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264章 画饼充饥

帝国争霸 第264章 画饼充饥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杰克逊一直不看好梵罗国的关键,也就在这里。

虽然做为“离岸”国家,纽兰共和国存在很多特殊之处,肯定无法照搬梁夏帝国的发展经验,而且在摆脱殖民统治,独立建国之后两百余年的历史当中,纽兰共和国也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发展策略,但是落到具体事情上,特别是跟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军事战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必须承认,梁夏帝国取得的成功,尤其是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当中大获全胜,对纽兰共和国造成的影响简直不可估量。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前,梁夏帝国产生的影响其实相对有限。

道理也很简单,打赢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前,梁夏帝国仍然是一个陆权国家,海洋属性不是很突出。

虽然梁夏帝国打造了全球数一数二的海军,还取得过极为辉煌的成就,但是其国家的核心利益依然建立在陆权之上,而且围绕着国家核心利益所进行的对外扩张,也主要是集中在世界岛上进行。

即便在最为鼎盛的时期,比如陈炳勋时代,梁夏帝国对海权的依赖都不是很大。

在很大程度上,梁夏帝国不惜血本的打造一支强大海军,更像是锦上添花,或者说用来巩固在世界岛上的陆权。

显然,对远离世界岛的纽兰来说,陆权远没有海权重要,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其效仿对象都是布兰王国。

一直到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纽兰当局才猛然发现,梁夏帝国才是真正的楷模。

虽然梁夏帝国依然是一个典型的陆权强国,但是通过打赢第二次全球大战,等于用事实证明,陆权与海权并不是二选一,而且以其成功的经验,只有陆权强国才具有发展成陆海两强的可能。

尤其是第一次全球大战,梁夏帝国用行动证明,一个强大的陆权国家,只要能够保住基本盘,哪怕丢掉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重新崛起,并且再一次变得强大。

当然,这里说的“基本盘”不仅仅是本土安全。

布兰王国的失败也证明,面对实力高出一个级别的陆权强国,海权强国的胜算其实非常渺茫。

说得更加直接一点,人类文明的中心永远都在世界岛上,位于世界岛上的陆权强国天生就拥有控制人类文明中心的优势。对世界岛之外的强国来说,要想发挥离岸平衡的作用,除了需要拥有强大的海军,还得拥有足够强大的陆军。要不然就变成了离岸国家,无法发挥平衡的作用。

其实,在梁夏帝国崛起之前,布兰王国也算得上是海陆双强。即便在部分时期,比如在洛克帝国称雄西大陆的时候,布兰王国的陆上军事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弱小,布兰当局也会用其他方式,比如跟迢曼王国结盟,获得制衡对手需要的陆上军事力量,从而更加有效的发挥出海权强国的优势。

正是如此,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后,纽兰共和国开始全面学习梁夏帝国,尤其是军事战略。

哪怕没有照抄,也是在刻意模仿。

比如,在波伊战争期间,梁夏陆军开始重视航空兵,重点打造以直升机为主的战场空运力量,并且以此为基础,创造了空中突击战术。纽兰陆军也亦步亦趋,打造了全球第二的陆军航空兵。

当然,对梁夏帝国的模仿与学习,更多的体现在战略思想上。

往简单说,也就是陆海并种,并且高度重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给予技术类军兵种极高的地位。

最有代表性的,也就是空军。

在很大程度上,纽兰空军其实就是小了一号的梁夏空军,两者在基本编制,甚至是装备类型上都高度一致。

按纽兰军队内部的观点,模仿与学习梁夏帝国,肯定没有错!

