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253章 攻坚利器

帝国争霸 第253章 攻坚利器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相对于在野战中避无可避的雷场,城市战更让帝**队头痛。

用前线官兵的话说,宁愿跟在扫雷车后面走进雷场,也不愿意坐在步兵战车里面进入敌人盘踞的城市。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数据,在波沙湾战争中,联军遭受的伤亡超过一半跟城市战有关。

正是如此,只要有选择,帝**队都会避开敌人控制的城市,就算避不了,也会通过包围与火力打击对付盘踞在城市里面的敌人,哪怕必须得攻占城市,也会花大量时间进行前期准备。

其实,波沙湾那边的最后一场城市战,即攻打摩苏城的战斗,第七装甲师给帝国陆军的其他作战部队上了一课。

围攻摩苏的战斗持续了近2个月,第七装甲师用了50天做准备。

在整个9月份,第七装甲师对摩苏城都是围而不攻,并且通过炮击与轰炸,持续不断的削弱城内敌军的作战能力与战斗意志。关键是,第七装甲师充分利用各种战术侦查设备,尽可能提高打击精度,确保在打击顽敌的同时把附带伤害奖到最低限度,并且为离开城区的平民提供必要的人道主义救助。

经过这些努力,在进入大规模火力打击阶段的时候,仅剩下不到五分之一的平民滞留在摩苏城内。

只是,到这个时候,第七装甲师依然没有立即发动进攻。

接下来就是高强度的无差别火力打击。

为了提高打击效果,其实是增强火力打击对敌军官兵战斗意志产生的影响,主要使用的重磅炸弹与大口径重炮。

因为帝国陆军的制式榴弹炮仅有3种口径,即100、150与200毫米,弹丸的长度也受到了严格限制,威力受装药量的限制,所以前线部队的官兵设法搞到了几十门西骆沙生产的2S4型240毫米迫击炮。

这种巨炮简直就是为城市战而生。

使用重达130千克的高爆弹,2S4更像是一种专门为了拆楼而设计的重炮,基本上一发就能轰垮一座大楼。

用来对付地堡,效果更理想。

其实,2S4在设计的时候针对的也就是地堡之类的掩体,而且凭借高抛的弹道,非常适合在环境复杂的城市里使用。

要不是缴获的弹药已经用光,炮击还会持续到10月底。

至于轰炸,那就更加不用多说了。

按照第七装甲师的要求,在攻坚准备阶段,除非有特殊要求,不然攻击机全都使用500千克以上级别的高爆弹。能不能消灭城区内的敌人是一回事,关键就是要通过轰炸,彻底打垮敌人的斗志。

如果只是几天,那还没什么,可这样的高强度火力打击足足持续了20天。

到10月下旬,第七装甲师的作战部队开进城区时,根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甚至没遇到多少敌人。

结果就是,仅用了一周,其实是5天,第七装甲师占领了整个摩苏城。

至于后面两天,其实是在收容与安顿战俘。

此后,赶来接替第七装甲师的穆阿联军又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搜寻与营救那些掩埋发废墟里面的人员,特别是没能赶在无差别火力打击开始之前撤离的平民,并且负责救助与安置聚集在城外的难民。

强攻摩苏城的战斗,可以说是帝**队在探寻城市攻坚战具体战术方面的大胆尝试。

只是,第七装甲师所获得的经验,在别的地方未必就能复制。

关键,也就是时间。

在别的战场上,去哪里找2个月的时间来攻打一座城市?

按照这个节奏,那需要几十年才能击败梵罗国!

当然,也不是说摩苏城战役没有可取之处。

比如,一种有效的武器,能够极大幅度的降低城市攻坚战的难度,在降低自身伤亡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作战效率。

显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西骆沙的2S4重型迫击炮。

其实,早在9月底,也就是第七装甲师把缴获的几门2S4送到摩苏城,参与了攻城作战之后,国防部负责装备研发的机构就安排工程师去西北战区,把几门相对完好,原滋原味的2S4弄了回去。

别看帝国陆军心高气傲,要是军队有需求,尤其是战时,也不介意仿制敌人的武器。

此后,在2S4的基础上,准确说是照搬2S4的发射机构,把履带式底盘换成4轴8轮独立驱动的轮式底盘,并且采用了效率更高的自动装填机,牺牲了部分野战机动能力,射速则提高到每分钟3发,持续战斗射速也能达到每分钟2发。配合全新的炮弹,在不降低威力与精度的情况下,把有效射程提高到了24千米。关键时,后期出现的激光制导炮弹,将打击效率提升了上百倍!

