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215章 摆开架势

帝国争霸 第215章 摆开架势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说是立即动身,不过还是耽搁了几个小时,主要是机场那边没有做好准备,送丁镇南过来的那架军用专机,需要花点时间进行必要的检查,飞行员也要休息,毕竟之前飞回帝都就折腾了大约10个小时。

专机起飞之前,丁镇南接到了施授良从首辅官邸打来的电话。

会议已经结束,在首辅的坚持下,通过了以西南为主的战略计划,不过是暂时性的,在半年之后,将根据实际情况,尤其是在地面进攻当中取得的成果,决定是否对战略计划做出调整。

换句话说,如果丁镇南没能在半年内打开局面,就会把战略重点转向西北。

因为时间仓促,而且在电话里面交谈并不是很方便,所以施授良没把话说明白,只是让丁镇南不要背思想包袱。

其实,也没有耽搁多久。

等丁镇南回到位于巴铁南部港口城市的前线司令部,陆军司令部已经把作战命令与作战方案发了过来。

作战命令相对简单,准确的说是授权。

周涌涛已经正式任命丁镇南为西南方面总指挥,全权负责联军的作战行动。因为自身资历的问题,加上在客场作战,所以丁镇南在联军的职务依然是参谋长,联军总司令由巴铁三军参谋长担任。

当然,实权在丁镇南的手上。

此外,这份授权命令还把南方次大陆划分成了4个战场,分别是由巴铁军队为主的西北战场,帝**队充当主力的西南战场,帝**队单独负责的东部战场,以及暂时委托给了帝国海军的南方战场。

在名义上,以西北战场为主。

这也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巴铁的首都就在这边!

从边境到巴铁首都,直线距离还不到30千米,而且路程也就50千米左右,装甲部队一个冲锋就到了。

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中,巴铁陆军的主力部队在此浴血奋战,最终用伤亡近10万名官兵的惨痛代价,才挡住了梵罗陆军重装军团的前进步伐。在最危险的时候,梵罗陆军的装甲侦查部队已经推进到达巴铁首都郊外。如果不是预备队及时赶到,守住了防线,巴铁当局肯定会迁都。

此后的几十年,巴铁耗费了大量资源,加强首都伊堡的外围防线。

可问题是,不管投入多少的资源,都无法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缺乏防御所必须的纵深!

区区几十千米,别说信息化时代,哪怕是在机械化时代,也不值一提。

正是如此,巴铁陆军一直把重点放在北部地区,5个精锐装甲旅当中的3个部署在伊堡附近。算上充当“肉盾”的步兵部队,拱卫伊堡的兵力,占到了巴铁陆军总兵力的4成。再把部署在后方,即白沙附近的预备队算上,巴铁陆军把三分之二的常备兵力放在了本土北部地区。

在正常编制下,差不多有40万官兵!

这还没有算上预备役与民兵。

靠前部署,特别是在跟梵罗国存在争议的北克地区,只是由部族与地方政府控制的民兵就多达数十万。

全都算上的话,巴铁在该方向上的总兵力超过了100万。

按照兵力计算,巴铁军队肯定是主力。

只是,巴铁军队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那就不大好说了。

关键还有,在该方向起到决定性作用,或者说能够对战略平衡产生影响的,其实是帝国本土战区西北卫戍部队。

虽然在帝国的五大战区当中,本土战区的兵力最少,管辖范围也最小,而且全是乙类与丙类部队,毕竟本土防御用不着主力部队,但是相对于周边国家,本土卫戍部队的战斗力并不差,特别是在几个主要方向上。

