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263章 有利可图

帝国争霸 第263章 有利可图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对流言涉及的事情,杰克逊一直持怀疑的态度,或者说将信将疑。

梁夏帝国与纽兰共和国秘密进行停战谈判?

如果确有其事,发起谈判的也肯定不是纽兰共和国,因为华城的那些政客,绝不会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跟对手谈判。哪怕要坐下来谈,也是在打了胜仗,掌握主动权,拥有讨价还价的筹码之后。

空着双手坐到谈判桌旁边的,只能是战败国的谈判代表!

以当前局面跟梁夏帝国谈判,即便纽兰共和国还没战败,也要付出比丢掉霍瓦依群岛更惨重,完全无法接受的代价。

真要如此,就算谈成了,谁敢在停战协议上面签字?

虽然不是政客,也没有去过华城,但是杰克逊非常清楚,只要总统在丧权辱国的停战协议上签字,就肯定会被推翻,甚至有可能遭到刺杀,而且顶替上台的新总统会立即撕毁停战协议。

关键就是,纽兰共和国的处境还没有到需要做出自我牺牲的程度。

输掉霍瓦依群岛攻防战,也就只是失去了夺回霍瓦依群岛的希望,并不等于败给了梁夏帝国。以纽兰共和国的实力,加上无与伦比的地缘优势,只要把握住机会,仍然有希望反败为胜,至少能保持不败。

至于能不能收复霍瓦依群岛,已经被梁夏帝国霸占了几十年,那么再霸占几十年也不是什么大事。

不管怎样,梁夏大军要想跨过两大洋,对纽兰本土发起攻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这个角度看,发起谈判的就肯定是梁夏帝国。

可问题是,发起了谈判,并不等于一定能谈成。

梁夏帝国主动发起停战谈判,其实就是因为打赢了霍瓦依群岛攻防战,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拥有谈判的筹码。只不过,要想谈出结果来,必须做出适当的让步,准确说是能让纽兰当局心动的让步。

在杰克逊看来,这个让步就是归还霍瓦依群岛。

要往根本上讲,纽兰共和国与梁夏帝国的核心矛盾,其实就是霍瓦依群岛。至于阿拉斯地区,即便双方都宣称拥有主权,也因为战略价值相对较小,梁夏帝国拥有实控权,算不上主要矛盾。

正是如此,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的几十年里,纽兰共和国最重要的述求,就是收复霍瓦依群岛。

战后的几任总统无不以此为最高执政目标。

为此,纽兰当局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包括跟梁夏帝国恢复正常邦交关系,也包括扶持梵罗国这样的新兴国家。

显然,参与第三次全球大战,也是为了收复霍瓦依群岛。

按照杰克逊的判断,只要斯塔克拟定的作战计划能顺利实施,那么在夺回了霍瓦依群岛之后,纽兰海军将由攻转守,在大力加强霍瓦依群岛防御部署的同时,还会通过出兵西大陆牵制梁夏帝国。

打到最后,依然是逼迫梁夏帝国承认霍瓦依群岛属于纽兰共和国,并且以此为条件签署停战协议。

可见,关键就是霍瓦依群岛。

梁夏当局既然主动发起停战谈判,就肯定知道,只有让出霍瓦依群岛,才有签署停战协议的可能。

那么,梁夏帝国会让出霍瓦依群岛吗?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虽然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打赢了霍瓦依群岛攻防战,夺得东望洋战争的主动权,拥有绝对军事优势的梁夏帝国,肯定不会拿霍瓦依群岛当谈判筹码,但是杰克逊同样知道,只要梁夏当局想尽快结束这场大战,降低大战造成的损失,回到原来的发展轨道上去,就必须跟纽兰共和国妥协。

为此,就需要在谈判中做出必要让步。

不再受纽兰共和国掣肘,由梁夏帝国统帅的东方集团能够在一年之内击败西陆集团,称霸整个世界岛。

如果没能跟纽兰共和国达成停战协议,梁夏帝国还要用3年,甚至5年的时间,才有望击败西陆集团,而且未必能够获得大战的全面胜利,到最后肯定还要耗费大量资源收拾战后的烂摊子。

