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252章 摧枯拉朽

帝国争霸 第252章 摧枯拉朽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让第十七装甲师强攻斋普尔既是一步妙棋,也非常有挑战性,首站就至关重要。

杰伊瑟尔梅尔是梵罗国西部地区,梵罗沙漠腹地最为重要的军事要塞,更是梵军在该方向上的战略支撑点。

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的初期,梵军主力部队就是从这里出发,在迅速穿过梵罗沙漠之后,攻入了巴铁境内,对巴军防线南翼构成威胁,从而逼迫巴军从北面调兵,让巴军首尾难顾。在取得突破之后,梵军还推进到梵罗河腹地,几乎将巴铁拦腰斩断,可以说离胜利仅一步之遥。

要说的话,早在第一次南方次大陆战争中,梵军就在杰伊瑟尔梅尔采取过行动。只是受交通限制,没办法投入重兵,后勤保障也难以为继,才没能取得突破。只不过,这也促使梵罗高层加大了投入,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爆发之前,修通了经过焦特布尔,连接杰伊瑟尔梅尔与斋普尔的铁路。

也就是在这条铁路通车之后,梵罗高层才下定决心,并且在数个月之后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发动了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

此后,杰伊瑟尔梅尔就成为了西部边陲的头号军事重镇。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依托那条穿过梵罗沙漠的铁路,梵军一直在加强防御部署,围绕着杰伊瑟尔梅尔修建了好几座军事基地,以及众多的野战工事,甚至在西边的沙丘地带布设了南方次大陆密度最高的雷场。

虽然杰伊瑟尔梅尔的居民还不到5000人,但是驻守当地的梵军,在任何时候都没有低于过5万。

在第三次全球大战爆发之前,当地的梵军已经增加到了8万,此后在梵罗国参战的前夕又增加了2万。在这些作战部队当中,主力是第11装甲师与第34机步师,仅这2个师的兵力就超过3万。除了拥有数百台主战坦克之外,梵军还部署了一个装备30多门M110型自行榴弹炮的远程炮兵营。

这是在中央军之外,唯一配备M110的炮兵营。

梵军守卫的不止是杰伊瑟尔梅尔,而是以杰伊瑟尔梅尔为中心的,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南拉贾台地。这块台地的平均海拔高度在500米左右,比拉贾河谷高出了300米,而且几乎占据了半个梵罗沙漠。台地最南端就是巴尔梅尔,而杰伊瑟尔梅尔恰好在台地南端突出部的正中心。

此外,杰伊瑟尔梅尔拥有方圆上百千米之内最大的地下水源。

经过开发,产出的地下水最多能维持15万驻军的日常消耗。

正是如此,梵军才围绕杰伊瑟尔梅尔修建防御阵地,而且把重点放在西边,抵御来自东方集团的进攻。

其实,按照梵军的防御部署,杰伊瑟尔梅尔与巴尔梅尔互为依托。

因为所处地形更加险要,加上没有通往巴铁的公路,所以杰伊瑟尔梅尔遭到攻击的概率要低一些,也更加容易防守。

长期以来,梵军都是把主力部队放在杰伊瑟尔梅尔。

按梵军的作战设想,在巴尔梅尔遭到攻击之后,就让杰伊瑟尔梅尔的梵军南下,攻击敌人的侧翼。

为此,梵军还专门修建了从杰伊瑟尔梅尔到巴尔梅尔的沙漠公路。

因为巴尔梅尔位于台地南端,海拔高度不到300米,所以北上攻打杰伊瑟尔梅尔等于是仰攻。

在理论上,梵军只要守住巴尔梅尔北面的几处要地,就能击溃来自南面的进攻,至少能把敌人挡在离杰伊瑟尔梅尔足够远的地方。也正是如此,梵军才在沙漠公路的中间,准确说是稍微靠南的地方,营建了一座大型军事基地。在经过十多年的营建之后,已经演变成为一座拥有数千居民的小镇。

也就是谢奥镇。

因为在和平时期部署在这边的是边防部队,所以谢奥镇的居民主要是随军家属。

要说的话,梵军的边防部队一直就有让随军家属就近居住的传统,而且梵罗当局将此当成维持军队稳定的重要手段。

在第五陆战师发起进攻之后不久,梵军从第11装甲师与第34机步师各抽调一个营,前去加强谢奥的防御部署。只不过,直到第五陆战师打下巴尔梅尔,部署在谢奥的梵军都没有南下。