毫无疑问,西北防区就是主要的防御方向。

和平时期,西北防区只有1个乙类机步师与2个丙类步兵师,在编官兵不到5万人,主要任务是边境巡逻。

当然,在大战爆发之后,这3个师全都进行了动员,而且按照战前的安排进行了必要的扩充,在编官兵增加到7万。

此外,还动员预备役与民兵,组建3个步兵师。

这6个师,有2个就部署在与梵罗国的边境线附近,而且都是主力师,包括防区内唯一的机步师。

严格说来,该部队,也就是第54机步师并不是真正的机械化步兵部队。

从装备编制看,第54机步师更像是一支获得加强,配备大量轻型坦克与轮式装甲车的山地部队。

要说的话,西北防区的3个主力师全是山地师,只是主战装备有差别。

其中,以装甲力量为主的就是机步师,以步兵为主的就是步兵师。只不过,跟其他的机械化部队相比,为了适应更加复杂的作战环境,像第54机步师这样的山地部队显得非常的特殊。

当然,第54机步师是主力。

在按照战时标准加强后,第54机步师的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觑。

不说别的,该师的第541装甲旅装备了约300辆坦克。

虽然全都是战斗重量在40吨以内的轻型坦克,防护性能比不上主战坦克,但是火力不比主战坦克差,机动性能甚至还要好一些。即便是跟梵罗陆军的主战坦克正面交战,也不会落于下风。

不过,第54机步师的王牌不是第541装甲旅,是第545炮兵旅。

该旅是西北防区唯一的旅级远程炮兵部队。

该旅的主战装备是180门远程火箭炮,使用普通火箭弹的射程达到了200千米,使用远程火箭弹能够达到400千米。

换句话说,就算把这些火箭炮部署在边境线的北面,也就是帝国境内,都能够对梵罗国首都构成威胁。如果不考虑成本,后勤保障也不成问题,180门火箭炮能在几天内把梵罗国首都变成火海。

这是实打实的战略威胁!

当然,就算远程火箭弹十分昂贵,无法大规模使用,而且向群山环绕中的前线炮兵阵地运送弹药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甚至难以完成的任务,也能利用有限的弹药,摧毁射程范围之内的军事目标。

后方的军事基地被摧毁之后,梵罗国拿什么来发动进攻?

何况,还有几个装甲旅与机步旅在北边高原上虎视眈眈。

侧翼受到威胁,进攻等于去送死。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结束之后,和平局面能够维持几十年,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很大的原因,就是帝国在西北部署重兵,对梵罗国西北核心地区构成了战略威胁,由此形成微妙的战略平衡。

其实,这本身就是东方集团在该战场上的基本防御战略。

在战争爆发后,巴铁陆军的任务只有一个:死守从伊堡到拉尔的边境防线,争取在防御作战中挫败梵罗军队的士气,并且逼迫敌人向前线增兵,最好提前动用战略预备队。等时机成熟,帝国陆军就将从北面发起突击,冲击梵罗军队的侧翼,绕到梵罗军对的后方,围歼梵罗军队的重兵集团。

按照推演,只要几天就能粉碎梵罗军队的进攻行动,并且取得决定性胜利。

当然,是否进军梵罗国,比如攻打梵罗国首都,那还得另当别论。

总体而言,在西北战场,巴铁军队是砧板,而帝国陆军西北防区的几支部队充当反击的刺刀。

从重要性来看,巴铁陆军与帝国陆军至少都是旗鼓相当。

因为是以巴铁本土为主战场,还必须守住伊堡,所以在指挥权上,一直都是以巴铁三军总参谋部为重。

至于另外3个战场,全都由帝**队担纲。

相对而言,在地面作战方面,东部战场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在第一次全球大战之前,帝国就投入大量资金,动用大量资源修建了西南铁路,着手经营东南半岛的军事部署,但是随着帝国在第一次全球大战中落败,在该方向的投入几乎全都泡汤。

即便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因为夺得了全球霸权,海运航线更加是畅通无阻,帝国当局就没有继续在西南铁路上耗费资源,而且基本上放弃了内陆交通线,把重点放在了港口建设上。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非军事问题。

