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216章 信心十足

帝国争霸 第216章 信心十足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在4个战场中,西南才是主战场。

当然,不是说丁镇南在这边坐镇指挥,就得以这边为主。

其实,这番话应该反过来说。也就是,因为西南战场非常的重要,所以才让丁镇那在此坐镇指挥。

这里,跟战后在梵炎洋方向的战略部署有直接关系。

前面已经提到,在几十年前,特别是第一次全球大战前,帝国在南方次大陆方向的扩张行动主要是通过地面交通线进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横穿了整个东南半岛,一直延伸到云雾江河口的西南铁路。

采用这套战略,在根本上其实跟实力有关,或者说受到实力限制。

别看在陈炳勋时代,帝国海军一举击败不可一世的布兰皇家海军,夺得梵炎洋霸权,但是论家底,帝国海军算不上雄厚,哪怕此后飞速发展几十年,也很难有效牢固的控制梵炎洋周边地区。

可见,正是因为海军跟不上,才不得不在地面上做文章。

毕竟,相对于需要花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来打造的海军,扩充陆军的难度明显要低得多。关键是,帝国已经战胜了地面头号劲敌,也就是骆沙帝国,帝国陆军得到了锻炼,也不存在无兵可用的问题。

当然,这种局面仅持续到第一次全球大战爆发。

等帝国海军再次称霸梵炎洋,帝国的国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扩张行动自然不再需要依靠地面交通线。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的几十年,帝国打造出了环绕梵炎洋,由军事基地支撑起来,集进攻与防御于一体的“珍珠链”军事战略体系。关键是,主角不再是陆军,而是变成了海军与陆战队,核心地区也由东南半岛转到了梵炎洋的北岸,尤其是能够为舰队提供服务的大型港口城市。

其中,巴铁南部的卡拉港是西北梵炎洋的头号战略据点。

说得直接一点,在过去几十年里,帝国一直把卡拉港当成控制穆阿海,以及扼守波沙湾的桥头堡。

在波伊战争中,卡拉港还是最主要的转运中心。

巅峰时期,只是驻扎在当地的帝**人就超过了50万。

即便在波伊战争结束后,帝国进入到战略收缩阶段,而且获得波沙湾南岸产油国的全力支持,能就近部署作战部队,卡拉港的地位受到了影响,但是为了控制南方次大陆,为巴铁提供支持,帝国并没降低对卡拉港的重视程度,仍然投入了大量资金,把卡拉港打造成地区军事要塞。

做为配套,还顺带扩建了西边的瓜港。

准确的说,其实是把一座小鱼港打造成现代化军港。

虽然瓜港的建设工作还没有完成,至少都还要持续10多年,但是在首期工程全部竣工之后,已经能为万吨级战舰提供全套后勤保障,而且锚泊区的平均水深超过10米,在必要的时候能够让航母进泊。

卡拉港与瓜港,共同组成了穆阿海北岸堡垒群。

从地理位置看,瓜港其实就是卡拉港的大后方,部署在此的部队承担着为卡拉港提供掩护的重任。

此外,还能分散敌人的打击力量。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梵罗国打算封锁巴铁,除了得摧毁与封锁卡拉港,还得把瓜港也算进去。

要说的话,攻击瓜港的难度要大得多,即瓜港离得更远。

站在梵罗国的立场来看,如果没办法保证一举摧毁瓜港,在制订计划的时候未必会把矛头对准卡拉港。在没法摧毁巴铁港口的情况下,就只能采取其他打击手段,必然会导致作战难度提高。

关键就在这里。

如果无法保证通过进攻在该方向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完全切断通往巴铁的海运航线,那么在计划阶段,梵罗当局很有可能放弃该方向上的进攻行动,把兵力用来加强防御,由主动转为被动。

这就是西南战场的价值所在。

帝国用了几十年打造巴铁南部滨海地区的战略防线,哪怕算不上固若金汤,也很难轻易攻克。相对的,在边境线的对面,梵罗国西部地区是一望无垠的戈壁荒漠,即南方次大陆面积最大的梵罗沙漠,而继续往东则是中央高原。就军事层面而言,也就是沿海平原地区较为繁华,主要是没有天险可守。

