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246章 一夜之间

帝国争霸 第246章 一夜之间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其实,在天黑之前,第一条铺装跑道就已铺设完毕。

毫无疑问,战场工程作业能力一直是帝**队最值得骄傲的拿手好戏,而且这个优良的传统已经保持了上百年。

此外,在前沿阵地附近修建野战机场,其实是最基本的工程作业能力。

不要忘了,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的几十年里,帝**队主要针对的,就是面向西陆集团的大陆战场。

那么,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在宽度与纵深高达数千千米的大陆战场上,根本无法按作战需求修建空军基地,也无法维持足够多的机场。和平时期的巨额维持成本,足以让帝**队望而却步,何况还要受到论议两院的责难。

别说在大战结束的时候,即便在飞速发展了40年之后,世界岛的腹地都是全球人口密度最低的地方之一。再说了,大城市几乎都分布在巨大陆与西大陆交界的狭长地带,其他地方更加是人烟稀少。

正是如此,帝**方投入了大量资源加强战地工程建设能力。

与第二次全球大战时期相比,最为突出的变化,也就是利用工程设备,大幅度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就拿修建野战机场来说,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变化。

主要材料,仍然是按照标准尺寸制造的高强度合金板材,而且铺装方式也一样,也就是把板材以特定的方式铺设到经过平整的地面上,再使用特质的连接件,让板材牢固的结合到一起。

得益于更好的材料,以及更加牢固的连接方式,对地面平整度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变相降低了工程作业难度。

当然,依靠各种各样的工程设备,以往要数日,甚至是十多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一天。快的话,在12个小时之内就能够铺好一条能让战术运输机满载降落的,长度达到1500米的跑道。

其实,这也是最基本的战术要求。

不要忘了,“运-15A”的起降标准是向战术运输机看齐,理论上,只要能够让战术运输机起降的跑道,就能够让“运-15A”起降,最多只是因为跑道的承载能力不够,需要对降落重量进行限制。

显然,这算不上大问题。

按照设计指标,在跑道长度为1500米的时候,“运-15A”所允许的最大降落重量能够达到220吨,也就是除掉空载返航飞行3000千米所需的30吨燃油之外,最多能够运载65吨货物。

这个运载能力,可以说是非常的强悍,也足以将最重的主战装备送往前线。

即便是ZT-99 B,在挂上全套反应装甲之后,战斗全重也才64吨,恰好在“运-15A”的运力之内。

至于起飞,那就更加不是问题了。

在起飞重量低于250吨的情况下,“运-15A”的滑行距离仅为1450米。如果把起飞重量控制在220吨以内,还能缩短到1100米。简单说,“运-15A”能够在任何可以降落的跑道上起飞。

哪怕没有跑道,“运-15A”也能够在经过平整的场地上空载起飞。

要说的话,这也正是“运-15A”备受帝**队青睐的关键原因。

说得直接一点,有了“运-15A”,帝**队就能摆脱地面交通的限制,把作战部队送往任何地点。

其实,这也是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关键项目之一。

如果按照对军事战略产生的影响而言,“运-15A”超过了所有其他的作战飞机,重要性甚至在“轰-12A”之上。

正是如此,“运-15A”成为第一种正式量产与服役的“第四代”军用飞机。

按帝国空军的规划,就算没爆发全球大战,也会在15年内,采购2000架“运-15A”用来取代全部的“运-11”,三分之二的“运-10”,以及近一半的“运-9”,并且跟全新设计的战术运输机形成高低搭配。在完成机队更新之后,帝国空军将获得以“运-15A”为绝对骨干的战略空运力量。

毫无疑问,即便对其他超级霸权来说,这都是一种极为恐怖,难以抵抗的进攻能力。

2000架“运-15A”,意味着能在24小时之内,将一个满编装甲师的全部主战装备送到这颗星球上的任何一处地点。关键是,放眼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能够在开战首日顶住帝国陆军一个装甲师的进攻,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都一样。这就意味着,梁夏帝国拥有打破战略平衡的王牌,能够在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时候发动战争,并且通过突袭来击溃主要对手。