南方次大陆的东北地区,特别是云雾江河口三角洲,人口实在太多了。比如国土面积不到15万平方千米的孟加国,就有大约2亿人,而梵罗国的东北地区也有差不多2亿人,东边的缅国有大约1亿人。这区区几十万平方千米的地区,就有5亿人,而且几乎全都是在生存线上挣扎的贫民。

按照国际机构做的统计,这里是全球最贫穷与最落后的地方。

显然,这才是帝国不愿意在该地区投资的主要原因。

先不说回报的事情,只是如何对待这几亿赤贫阶层的原住民,对帝国当局来说就是一个艰巨考验。

不说别的,每年由该地区进入帝国的非法移民超过了100万,而且基本上全都集中在帝国的西南地区,尤其是3个边陲省份。也正是如此,帝国西南地区的社会局势一直都不是很稳定。更要命的是,非法移民在毒品网络当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也是导致毒品泛滥的关键原因。

帝国的反毒品战争,主要打击对象就是盘踞在该地区的毒枭。

为此,帝国每年要投入数十亿金元的费用,牺牲成百上千的缉毒警察,却依然没有能够断绝毒患。

由此不难看出,至少就帝国高层而言,南方次大陆的东北地区没多大的吸引力。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在东部战场上也不存在投入重兵的需要。

说得直接一点,在基础设施匮乏、自然条件极度恶劣的河网地区作战,大兵团并非最佳选择。

关键就是,后勤保障未必跟得上!

没有铁路,甚至连道路都不完备,如何往前线运送作战物资?

当然,以帝国陆军在波伊战争当中的经验,直升机能够解决部分问题,不过肯定没办法取代其他运输手段。

仅此一点,就决定了投入的兵力不会太多。

此外,装甲部队也不适合在和网地区作战,因为重达几十吨的主战坦克基本上无法在河流密布的地方快速机动。

失去突击能力,装甲部队也就失去了存在价值。

要说的话,反到是陆战队更加适合在这样的环境里作战。

正是如此,在东部战场的主力就是帝国陆军的3个轻步兵师,准确说是面向滨海地区作战的两栖部队。

因为陆战队升格为独立兵种,所以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后,帝国陆军撤销了两栖部队。

只是,陆战队在名义上隶属海军,而且受海军节制,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承担起相应的作战任务。

换句话说,帝国陆军存在得在滨海地区作战的需求。

正是如此,才以轻步兵师的名义,重新组建了两栖部队。

严格说来,帝国陆军的几个以两栖作战为主的轻步兵师,主要就是面对东南地区与南方次大陆的东北地区。

只是,这些轻步兵师全都是丙级部队。

就算在战争爆发之后进行了扩充,也没有达到完备状态,严重缺乏像两栖装甲车这样的主战装备,战斗力不算强大。

就是受此影响,在东部战场这边,只能以防御为主,至少前期得加强要地防御。

按照陆军司令部的部署,充当主力的3个轻步兵师都会得到加强,主要就是增加一个运输航空旅。

在正常编制下,运输航空旅拥有240架突击运输直升机,能够一次向150千米内的任一地点运送一个建制完整的步兵营,以及至少3天的作战物资,或者是持续向3支步兵营提供后勤保障。

要说的话,运输航空旅就是轻步兵部队的翅膀,在获得了运输航空旅之后,轻步兵部队才具备真正的战场突击能力。

只是,加强的3个运输航空旅能够在什么时候安排到位,那就没法保证了。

道理也很简单,没那么多直升机,尤其是用途最为广泛的通用运输直升机。

哪怕几家生产直升机的企业已经实现联合,共享了知识产权,按国防部下达的订单进行计划生产,可是产能依然跟不上消耗速度,生产出来的直升机需要优先提供给主要发向上的作战部队。

当然,这也未必是坏事。

因为在东部战场上暂时得以防御为主,所以陆军司令部没有让丁镇那分心,派了一名少将担任临代指挥官。

按照陆军司令部的意思,等兵力齐备之后,再让丁镇南接手。

当然,到底有没有必要,还得看实际情况。

当前重点,仍然在西南战场这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