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147章 伪装欺骗

帝国争霸 第147章 伪装欺骗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几年之前,军情局就发出了警告。

纽兰海军通过秘密渠道获得了“hmx”项目的几份资料,而且以此为基础启动了类似项目的研究工作。

这个“hmx”项目,就是由贺敬腾提出的“准航母项目”的内部称呼。

当时,此事还在海军内部抛起了轩然大波。

如果不是周涌涛在首辅官邸主持大局,而且“薛远征”级的建造工作进展顺利,第三批次的建造计划也获得了批准,恐怕帝国海军的高级将领会借这个机会,让“hmx”项目再次上马。搞不好,还有可能像当年那样,搞先斩后奏的那一套,等到生米煮成了熟饭,再去跟论议两院的大老爷评理。

真要如此,恐怕又会有很多将军倒霉。

两年之后,军情局又提供了一份情报。

受技术的限制,特别是蒸汽弹射器的结构太过复杂,纽兰海军在深入研究之后,做出了跟帝国海军一样的选择。

与其耗费资源建造那些在好看不好用的“准航母”,还不如多造几艘航母。

再说,纽兰海军一直在建造航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航母的数量并没有受到法律的限制。

在根本上,依然是技术限制,尤其是蒸汽弹射器太复杂。

帝国海军在经过详细论证后,把“hmx”项目束之高阁,主要原因就是弹射系统的简化工作始终没能取得突破。

在改造来的“平顶船”上安装蒸汽弹射器,不是不可以,而是非常的麻烦。

不说别的,只是输送蒸汽的高压管道,就足够让设计师与工程师望而却步。要想降低设计与建造难度,唯一的办法就是降低弹射器的性能指标,并由此导致功率不足,无法弹射重型舰载机。

显然,对纽兰海军来说,这个问题更突出。

关键就是,纽兰海军的蒸汽弹射器本来就要差一些。

比如,帝国海军用在“薛远征”级上的蒸汽弹射器,能在90米的距离内,让40吨的舰载机加速到每小时350千米;纽兰海军“尼兹”级的蒸汽弹射器,在约100米的距离上只能把35吨的舰载机加速到185节。在使用寿命、可靠性、蒸汽消耗量、可维护性等方面,帝国的蒸汽弹射器都有不小的优势。

不说别的,帝国海军的“攻-5”与“战-9”都是40吨级重型舰载机,而且理论上,能够支持45吨级舰载机。纽兰海军的a-6与f-14都是35吨级重型舰载机,能支持的上限也只是40吨级。纽兰海军曾经与空军联合研制f-111战斗机,结果就因为超重,才只能另起炉灶,研制了f-14。

弹射器不够好,建造“准航母”就更加是得不偿失。

只是,有一点是谁都无法否认的。

纽兰共和国拥有全球规模最为庞大的造船工业,而且在10多年之前,就已经超过梁夏帝国,成为全球第一造船国。

当然,到底谁才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国,一直都存在争议。

主要就是统计方式。

按纽兰当局采用的统计方式,计算的只是本土造船企业,不包括境外造船企业,纽兰共和国由此成了全球第一。

帝国的统计标准包括了境外造船企业。

道理也很简单,帝国的造船份额当中,有大约三成属于境外造船企业,比如分散在各个海外基地的海军造船厂。

这些挂着“海军”头衔的造船厂,在和平时期也承担民用船只的建造工作。

其实,海军造船厂有7成的订单属于民用船舶。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需要用建造民用船只来降低维持造舰能力的成本,让海军造船厂保持足够的活力,特别是在和平时期保持一支规模庞大的造船队伍,尤其是舰船工程师与熟练技术工人。

如果只承担军用舰艇的建造工作,在舰队规模缩小的情况下,大部分海军造船厂会破产倒闭。

虽然在大战结束后,帝国当局一直通过政策扶持等手段给海军造船厂输血,帮助海军造船厂参与市场竞争,但是几十年下来,仍然有超过一半的海军造船厂破产倒闭,剩下的也仅仅是苟延残喘。

总而言之,纽兰共和国有全球数一数二的造船实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面,纽兰共和国建造了上千艘商船,其中有不少是航速超过20节,排水量在5万吨以上的集装箱货轮。

关键还有,由纽兰海军经营的造船厂,同样参与了集装箱货轮的建造工作。

就像梁夏帝国,纽兰共和国同样需要让海军造船厂在和平时期保持生命力,确保在战时能够迅速投入到战舰的建造中去。

那么,谁能保证这些集装箱货轮,没有为了在将来改造成航母而留下冗余?