不过,这种由帝国生产的重型迫击炮,要到新历151年才能交付。

即便是配套的240毫米迫击炮弹,也要到年底才能量产,能在明年1月份提供给前线部队使用就很不错了。

为此,丁镇南亲自出面,找到鲁燎原将军,把第七装甲师在波沙湾地区缴获的2S4全都要了过来。

要说的话,这些2S4的状态都不太好,而且缴获的炮弹也在攻打摩苏城的战斗当中全部用光,所以第七装甲师在返回西北战区的时候,没有带走这些重型迫击炮,将其移交给了接替的穆阿联军。

显然,对于执行占领任务的木阿联军来说,根本就用不着这些重型迫击炮。

关键还有,就在第七装甲师撤走之后不久,穆阿联军在摩苏城的北面,一座敌人抛弃的基地里面,找到整整一个仓库的240毫米迫击炮弹,还有几门基本全新的2S4,以及大量零备件。

不然的话,丁镇南也不会为了几十门没有炮弹可用的重炮去找鲁燎原。

在11月10日之前,经过了检修的36门2S4,以及总共3万发炮弹就由空军的运输机送到了苏库尔。

因为2S4的战斗全重只有30吨,宽度也才3.2米,小于“运-11”的货舱宽度,所以能由“运-11”空运。

这36门2S4就是第十七装甲师敢于强攻的底气所在。

要说的话,第十七装甲师的前锋部队没有立即攻打杰伊瑟尔梅尔,也跟这些2S4有很大关系。

因为缺乏备用动力设备,而且在第十七装甲师里面,就没有几个官兵看得懂骆沙文,所以这些2S4单独编为一个重炮营,直接隶属于师部,跟在主力部队的后面,与前锋相差了大约1天的路程。

为了避免发生故障,第十七装甲师还准备了36台重型平板卡车。

不过,在攻下杰伊瑟尔梅尔之后,平板卡车才能够发挥作用,毕竟在沙漠里面,轮式车辆的通行能力就很糟糕。

在19日清晨,强攻杰伊瑟尔梅尔的战斗正式开始。

就具体的战术而言,在充分借鉴第七装甲师作战经验的基础之上,第十七装甲师也有所创新。

主要就是,让前线指挥官搭乘直升机飞到战场上空搜寻目标与观察弹着点。

此外,还能更加有效的配合地面部队作战。

在正常情况下,能在地面部队发出呼叫后的2分钟之内,让1个排的4门2S4开火,并且立即确认有没有摧毁目标,如果有需要,能让另外1个排的4门2S4在随后的1分钟之内再次开火。

哪怕地面部队没提供目标的准确方位信息,空中指挥员也能在观察到战斗之后,下令对目标所在区域进行覆盖炮击。只不过,覆盖炮击一般动用榴弹炮,毕竟缴获的240毫米迫击炮弹不够充足。

当然,这套战术并不是十全十美。

比如,观察直升机肯定会遭到敌人的攻击,被击落的风险还不小。

针对这个问题,除了让观察直升机尽可能的飞得高一点,也就是几架前线攻击机在战场附近待命,确保在发现了敌人的防空火力之后,能立即使用空地导弹发起攻击,掩护观察直升机撤退。

此外,也就是加强电子干扰。

要说的话,这些都有点多余。

杰伊瑟尔梅尔只是一座人口不到1万的小城镇,规模比摩苏城小得多,而且居民大多是军属。

此外,部署在郊外的防空部队早已被全歼。

至于单兵防空导弹,射程一般都在5千米以内,而观察直升机搭载的观察设备,能够在更远的地方让指挥官看清楚战场情况。

对第十七装甲师的官兵来说,挑战其实在城外,由永备工事支撑起来防线。

整个攻坚作战,就是搜寻与摧毁那些隐藏得非常好,火力也十分凶猛,对进攻部队构成了严重威胁的地堡。

因为作战的特殊性,特别是无法确定能够在什么时候发现敌人的地堡,所以打击任务落到了炮兵身上,或者说相对于那些飞不了多久就得返航的攻击机,靠前部署的重炮明显更加靠谱。