当然,在军事理论方面,那就更加如此了。

严格说来,纽兰共和国也是唯一能跟上梁夏帝国的节奏,把新军事学说的理论转变为实践的国家。

道理非常简单,只有纽兰共和国拥有推进第三轮军事变革的实力。

此外,纽兰共和国也确实在积极的推动第三轮军事变革,还寄希望于借此缩短跟梁夏帝国的差距。

至少在杰克逊这些年轻军官看来,这是追上梁夏帝国的唯一途径。

关键就是,纽兰共和国是典型的离岸国家,天生就拥有很多梁夏帝国不具备的优势,也就能弥补国力上的差距。

最重要的,就是纽兰共和国不需要为了保护本土而耗费大量资源加强本土防御。

做为西半球的头号强国,纽兰共和国不但霸占着北孤大陆上最肥沃的土地,还只有两个邻国。关键是,这两个邻国都很弱小,而且早已放弃争霸的念头,还全都成了纽兰共和国的盟友。

曾几何时,南边的邻国还希望并入纽兰共和国。

至于北面的枫叶国,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后,已经沦落成纽兰的编外州,连国防安全都完全依赖纽兰共和国。

虽然阿拉斯地区落入了梁夏帝国手中,让纽兰本土西北地区受到威胁,但是阿拉斯地区的特殊性,让纽兰当局暂时不用为此发愁,至少用不着为了防范驻守阿拉斯地区的几千名梁夏陆军的官兵,就在本土的西北地区部署重兵。事实上,只是上千千米的冰封雪原就足以挡住入侵者。

正是如此,纽兰共和国可以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对外扩张。

其实,这也是在大战后,准确说是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决裂之后,纽兰共和国敢于在加勒比地区与南孤大陆扩张的关键所在。也就是利用这十几年,纽兰共和国完成了在大战期间都没有能够实现的壮举。几乎横扫了整个南孤大陆,让众多在大战期间投靠梁夏帝国或者迢曼帝国的国家,重新回到了纽兰共和国的怀抱。关键是,纽兰共和国还以此为基础,组建了北孤集团。

说是“北孤”集团,只是因为初创成员国是几个北孤大陆的国家,而在经过了数轮扩张之后,已经囊括了几乎所有南孤大陆国家。也正是如此,才有成员国提议更名,觉得现在的名字不合时宜。

由此也就不难看出,仅就纽兰共和国而言,其实更加愿意通过军备竞赛的方式来跟梁夏帝国竞争。

扎根于西半球,纽兰共和国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全球大战,纽兰共和国反到没有必然胜算。

从这个角度看,也就能够清楚的看到,在纽兰共和国的战略体系当中,梵罗国其实就是一颗精心安排,在最后关头用来牺牲掉的棋子。即便是纽兰共和国的盟国,梵罗国的最大价值也只是替纽兰共和国挡枪。

只要能够达到主要目的,收复霍瓦依群岛,牺牲掉梵罗国又何妨?

再说,相隔了半个地球,而且海运与空运都已断绝,就算纽兰共和国不愿放手,也未必救得了梵罗国。

相反,在梵罗国耗费了太多资源,肯定会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就算没有能够跟梁夏帝国达成停战协议,也不等于说纽兰共和国就一定会死保梵罗国。

以当前的局面,更应该把重点放在西大陆。

虽然受到天气影响,大陆战场上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当春天在几个月之后到来,决战将在所难免。

谁能笑到最后,就得看在此之前的几个月做的准备。

就杰克逊所知,陆军主力部队已经去了西大陆,而且肯定会在今后几个月之内把主战装备送过去。

要说的话,这也正是国防部对援助梵罗国的事情含糊其辞的主要原因。

随后,由国防部发来的最新指示,再次证明了杰克逊的猜测。

继续等待,针对南方次大陆的基本战略暂时不做调整或变动,而军事顾问团的首要任务是稳住德城的局势。

随后,五角大楼发来了一份战略计划。

杰克逊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即去了总理府。

这份计划跟梵罗国没有直接关系,意义却非同凡响。

灰宫已经批准了在奥洲推进与事实反抗行动的方案,还责成海军全权负责,预计最快能在3个月,最晚在半年之内实施,而且海军将安排舰队策应,确保奥洲原住民发起的反抗行动能大获成功。

按照国防部提供的资料,已有500万原住民响应了号召,其中50万愿意拿起武器跟当权者战斗。

不过,这些数字肯定有水分,只是到底有多大,恐怕没人说得准。

毫无疑问,这是一针分量十足的鸡血!