其间派了几支小股部队南下骚扰,不过均被陆战队歼灭。

梵军的指挥官由此认定,占领巴尔梅尔的是东方联军的主力部队,因此谢奥的驻军仅够防守。

显然,战前的设想成了摆设。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已经有很多的梵军军官意识到,过去设想的那套防御战术根本就行不通。没有制空权,让部队发起反击,等于是让官兵去送死,而且不会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既然反击行不通,就只能依托阵地打防御战。结果是,驻守谢奥的2万梵军官兵一直在积极的修建防御工事。

讽刺的是,在第五陆战师的主力部队南下之后,部署在巴尔梅尔的只有2个营。

此外,第五陆战师压根就没有打算从巴尔梅尔北上。

当然,梵军的这一举措,也可以看成是胆怯的表现,毕竟第五陆战师在攻打巴尔梅尔时所展现出来的突击能力,远远的超过了梵军的认识,帝国空军的打击能力,更是让梵军心惊胆战。

正是如此,在第十七装甲师突破边境,朝着杰伊瑟尔梅尔进发的时候,梵军的主力部队就在杰伊瑟尔梅尔这边,并没有因为巴尔梅尔遭到攻击向南用兵,而围绕杰伊瑟尔梅尔的防御部署也没有削弱。

不过,这没有让第十七装甲师的官兵感到意外。

在拟定计划的时候,第五陆战师与第十七装甲师其实是分头行动,至于丁镇南一直在强调的联合作战,要在取得突破后,准确说是第十七装甲师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攻打斋普尔,才有实施的可能。

道理也很简单,第五陆战师的主力已经南下攻入古吉邦,就算是一切顺利,也要在围歼了乌代布尔的梵军之后,才有可能北上攻打斋普尔,而且到时候北上的是不是第五陆战师都还有得说。

按照计划,第十七装甲师得在第五陆战师围攻乌代布尔之前,打到斋普尔城外。

首战就很有挑战性。

虽然梵军一直在盯防部署在巴尔梅尔的陆战队,而且在第十七装甲师的前锋部队越过边境线之后,才发现主要威胁来自西边,但是其主力留在杰伊瑟尔梅尔,并没有派往南面,不存在需要大范围调动的问题。

要说的话,最大的麻烦,也就是把原先部署在南面的装甲部队派往防线的西部。

其实,这也正是第十七装甲师的机会。

在17日白天,充当主力的并不是第十七装甲师的前锋部队,而是部署在后方的前线航空兵与突击航空兵。

在苏库尔的郊外有3座大型野战机场,部署了近200架“攻-9B”。在靠近边境线的陆军前进基地,还有第179航空旅的2个各配备30多架“直-10A”的突击航空营,第三个突击航空营在巴尔梅尔。

只是在17日白天,前线攻击机就出动了上千架次,武装直升机也出动了数百架次。

高强度的空中打击,摧毁了梵军仅有的一点点斗志。在当天下午,第11装甲师就撤回了出发地,而且以“伤亡巨大”为由拒绝执行司令部下达的命令,而第34机步师也在傍晚退了回去。

经过一整天的努力,在损失了上千台主战装备,以及伤亡上万名官兵之后,梵军调整防御部署的行动宣告失败。

与此同时,第十七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在经过一整天的急行军之后,在18日的凌晨4点左右,攻上南拉贾台地,到达杰伊瑟尔梅尔的西边,并且在前进侦查行动当中,与部署在当地的梵军交火。

只是,第十七装甲师并没有立即发起进攻。

到达的只是由3个营组成的先头部队,不但兵力少,也没有多少弹药,根本没有发起强攻的资格。

关键,前方还有梵军铺设的雷场。

要说的话,帝**队在南方次大陆战场的头号敌人,就是随处可见的地雷,尤其是那些廉价的反人员地雷。

其实,梵罗国与巴铁的边境地带是全球地雷密度最高的地区。

在两次南方次大陆战争当中,尤其是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交战双方都在无所顾忌的使用地雷。

