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136章 返璞归真

帝国争霸 第136章 返璞归真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站在帝国海军的立场上,第三轮军事改革的重头戏,用一个成语就能形容。

返璞归真。

前面已经提到,在大战结束之后,因为打垮了所有对手,所以帝国海军一度迷失在了独霸全球的光芒之中。等到在波伊战争当中尝到苦头,帝国海军担负起“断后”重任,不得不逆势而行。

在这几十年里,帝国海军其实一直在原地转圈。

最典型的,就是以航母为核心的战术体系。

用周涌涛的话来说,把航母战斗群改为航母打击群,不是在进步,而是在退化,是对海军价值的错误理解。

关键问题只有一个:航母是什么?

毫无疑问,航母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不是单独的存在,而是一套完整的海上作战体系中的核心存在。

这也是航母跟战列舰的主要区别。

虽然在航母诞生前,也就是战列舰称霸海洋的时代,海军同样是依靠体系作战,战列舰只是骨干打击力量,但是在舰队决战当中,战列舰是绝对的核心,其他舰艇并不具有决定性价值。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是一对一的战斗,战列舰绝对是无敌的存在。

显然,航母没这么大的优势。

在航母的时代,航母只是搭载与运作舰载航空兵的平台。哪怕把舰载航空兵当成航母的组成部分,航母也只是舰队里的力量担当,即负责火力输出,在防御等其他方面的能力并不突出。

可见,在航母诞生之后,海军才真正进入到系统作战的时代。

由航母充当核心的舰队,必须得具有称霸海洋,针对所有潜在对手均具有毁灭性的打击实力。

往简单说,航母舰队必须具备完善的作战能力,不但能够制海与制空,还要有反潜、对陆打击与远程兵力投送能力。

正是依据这套理论,帝国海军才打造了几乎是无所不能的航母战斗群。

也正是依靠航母战斗群,帝国海军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中,击败了所有对手,成为唯一的全球海军。

这个时代的航母战斗群,那可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多面手。

用当时的话说:世界上没有一支航母战斗群消灭不了的敌人,如果有,那就多派几支航母战斗群过去。

只是,前面提到了一个问题。

在跨时代的发展中,为了保持相对强大的作战能力,航母战斗群的规模是越来越大,作战效率也越来越低。

任何一个系统,效率总是跟基本单元的数量成反比。

可问题是,把航母战斗群改为航母打击群,只是在回避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在第二轮变革当中,其实就是把航母战斗群拆散成多支作战编队,而航母打击群只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支。除了航母打击群,还有以反潜航母为核心的反潜编队,以及由两栖攻击舰为首的登陆舰队。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海军的作战体系不但没有变得更加精简,还削弱了航母在海军战术体系中的价值。

也就是这一轮变革引发了“航母无用论”。

在“航母无用论”甚嚣尘上的那几年,帝国海军还专门组织人员,就是否需要继续建造大型航母进行探讨。帝国论议两院的军备委员会还专门拨款,委托设计方搞出几种中型与小型航母的设计方案。要不是帝国海军坚决反对,白止战与李铭博等名将还健在,恐怕在第一批“陈炳勋”级建成后,论议两院的那些大老爷就会强迫海军建造4万吨,甚至2万吨的中小型航母。

此后,导致军情局局长引咎辞职,数名海军将领提前退役的“吨位事件”,也跟“航母无用论”有关。

显然,必须得重塑航母在海军体系当中的价值。

在周涌涛入主首辅官邸之前,帝国海军的众多将领,一直在为此努力。

其实,带头人也就是周涌涛。

做为在白止战之后,帝国海军最为杰出的统帅,周涌涛对航母的认识,其实还在白止战之上。

不要忘了,白止战是从战列舰时代走来的统帅,而周涌涛在一线部队服役的几十年都是在航母上度过。

出任首辅之前,周涌涛把重点放在舰载航空兵这边。

在他的推动下,“战-9”项目顺利推进,而且有了“战-12”项目,由新式舰载运输机充当平台的“巡-4”舰载反潜巡逻机与“指-11”舰载预警机,以及在相互妥协之后由海军牵头的“攻-x”项目。