可见,梵罗国在该方向只需要加强沿海平原的防御部署,就能够依靠天险,特别是宽度在1000千米左右的梵罗沙漠挡住来自西边的强敌,不存在为了守卫西部沿海地区,投入太多兵力的需求。

至于发动两栖登陆,更是在做白日梦。

正是如此,就算梵罗国的头号大城市,人口超过2000万的孟卖就在这边,梵罗国也没在邻近巴铁的边境地区部署重兵。

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结束后,尤其是波伊战争之后,梵罗国就把战略重点放在了以首都为核心的西北地区,部署在西部地区的兵力一直在减少,而守卫西海岸的主力是不成气候的海军。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梵罗国早已放弃在西部地区发动战略进攻的计划,最多会承担佯攻任务。

在根本上,在该方向以防御为主,而且主要防御战术是以空间换时间。

要说的话,梵罗国上下全都认为,凭借巨大的战略纵深,只需动用较少的兵力就能粉碎敌人在该方向上的进攻行动。

关键还有,在挫败了敌人的进攻之后,还可以顺势发起反击!

正是如此,在本土西部地区,梵罗陆军部署的兵力还不到30万,有三分之二,也就是大约20万部署在后方,仅有7个步兵师部署在边境防线上,而且这些步兵部队的战备状态都很糟糕。

在性质上,差不多就是边境卫戍部队,纯粹的步兵!

要命的是,主力部队的驻地到边境的距离大多超过500千米,交通条件也极为糟糕,基本上不具备进行快速战场机动的能力。

其实,梵罗陆军本身就缺乏战场机动能力。

虽然装备了数千辆主战坦克,还有数量众多的步兵战车,精锐的装甲部队全都实现了机械化,但是梵罗陆军的编制体系极为落后,主力部队基本都是按驻地进行防御部署,并且严重缺乏进行长途行军必须的设备,比如载重量在50吨以上的半拖挂重型卡车,铁路就更加不用多说。

这意味着,坦克战车只能执行进行大范围战场机动。

毫无疑问,对任何一支陆军来说,这都是一场灾难!

先不说坦克战车的行走系统,也就是履带的维护与保养,只是后勤保障就能让长途行军变成苦难之旅。拿燃油来说,就算是在公路上开进,1辆50吨级主战坦克的百千米油耗在400到600升之间,而使用半拖挂车运载,百千米油耗在100升左右,前者的油耗至少是后者的4倍。因为存在野战行军的可能,而且野战行军的油耗更高,所以实际消耗的燃油比理论结果还要多。

正是如此,不管是帝国陆军,还是纽兰陆军与迢曼陆军,都采购了大量半拖挂卡车。

此外,在帝国国内,载重量在50吨以上,能够在进行简单改造之后,用来运载主战坦克等重型装备的半拖挂卡车,大约有400万辆,如果把载重要求降低到30吨,载重卡车的数量超过了1000万台。

在梵罗国,除摩托之外的机动车总共才2000万台。

按不完全统计,载重超过5吨的卡车,梵罗国总共都还没有100万台,而且很多是数十年之前的产物。

因为缺乏载重卡车,所以梵罗陆军的装甲部队几乎没有战场机动能力。

换个角度,就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运输工具,梵罗陆军的编制体系与战术思想才会如此的老旧!