关键,其实就是前面提到的,以新军事学说为理论依据的第三次军事变革。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梁夏帝国坚持推行新军事学说,就必须得竭尽全力控制这场全球大战的规模。

可问题是,华城那些家伙难道就不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

如果说在十多年前,丁镇南刚刚提出新军事学说的时候,纽兰军方还将信将疑的话,那么到现在,准确说是在波沙湾战争打响后,就再也没人怀疑新军事学说的价值,而且几乎所有纽兰军官都成了丁镇南的粉丝。

杰克逊也一样。

在杰克逊看来,丁镇南提出的新军事学说,最大的价值,其实是解决了一个限制战争的关键问题。

成本。

当然,也可以说是收益。

放眼过去,尤其是在第一次全球大战之后,不管是全球大战,或者是局部战争,几乎每场战争的投入都远远超过了收益,因此就算打赢了战争,依然是得不偿失,战争也由此变成了一门亏本的买卖。

搞得很多时候,战争被当成是政客实现个人野心的工具。

或许有人认为,这对维系和平来说是好事。

显然,这样的认识非常肤浅。

战争永远不是目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关键还有,不管是战争,还是与之对立的和平,其实都是相对的。

在这个世界上既没有绝对的战争,也不存在绝对的和平。战争与和平,都只是国际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相对形态。

直接的说,根本没有永久的和平。

影响与决定国际局势的头号因素,其实是国家间的厉害关系,也可以说是利益与矛盾的关系。

如果是以共同利益为主,国际局势就大致趋于和平。

相反,要是矛盾占据了主要地位,那么战争与冲突就会占据主导地位。

毫无疑问,不管用什么方式,都无法彻底消除国家间的矛盾。别说是超级霸权,即便在国家集团内部,也存在利害冲突。比如在东方集团里面,狭夷皇国与高巨王国就因为几座小岛的归属权而龌龊不断。

在国家集团的内部,矛盾还可以控制。

显然,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几个超级霸权之间,就很难通过协商与沟通等方式来消除矛盾了。

这也是局部战争不可避免的关键所在。

不管怎么看待,必须得承认,局部战争对缓解国际矛盾,重新平衡超级霸权的关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大致和平的局面能够维持40多年,就跟在此期间频繁爆发的局部战争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没有这些局部战争,恐怕第三次全球大战会提前20年打响。

可问题是,随着战争成本的增加,尤其是几个超级霸权耗光了在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获得的战争红利,通过付出代理人打局部战争的途径已经走不通了,或者说没有哪个超级大国愿意做赔本的买卖。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波伊战争。

当然,也可以把波伊战争看成是战后国际关系的重大转折点。

在这场持续了十几年的局部战争当中,如日中天的梁夏帝国烧光了所有的资本,而且输得非常的彻底,甚至差点丢掉霸主的宝座。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也趁此机会,夺回部分话语权,获得了跟梁夏帝国讨价还价的资本。纽兰共和国就是在此期间,摆脱战败国身份,霸权地位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

关键还有,在波伊战争之后,梁夏帝国就再也没有主动卷入过大规模局部战争!

即便是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期间,梁夏帝国也是以威胁为主,而且最终通过威胁达到了目的。

当然,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也有类似的教训。

比如,在波伊战争之前的第一次民族独立运动浪潮当中,迢曼帝国为了维系其在环陆心海地区的霸权,不惜出兵镇压北玄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不但遭受了惨败,还把原本就不算多的大战红利挥霍一空。

纽兰共和国则是在干预库巴的行动中遭受惨败,其国家声誉在加勒比地区,以及南孤大陆是一落千丈。即便到现在,与纽兰共和国隔海相望的库巴都坚定的奉行反纽战略,成为了纽兰共和国挥之不去的癣疥之疾。