只是,在这些项目瓜熟蒂落之前,周涌涛就住进了首辅官邸。

在海军航空兵的主要舰载机项目当中,以“运-7”双发舰载运输机为平台,被寄予厚望的“指-11”迄今都没完成,甚至连样机都没制造出来。在5年之前的新历145年,该项目被无限期搁置,替代方案是把为其研制的雷达系统装到“指-6”上面,发展一种价格更低廉的舰载预警机。

受此影响,就连“运-7”项目都被束之高阁。

所幸的是,抢先起跑的,也是在前期最受重视的“巡-4”推进得非常迅速,在“运-7”项目下马之前就完成了验收试飞,还拿到了帝国海军的订单,顺利加入了海军航空兵的战斗序列。

在周涌涛策划的海军第三轮变革当中,“巡-4”是最重要的舰载机。

原因也很简单,这种反潜巡逻机是去掉航母“攻击”头衔的关键所在。

在航母打击群里面,攻击航母不承担反潜任务,准确的说是舰队反潜任务,因此在攻击航母搭载的舰载航空兵联队里面,通常没有反潜巡逻机,最多配备几架反潜直升机,舰队反潜任务由反潜航母承担。

这么安排,主要就是反潜巡逻机不够先进。

在“巡-4”之前的“巡-2”,以“运-6”双发活塞螺旋桨舰载运输机为平台,性能根本算不上先进。

虽然后来进行改进,特别是换上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巡-2”的性能有了提升,但是依然无法应付增强的威胁,反潜作战效率无法达到海军的要求,也就没办法缩小反潜巡逻机大队的规模。

为此,就只能由反潜航母搭载反潜巡逻机。

“巡-4”出现之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

凭借喷气式发动机赋予的更快的飞行速度,以及更大的起飞重量,“巡-4”在执行典型的舰队外围反潜任务时,作战效率是“巡-2d”的10倍。理论上,以前需要1个中队的30架“巡-2d”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要1个中队,最多8架“巡-4a”就能完成。因为让大型航母搭载8架反潜巡逻机,占用面积不会比搭载8架反潜直升机多多少,对舰载航空兵联队的打击能力没太大影响,所以在“巡-4a”正式服役后,帝国海军不再需要专门的反潜航母。

显然,这就是“攻击航母”被“超级航母”取代的基础条件。

这样一来,把航母打击群改回航母战斗群,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不过,这并非关键所在。

航母战斗群的核心价值,其实就是全面的作战能力,这里面同样包括航母打击群强调的攻击能力。

在根本上,航母的头号价值,一直都是无与伦比的攻击能力。

航母的攻击力,来自舰载航空兵,尤其是性能先进的舰载攻击机。

不管哪个时代,也不管把舰载战斗机吹得多么先进,在帝国航母的飞行甲板上,主角永远都是攻击机。“战-6”的时代,帝国海军还放弃了专职防空战斗机,舰载作战飞机都能够执行攻击任务。

正是如此,周涌涛才会积极推动“攻-x”项目。

为了让海军主导下一代攻击机的研制工作,周涌涛不惜交出了“未来先进战斗机”,也就是“战-x”项目的参与权,答应由空军牵头,并且首先满足空军的战术需求,在空军型的基础上研制海军型。

其实,这很好理解。

对海军舰载航空兵来说,舰载战斗机其实是截击机,头号任务是以冲刺速度飞到几百千米外,然后用远程导弹击落那些携带重型反舰导弹的轰炸机,并不是跟敌人的战斗机争夺制空权。

如果跟敌人的舰队交战,更加应该以进攻为主。

至于对付敌人的攻击机,那就更加不在话下了。

舰载战斗机围绕航母战斗群作战,后方有舰载预警机的支持,海面上还有防空战舰,对付携带轻型反舰导弹的攻击机绝对是信手拈来。依托完善的舰队防空体系,甚至不用舰载战斗机去拦截攻击机。