当然,2000架“运-15A”产生的实际威胁更加严重。

关键就是,需要由“运-15A”运送的,主要是大质量的主战装备,其他装备与物资能够用战术运输机,甚至是临时征用的民用客机来运送,因此实际的空运能力,肯定要比理论计算的高出许多。

此外,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花费几天时间才能完成军事动员,没有哪个国家能在一天之内让全部军队做好战斗准备。如果突击空运的时间达到1周,哪怕是5天,也意味着能够运送更多的突击部队,以及更多的作战物资,把原本仅仅是战役级别的空中突击行动,提升为战略级别。

毫无疑问,这是谁都无法忽视的巨大威胁。

要说的话,在获得了足够多的“运-15A”之后,帝国就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获得发动战争的绝对优势。

正是如此,纽兰共和国才会耗费巨资,研制能跟“运-15A”媲美的C-17A。

就连迢曼帝国,也想尽办法调集西陆集团内部资源,牵头研制运载能力达到60吨的战略运输机。

可见,要是大战晚几年爆发,“运-15A”就能改变战争面貌。

即便现在,60架“运-15A”也能左右战局。

入夜之后不久,从帝国本土西北空军基地出发的“运-15A”到达,为陆战队送来第一批主战装备。

其中,就有22辆崭新的ZT-99B。

这些坦克,原本计划由列车送往西北战场,用来补充第七装甲师。结果在丁镇南打了几个电话后,就被送往了空军基地,装进了“运-15A”的肚皮。至于补充给第七装甲师的主战坦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同送来的还有28辆步兵战车与14辆自行榴弹炮,以及大约300吨弹药。

对于已经苦战了一整天的陆战队官兵来说,这些重型装备肯定是无比宝贵。

在60架“运-15A”飞走后不久,陆战队的官兵就用一轮高强度炮击,向30千米之外的梵军发出警告。

用刘尊山的话来说,只要梵军指挥官不是蠢货,在遭到炮击之后就能想到,攻占代奥格尔的帝**队已经得到加强,也就不会贸然的发起反击,从而能从容不迫的完成野战机场的修建工作。

至少在10日夜间,梵军表现得非常的“理智”。

当然,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因为缺乏夜战设备,更缺少发起突击所需要的装甲力量,所以梵军很少在夜间出动,更别说是在夜间发动进攻。

相比之下,帝**队反到喜欢在夜间活动。

要说的话,这也是帝**队在波伊战争当中学来的教训。

因为技术限制,加上不熟悉环境,帝**队在波伊战争期间,很少在夜间战斗当中占到便宜。

此后,帝**方投入了大量资源提升夜战能力。

虽然还没有达到人手一部的水准,但是像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这类主战平台全都配备了微光夜视仪或者红外成像仪,并且由此获得非常强悍的夜战能力,也才有了波沙湾战争中的精彩表现。

在整个波沙湾战争期间,帝**队的主要作战行动,特别是进攻行动,几乎全都在夜间进行。

客观的讲,帝**队的夜战能力,已经远远的超过其他所有国家。

在大陆战场上,也就是受夜战能力的限制,西陆集团才在进攻行动中屡屡受挫。在很多时候,白天辛苦攻占的阵地,到了夜间就会被对手夺走,不得不在第二天重新组织兵力夺回阵地。也正是如此,快速突击战变成了来回拉锯战,在很多原本能获得突破的地方,西陆大军遭遇了惨败。