显然,在遭受挫败之后,超级霸权无一例外的变得投鼠忌器。

由此,必然会导致超级霸权之间的矛盾没办法化解,只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到最后来一次总爆发。

哪怕所有人都知道,全球大战更加的得不偿失,可是在生死攸关的问题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都不会把战争的收益放在首位,主要考虑的,甚至唯一考虑的,只是如何保证自身的生存。

在全球大战中,获胜就是最大的收益,或者说只有取胜,才有回本的希望。

正是如此,全球大战才变得不可避免。

可见,如果能够解决战争的收益问题,让发动局部战争变得有利可图,就能消除爆发全球大战的风险。

其实,这也是新军事学说在诞生之后就备受推崇的关键所在。

关键,也就是发动局部战争是否有利可图。

波沙湾战争给出了一个接近于完美的答案。

虽然这场战争的总耗费超过1000亿纽币,仅直接战争开支就多达800亿纽币,但是与收益相比,这点耗费根本不算多。比如说,只是占领区里的油田,潜在的开采价值就高达数万亿纽币。又比如,科威特战后重建的市场总量高达数千亿纽币,所创造的利润至少都有数百亿纽币。

关键还有,波沙湾战争的开支并不全是由梁夏帝国承担。

严格的说,绝大部分战争费用都是由盟国承担。

等于是说,梁夏帝国利用盟国的钱打了一场只赚不赔的局部战争!

从这个角度看,梁夏帝国不但没亏本,还大赚特赚。

按纽兰军方的分析,如果没有爆发第三次全球大战,算上在战后推销军火,以及帮助科威特进行战后重建,梁夏帝国能够从这场局部战争当中获得数千亿纽币的利润,成为最大的赢家。

其实,参战的其他国家,尤其是承担了战争费用的几个国家,也没有亏本,同样捞到了很多好处。

可惜的是,新军事学说诞生得太晚了。

如果早几十年,哪怕早十年诞生,新军事学说都能改变全球格局,甚至有望让全球大战变成历史。

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波沙湾战争展现出来的全新战争形态,把江河日下的迢曼帝国逼上了绝路。

梁夏帝国有资本与能力发动局部战争,并且在局部战争当中获益。

迢曼帝国能够照葫芦画瓢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以梁夏帝国在波沙湾战争当中展现出来的实力,尤其是应用高科技装备的能力,迢曼帝国的未来极为黯淡,或者说根本没有未来可言。此外就军事战略而言,在随后爆发的第三次全球大战当中,西陆军团奉行的,依然是几十年前的闪击战与大纵深战略,其基本军事理论几十年都没有进化。

其实,在波沙湾战争结束前,纽兰军方就做过战略推演。

就杰克逊所知,如果西陆集团没有发动第三次全球大战,那么在几年之后,梁夏帝国就会动用包括战争在内的必要手段,控制忒尔共和国,同时通过加强在夕梵运河的军事部署提升在北玄地区的影响力,并且向北玄地区渗透,动摇西陆集团在陆心海南岸的根基,从侧翼包围西陆集团。

真要发展到这一步,迢曼帝国就只能缴械投降,做拼死一搏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有人早十年提出新军事学说,以迢曼帝国在当时的实力,准确的说是跟梁夏帝国的实力对比,迢曼当局都不会选择铤而走险,反到有可能效仿梁夏帝国,通过局部战争来扩大生存空间。

不说别的,在十年之前,只要有理论支撑,而且相信战争是有利可图,迢曼帝国有很大概率通过局部战争,逼迫梁夏帝国从夕梵运河撤兵,也就是退守基布要塞,从而实现对陆心海的全面控制。

有了这个基础,西陆集团就能够从尼罗河南下,以及从夕梵运河向东推进,扩大在世界岛上的影响力。

随着生存空间拓展,西陆集团至少还能奋战几十年,不至于迅速走向衰亡。

当然,也不存在通过发动全球大战来拼死一搏的可能了。

可惜的是,丁镇南晚诞生了十年。

现在的问题是,纽兰共和国需要效仿迢曼帝国,去跟梁夏帝国拼命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