这种截击属性,在“战-9”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是充当截击机使用,“战-9”再战20年都不是问题。

换句话说,如果在空军的“战-x”之上研制的下一代舰载战斗机出了问题,海军也能够通过改进“战-9”,比如换上性能更好的aesa火控雷达来延长其服役时间,也就能从容不迫的研制新式舰载战斗机。

其实,这本身就是周涌涛为海军航空兵制订的计划。

空军搞的“战-x”能用就用,要不能用就另起炉灶。

此外,还放弃了“指-11”项目。

严格说来,放弃“指-11”也是妥协,或者说当初启动“指-11”项目,就是在为将来妥协做准备。

与舰载反潜巡逻机不同,舰载预警机对飞行速度没有太高的要求。

就“运-6c”本身来说,因为换上了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所以充当舰载预警机的平台肯定是绰绰有余。

正是如此,在海军的规划中,需要的不是“指-11”,是换上aesa雷达的“指-6d”。

可见,在海军舰载航空兵的下一代舰载机当中,用来取代“攻-5”的“攻-x”,拥有最高优先级。

可惜的是,“攻-x”的研制工作并非是一帆风顺。

往前追溯,早在20多年前,帝国海军就顺应时代潮流,提出研制一种能够以两倍音速冲刺飞行,最大起飞重量低于40吨,作战半径超过1500千米,载弹量至少达到10吨的重型攻击机。

如果研制程功,就用来取代“攻-5”。

这些技术性能指标,哪怕放到现在都非常超前。

结果就是,在完成论证之后,帝国海军不得不承认现实,转而寻求跟有类似需求的空军进行合作。这就是,空军也在研制2倍音速重型攻击机,用来取代众多在大战之后采购的战术轰炸机。

当时,帝国海军相中的就是空军最新式的“攻-8”。

按海军的设想,在“攻-8”的基础上,适当的降低性能指标,能够研制出适合海军的重型攻击机。

不得不说,帝国海军乐观得有点过头。

“攻-8”在定型的时候,最大起飞重量超过50吨,而海军舰载型需要提高机体的结构强度,还要做防腐处理,空重要增加2吨左右,因此就算是降低其他性能指标,最大起飞重量也无法控制在40吨以内。

以当时的技术,从“攻-8”发展而来的低配版舰载攻击机至少都有45吨。

显然,这个重量完全没办法接受。帝国海军最新式的蒸汽弹射器,设计最大弹射重量也就只有40吨。

加上其他原因,比如需要分摊“攻-8”的研制经费,海军最终打了退堂鼓。

结果就是,帝国海军不得不对“攻-5”进行多次现代化改进,延长其服役时间。

其实,即便是周涌涛主持海军的装备建设工作,“攻-x”项目的推进工作也很缓慢,并不是一帆风顺。

这里既有技术上的问题,也有非技术原因。

关键,其实是“攻-5”的服役时间太长了。

虽然帝国海军航空兵有过很多异想天开的念头,但是在放弃了“攻-8”改进型之后,再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提高舰载航空兵打击能力的唯一办法,就是挖掘“攻-5”的潜力。

必须得说,“攻-5”确实是一种很优秀的舰载攻击机,超过30年的服役寿命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个时代的舰载机,甚至是战术飞机,绝大部分的服役时间不到20年!

只是,“攻-5”的缺陷也非常明显。

最突出的就是飞行速度太慢!

正是如此,在“攻-x”项目初期,准确说是前几年,帝国海军坚持要求具备超音速巡航飞行能力。

在立项的时候,还把“典型作战挂载下在12000米高空达到1.4马赫巡航飞行速度”放在了首位。

这个指标,等于锁死了“攻-x”的其他性能。

结果就是,“攻-x”项目白白浪费了几年时间,直到新历144年,也就是周涌涛住进首辅官邸的那年,另外一种被寄予厚望的先进攻击机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之后,帝国海军才猛然觉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