显然,相对于其他武器,地雷在防御作战当中拥有极高的效费比。

所幸的是,帝国陆军早就有了足够清楚的认识。在波伊战争当中,帝国陆军就因为扫雷能力不足吃了大亏。再说了,在面向西陆集团的大陆战场上,帝国陆军的战略防线同样高度依赖地雷。

正是如此,帝国陆军一直在积极寻找与开发效率更高的扫雷工具。

前面已经提到,帝国陆军拿装甲输送车的底盘,开发了能够伴随装甲部队作战的火箭扫雷车。

跟传统的扫雷工具相比,火箭扫雷车的清扫效率有了本质的提高。

只是,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相对而言,清扫能力不足依然是火箭扫雷车的主要缺陷,即在投入数十万大军的战略级别的进攻行动当中,火箭扫雷车所提供的清扫能力,无法保证突击效率在遇到雷场之后不会降低。

要想确保以师为单位的大规模突击作战行动能顺利进行,必须提高扫雷的效率。

也就是在这个需求之下,帝国陆军充分借鉴了火箭扫雷车的清扫原理,开发出了一种更加高效的清扫工具。

由凝固汽油炸弹发展来的温压弹。

至少在开发的时候,设想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扫雷。

原理也很简单:利用爆炸产生的超高压强,引爆爆炸范围之内的地雷,一次性清扫出一大片无雷区域。

至于用来对付隐蔽工事里的人员,那是在实际使用中获得的发现。

虽然在最初的时候,帝国陆军试图用大口径火箭弹来投掷温压弹,但是在测试之后发现效果很不理想,而且效费比极低,才不得不向现实妥协,也就是弄成航空炸弹,由攻击机携带与使用。

通常,执行扫雷任务的是重型攻击机。

一个中队的8架“攻-8”最多能携带128枚500千克级的航空温压弹,如果以双机编队进入投弹,在理论上能一次性清扫出一块长度超过20千米,宽度达到5千米,足以让一个装甲旅的上千台车辆在2个小时之内顺利通过的无雷区。只需要一个大队的攻击机,就能开劈出让一个装甲师发动突击所需的突破口。

不过,“航空扫雷”也存在缺陷。

主要就是,扫雷用的航空温压弹是非制导炸弹,而且为了保证载机的安全,投弹高度必须高于500米,因此投弹的精度不会太高,在前后两批载机的投弹区域之间有可能存在没有覆盖到的缝隙。

为此,在作战行动当中,依然需要由工程部队的火箭扫雷车开道。

其实,在18日的白天,第十七装甲师前锋部队的主要任务,也就是为即将赶到的主力部队开路。

至于梵军,依然积极的调兵遣将,只是没什么成效。

为了掩护第十七装甲师,也是在为强攻杰伊瑟尔梅尔做准备,帝国空军在18日白天提供的空中支援,创造了开战以来的新记录。仅仅12个小时,就出动了2400余架次,投弹量更是超过了1万吨。

平均每架次的投弹量超过了4吨!

在此之前,哪怕是大陆战场那边最紧要的时刻,空军战术航空兵的平均架每次投弹量也没有超过3吨。

不是说攻击机携带不了太多炸弹,而是每个飞行架次能够打击的目标就那么多。炸弹用不完,还得带回去,而带弹降落肯定存在安全隐患。更何况,炸弹带多了,装载的燃油就会降低,或者是无法携带更多的副油箱,也就会对作战半径与滞空时间产生影响,等于降低了攻击机的作战效率。

能够创造这个纪录,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前线机场距离战场足够近。

从苏库而到杰伊瑟尔梅尔还不到250千米。

此外,原本属于第十七装甲师的远程炮兵营别送往代奥格尔,只能由前线航空兵补上远程炮兵的漏洞。

当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围绕着杰伊瑟尔梅尔进行的战斗有多么激烈。

严格说来,应该是惨烈。

持续10多个小时的高强度轰炸,让部署在外围的梵军苦不堪言,结果在18日夜间,第十七装甲师的主力部队到达,并且发起进攻的时候,在杰伊瑟尔梅尔西边,已经没有一支能够组织起来战斗的梵军作战部队。

攻打杰伊瑟尔梅尔的作战行动直接就进入到了攻坚阶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