迪迦拉表现得非常亢奋,仿佛奥洲已经重新回到了原住民的手里,或者说原住民的反抗行动一定就能大获成功。

杰克逊很清楚,迪迦拉是故意表现得像个白痴,他早已识破灰宫的小把戏。

奥洲原住民武装反抗新移民?

先不说如何武装原住民,哪怕有足够多的武器,把原住民武装了起来,也肯定不是奥洲国防军的对手。

何况,原住民未必就会响应纽兰共和国的号召。

即便是货真价实的蠢货,恐怕也不会在明知会失败的情况下,替他人火中取栗。

何况,纽兰当局开出的是一张根本没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尤其是在第二次全球大战最后两年,以及战后十多年,在梁夏帝国的主导下,上千万新移民涌入了奥洲,占据了大片土地,控制了大量资源,但是对原本就生活在这里的老移民来说,新移民所造成的影响,其实是利大于弊,或者说老移民也是战后大发展的获益者。

道理也很简单:奥洲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

因为人口不足,所以奥洲空有广袤的国土与丰富的资源,发展了一百多年,都只是一个超级乡村。

至于社会地位,反到是个小问题。

不要忘了,奥国也是战败国。

在战败的时候,奥洲的老移民就知道,他们的命运掌握在战胜国手里,基本人权能够得到保证就很不错了。

国家的主导权?

显然,那是统治阶层的事情,跟平民没有多少关系。

可实际上,奥洲老移民在战后获得的,不止是基本人权。

在过渡期结束之后,奥洲的社会秩序就恢复了正常,当局对新老移民一视同仁,老移民并没受到歧视。

关键还有,战后的飞速发展,上千万老移民也享受到了工业化带来的好处。

要说的话,在以梁夏帝国为绝对核心的东方集团里,奥国凭借丰富的资源,一直是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拿人均收入来说,奥国超过了梁夏帝国,为东方集团平均值的三倍,是五个最贫穷成员国的20倍。即便是跟西方国家比,奥国的人均收入也非常高,那可不是一般的富裕,简直是富得流油。

日子过得这么舒服,有什么理由造反?

不可否认,奥国肯定有贫民,而且是以老移民为主。

可问题是,这些对当局不满的贫民并不多,所占比例非常小,而且很难获得其他老移民的支持与同情。

正是如此,纽兰共和国的策反工作搞了几十年,一直都收效甚微。

指望通过原住民来夺取奥洲,无异于痴人说梦。

当然,在拿到这份计划书的时候,杰克逊就意识到,华城当局已经抛弃了扶不上墙的梵罗国。

梵罗国最后的价值,就只是再坚持几个月。

依托30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以及10亿人口,哪怕所有梵军都一触即溃,也肯定能坚持几个月。

当然,肯定不能捅破这层窗户纸。

不然的话,杰克逊也不会在第一时间去找到迪迦拉,让迪迦拉相信纽兰共和国并没有放弃梵罗国。

至于接下来该如何应对,杰克逊心里没底。

准确的说,他也是无可奈何。

正是如此,在回到驻地之后,杰克逊就联系了远在乌代布尔的汤普森,让这个很有些想法的少校军官立即返回德城。

随后,杰克逊由给华城的国防部发了一封电报。

不是询问指示,而是第三次提交辞呈,其实是要求调换工作岗位。

做为现役军人,而且现在是战争时期,杰克逊没有资格辞职。

这次,杰克逊明确提到,汤普森少校有足够的能力负责顾问团的工作,而且更加擅长跟梵军高级将领沟通。

此外就是,他希望到一个更能发挥其个人价值的地方去,比如西大陆。

如果华城当局打算在西大陆有所作为,尤其是派遣陆军参战,就需要像杰克逊这样的高级军官去前线带兵。

虽然去前线作战的危险更大,但是总比跟一群心怀鬼胎的政客虚与委蛇好得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