帝国皇室表达忠心,以求获得帝国皇帝的册封。

丁镇南关心的,其实是朴太熙会不会答应增兵,或者说会开出多高的价码。

为此,丁镇南才专门去拜访了朴太熙。

当然,与上次见面不同的是,丁镇南已是帝国陆军准将与联军参谋长,还通过实战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就算朴太熙是目中无人,也不敢小看帝国陆军将领。

大概是心镜发生了变化,再次见到朴太熙,丁镇南立即想到,那些关于朴太熙的传言并非是假的。

最主要的一点,这家伙太沉得住气了。

这种沉稳,以及喜怒不形于色的内敛,绝不是成年后才有的,而是来自幼年的经历,特别是成长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所幸的是,丁镇南关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意外。

在丁镇南说明来意,也就是希望高巨王国能够增兵,并且承担更多的作战任务,包括占领控制伊拉克南部地区,在占领区内维持秩序,尽快让没有被破坏的油田恢复生产,以及让法奥港恢复吞吐作业后,朴太熙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还表示将亲自负责在伊拉克南部地区的占领行动。

至于空中力量,朴太熙也没拒绝,只是需要一些时间对部署做出调整,保证会增派200到300架作战飞机,以弥补帝国海军航空兵的不足,确保在攻打巴格x的行动当中,为地面部队提供充足支援。

为了让丁镇南放心,朴太熙还当着他的面,给高巨首相打了电话。

此后,他还亲自送丁镇南返回联军司令部。

这个时候,丁镇南的另外一个安排也有了结果。

按照他的要求,空军司令部答应向波沙湾地区增派3架“指-10a”联合指挥机,把加油机等支援飞机增加20%,并且向迪戈基地增派150架轰炸机,只是这些轰炸机不是只面向波沙湾地区。

不过,关键是以加油机为代表的支援飞机。

虽然在第三轮军事改革开始之后,帝国空军做出了妥协,为“油-29a”等大型加油机加装面向海军作战飞机的软管加油系统,但是帝国海军依然是我行我素,坚持使用自成一派的软管加油系统。

原因也很简单,海军没有轰炸机这类大型作战飞机。

空军坚持使用硬管加油系统,就是为了照顾战略轰炸机,即硬管加油系统不但输送效率更高,对受油机飞行员的要求也更低,加油时的稳定性更好,更加适合为油耗巨大,而且操作不太灵便的大型飞机服务。

只是,硬管加油系统的缺点也很突出。

比如结构复杂,而且需要一名专门的操作人员控制加油设备,也就很难用在海军的舰载机上。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才研制与装备了软管加油系统。

因为缺乏大型平台,而且航母也无法搭载大型飞机,所以在过去几十年里,帝国海军主要采用伙伴式空中加油。

往简单说,就是让“攻-5”这类的重型舰载机挂上加油吊舱,临时充当加油机使用。

这也是“攻-5”深受海军航空兵欢迎,服役30年之后,还通过延寿改进再服役15年的关键所在。

在海军的舰载机中,就没有比“攻-5”更加适合充当加油机的了。

换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欠缺像“油-29a”与“油-20d”这类大型加油机,导致作战飞机在很多时候,不得不带弹返航,所以帝国海军航空兵即便在上岸后,作战效率也比不上空军战术航空兵。

进入到地面战争阶段后,海军航空兵的这个缺陷表现得更加突出。

当然,这也跟海军航空兵的任务特点有关。

在传统的海空作战当中,海军航空兵所承担的,往往都是“一次性”任务,即高度重视首轮突击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制海作战中,舰载航空兵能不能在第一时间打垮对手,将决定战役胜败。

受此影响,海军的舰载机一直都不太重视滞空时间。

就拿“战-9b”来说,在典型制空挂载模式下的最大作战半径超过了1500千米,为第三代战斗机中的翘楚,可是在同样挂载的情况下,在距离航母500千米处的巡逻时间就只有可怜的60分钟,还不到“战-11a”的一半。

原因就是,“战-9”更加注重高亚音速巡航时的升阻比,因此低速飞行的油耗反而要高得多。

攻击机也一样。

“攻-5f”在挂载4枚重型反舰导弹的情况之下,能对1800千米外的敌舰发起攻击,挂载8枚500千克级航空炸弹,弹药挂载量减少了2000千克,对1000千米之外的地面目标发起攻击,战场巡逻时间仅30分钟。

相同挂载的情况下,空军的“战-16a”能够在1000千米外的战场上空徘徊90分钟。

有了空军的加油机,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加油机的支持下,“攻-6f”能够携带16枚500千克级航空炸弹,在1000千米之外的战场上空巡逻2个小时。如果提前做好了准备,确保飞行员精力充沛,还能够把战场巡逻时间延长到4个小时。

关键就是,海军航空兵的攻击机,往往拥有同时代相同机型中最强的挂载能力。

这也没啥好奇怪的,毕竟像“攻-5”这样的重型舰载攻击机,主要使命是携带重型反舰导弹打击敌人的航母战斗群,典型任务配置是4枚各重1500千克的反舰导弹,外挂弹药达到了6吨。

空军的攻击机,典型任务挂载重量往往在2到4吨之间。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向空军提出了增派支援飞机的请求。

只是,并非全是好消息。

10月4日的凌晨,拿到空军司令部的回电后,丁镇南还没来得及离开司令部,最新战报就送了过来。

在大约4个小时前,当地时间的4日凌晨2点左右,在没有提前宣战的情况下,梵罗军队在宽达2000千米的边境线上,出动约30个师的兵力在同一时间向巴铁发动进攻,南亚次大陆战争由此爆发。

首先打响的是空中战斗。

凌晨刚过,梵罗空军就发动进攻,出动上千架作战飞机,对边境线对面的数十座军事基地发动了突然袭击。

当然,远远算不上“突然”。

虽然有联军在波沙湾战争初期的行动可以借鉴,但是在这场突袭行动当中,梵罗空军的表现依然差强人意。

关键就是,梵罗空军的突击行动并没有达到战役突然性。

梵罗空军的战斗机起飞之后不久,巴铁空军就进入最高战备状态,靠前部署的300多架作战飞机全都紧急起飞。

此外,沿着边境线部署的防空部队也及时做好战斗准备。

结果就是,梵罗空军的首轮突击,非但没有能够达成战役突然性,还遭到巴铁空军迎头痛击。

等到梵罗陆军发动进攻,空中战斗还没有分出高下,拥有兵力优势的梵罗空军并没有掌握战场制空权。

必须承认,巴铁空军确实是南亚次大陆的劲旅,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