正是如此,在11日的凌晨,陆战队派出2个连的兵力,发起了战术反击。

严格说来,更像是一次大规模的武装侦察行动。

参与反击行动的就只有12辆坦克与14辆步兵战车,官兵总共不到200人,而且主要针对代奥格尔南面的梵军。

从白天的战斗来看,梵军的主力就在代奥格尔南面。

按照部署,反击行动的首要目的是掌握敌人的部署情况,为接下来的空中打击提供战术支持。

主要就是,梵军部署得太过分散,空中侦察始终都没有找到梵军主力。

此外,也就是设法把梵军主力部队引出来。

如果可以,就直接歼灭,免得到天亮之后再来组织防御作战。

为此,空军还调动了一个中队的“攻-9B”,准备为突击部队提供支援,干掉敌人的装甲力量。

突击行动进行得很果断,也十分迅速。

只是,结果却大相径庭。

在代奥格尔的南面,根本没有梵军的主力部队,或者说梵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在白天的战斗中被击溃了。

据抓获的战俘交代,梵军指挥官,第141步兵师的师长,卡辛格少将在天黑后不久就带上警卫排离开了前线指挥部,说是去乌代布尔的防区司令部请求增援,实际更有可能是临阵脱逃。

道理也很简单,在白天的战斗中,第141步兵师就伤亡过半!

其实,该师总共就只有不到6000名官兵。

从番号就看得出来,第141步兵师是一支二流部队,甚至连二流部队都算不上。该部队的主要使命是守卫经过代奥格尔的铁路线,确保从乌代布尔到阿梅杰尔的铁路畅通无阻,并没有承担作战任务。

此外,该师在10月底才被调了过来,之前部署在乌代布尔北郊。

因为要驻扎在野外,所以很多高级军官留在了乌代布尔,只是隔三差五的到所属部队去视察情况。

毫无疑问,这是梵军的一大特色。

至于该师的战斗力,根本就无从谈起。

在白天的战斗中表现出来的勇猛精神,其实是无知所导致的结果,即包括卡辛格在内的所有高级军官,都认为袭击代奥格尔的是一支轻装部队,执行的佯攻任务,战斗力肯定不是很强。

关键还有,代奥格尔的民兵所提供的情报,恰好证明了这个判断。

结果就是,第141步兵师按照对付轻装佯攻部队的标准,发起了反击行动,遭受惨败自然是不足为奇。

此外,参与反击行动的作战部队,其实是分批投入战斗,基本上没有沟通联系。

至于指挥作战的卡辛格少将,在战斗开始之后不久就离开了指挥岗位,而且没有下放指挥权。

受此影响,参战的作战部队全都是按照草拟的作战计划行动,根本就没有针对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一批接一批的冲上去送死!

更加要命的是,帝国空军提供的空中支援不但猛烈,还非常及时。结果是,很多梵军作战部队的指挥官在上了战场,并且发现局势不太对劲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下令撤退,更别说重新组织。

要说的话,第141步兵师没有在中午之前崩溃,简直就是个奇迹。

正是如此,陆战队在凌晨发起的反击行动,也只是走个过场。

其实,到这个时候,战局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在11日天亮之前,第二条1500米的跑道投入使用,第一条跑到延长到了2500米,具备让“运-10A”起降的能力。

不过,暂时还没有必要动用“运-10A”。

延长跑道,最大的好处,其实是让战术运输机在卸下货物后,能够立即沿着降落的方向升空,把地面运作周期缩短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如果不考虑运输机的数量,等于把单条跑道的卸运能力提高了三倍。

显然,战术运输机的数量是管够。

只是在卡拉港那边的机场与空军基地,就有300架“运-9”可用,而在瓜港那边还有上百架。

到11日清晨,空运行动达到了最高效率。

平均每个小时,就有30架“运-9”到达,平均每架“运-9”的载货量为25吨,每小时的运量高达750吨。

在理论上,一天能够运送18000吨。

只是,实际肯定达不到。

不是说运输机不够,或者运输效率会降低,而是野战机场的转运能力有限,没办法处理这么多的作战物资。

当然,到了11日白天,首要任务不再是空运,而是攻打与占领代奥格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