第十七装甲师的推进速度并不快,不过损失也微乎其微。

关键就是,面对这种稳打稳扎的进攻战术,梵军根本就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行动,只能够被动应战。

战斗持续到20日清晨,第十七装甲师推进了差不多5千米。

在攻坚作战中,这简直就是神速!

按第十七装甲师的战报,在攻坚作战的第一天,击毙了大约4000名敌人,此外还抓捕了数百名俘虏,几乎全都是在受伤之后丧失作战能力的伤员。关键是,这还没有算上无法统计的战果,比如那些没有能够从被摧毁的地堡里面逃出来的敌人,以及撤走之后因伤势严重而死的重伤员。

全都算上,梵军在第一天的减员量肯定超过了1万。

与之相对,第十七装甲师的伤亡基本可以忽略。

总共伤亡了233名官兵,其中伤员占绝大多数,有20多名官兵是因为没有及时从炮击区域撤出,结果被己方炮击误伤。真正在战斗中阵亡的官兵,不会超过50人,而且大部分被敌人狙击手击毙。

显然,按照这个状态打下去,梵军很快就会被全歼。

在21日上午,梵军动用第11装甲师与第34机步师的主力部队,发起了交战之后的第一场反击行动。

其实,也是最后的反击行动。

以当时的情况,梵军再按兵不动,恐怕两个主力师在跟第十七装甲师遭遇之前,就会被彻底击溃。

关键就是,帝国空军一直在打击部署在杰伊瑟尔梅尔附近的梵军装甲部队。

要说的话,更像无差别轰炸。

毕竟,在西边的地面进攻与空军没有多少关系,也就只需要保持2到4架前线攻击机在战场上空待命,等候战地指挥官召唤。结果是,空军安排的几百架前线攻击机、重型攻击机与多用途战斗机大部分处于“待业”状态。即便不考虑与陆军抢功的问题,也总得给前线航空兵找些事情做吧。

再说,战场遮断是战术航空兵的主要任务。

在19日,帝国空军的前线攻击机出动了上千架次,在杰伊瑟尔梅尔外围投下了数千吨炸弹,而且主要轰炸第11装甲师与第34机步师驻扎的南部郊区,尤其是跟第十七装甲师进攻区域相邻的阵地。

因为弹药过于充足,或者说没有其他目标可打,所以在战斗当中,前线攻击机会朝任何可疑目标投下炸弹。

打击目标都在城外,不用担心会误伤平民。

可见,空中打击再持续几天,梵军的两个主力师就没主战装备可用了。

梵军在这种情况下发起反击,结果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其实,这场战斗跟第十七装甲师没多大的关系,或者说第十七装甲师派去跟梵军决战的装甲部队没能赶上。

在付卫民派出的主力部队赶到前,梵军的反击部队已经被空军与陆航击溃。

要说的话,空军的前线攻击机与陆航的武装直升机确实凶残。前后才几个小时,就把梵军2个主力师的200多辆主战坦克与至少400辆步兵战车摧毁在行军途中,而且其中有几十辆M1A1。

有趣的是,第十七装甲师的主力部队在杀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几辆还算完好的M1A1拖了回去。在移交给后方派来的负责处理战利品的人员之前,第十七装甲师还拿这几台M1A1的残骸对125毫米坦克炮,重型反坦克导弹,大口径火箭筒等反装甲武器进行了测试。

结果证明,帝**队主力反装甲武器完全够用,至少对付出售给梵罗陆军的M1A1完全没有问题。

按照估算结论,即便是在3000米外,125毫米整装穿甲弹都能够打穿M1A1的炮塔与车体正面装甲。

可惜的是,缴获的M1A1的坦克炮都已损坏,无法拿来做火力测试。

第十七装甲师能够做的,也就是拿120毫米穿甲弹,跟掌握的情报做对比,判断敌方坦克的火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