至于步兵部队,连机械化都没有实现,拿什么谈机动能力呢?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梵罗陆军所依托的“大纵深防御战略”不过是个幌子,根本就没有实际价值。

“大纵深防御战略”的精髓,显然不在字面上,而是实施防御的具体战术。

说得简单一点,也就是在依靠梯次部署的防御阵地抵挡住敌人的进攻,在消耗掉敌人的进攻锐气之后,出动部署在防线后方的预备队,发起犀利的反击,通过快速穿插围歼陷于阵地苦战之中的敌军。

具备强大战场机动能力的预备队才是“大纵深防御战略”的关键力量。

显然,梵罗陆军缺少的就是进行大范围快速机动的能力。

其实,这也是丁镇南看重的地方,并且坚持在巴铁南部地区用兵,把该方向当战略突破口的关键所在。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能够突破梵罗军队的边境防线,而且解决后勤保障的问题,让进攻部队保持足够快的推进速度,就有很大的把握抢在梵罗陆军完成部署调整之前,实现大纵深突破。

只是,进攻方也要面对交通条件恶劣,后勤保障难以跟上的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按照新军事学说进行军事改革的意义所在。

按照传统军事理论,比如机械化时代的闪击战理论,进攻肯定得依托道路,而且最好是铁路,装甲部队必须沿道路推进,充分利用道路提供的运输能力,因此进攻与防御全都围绕着交通线进行。

要说的话,离开了道路,机械化部队就没法打仗了。

由丁镇南提出的新军事学说,重点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即在不依托,或者尽量少依托交通基础设施,依然能够突破敌人的防线,从而让部队获得更大的战术灵活性,能够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作战。

如果能在任何地点发起进攻,进攻方就能掌握绝对的主动权。

受到兵力限制,在防线拉长之后,防御方必然要面对兵力不足的问题,也就无法照顾到每个地点。

至于战术,也就是尽可能的降低对后勤保障的依赖。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没有在兵力上做文章,而且坚持让参战部队进行编制调整,通过减少主战装备来提高机动能力。

具体而言,也就是以空中突击为主要进攻方式。

为此,只是增派给第7装甲师的通用运输直升机就超过了500架,而且最终很可能会达到800架。

不过,关键其实是进攻战术。

要说的话,这也是难点所在。

完全依靠陆军,以及空军战术航空兵,哪怕拥有足够多的直升机,也没办法解决后勤保障的问题。

随着进攻部队向前推进,补给线延长,直升机的运输效率必然会降低。

在达到极限后,进攻将难以为继。

到时,还是得寻找与依靠其他的运输手段。

地面交通条件恶劣,那么能够依托的就只有海运了。

正是如此,才要设置第四个战场,而且由海军担纲。

按照丁镇南的意思,也就是让海军在梵罗国西海岸发动几次登陆作战,夺取几座吞吐能力不算太小的港口,或者安排工程兵在合适的海岸线上搭建码头,以此大幅度缩短后勤保障线的长度。

当然,夺取的港口也是前进据点。

为此,地面进攻就得以沿海平原地区为主,特别是在突破了边境防线,在向纵深推进的时候。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坚持安排陆战队参战。

要说的话,在来到巴铁之后,丁镇南为进攻所做的一切准备全都与此有关。

让丁镇南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安排产生了一个附带结果。

按照陆军司令部发来的消息,周涌涛已经安排白华伟去斯兰,担任梵炎洋舰队司令,并且兼任南方战场总指挥。

也就是说,负责南方战场的是白华伟!

因为还有一些重要工作得交接跟接替的指挥官交接,所以白华伟最快能在年底赴任,而且帝国海军也要到年底,才能够向梵炎洋增派舰队。至于丁镇南最想获得的陆战队,肯定能在11月上旬部署到位。

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

正是如此,在回到卡拉港的当天,也就是收到作战方案之后,丁镇南就把发动进攻的时间订在11月10日。

不过,这并不是说,战斗要到那一刻才会打响。

其实,地面战争早就打响了。

在纽兰共和国参战之前,梵罗国就发动了突然袭击,而且在南北两个方向上都突破了巴铁的边境防线。

只是,随后的战斗表明,梵罗国抢先发动进攻,主要是为了获得纽兰共和国的援助。

关键就是,梵罗军队在突破了巴铁的边境防线之后,不但没继续推进,反到把主力部队撤了回去。

不然的话,丁镇南也不可能潇洒的搭乘专机回帝都参加军事会议。

换个角度来看,正是梵罗军对的羸弱表现,让丁镇那有了十足的信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