还有,谁能保证这些集装箱货轮没有在纽兰共和国参战之前,被秘密改造成为能够搭载舰载机的航母?

要是的话,纽兰海军现在能够动用的肯定不止5艘航母。

当然,这只是白华伟的猜测。

不要说刘尊岭,即便是他自己都觉得难以置信。

道理也很简单,这类改造工作肯定得在船坞或者船台上进行,不可能绝对保密,更加别说同时让多艘货轮进行改造。

“我只是有所担心,要真是如此,军情局也早就发现了。”

“要我说的话,还真有这种可能。”刘尊岭明显比白华伟更担忧,因为他才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指挥官。哪怕是由白华伟承担主要责任,他这个舰队参谋长也责无旁贷,至少不可能推脱一空。

白华伟愣了下,不大明白的看着面色严肃的刘尊岭。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在白天的战斗中,不管是在霍瓦依群岛东边,还是在阿留群岛那边,出现的都是f-14。”

“这说明什么?”

“纽兰航母搭载的可不止战斗机,而且f-14的作战半径比a-6短。既然f-14都能够飞到阿留群岛附近跟部署在乌木基地的战斗机争夺制空权,那为什么不出动a-6,而是动用战略轰炸机?”

听刘尊岭这么一说,白华伟立即明白过来。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那可是5艘航母!

通常情况,这5艘纽兰航母都将各搭载1个中队的20架a-6重型攻击机,以及2个中队的48架a-7轻型攻击机或者f/a-18战斗攻击机,总共有340架攻击机,专门执行制空任务的f-14战斗机才100多架。

显然,没有任何理由只出动f-14,让300多架攻击机留在飞行甲板上面晒太阳。

关键还有,纽兰空军在4日白天对阿留群岛的轰炸并不是很彻底,乌木空军基地与基斯海军航空兵基地均没有完全丧失出动能力。到夜间,帝国空军还借助乌木基地对纽兰本土发起了战略反击。

如果有5艘航母参与攻打阿留群岛的作战行动,就应该把舰载机全都用上!

即便在战斗当中遭受了损失,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说得直接一点,对付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根本就用不了那么多的舰载攻击机。

哪怕需要,也能方便的获得补充,即纽兰舰队与本土的距离,并没有超过重型舰载机的转场飞行距离。

那么,在北东望洋上活动的不是5艘航母?

想到这里,白华伟没多嗦,立即让通信参谋把昨天收到的情报,准确说是军情局提供的卫星照片送过来。

有十几张,不过都不太清晰。

这些照片由补网发射的侦查卫星拍摄,使用的光学镜头都是临时打造,而且为了避免被敌人的反卫星系统摧毁,部署在相对较高的轨道上。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照片的分辨率远不如“鹰眼”系列侦查卫星,在东西方向上为5米,南北方向为8米,仅能对大型战舰做出基本辨别。

为了方便使用,军情局的情报分析人员还在照片上做了标注。

只是,这没能解决一个问题。

即便是最优秀的情报分析员,也只能通过拍摄到的舰艇的尺寸与轮廓,对其型号与级别做出大致判断。

比如,舰长超过330米,那肯定是“尼兹”级超级航母。如果只有320米,就很有可能是“纽兰”级大型航母。至于两型航母的轮廓,因为都采用斜角甲板,而且“尼兹”级本身就是由“纽兰”级发展而来,差不多是“纽兰”级的放大版,所以两者在外形上并没有显著差别。

在一张放大了的照片上,情报分析员专门做了解读。

“纽兰”级与“尼兹”级的飞行甲板在布局上基本没有区别,都是4座升降机与4条弹射器,而且相对位置都一样。

要说不同之处,主要是“尼兹”级的舰岛稍微靠后,在舰岛的后面有1根雷达桅杆。

只是,在侦查卫星拍摄的照片上,这些特征都非常模糊。

不要说确定航母的具体型号,甚至无法认定这就是航母!

不是航母!?

要说,白华伟与刘尊岭对此并不陌生。

在历年的舰队对抗演习当中,双方都会想方设法的隐蔽自身行踪,并且通过伪装来欺骗对手。

最典型的方法,也就是把大型船只伪装成航母。

当然,做起来也不复杂。

通常会选用甲板较为开阔的油轮,先是用钢管搭成框架,在上面铺设木板,并且拼成飞行甲板的样子,然后刷上与航母完全一样的深灰色油漆。如果要做得更加逼真一些,还可以搭建一座舰岛。要是经费足够用,甚至可以考虑拆掉碍眼的船桥。改造完成后,除了航速不够快,几乎能以假乱真。

此外,后来还加上了雷达伪装与红外伪装。

不过,同样很简单。

雷达伪装方面,主要用掺杂了金属粉末的油漆,在刷上之后,能让木板拼凑的甲板产生跟航母飞行甲板类似的反射信号。真的有需要,还可以在木制甲板的上面,钉上预先准备好的白铁皮。

红外伪装,其实就是在烟囱、弹射器与升降机,以及远程警戒雷达的位置,安装电加热装置。

至于停在飞行甲板上面的舰载机,那就更加容易解决了。

只是,这些伪装仍然无法解决最为关键的问题。

没有一种货轮的速度能够达到30节!

跑起来后,是真是假也就一目了然了。

此外,几乎所有的货轮都是单轴单浆,航母几乎全都是四轴四浆,因此两者航行时产生的尾流有明显区别。

至于噪声,那就更加不用多说了。

正是如此,针对航母的伪装,主要针对的就是空中的侦察机与太空的侦查卫星,对海里的潜艇基本上无能为力。

在过去的对抗演习当中,潜艇一直是主要侦查力量。

当然,通过高度逼近实战的对抗演***国海军也掌握了一些辨别航母的办法。

要说的话,主要就是所能达到的最高航速,以及在高速航行时产生的尾迹。

白华伟把10多张照片仔细看了一遍,发现拍摄的5艘“航母”的尾流都很短,表明航速都不快。

只是巧合?

“这些照片是在什么时候拍摄的?”

“昨天上午的9点到9点15分之间。”

白华伟揉了揉额头,又说道:“如果我没有记错,战斗在9点前开始,而且主要交战区域在霍瓦依群岛的东北方向。”

“距离纽兰舰队大约2500千米。”刘尊岭补充了一句。

“如果说,第一次空中加油是由空军大型加油机提供,那么在返回舰队的途中进行的第二次空中加油,肯定得由舰载机提供。”

“这……”

“别忘了,纽兰空军只有少数kc-135配备了软管加油系统。”

“大约40架。”

“空军还负责轰炸霍瓦依群岛与阿留群岛,出动了数十架轰炸机,而且在下午发起了第二轮打击。”白华伟长出口气,在把目光转向刘尊岭之后,才问道:“纽兰空军能出动多少加油机支持海军的舰载机作战?”

刘尊岭没接话。

“如果需要安排舰载攻击机执行加油任务,那么在这个时候,也就是9点前后,就应该让航母加速航行了。”

“或许是风速很快,逆风航行就能获得足够的甲板风速。”

白华伟微微点点头,把目光转向了周边的参谋。

负责天气的参谋军官立即明白过来。“根据阿留群岛的天气预报,昨天上午的风速达到6级,而换算下来……”

“风向呢?”

“是北风,偏西大约15度。”

白华伟没多问,翻出1张照片递到了刘尊岭的手上。

在那张照片上,有3艘“航母”,而且标注的航向为210度,也就是3艘航母全都在朝西南方向航行。

不是顶风航行,而是在顺风航行!

显然,就算“尼兹”级航母,在顺风航行的情况下,也没办法让满载,还挂上副油箱与伙伴加油吊舱的a-6e升空!

这次,白华伟没有等刘尊岭发表意见,直接把作战参谋叫了过来。

如果纽兰舰队没去北东望洋,那去了什么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